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儿海之战,明朝军队运用什么样的战术击败敌人?

泰林说趣史


明初建时,被赶回蒙古的北元小朝廷依然屡侵辽东,威胁明朝。朱元璋令蓝玉征伐实力最强的脱古思帖木尔部,要求“肃清沙漠,在此一举”。

1388年3月,蓝玉率明军十五万北进。4月,侦知元主盘踞于捕鱼儿海(今贝尔湖)一带,蓝玉率大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昼夜兼程,直扑捕鱼儿海,将毫无防备“方欲北行,整车马皆北向”的北元军重重包围聚歼。

此役明军战果辉煌,既给予北元军毁灭性打击,又俘获了大批皇室成员,缴获无数战略物资。此后,蒙古各部陷入内讧中,无力再对明朝形成实质性威胁。

综上所述,蓝玉在捕鱼儿海之战中使用的战术是:长途奔袭。现在亦称“斩首行动。”


2许云辉


捕鱼儿海,又称清水泊,位于明奴儿干都司哈剌孩卫境内,即今贝尔湖。

1388年2月,蓝玉率领大军15万开始了对脱古思帖木尔的征讨,蓝玉得到情报说元朝皇帝脱古思帖木尔在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与蒙古国交界处的贝尔湖附近,于是蓝玉率兵军队抄近路日夜兼程到达了百眼井,这个地方距离捕鱼儿海只有四十里了,但是仍然没有发现元朝皇帝脱古思帖木尔的踪迹,于是蓝玉就想要撤兵,部将王弼不同意退兵,王弼说,我们领兵千里迢迢来到了捕鱼儿海,没有见到元军的踪迹就撤退,不好向上面交待。蓝玉觉得王弼说得有理,于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并且采用了王弼的建议穴地而炊,这样元军就无法看到明军做饭的烟火之气,不容易被元军发现。就这样明军继续秘密前进,后来侦查到元朝皇帝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里的地方,于是蓝玉命令王弼为先锋迅速出击,直奔元朝大营。

脱古思帖木儿所率领的北元小朝廷以为明军不熟悉地形,且难以找到水源,绝不会这么快杀到,因而防备极为松懈。

明军在大风沙的掩护下,突然发动袭击,猝不及防的北元军队顿时乱作一团,混乱中被杀死数千人,这次战役,明军俘获了脱古思帖木儿的次子地保奴、嫔妃、公主一百二十三人、官员三千余、军士七万七千多、马驼牛羊十五万多头,以及大量印章、图书、兵器、车辆等。

捕鱼儿海战役是北元贵族遭到的最大的失败,脱古思帖木儿死后,蒙古内部就开始陷入了不断的内讧之中,其间虽然有过统一,但对明朝未能构成实质性威胁。


时光隧道2019


导语: 捕鱼儿海,位于外蒙古贝尔湖。捕鱼儿海之战,是明朝与北元最终一战。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卫北方,彻底击灭世敌蒙元,从而掌控草原巩固大明政权的重要战役。此战役主要目标是北元遗孽末代小朝庭,北元末代可汗脱古思贴木儿,以及残余北元王公贵族和军队。大明派出悍将蓝玉为统帅,唐胜宗,郭英为副将。统领十五万明军步骑集团军远征大漠。

一,收买蒙奸,情报侦查准确。主帅有谋。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朝军队在战略上首先剪除敌人羽翼。蓝玉先后扫荡十多个蒙古部落,采取收买蒙奸的战术,成功收买了以观童为首等蒙古小部落做带路党,迅速掌握了北元末代小王朝主要驻扎地和军队数量,从而迅速为战役实施提供了情报。大明第一个成功制胜是侦查和情报的准确。在获得北元残余在喀尔喀河,贝尔湖,克鲁伦河一带游牧情报,蓝玉迅速判断敌情,果断出兵,大明统帅蓝玉打仗经验丰富,是第二个制胜要素,有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是决战的基础。

二,隐蔽出击,闪电战迅雷不及掩耳。

明朝军队第三个制胜战术是隐蔽出击,闪击战。当时北元小朝庭十几万人流动,如果不能做到隐蔽出击,反而打草惊蛇,北元残部就会迅速逃窜,让十五万明军步骑扑个空,这样劳师远征,是不可能让明军在大漠草原打游击战的。《明史.蓝玉列传》记载: 侦知元君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至百眼井,去海四十里地。明朝步骑在蓝玉率领下,秘密穿插从小路间道进击至百眼井战略要地,距目标捕鱼儿海只有四十里。从而实现了战术突然性,隐蔽性,加上闪击战,彻底奠定了明元捕鱼儿海之战胜局。

