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

畢淑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


畢淑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八年前出版的畢淑敏長篇小說《花冠病毒》再度被熱議,一句“20NN年,人類和病毒必有一戰”,一語成讖。被網友驚呼“神預言”的一本警世奇書!

書中從病毒的肆虐蔓延到市井的人間百態,從英雄的捨命相爭到個體的命運起伏,這些細節描寫,與現實發生的狀況多有相似,由此產生了極具張力的糾葛:荒誕、無奈、疼痛、分離、真誠、犧牲、成全、堅守……


正是在感同身受的情感裡、在設身處地的思考中、在意味悠長的警醒裡,文學與心靈產生了共鳴,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被打破。這是疫情文學當下流行的精神意義,也是災難作品長久不衰的現實價值。

01


人類總是渴望平安,但災難卻從未遠離過人類社會。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說,無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的作品,很多都是寫照現實。而《花冠病毒》的靈感也恰恰來源於畢淑敏2003年的經歷。在那場席捲全國的非典疫情中,有醫學和寫作雙重背景的她受中國作協派遣,成為一線採訪團一員,開赴非典第一線;她忍痛離開患癌症的母親,晝夜走訪抗擊非典的一線醫生護士,包括外交部、國家氣象局以及從非典中恢復過來的病人,目睹病人的痛苦和求生欲,醫護人員的抗爭與困窘,各個行業的協力互助。


無數次,她在夢中看到病毒,真切而觸目驚心,彷彿能摸到它們“捲曲的邊緣和邪惡的顆粒”。醞釀沉澱了8年,1年伏案疾書,在2012年完成了《花冠病毒》這部長篇小說。

畢淑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


這部虛構小說裡,病毒源頭是冰川水,這些靈感也都脫胎於畢淑敏的親身經歷。


1969年,畢淑敏還不到17歲。從北京出發,先乘火車再坐大卡車,連續12天的長途跋涉,成為當時進駐西藏阿里高原的第一批5位女兵之一。隨著大卡車的顛簸,原本平坦的世界彷彿變得豎立起來,從3000米、4000米,再到5000米、6000米,讓畢淑敏恍惚覺得這已經不再是地球了,它荒涼的程度就像火星或月球的背面。自此畢淑敏在阿里高原當了11年兵,當過衛生員、助理軍醫、軍醫。

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這些地理課本上險峻、寒冷、蠻荒的名字,在一群十七八歲的姑娘眼前次第鋪開。廣袤的曠野和雪山,巨大的時空感,對畢淑敏影響很大。置身這樣的環境,人並不會去關注那些斤斤計較、細枝末節的東西。

畢淑敏說在那裡“你有一千種可能性會死,比如雪崩,比如墜崖,比如高原肺水腫,比如急性心力衰竭,比如戰死疆場,比如車禍槍傷……”或許昨天,醫護人員們還在幫這人檢查身體狀況,甚至跟他說話,但轉眼人就沒了。


當地有天葬習俗,然而又缺乏天葬師,衛生所的老醫生會盡量滿足逝者家人的要求,把遺體抬到高山之巔,解剖後讓蒼鷹禿鷲分食。在空曠的山巔,老軍醫拿著手術刀,教女軍醫們認識人體每一個器官,每一條神經走向……這一幕莊嚴肅穆,也深深烙印在畢淑敏和同伴們腦海裡,讓她們明白生命的珍貴與短暫。

在那裡她曾經唯一一次想過自殺。


19歲的時候,寒冬臘月,高原氣溫-40℃。部隊凌晨3點起床拉練,穿越無人區,翻過6000米高山。女兵們身背乾糧、彈藥武器、紅十字包,重達70斤,每天徒步60公里。而且不能停,太陽落山之前必須趕到,否則會被凍死在雪地裡。


走到下午,畢淑敏覺得十字揹包帶都嵌進了鎖骨,感覺肺裡已經吸不到一點氧氣,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喉頭又鹹又苦,像要吐出血來。她想,這樣的苦難何時才能結束啊?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不活了。

終於找到一個“好機會”,往上看峭壁高聳,往下看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只要一鬆手,什麼都結束了。但最後一剎那,她發覺後面的戰友離自己太近,如果自己墜下懸崖,一定會把他也帶下去。她不能害戰友,只能拼命咬牙往前走,但地勢逐漸平坦起來,再想找這麼一個“最佳自殺地”就不容易了。走著走著夜色濃重起來,目的地也到了。

畢淑敏在《開講啦》講到過這段往事,時隔四十多年依然感慨:“當我們以為自己頂不住的時候,那並不是最後的時刻,而是我們的精神崩潰了。只要堅持精神的重整,就算暫時感覺萬劫不復也可以找到出口。”

與死亡近距離交鋒過,會讓一個人變得不一樣。那些顧慮、憂懼,別人眼裡“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樊籠,統統不再重要。


02


一場疫情,侵害的不僅是人的身體,更有心靈上的傷痛。


畢淑敏作為從業二十多年的心理諮詢師和心理學作者,《花冠病毒》的創作又不只單單是一個關於病毒的故事,它更多的是探索當代社會人們在災難面前心靈危機的應對之策。表現人性在面臨危難時刻而迸發出的悲憫和無奈,在絕境中展示出的強大和堅韌。


藉由小說這種震撼心靈的訴說,從而引起人們的警醒,以及對大自然的敬畏。

正如有人說,面對災難“不哭,也不笑,而是去理解”。在災難中思索人性與文明,是這些有關疫情的文學作品中永恆的主題。每一次災難都是一場噩夢,關鍵是夢醒時分的沉澱與洞察。

畢淑敏說,“災難之下考驗了每個人的內心,病毒並不可怕,終會有戰勝它的一天,可怕的是人們的內心在災難面前也感染了這種花冠病毒,當我們面對災難,在身體和心靈遭遇突變,像本書中出現的那種極端困厄的狀況,最終能依靠的必是我們的心靈能量。”

遇到突發疫情,我們需要更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不是怨天尤人、對醫護人員百般苛責。“在沒有特效藥的當前,一定要保持堅定信心和良好情緒,多進行正面積極的思維,讓自己的心理能量溫暖飽滿,它和藥物治療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要有永不放棄的信念。”

沼澤處,你的心智要成為縴夫。精神明朗堅定,情緒安穩平和,助家國度過危厄!

畢淑敏:生死之外,人生都是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