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些酱油是用豆子做的,那日本酱油都是用什么做的?

居家生活那些事


酱油是家家户户厨房里很常见的调味料,我们之前专门介绍过几种国内常见酱油的区别,那么这次我们就将目光放远一些,来从头开始解答一下这个关于日本酱油的问题吧。

日本酱油是如何诞生的?

日本酱油的起源一般有两种说法:

①唐朝时期高僧鉴真东渡,传播广博的中国文化和佛法,在奈良建造了唐招提寺,于此同时也传授了豆腐、中医、酱油等知识内容。

②在南宋时期日本有一个叫做觉心的僧人前往中国游历、学习佛法,曾经到过余杭地区的径山寺,现在径山寺已经是1200多年的古刹了,在当时也是江南五大禅院之首。径山寺规模宏大僧人众多,所以很多生活物质都是自给自足的,觉心和尚在这里学会了制作大酱(味增)的方法,之后回国将其传授给了汤浅町的人们。后来人们发现酱缸底下的酱汁稀释之后用来煮东西非常好吃,也这就是最初的日本“溜酱油”的前身。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日本酱油的诞生都是源自我国的古老传承,毕竟我国自古的饮食文化对于周边国家是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的。

日本酱油都是用什么做的?

我国的酱油就是用豆子、小麦、盐等为原料制作的,其实日本酱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只不过在用料比例和发酵时间上有所区别,所以他们的酱油种类分的还更细致一点,不只是我们常见的老抽、生抽之间的区别。

酱油是吃寿司、刺身必须的调味品之一,在其他日本料理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些朋友也说“日本人把酱油当做第二血液”一样重视,虽然这个说法是挺夸张的,但确实日本酱油是他们生活离不开的调味料。不同地区针对于不同的烹饪方式、不同的食材做出了各种各样的酱油,按照颜色来分大概有5大类,还有一些衍生产品所用的材料也不只限于传统的豆子、小麦和盐了,下面我们简单例举几个。

  • 浓口酱油

这算是最为常见的日本酱油了,浓口酱油的占比达到80%左右,跟我们的老抽有些类似,侧重点在于深沉的鲜味和柔和的甜,颜色相对深一点,是一种最为常见、万能的调味酱油。这种酱油一般是以差不多等量的小麦和大豆作为原料制作的,

  • 淡口酱油

淡口酱油有点类似我们常用的生抽,发酵时间相对更长一点,盐分要比浓口酱油高一些,主要是在体现食材本身颜色、味道的菜肴用的比较多。淡口酱油是相对于浓口酱油来说的,两者的制作原料和方式都很类似,有些淡口酱油会加入一些白米,淡口酱油所耗时间也更短一些。

  • 溜酱油

这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到那种比较原始的日本酱油,其质地更为粘稠,具有十分浓重的鲜味和香气,多用于寿司、刺身或者照烧风味的菜肴中。溜酱油最初的雏形就来源于豆酱(味增),所以它的原料就是大豆为主的,一般不会用小麦。

  • 再发酵酱油
这个其实应该写作是“再仕込酱油”或者“二段仕込”,其实看名字也知道,就是用酱油代替盐水来进行发酵制作的酱油,就跟我们之前介绍过的“善酿”黄酒的做法很类似。但是这种酱油的成本高、产量也比较低,所以不是很常用。
  • 白酱油

白酱油同样比较少见,虽然也是用大豆和小麦制作的,但是它的做法会将大豆去掉外面的那层表皮,小麦也会被磨去外层部分,而且其发酵时间比较短,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所以才会得到这种颜色偏淡、风味独特的酱油。

除了上述还算比较常见的、主要以豆子和小麦为原料的酱油之外,日本还有一些例如海胆酱油、香菜酱油、发泡酱油、橄榄白酱油、咖喱酱油等等新奇的酱油品种,其原料也就千奇百怪了。

其实好的酱油不分是在哪国生产的,只有足够的发酵时间和优质的原料才是关键,国内现在也有一些采取高盐稀态酿造的方式酿造的、少添加的天然优质酱油,不过价格肯定不便宜就是了。

