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這句話透露出那些信息?

和風細雨15462198


其實大家都是猜測,這東西誰也不好說,當初有美蘇爭霸,星球大戰的大背景,美國搞出原子彈,這邊蘇聯就搞出了人造衛星,蘇聯的加加林進入太空,美國這邊阿姆斯特朗就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在當初冷戰的背景下東西方陣營對於軍事及科技的投入可以說是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眾多高科技甚至可以說是黑科技的產生也不足為奇。但是美國登月的這個節點卻讓人不得不有所懷疑,在當初只有前蘇聯可能監測到其登月過程,而美國的登月偏偏是發生在前蘇聯放棄登月計劃之後,而美國的登月給人感覺蘇聯是有苦說不出,也不好進行反駁,畢竟要是說錯了會打臉的,而且那時候雙方都是爭口氣,牙掉了也得往肚裡咽。其次美國的登月計劃似乎進展的過快且過於順利,以當時的進程給人的感覺就像發明了一種藥,小白鼠都沒試呢,直接跨過了臨床。而且美國前後共進行了6次載人登月,都發生在尼克松在位時期,這位總統後來因為誠信問題人設崩塌,登月計劃以後就在也不玩了,然後更神奇的是資料都沒了,而且美國宇航局不許以後其他國家登月在他們的登月點附近……是不是有些心虛……

以前對於美國登月我們的質疑或多或少會有些酸葡萄心理,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厲害,而就算今天我們即使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甚至可以說已經迎頭趕上,但我們還是要正視我們與美國等國的差距,畢竟中國的起步比較晚,而你也永遠無法想象冷戰帶給這個世界多少發明創造,因為當初的投入的確是無法想象的,比如今天要是中國拿百分之40的GDP去發展軍備的話,各個省都不用爭了,肯定每個省都會有一艘航母命名的。

但是這裡我還想說,其實現在美國阿姆斯特朗邁沒邁出那一步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嫦娥現在就在月球上,美國,想來可以來啊,我們在月背上等你!


北極de雪域


“從客觀角度來講,載人登月即使到了今天,對於美國人也是非常難的。”這句話出自我國載人飛船系統的總設計師張柏楠之口,時間是2016年4月24日。對於張總設計師此話的理解,套用一句老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個人認為,此話不能單獨拿出來說,否則極容易斷章取義。張總設計師接下來還有一段話:阿波羅登月,是美蘇冷戰的結果,兩國當時採用的很多技術都非常冒險。



到了今天,美國人若重返月球,難度確實很大。主要原因:一、美國目前並沒有可執行載人登月發射任務的大推力運載火箭,當年搭載阿波羅的土星五號早已無法建造,而運載能力不低於土星五號的SLS太空發射系統尚在研製之中。二、單從技術指標上來說,現在的要求可比當年阿波羅登月時要高得多,難度要比當年大得多。三、美國目前是唯一一個超級大國,沒有“重返月球”的必要或者說是需求。


實際上,阿波羅登月可以說是集美國全國之力才得以實現的,目的是為了爭奪太空的主導權。到了今天,美國已不僅僅是“地球村”的村霸,而且還牢牢掌握著太空的主導權,根本就沒有“重返月球”的必要。換一個角度來說:若是美國人“重返月球”成功,那也沒什麼實際意義;若是失敗,那樂子可就大了……一句話,在載人登月上,美國輸不起。此外,載人登月在目前還是一個“入不敷出”的項目——投入大,產出少。

不過,這並不等於美國會放棄對太空的探索——在其它國家把目光盯著月球的時候,美國看的卻是火星。實際上,不管美國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最終是否能夠實現,無疑都會成為美國人的驕傲,這就是世界霸主正在做的事。關於阿波羅登月的陰謀論,網上一大堆,各說各的理,目前根本就無法定其真假——美國方面公開的照片以及信息太少,讓人生疑實屬正常。不過,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對阿波羅登月持肯定態度,至少超過80%的美國人認為確有其事。

那麼,美國人在短期內是否能夠“重返月球”,或者說其目前是否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借用張總設計師的話來說,那就是“不好評價”。張總設計師的團隊對阿波羅登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結論是:用現在的技術設計阿波羅飛船,難度仍然很大。阿波羅飛船的可靠性“據說還不到50%”,而美國總共發射七次卻成功了六次,讓人不得不為美國人的“運氣”豎大拇指……



