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當王式帶大兵剿滅裘甫起義的時候,大唐的南部邊陲卻出了問題。

安南都護李鄠為政殘暴,擅自殺了安南土著酋長杜守澄,安南土著竟然做了帶路黨,帶領一直對安南土地垂涎已久的南詔軍隊攻陷了安南治所所在地交趾。把李鄠打了個措手不及。

南詔作為內陸國,一直想找一個出海口。要不還得忍受各種奸商的加價,和大唐海關的盤剝。但大唐也不是傻子,既然你想要入海口哪這也是大唐的入海口。安南誰攥在手裡誰就掌握西南的主動權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南詔也沒想到,堂堂安南都護府的首府竟然如此簡單就拿到手。那就一不做二不休,繼續攻略安南。要把安南全境收入囊中。唐懿宗之前還存有和平共處的幻想,但這時候知道,不出兵安南就要丟。這時的大唐還沒有腐爛到全國各處起義的地步,還有唐宣宗留下的一大批能臣猛將。

唐懿宗派湖南觀察使蔡襲任安南觀察使,帶領三萬精兵,收復安南。蔡襲也不負眾望,殺敗南詔軍隊收復安南全境。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但,我們不怕什麼外寇來犯,就怕內部出奸臣。這時候嶺南經略使蔡京(非宋朝蔡京但也是奸臣),害怕蔡襲立功威脅自己的地位。竟然和皇帝說,邊境已經沒事。徒留大兵是勞民傷財。當時的唐朝也確實缺錢就同意了蔡京的提議。

但蔡襲自己知道,如果把三萬內地大兵都召回去,安南必丟。果不其然,南詔見安南空虛。調派五萬大軍又攻擊安南。蔡襲戰死。安南全境得而復失。

但事情還沒有完,南詔見大唐軍隊不堪一擊,在攻佔安南後又向嶺南(廣東、廣西)嚇的嶺南西道節度使鄭愚辭官跑了。朝廷又派一個叫康承訓的帶領一萬大軍,卻被南詔軍殺敗只剩下兩千軍隊。大唐西南半壁都處在危險境地。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大唐文武全才戰星橫空出世,曾經彎弓射大雕

高駢(pian)字千里,唐朝詩人,《全唐詩》中有高駢的54首流傳下來,我們來欣賞高駢的其中一首《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有點邊塞詩的意思。高駢不但文采斐然而且武功了得。曾經一箭射下大雕,被當時人稱為“落雕侍御”(金庸老先生估計就是看了高駢的故事才寫的射鵰英雄傳),之前在對陣西部吐蕃的戰爭中屢立奇功。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唐懿宗決定起用這位年輕的將軍,任高駢為安南都護加經略大使(省長加軍隊軍長)任太監李維周為監軍(唐朝的特色)。高駢接到命令立刻到了隸屬嶺南的海門(現廣東海門市),高駢從不打無把握之仗,在海門練兵一年。高駢和李維周不和。監軍李維周卻催促高駢快速進軍。高駢自己帶領五千精兵打頭陣,約定李維周帶大部隊接應。但李維周的大部隊卻按兵不動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維周是想先讓高駢去送死,即便不是,憑這五千兵力必敗無疑。然後再上書彈劾高駢,治他於死地。但人才就是人才,高駢帶領的這五千士兵都是高駢的親自訓練以一敵百的精兵。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安南交趾城。

死太監眼紅高駢的功勞,誣告高駢不出兵。這所謂監軍就是替皇帝看著帶兵大將的。唐懿宗信以為真,下命令撤了高駢的官。

高駢不但會帶兵,也深諳為官之道。知道李維周肯定會打小報告,自己也派人從海路去長安報捷。唐懿宗看了高駢的報告又讓他官復原職。所以高駢得以統帥大軍攻破交趾城,殺南詔軍隊三萬

如果到了這一步,可能又會就被奸臣眼紅上書撤回軍隊,又是個蔡襲落敗的命運。但高駢不是一般人,他不等皇帝昭命,知道安南兩次丟失是因為當地土著為南詔帶路,如果不滅了這些土著,安南還是有危險。所以高駢把安南境內土著剿了一個遍,把帶領造反的土著酋長殺了。當地土著害怕高駢不敢再反,招降土著一萬七千人。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成立靜海軍、建大羅城、疏通兩廣到安南的河道

高駢打敗南詔收復安南的消息傳回長安,唐懿宗鑑於蔡襲撤兵失敗的教訓,封高駢為靜海節度使,統領安南。靜海節度使的軍隊為靜海軍。

高駢建大羅城《資治通鑑》記載:

高駢築羅城,週三千步,造物四十餘萬間

大羅城也就是現在越南首都河內。

因為安南孤懸海外與中原太遠,為了便於控制,高駢疏通兩廣到安南的河道。不管進軍還是物資都會很快到達安南。

晚唐五代那些事——敗南詔,收復安南,晚唐出了個力挽狂瀾的大將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調任劍南成都節度使,逼南詔送質子於唐

南詔在安南討不到便宜,又騷擾劍門關,朝廷又調高駢為劍南成都節度使,之前朝廷怕南詔騷擾,關閉劍門關。高駢剛一上任就打開劍門關,屬下很害怕,高駢說:在安南已經殺服了南詔,只要有我在,南詔不敢進攻。果不其然,南詔得知高駢到了成都,害怕高駢進攻南詔,只能送質子到唐庭。

大唐似乎有了高駢就萬無一失了,哪裡有難哪裡就有高駢。但高仙芝、黃巢起義就要開始。高駢是否還能力挽狂瀾?下篇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