  • 下面我们分享一下挑选好酱油的方法,这样大家就不用去纠结到底是哪里产的、什么牌子的了,只要参考标准就好了:
  1. 首先我们要选择高盐稀态工艺的酿造酱油,这种酱油对于比低盐固态酱油有着更长的发酵时间,自然风味也更醇厚一些。
  2. 其次要看配料表,其中氨基酸液氮一项至少要0.8克/100毫升以上,一般建议是选择1.2克/100毫升的。酱油的等级一般也是按照氨基酸液氮含量来分的,无添加的前提下含量越高就越好。
  3. 好酱油的配料表就跟好酸奶是一样,不会有太多太复杂的内容,尤其是不会出现一些一看就是化学品名字的添加物。
  4. 最后注意要看是不是可以直接佐餐食用的酱油,因为还有一些酱油只是烹调酱油,它们的卫生要求相对的会低一点。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酱油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点赞!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我曾经在2016年去了一趟日本,专门为了探访日本酱油和中国酱油的区别。要弄清楚酱油好吃的秘密,首先应该看看酱油是怎么酿成的,以下插画来自我们“福桃九分饱”的插画师沉清:


酱油的原材很简单,就是榨取了大豆油后的豆渣和炒焙后的小麦,大豆中含有20%的脂肪,发酵后生成脂肪酸和脂肪酸酯,使酱油风味浓郁。

日本酱油的酿造方法最早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原料选取上,也遵循中国的传统做法,即豆渣和小麦。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物资紧缺,曾经有很多酱油厂都用不起小麦,用麸皮代替,这样做出来的酱油淀粉含量太少,酱油的色泽也偏淡,味道会差很多。我曾经采访了一家酱油小作坊,他们家也经历过那个阶段,于是,祖父就克扣全家人的口粮,让家人饿肚子,把麦子省出来做酱油。

日本酱油厂用麸皮取代小麦的岁月非常短暂,但从1958年开始,中国的酱油酿造业为了节约成本,多半都采用小麦麸皮按照比例进行混合。麸皮的脂肪远比不上大豆,再加上淀粉不足,水解生成的葡萄糖、醇类、酯类等也少得可怜,所以酿出的酱油风味单薄。

中国的传统酱油酿造,讲究“春曲夏酱秋油”,发酵也要放足一年,因为各种酶都有自己的催化适宜温度,只有经历各个温度,发酵才能完整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进一步增加酱油产量,改为了低盐固态发酵法。因为整个发酵过程都在40-50℃的环境中进行,适温较低的酶系容易失活,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再加上发酵时间短,不能产生丰富的代谢物,所以如此酿造的酱油较之传统方法酿造的酱油来说,口感不佳。

中国的酱油市场里,经常会出现“头抽”、“二抽”的字样。所谓头抽,是在豆酱发酵好后,抽出的酱油。往酱渣中加入盐水,再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为二抽,然后再加盐水,发酵几天,抽出来,是为三抽。

而日本酱油没有头抽二抽之分,因为他们仍然坚持用传统压榨法提取酱油。平展纱布,浇上发酵好的酱,四角包起,然后再平展一块纱布,重复做法。把包着豆酱的纱布一层层垒好,然后用笨重的铁板压榨,一瞬间,空气里溢出浓郁的酱香。

目前,中国市场上常见的酱油等级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评判的标准主要从发酵工艺、主要原料和辅料、感官特性以及理化标准这几方面来考量。由于后期添加了不同的食品添加剂,酱油又衍生出了老抽(生抽中加入焦糖)及其他调味酱油。

日本市场上最常规的判定标准是JAS,即Japanese Agricultural Standard,这是日本农林规格制定的酱油规格。JAS对于酱油品质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基于含氮量,把酱油分为了五个种类(浓口酱油、淡口酱油、溜酱油、再发酵酱油和白酱油)、三个等级(特级、上级、标准)和三种生产方式(纯酿造法、新式酿造法及氨基酸混合法)。