儒道之主


美國是否登月一直是個謎,支持者認為毋庸置疑,我本人曾經也是支持者,但中國嫦娥三號所攜帶的玉兔出現故障讓我重新開始審視我的觀點,除了我之前解釋的4個疑點,還有如下幾個疑點:1、美國的載人首次登月是1969年7月,而在1967年,蘇聯已經放棄登月,並且在1968年,蘇聯對月探測衛星也結束使命,也就是說,世界除美國外,已沒有國家能監測月球,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宣佈登月;雖然蘇聯受美國登月刺激再次重啟登月,但都沒有成功。2、美國在沒有任何成功基礎並且沒有任何追兵的情況下,阿波羅11號一次登月3人,這就好比一架新飛機首飛就坐一批人,是嚴重違背科學探索規律的。3、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對美國是否登月是非常清楚的,為什麼沒有確認此事?確認並不丟人,並且示好美國NASA及科技界,因此,這不符合中國對科學探索所持的開放包容的精神。


shrich


月球無大氣,雖然引力小,但全程得靠火箭發動機反衝減速。無人登月是因為質量較小,燃料還僅夠登月。但是如果要2人登月,加上返到繞月軌道、調姿、對接和人需要的氧氣(純氧還不行,會氧中毒)。還要帶登月車等等,比無人登月的質量大太多了。怎麼算,也完成不了返回地球的操作。你叫現在的美國做一次無人登月,採集1公斤月岩,再返回,他們也做不到。退一萬步,登月後立刻返回,他們也做不到。

就算單單考慮這麼大質量的東西,去完成落月、且平穩無損,也幾乎不可能。更不要說照片上那麼小體積的登月艙,光帶氧氣都是很難的事。

登月艙搞那麼不規則!那可是個內部有氣壓的容器,不規則,連保壓都難。為什麼不做簡單的圓柱形?故弄玄虛吧!

"獵鷹"只是先"飛一次,再落一次"。這與“落一次,再飛一次"的登月,它們間工程難度是絕對不一樣的。

一個由眾多串行或並行子系統構成的巨系統。如果在每一個關鍵點沒有“系統冗餘",那經過多級的故障放大,最終只能失敗。69年時的登月,沒那種超時代的科技、材料、與系統管理水平。所以,讓人越看越覺得可疑。不過,當時能把視頻編得如此完美的,也算是種創舉了。

另外四年7次,這簡直跟玩似的。這成功率也是神了。


凌戰天


美國目前最強大運載火箭,就是馬斯克spaceX公司製造的那個重型獵鷹,這枚火箭的推力大約在64噸左右,重型獵鷹確實比我國的長征五號要厲害,畢竟長征五號的近地載荷只有25噸,但重型獵鷹還不足以支撐美國重返月球,因為它一次最多隻能向月球投放20噸的有效載荷。

考慮到當年阿波羅登月的時候,美國的登月飛船達到了28噸,而今天的登月飛船重量肯定更大,所以spaceX的重型獵鷹遠遠不夠,要進行載人登月這樣的深空軌道任務,必須要有土星五號那樣的巨型火箭,土星五號是別想了,美國不會再重啟該計劃,這枚火箭完全就是政治產物。

它的液氧煤油引擎效率極低,造價和發射都極其昂貴,所以美國人見蘇聯無法在航天領域超過他們,迅速的就將這枚大名鼎鼎的火箭淘汰了,另外這十幾年以來,美國人一直在研發SLS火箭,這枚火箭的運載能力堪比當年的土星五號,它的近地載荷達到了130噸左右。

一旦這枚火箭試飛成功,美國人重返月球幾乎板上釘釘,總之就現階段而言,美國重返月球只是一句口號,畢竟SLS火箭還沒有正式試飛,土星五號又不可能重啟,而我國就更困難了,長征五號執行一些近地任務是沒問題的,但要進行載人登月這樣的深空航行,必須要等到長征9號才行........


