8年前創作小說“預言”疫情,畢淑敏:希望它只是預見,而非重現

8年前創作小說“預言”疫情,畢淑敏:希望它只是預見,而非重現

著名作家畢淑敏的一本舊作《花冠病毒》,被網友譽為“神預言”,近日廣為流傳。小說中描寫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突發瘟疫、城市封鎖、民眾出逃、搶購成風……當然,更多的是英勇抗擊。此書封底赫然寫著:20NN年,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我們能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網友評論,讀這本預言式的小說,讓我們更深刻地直面和思考目前的疫情。

談疫情:“我希望永遠是預見,而不是重現”

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電話那頭的畢淑敏雖鎮定而談,仍掩不住憂慮,“我覺得距我寫這本書的背景,已經過去了17年,但……”

她說的背景,是2003年的非典。期間,畢淑敏因為當過醫生當過兵,被中國作協選中參加特別採訪組,開赴非典第一線;她忍痛離開患癌症的母親,晝夜走訪抗擊非典的一線醫生護士,包括外交部、國家氣象局以及從非典中恢復過來的病人,結合自己的經歷,醞釀沉澱了8年,於2012年寫出《花冠病毒》。

“此次爆發,現在鎖定是人類大吃野生動物,病源和上次基本相同。如果不改,肯定以後還會爆發新的瘟疫。”

畢淑敏說,病毒遠遠比人類更為古老。如果一定非要說誰是地球主人,病毒一定比我們更有資格。病毒肆虐,它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異?為何從原來的狀態奔逸而出,瘋狂地侵襲損害人類?我們如何與大自然的各種生物和平共處在這顆蔚藍色的星球上?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思考。不然的話,災難驟起時,我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災難離開時,我們也不清楚它因何而去。我們更不知道的是——下一次它會不會再來?人類生活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中。

畢淑敏說,“這兩天有朋友不斷問我為何在8年前就有此預見?事實上,我希望它永遠只是預見,而非重現。如產生災難的土壤依然存在,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且很可能一戰再戰。我堅信這次瘟疫一定會過去,我們一定能勝利。不過,要痛定思痛,要亡羊補牢。我們付出的代價實在太慘重了。”

惜病人:“和藥物同等重要的是信心”

《花冠病毒》被定位為中國首部心理能量小說。這位有著心理醫師資格證的作家在自序中寫道:在身體和心靈遭遇突變,就像本書中出現的那種極端困厄情況,最終能依靠的必是你的心理能量。

結合自己在非典採風期間的經歷,畢淑敏對記者說,“醫生護士會告訴我,哪床的病人死亡可能性會比較高。”她起初以為這樣的判斷是基於醫學角度,比如誰病得更重、年齡更大或者有基礎病的。但醫護人員對她說,除了這些客觀因素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病人自身的心理狀態。

“有些人剛入院時病情並不很重,但發展趨勢卻越來越糟糕,醫護人員說,他們總結出這類病人的特點是普遍比較悲觀,平常人際關係薄弱,危難時刻沒有知心親朋好友的安慰與掛牽,心情黯淡。”畢淑敏表示,這在心理學上講,是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統”。這樣的人多半覺得自己無足輕重,無人關切,自卑而無存在的價值感,常有更多的負面自我暗示。他們的免疫系統無法高效能地運轉,很多人最終導致不治,令人扼腕嘆息。

畢淑敏說,大疫當前,我們需要更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不是怨天尤人、對醫護人員百般苛責。“在沒有特效藥的當前,一定要保持堅定信心和良好情緒,多進行正面積極的思維,讓自己的心理能量溫暖飽滿,它是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念。”

2月4日時值中國農曆立春。她也獻上寄望:立,乃“開始”之意,春,萬物溫暖生長;光明在前,勝利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