每个种类不同等级,含氮量也不相同。以浓口酱油为例,标准等级的含氮量为1.2%以上,上级酱油含氮量为1.35%以上,特级酱油为1.5%以上。当然,如果你在日本看到酱油被标上“特选”标志,说明它的含氮量已经达到特级酱油的1.1倍。

选用什么酱油,其实还是依据个人口味。据我所知,日本的美食家们并不满足于按照化学家的方式来评价酱油,更多的米其林餐厅,喜欢选用小品牌。据说,“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就不迷信“特上龟万甲”,而更爱小厂牌的“直源酱油”。

真心希望中国酱油能够回归传统,做出属于中国人的好酱油。


susie李舒


我来分享一下日本酱油的制作工艺,以汤浅为例。因为各家各户的工艺可能都会有些许差别,但大体是相同的。


汤浅,日本酱油的发祥地,在江户时期(1603年-1867年)酱油一度成为当地支柱型产业,但是进入平成年代(1989年-至今)后,由于传统制作成本高,在汤浅地区的手工酱油店已经越来越少。



好酱油从原料开始把关

无农药化肥种植

盐是做酱油关键的原料。

汤浅采用的长崎五岛滩海水所制的矿物质盐颗粒细腻蓬松,尝起来甚至有些甜味。

大豆

北海道、九州、爱知、三重等国产优质大豆,即使是平常食用也异常美味,做酱油自不用说。

黑豆

使用国产丹波种黑豆。


黑豆的价格是普通大豆的数倍,同时黑豆所具有的香味和甜味也远胜于普通大豆,对于制作出美味的酱油是一大助力。

小麦、柚子


日本的小麦多为进口,国产小麦非常稀少,汤浅采用的即为国产小麦;柚子来自于和歌山,为日本有名的桔子产地,无农药种植,天然健康。


600天酿造纯味

坚持1400年传承的传统工艺

一、【古式制法】蒸煮黄豆,析出蛋白质后,去除白色泡沫,加入适量盐分,连同豆汁一起放置备用。

不将拥有浓郁香味的豆汁舍弃的制曲方式,是汤浅独特的制作工艺之一。

二、将黄豆与炒熟的小麦混合,并加入曲霉菌后,在室内放置3天。3天后将豆汁加入五岛滩精制盐,与黄豆混合,制成【酱醪】后放入杉木桶中。

三、将经过充分制曲的酱醪转入发酵皿中,人工搅拌,放置一年半-两年完全熟成。

四、将充分发酵的酱醪用滤布包裹,一层层堆叠,最多堆叠4列,每列最高80层。在上方施以重物压榨,以自然重力压榨出酱油。

经过24小时压榨后,将四周的厚木板撤掉,继续压榨12-24小时。

五、将榨取的酱油装入桶中,进行一个月左右的自然沉淀,以净化悬浮物。自然沉淀后,再经过2周的亚高温灭菌以及定香后,导入冷却器皿自然降温并灌装分瓶。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日本的酱油可是个大学问,种类繁多,大多都是纯生物发酵制作的酿造酱油,制作工艺复杂,成本不低。有很多家族世代做酱油,将手艺代代相传,是好几代人心血的累积。

日本酱油可以分为浓口酱油、薄口酱油、白酱油、溜溜酱油和再仕込酱油。

◉ 浓口酱油:

在日本说的酱油通常是浓口酱油,可以炒菜也可以蘸刺身

◉ 薄口酱油:颜色比浓口浅,但是咸度比浓口高,一般用来做蔬菜和做鱼

◉ 白酱油:颜色清澈,糖分较高,多用来蒸东西

◉ 溜溜酱油:制作味噌时分离出来的汁,颜色较浓,可以蘸刺身和做腌渍

◉ 再仕込酱油:向酿好的生酱油内加入米曲后进行二次酿造的产物,色、香、味都比浓口酱油更为浓厚


伙力精选


日本的酱油和中国酱油是一样的做法,也是用的黄豆。因为日本的做酱油技术是我们中国的,早在先秦时期就由渡来人带去日本。“渡来人”是古倭人对外来移民的称呼,古时候移民日本岛的都是中国人和朝鲜人。