種植恆星


但凡涉及美國登月之事,就能感覺中國教育有多失敗,在基礎教育普及的今天,居然還有這麼多無知的蠢貨,而這些蠢貨居然敢裝腔作勢地提出些毫無科學常識的“證據”質疑,真是可笑更可憐。質疑美國登月的人主要是以下幾類:1、逢美必反的“愛國者”,2、缺乏基本科學常識和理性井底之蛙,3、好面子的自卑者,4、自認為聰明,實則毫無判斷能力、只會人云亦云的白痴。


柳暗花明714


美國現役的最大推力的火箭是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以這個火箭目前的能力,很難執行載人登月任務,所以說,沒了土星五號,載人登月還是比較難的。

有的人說了,為什麼不重建土星五號呢?

原因是,雖然圖紙依然存在,但是原本供應零部件的廠商不在的不在,無法制造的無法制造,並且土星五號的生產車間,大家都知道的,被改建成為了航天飛機之用,所以,沒法再去建造土星五號了。

之後美國重返月球還得依賴於他們正在研發的SLS太空發射系統,運載能力將不低於土星五號。

只要還繼續使用化學燃料來進行航天活動,都是非常難的,安全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成本高昂,現在都在尋找著既安全、又省成本的方案,尋找新型的航天燃料,液氧-甲烷最有可能替代如今的液氧-液氫、液氧-煤油。

(土星五號又譯農神五號)

所以,下一次的登月活動會在一些技術更完善之後才開始著手,即便對於曾經登月的美國來說,它依然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任務,他們也在等待著新型火箭被研發出來,用以登月。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我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隨著美國海軍飛行員,試飛員,宇航員阿姆斯特朗這一句名言,以及數千萬觀眾在電視中看到阿姆斯特朗跨出飛船,手舞美國國旗站在月球上,美國宣告其完成了人類首次在月球以外的天體登陸成功,宣告了在美蘇太空競賽方面美國取得了歷史性的領先。

其實,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1961--1972),


美國在1969年7月21日的首次登月及其之後的總計6次登月和12名登月成功的宇航員,從那時開始到如今,陰謀論,欺騙論,造假論一直沒有斷過。

不過,根據蓋洛普1999年的民調,高達89%的美國民眾相信美國人登上了月球。

至於真假,只能留待歷史的檢驗,也許永遠無法檢驗。



兩個法國青年在埃及的一個集市的垃圾堆裡,發現了多達數十萬頁的紙莎草,上面寫滿了文字。這時候,類如記載了古埃及年表的所謂“羅塞塔石碑”等等一系列考古發現大爆發,這時候,一位八歲起就開始通曉英語,法語,拉丁語,甚至是漢語的語言天才商博良橫空出世,完美解讀了這些晦澀難懂的象形文字。一下子將古埃及的文明歷史推到了七千年前。



與此同時,在做好影印件後,作為證據的那批在垃圾推裡保存了數千年的紙莎草灰飛煙滅。而作為古埃及有文字歷史的另一證據的羅塞塔石碑靜靜的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經過碳14測定,這塊石頭歷史非常久遠。尼瑪,我去山裡撿塊石頭估計也有一億年。



中國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到唐宋,不同時期同一文字寫法不盡相同,甚至就在幾十年前,還有繁體字改成簡體字的故事。但是,埃及幾千年來的文字竟然一模一樣沒有變化。

中國的甲骨文,一大群專家研究,依然有很多文字沒有解讀出來,而一個法國文藝青年竟然能把古埃及所有文獻一字不差的完美解讀,上帝呀!





比照一下印尼海底八百年的佛像,不由得讓人感嘆古埃及高,實在是高。

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研究了中國幾千年的連續不斷的經史子集後,研究了中國完備的編年史後,發現西方聖經裡的歷史觀有很多錯誤,於是,隨著拿破崙遠征埃及,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就此展開。

亞里士多德據說有300萬的著述流傳後世,而那個時候,中國的造紙術還沒有發明,古希臘只能在羊皮上書寫。真不知道全希臘的羊都殺掉夠不夠寫滿300萬文字。

但是,西方人就是這麼任性,他們說歷史就是這樣的。



古羅馬的壁畫,色彩鮮豔,跟新的一樣。據說兵馬俑出土時候也是彩色的,然而氧化後兵馬俑還在那兒,可是氧化後的古羅馬壁畫呢?