总结:明朝军队获胜最后一个法宝,就是上下同心,意志坚定,采取步骑急行军方式,人不卸甲,马不停蹄快迅到达目标区域,从而抓住了稍瞬即逝的战机,在北元未反应过来,十五万步骑已经包围敌人,结果是北元小朝庭措手不及,被打了个歼灭战。此战明朝以最小代价,彻底击灭宿敌北元残余。共俘虏三千王公贵族,官吏,男女部众七万人,北元中央禁卫军全军覆没。末代可汗脱古思帖木儿只身逃亡,北元最终消亡于历史长河。






红红火火讲历史


捕鱼儿海一战,在《明史·蓝玉传》记载的较为详细。

首先这是一场奇袭战。

“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至百眼井。”

明君的情报工作做的好,得知北元小朝廷在捕鱼儿海附近,便“人不卸甲、马不离鞍”,从间道兼程而进,到达了捕鱼儿海附近,

“去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

蓝玉大军到了离捕鱼儿海四十里的地方,没有发现北元的踪迹,蓝玉以为情报出现了错误,打算撤退,在定远侯王弼的劝说下决定认真搜寻北元踪迹,结果终于发现了北元朝廷的位置。

“玉令弼为前锋,疾驰薄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

由于这是一场奇袭战,北元朝廷也犯了轻敌大意的错误,最终被蓝玉打了一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北元大败。

这一战是实实在在的大捷,战果极为丰富。

“元主与太子天保奴数十骑遁去。玉以精骑追之,不及。获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余人。又追获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以下官属三千人,男女七万七千余人,并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诸物,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无算。”

蓝玉“奏捷京师”,明太祖大喜,“赐敕褒劳,比之卫青、李靖。”

捕鱼儿海是蓝玉军事生涯的顶峰之作,他所率领的这支远征大军多是从元末以来征伐天下走过来的,很多人仍为他们才是大明最精锐野战军。

捕鱼儿海之战,明军依靠准确的情报,大军奔袭北元主力所在,出其不意,取得大胜。


微史春秋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虽然失去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在北方草原地区仍然有很大的势力,全国许多地区如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等,仍在元朝统治者手中,时刻都是明朝的重大威胁。

1387年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大将军,唐胜宗、郭英为左、右副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作战目的是彻底歼灭北元小朝廷。明军获得了重要的情报,知道北元小朝廷游牧到喀尔喀河、贝尔湖、克鲁伦河一带。蓝玉率师十五万由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一带)进至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一路搜索前进,终于把目标锁定在一个名叫“捕鱼儿海”的地方。所谓的“捕鱼儿海”,即是贝尔湖的古名。

将士们“人不卸甲、马不离鞍”,从间道兼程而进,蓝玉从巡逻骑兵那里得到情报,确定北元小朝廷在捕鱼儿海东北方向八十余里之外,便马上下令求战心切的王弼为先锋,“衔枚卷甲”,直扑其营。 脱古思贴木儿与身边的臣子们自以为明军不熟悉地形,难以找到水源的位置,决不会这么快杀到,因而防备疏松。明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接近,发起突然袭击。北元主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而北元朝小朝廷也未能幸免于难,大批皇室成员身陷囹圄,只有元主脱古思贴木儿、太子天保奴以及少数随从坐着数十匹战马乘乱逃出了包围圈,但在逃亡途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所杀,与脱古思贴木儿一起逃亡的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于当年投降了明朝。

至此,这个以元朝小朝廷基本上瓦解!

捕鱼儿海之战,明军采取的战术:依靠准确的情报,奇袭北元主力,出其不意,采取“斩首行动”!完胜!!!


大江侃历史


明军为何能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取得大胜,其实从《明史·蓝玉传》便能看出一些端倪。

“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帅师十五万征之。出大宁,至庆州,谍知元主在捕鱼儿海,间道兼程进至百眼井。”

“去海四十里,不见敌,欲引还。定远侯王弼曰:‘吾辈提十余万众,深入漠北,无所得,遽班师,何以复命?’玉曰:‘然。’令军士穴地而爨,毋见烟火。乘夜至海南,敌营尚在海东北八十余里。”

“玉令弼为前锋,疾驰薄其营。敌谓我军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设备。又大风扬沙,昼晦。军行,敌无所觉。猝至前,大惊。迎战,败之。杀太尉蛮子等,降其众。”

第一点:明军前期情报工作准备充分,能准确捕获北元部队的准确位置。

第二点:明朝开国初年,明军经过南方军阀混战和北伐元朝战争的磨练,军官战术素养高,军队战斗意志顽强,能完成长距离的深入敌后作战。

第三点:善于利用天气麻痹敌人,趁敌人不防备时突然发起袭击,在最短时间内打掉敌人的指挥首脑,使得敌人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首尾不能相顾自行丧失战斗力。

由此三点,明军想不获胜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