不仅做酱技术是中国人带去的,水稻、牛马也是。有证据显示,公元300年渡来人带去水稻,日本才开始了农耕文化。随后作为劳动运输工具,陆续带去了牛和马。此前,日本人没有良田没有养殖,就海里捉鱼养活自己。

但是日本人有传统的吃苦耐劳精神,啥事都琢磨的透彻。譬如唐朝时代学去种茶喝茶,结果搞出了茶道。道元禅师宋朝时来中国喜欢宁波阿育王寺的素食,回去就琢磨出日本精进料理。

酱也是这样子,客观的说,普遍做的比我们讲究,可以用工匠精神形容。做出来的酱和酱油,一直是他们的主要食物。从古代到如今的味噌汤,就是酱汤,在明治维新之前的一千多年基本就是唯一的下饭菜,还有酱油。如今的日本酱油,更是比我们的特色。首先没有勾兑,都是黄豆制作的。然后味道和口感极致,甚至可以喝。因为他们的酱油主要用于凉调生拌蘸料,味道以鲜甜为主,不像我们的浓郁齁咸。


普济


两国酱油算是同根同祖。日本酱油也是由豆子酿造。同时,有资料显示,日本酱油也是源于华夏。公元755年以后,当时唐朝的酱油酿造技术由鉴真大师传入日本,随后,日本人加以改造,形成了现在的日本酱油。

某日本品牌酱油的配料:

水,脱脂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小麦,食盐,大豆(非转基因大豆),食用酒精。

某中国品牌酱油配料:

水,非转基因脱脂大豆,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粉,食用盐,谷氨酸钠,白砂糖,酵母抽提物,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苯甲酸钠,三氯蔗糖。

中日酱油酿造方面到底有什么异同呢?整体而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我国以配制酱油为主;日本以酿造酱油为主;

2、我国以低盐固态酿造酱油为主;日本以高盐稀态酿造酱油为主;

3、我国的酿造酱油一般会放添加剂;日本的本酿造酱油不放添加剂;

4、我国一般用生面粉或麸皮;日本用焙炒小麦。

从生产方法上来看,中国酱油和日本酱油都分为纯生物发酵生产的酱油和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成分生产的酱油。毫无疑问,前者的风味更好、品质更高。在中国,前者称为酿造酱油,后者称为配制酱油。在日本,前者称为本酿造酱油,后者称为混合酿造酱油和混合酱油。

在酿造方法方面,在中国,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占比为10%,低盐固态发酵酱油的占比近90%。而日本酱油基本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以较高浓度(18.5~20.5%)的大量盐水(总原料的2~2.5倍),以流动状态酱醪经长时间(3-6个月以上)低温发酵制成的酱油。这种酱油品质高,更为香醇,营养物质丰富。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是以脱脂大豆(或大豆)及麸皮、小麦粉等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并采用低盐(食盐6~8%)固态(水分为总原料50~58%)发酵方法高温发酵生产的酱油。这种酱油发酵温度较高,制作周期较短,1个月内即可制出成品。

在添加剂方面,在日本,一些种类的酱油是不会添加其他添加剂的;而中国的酿造酱油也是可以放添加剂的!

在配料方面,目前日本酱油制作会用焙炒小麦为原料。我国的酱油企业好一点的会用生面粉做原料,大量差一点的会用麸皮做原料,少量企业也借鉴了日本的做法,改用焙炒小麦。

整体而言,中国酱油和日本酱油同根同祖,各有千秋,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购买吧。

最后感谢某hu用户对本文的支持,完成本文,也算是学习过程。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11.13