中國發現的四千年前剩在碗底的麵條



再看看大英博物館保存的古埃及三千年歷史的麵包,跟市場裡小點心鋪子剛做出來的一樣樣。



其實,西方人的行為是有目的的。編織了一個謊言就需要靠更多的謊言證明其真實性。古羅馬--古希臘---古埃及(包括巴比倫的兩河文明),其目的就是說西方文明一脈傳承,擁有比中華文明更久遠更輝煌的歷史。這極大的干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自信心,為西方的侵略做好文化上的準備。

話再說回到登月,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美國人民打死也要相信美國登月成功了,中國那些跪久了現在依然跪著的大V們也相信大美利堅就是登上了月球。



然而,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機件設計藍圖,開發繪圖,原始遙測記錄,阿波羅自帶的原始錄像都找不到了。

美粉們會說,哼,保密懂不懂。

月球上沒有風,可是插上去的美國國旗卻是迎風飄揚。

美粉會說,提前在旗子的橫樑上綁了根鐵絲。



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可是阿姆斯特朗在月球咋沒一蹦三尺高輕鬆破跳高世界紀錄,甚至帶起來的塵土飄落下的速度怎麼跟地球上一樣。

美粉會說,因為他穿的宇航服太重了。

反正,怎麼說都有理。



不過,我只想弱弱地問一句,那位拍攝阿波羅飛船從月球返回地球的影像的勇敢的美國人,現在在月亮上過得還好?


我淡如菊


透露的信息就是美國載人登月是撒謊!

據《每日星報》7月21日報道,一位陰謀論者稱,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表面拍攝的照片是偽造的,美國宇航局編造了登月計劃,愚弄了世界。

在美國宇航局慶祝首次登月50週年之際,77歲的著名攝影師馬庫斯·艾倫(Marcus Allen)告訴我們,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 )在月球上行走的標誌性照片實際是一個謊言。

中國的月球探測器月晝時還要休眠才能度過,美國幾十年前粗狂的技術都不怕高溫?何況還要維持人的生存。當時的橡膠輪胎就可以承受-100度至+180度的溫差?



教育探討


美國曾經成功登月這是肯定的,對於今天的美國來說登月也是非常有困難也是對的。這兩句並不矛盾,細聽分解!

阿波羅計劃登月的背景

美蘇冷戰時期開展各種軍備競爭,陸地海洋,最後到太空。最先在1961年前蘇聯發射了載人航天,加加林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美國感到壓力巨大,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為了反制蘇聯,保證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不至於落後太多。是當時國際環境下美國不得不做出的決定,如果美國當時以造假的心態去實施計劃,以但被識破美國徹底就在冷戰中被打敗了。當是蘇聯的情報機構遍佈美國己及周邊國家。最後連蘇聯都承認了美國的成功!同時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終於使得美國趕在蘇聯之前登月,這為美國帶來了巨大榮耀,也使得美蘇爭霸中佔據了先機,還有後來的美國星球大戰計劃,它直接拖垮了蘇聯,冷戰結束。



當是的美國擁有登月技術

眾所周知探月工程,最難的一環就是無人著陸器軟著陸(懸停),也就是嫦娥三號所謂的黑色720秒,因為在著陸過程中,距離遠,時間短,信號延遲,主要靠探測器自主完成,人工干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一旦開始實施動力下降,其過程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由於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懸停的實現只能靠反推力發動機減速完成,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下降級發動機,採用的是推力可調的‘變推力液體發動機’成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當年蘇聯航天專家對美國的登月的各種設備和操作細節詳細的進行推斷,也肯定了美國的成功的登月!



現在美國要想登月無論資金還是技術都是有困難的

  • 登月計劃耗資巨大。美國阿波羅計劃上的花費約194億美元,其中15枚土星5號火箭花費是64億美元。若換算到現在花費相當於7000億美元,而美國NASA在2016年的總預算才193億美元,可以說,阿波羅登月計劃是舉美國全國之力進行的瘋狂行為。
  • 美國的登月並沒有立即停止登月。而在隨後三年中,又成功的先後登陸月球六次,其中一次失敗,平均一年二次。到1972年12月阿波羅17號進行最後一次載人登月,之後登月計劃停滯。
  • 老一輩工程師的退休和技術缺乏資金的支持。我們知道一項科學技術要延續下去就得不斷的投入資金並且培養新人,如果缺乏這兩項那些技術只能作為資料躺在保險櫃裡。很多年後如果要想重新拾起來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要重新登月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都是有困難的。不過如果再國際有什麼新的挑戰或者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美國還是可以在很短的時間恢復這個技術的!
    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可以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