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看見標題你會可能想起 “抽菸,喝酒,燙頭”,的于謙於老師吧?還會納悶他怎麼和大明扯上關係了呢?

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但我們今天說的此“于謙”非彼“于謙”我們說的是民族英雄,明朝兵部尚書“于謙”

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1398—1457)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年少時即仰慕南宋英雄文天祥,其忠君報國,捨生取義的精神為于謙所推崇備至。而他本人也的確成了明朝的“文天祥”,並且挽救了大明朝廷,使得它沒有像南宋一樣南渡長江,劃江而治,苟延殘喘。這就是名滿天下的“北京保衛戰”!

“北京保衛戰”的背景就是“土木堡之變”,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讒言,率領50萬大軍御駕親征來犯的瓦剌部落。結果不僅無功而返,還在半路上被瓦剌設伏包圍,明軍大敗,傷亡無數,潰不成軍。甚至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俘虜。

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皇帝都被抓了,一時間群龍無首,況且明軍主力損傷大半,北京防守空虛,基本上無可用之兵。如此一來,大明的江山社稷已經處於別人的腰包裡,想什麼時候掏,就什麼時候掏,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指日可待罷了!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但于謙站了出來。


他一方面說服群臣推舉明英宗異母弟郕王朱祁鈺為代皇帝。提出了“社稷為重,君為輕”的理論,粉碎了瓦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企圖。同時另一方面整軍備戰,準備保衛北京。瓦剌見挾持明英宗來換取好處的目的落空了,便開始發兵攻打北京城,企圖一舉將大明首都攻破!大兵壓境,形勢嚴峻。

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于謙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利用北京固若金湯的城防和各地勤王的部隊以及充足的後勤保障。以逸待勞,嚴防死守。1449年十月初一,瓦剌大舉進攻,來勢洶洶,勢不可擋。同時他們還挾持著明英宗,企圖用他來做擋箭牌,迫使明軍放下武器。但于謙並沒有因此而屈服,反而主動出擊,打得瓦剌措手不及,丟盔卸甲。

力挽狂瀾,為大明王朝續命的于謙!


他們沒想到之前的明軍精銳都不堪一擊,現在反而被雜牌軍給打得分不清東南西北。而之所以有這種差別,完全在於領導的正確與否。于謙扭轉了乾坤,以弱勝強,使得瓦剌倉皇逃竄。由此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使得明朝的大好河山能繼續下去,而不是僅僅開國不到一百年就只剩下半壁江山!

1450年,瓦剌見撈不到好處,又想維持和明朝的關係,就決定將明英宗釋放。但當時的明代宗朱祁鈺並不同意,畢竟一山不容二虎。而於謙反而勸諫明代宗,最後將明英宗迎回,奉為太上皇。但一直軟禁於南宮。

實際上在迎回明英宗時,于謙應該就明白了自己的結局可能會怎樣。一切早就從他另立新君的時候埋下了禍源。於國,這的確沒有任何過失,可以說是大功一件。可他這麼做無異於將明英宗置之不顧。明英宗又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呢?

但他大公無私,兩袖清風。一心為了國家,而不顧個人利益。結果還是不出意料,1457年,明代宗病入膏肓。奪門之變爆發,英宗復辟。而手握大權的于謙並沒有阻止。足以證明其為國為民,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一身正氣。

最終於謙被明英宗以“謀逆”的罪名處死。一如《石灰吟》所言:“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圖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