粮油市场报


中日酱油从制作方法上来说

1、日本的酱油采取的是酿造方式,酿造酱油就是传统的酱油制法,不添加鲜味剂等等。本来这种方法因其传统所以比较费时、费力,成本较高但口味还不如调味酱油鲜美,所以国内很多采取酿造方法的酱油厂家顶不住调味酱油的冲击早早就停业了,但是日本人坚持了酿造方式,降低成本,优化了酿造工艺,并且将它发展成了一种文化。调味酱油中加入了各色“现代化”的调味剂,所以发酵时间更短,口味更符合人们的标准,但是由于成分的复杂,调味酱油是否更不利于人体健康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2、目前国内市面上的主流酱油品牌都是调味酱油,几无例外,各种添加剂,成本比酿造更低,所以利润更大。这就是日本酱油和国产酱油的根本区别。然而国产的酿造酱油被调味酱油所占据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一些品牌采取调味法制酱油,有意转变消费者的口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更鲜美口味的追求也助长了调味酱油的发展。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酿造的好,要知道日本的酿造酱油连防腐剂都不添加,工艺标准非常高,国内有少数厂家尽管采取酿造方法,但还打不到不添加防腐剂的工艺。个中区别就像许多其他食品市场被占领的过程一样,就是长久健康和美味价低的博弈,在我国,还是后者胜利了。


北蓝健康之家


日本的酱油从历史上来追溯,应该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日本最初的文献《大宝律令》年是在《齐民要术》出现年后完全模仿了大唐制度而编撰的,在《大宝律令》中记载了隶属于宫内省大膳职的酱院中以大豆为原料制造的各种酱和豉。酱是当时盐渍品的总称,从原料分为草酱、肉酱、谷酱种类型,草苦是现在咸菜, 肉酱是腌酵类食品, 谷酱就是酱油。当时的日本酱油的制作工艺与中国酱油的制作工艺并没有什么区别。

日本酱油分为浓味酱油、淡味酱油、大豆酱汁酱油、二次酿造酱油以及白酱油等5种。

1、浓味酱油

在各地生产最多占全生产量的,通常说的酱油是指浓味酱油。因为有着水果香般的香味, 非常适合用于有腥味的鱼以及肉类等料理,所以称之为万能调味剂。

2、淡味酱油

由于酱油的颜色加工成了浅色, 点缀料理素材的蔬菜或白鱼等,还有作为淡口味的煮菜或清汤等料理。在京都、大阪、神户等地区很受欢迎。制作法和浓味酱油大体上无大区别,但为了抑制颜色变深,放入高浓度的食盐。在加工阶段加米酒是其重要特征。

3、大豆酱汁酱油

应称之为酱油之本,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做成有独特浓厚的香味是其特征。在以爱知县为中心的东海地区生产,用于吃生鱼片的蘸料。若用于红烧或煮菜会增加菜肴的红色。所以用于甜烹海味、煎饼等的加工。

4、二次酿造酱油

又称“甘露酱油”,用生酱油酿造次代替了加入食盐水, 故称之为二次酿造酱油。别名为甘露酱油,成分浓厚,用于生鱼片或寿司。原产地是山口县的柳井市,最近九州到山阴地方等都普遍生产。

5、白酱油

与大豆酱汁酱油相反以小麦为主原料,将用脱皮碾白的小麦和同样脱皮的大豆制作曲子,用食盐水酿造。为了抑制着色,采用小麦制曲,制成酱油的颜色比淡味酱油浅。由于以小麦为主原料, 故糖分高。用于关西风味的乌冬面清汤、锅料理等清汤。是局部地区的产品,爱知县的碧南地方是主产地,三河新川的内腾弥作被称为酿造发明的元祖。


美食理想


酱油也算是一种拥有很多年历史的调料品,早在3000多年之前,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酱油的记载。其实酱油也算是一种副产物,是偶然发现的东西。最初是宫里的御厨们用鲜肉腌制调料品,结果意外的发现了酱油的存在。并且觉得这种东西口感还不错,因此就广为流传。不过用肉制作的酱油,价格比较的昂贵,很多百姓还是买不起。


直到有人将其改制,可以用豆类物品来制作酱油以后,它才在民间开始盛行起来。盛行过后,自然就会流传出去,像我们周边国家——日本的酱油酿造之法就是来自于我们国家。 想要酿制酱油,就需要用到植物性蛋白质和淀粉质,其中植物性蛋白质通常都是从豆类里面提取。比如大豆、花生、蚕豆之类的东西。而淀粉质则会从玉米、小麦、大米这些东西上面提取。所以我们国家的酱油,大多数都会用到豆子来制作。像黄豆酱油、黑豆酱油这些就是典型的代表。

再来看日本的酱油,虽然他们的制作方法是由中国传过去。但是适应于该国国家的情况,他们的制作方法、使用材料等方面不会都和我们国家一样。比如说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由于日本缺少了物质,所以他们就找了麸皮来替代小麦来制作酱油。只不过这样制造出来的酱油,里面含有的淀粉会比较少,颜色看起来也很淡,味道更是没有原本的好。 对于日本这样喜欢追求完美的国家,这样的制作之法终究是没有持续太久就被淘汰了。他们后来还是继续用的小麦作为原材料制作酱油,并且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制作之法。所谓的传统之法,就是采用天然的生物来进行发酵,也不会加入添加剂。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酱油味道的确好,口感很纯正,而且营养价值也高。

不过,这种方法用时也会很长,需要6~8个月才能够制作完成。这就不适于我们国家,因为市面需求量高,而且都重利益,要制作这么长时间才能售卖,这就意味着产量低,时间成本投入高,对商人来说,这是不划算的。再者,我们国家是允许放添加剂的,只要量达标,不会危害到我们的身体,那么就可以用。因此,有了这样的便捷路,制作商们当然愿意去走了。


合肥美食达人


我家就是做酱油的,两岁开始父母就跟外公他们学做酱油了,然后就到了一个镇里开始做,到现在做酱油有近30年了,我读书期间一直都是在酱油堆里长大,毕业出社会后,也没有想过接手从事父母的酿造酱油行业,在我觉得,做酱油真的是太辛苦了,朝九晚五,下雨天可能会可以稍微闲点,天气好的时候,几乎都是在太阳地下度过,我不懂其他地方的酱油怎么做,但是像我家做的就是,以黄豆,黑豆两种原料豆酿造酱油,大致过程是,洗豆,煮豆,凉冷,混合面粉,放进大的竹簸箕,放进干酵房进行干发酵,具体时长看干酵房温度,干酵期间还需要给发酵的豆翻盘3次,以更发酵均匀!发酵好后,还需再洗一次,然后入大瓦缸及盐水进行湿酵,湿酵必须在露天的地方,太阳必须晒到的地方,这样发酵夏天也需要60天以上的发酵!湿酵可以后就把缸里发酵的酱油原汁抽出来,原汁的酱香真的很浓郁,不过原汁都不算是最后的酱油成品,酱油成品还需要经过将原汁用水稀释煮开及用焦糖水调色再凉冷,再倒入瓦缸经过一个月的暴晒后才成为酱油!我家的酱油因为达不到规模,只能说是家族式作坊,也因为父母文化的观念,所以一直都是散装售卖批发,不做包装品。其实在我觉得我爸意思就是:上面的某某部门太那个,不是说简简单单就给你办的。其他亲戚在其他地方做的都不够给上供。所以就到现在都是作坊模式做了那么久,听我爸说过,咱现在酱油厂里给那些人的费用是一年5千多,加上他们久不久从县里上来搞什么考察调研的时候就顺带过去吃个饭,买个单,一年也就1万出头。现在酱油难做,成品包装的几个国内品牌都是全国各地的卖,我家的散装酱油现在基本都是些10几年的老客户因为习惯了这个味道,农村的老人,跟一些饭店大排挡用。按照父母他们做了那么久的积累,他们不做了也算可以安享退休生活。但是都说闲不住。能做就继续做着。真到不能做了,做不了了再说吧!酱油厂里我这几年也很少去了。因为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事做。每次跟父亲闲谈,谈到酱油,总觉得他那份语气都是无奈又不能舍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