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才華橫溢,在性格和處事上,他有什麼缺點,導致一生坎坷,顛沛流離?

太尉讀書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北宋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家(宋四家之一,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畫家(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任意一項都是後人難以逾越的高峰。

蘇軾總是在被貶的道路當中,他的一生,仕途不順,顛沛流離,總是不能安穩下來。通過他寫的詩句,我們就可以體會到他一生的辛酸和苦楚。

蘇軾無數次被貶皆是禍從口出,或者說是禍從詩出。

烏臺詩案是由於蘇軾在給皇帝的謝恩信中,言辭不當,被嫉妒他的小人揪住放大,導致朝堂之上陷害他的風聲四起,都要求皇帝要嚴懲蘇軾。

烏臺詩案之後,蘇軾被貶黃州,巨大的落差讓蘇軾落魄潦倒,五十六歲的蘇軾一貶再貶,這一次,被貶得更遠更偏——多毒瘴的嶺南。

造成這樣的結果跟蘇軾性格耿直,單純有很大的關係。北宋時期新舊黨爭極其慘烈,新舊兩黨一旦需要蘇軾的才華,就調任蘇軾。但是黨爭是殘酷的,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蘇軾只想忠於國家,君王。所以採取不苟同、不迎合的態度。數次觸怒兩黨,導致自己又數次放逐。

正如蘇軾給朋友的信中說一樣:“我現在老而且窮,但是心肝骨髓裡充滿了忠義道德,面對生死談笑自如,境遇雖不佳,但是隻要為了國家、君王,捨生忘死,在所不辭,至於禍福得失,全都交給天地造化了!”

官場的失意,讓蘇東坡找到了人生一大樂趣,就是“吃”。他自謔自己為“老饕”。說自己是個愛吃、貪吃之人。他一生創作的詩詞歌賦之中關於飲食的詩詞就多達四百餘首。

在給兒子的信中他這樣說道:

東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貽書叔黨曰:無令中朝士大夫知,孔爭謀南徙,以分此味。

我給你說,千萬不要告訴那些朝中的士大夫們,我怕他們千里迢迢跑來跟我搶如此美味。

這份樂觀豁達,讓人歎服。


超人小航航


我是鈺姐,我來回答。

一、簡述蘇軾舉世矚目的文學藝術才華。

蘇軾在文學藝術上才華橫溢、舉世公認。提起蘇軾,他身上的眾多標籤立刻湧現,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和畫家,宋代文學成就最高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等。

01 蘇軾的文學成就。蘇詞成就非凡,獨開豪放一派;蘇詩2700多首,妙理新意,含義雋永;蘇文在宋文中是成就最高的一家。

02 蘇軾的藝術成就。擅長行書和楷書,是宋四家之一。他集各家之長、各家之風格並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等名貼。

03 蘇軾的繪畫成就。擅長墨竹畫,重視神似。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對文人畫發展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卷》等。

蘇軾是集文學、藝術、繪畫等於一體全能型天才。他的聲名已享譽海外,在2000年,法國《世界報》評選出12位千年世界偉人,中國僅1人,那就是蘇軾。


二、解析蘇軾性格和處事方面的缺點,分析導致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的原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蘇軾天縱奇才、才華橫溢,非常完美,也避免不了他性格方面的缺點。縱觀蘇軾的一生,他的性格缺點及性格演變始終貫穿他的一生,並且如影隨行的影響他一生的命運。俗話說,蓋棺才能定論。人生如同一齣戲,只有落幕後才能評判這出戏的好壞。

01 性格決定命運。

榮格說過性格決定命運,這一點在蘇軾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我認為用性格來解析蘇軾坎坷又奔波的一生,是比較合適的。我們生活中一般意義上所講的性格,實際上是心理學概念中的人格。

人格是指在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個體形成的典型的心理品質和行為傾向的特徵。因此,性格是個體生活軌跡的根源,性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特徵等,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處事方式。

所以,不難分析出,蘇軾的行為特徵、人生軌跡和命運特徵等,大部分都由他的性格特徵來決定的。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他的性格特徵。

02 蘇軾的性格特徵。

往往人的性格特徵與他的外表關聯較大。在一些記載中,蘇軾身材結實,骨肉均勻。身高約五尺八,面孔很大,顴骨高聳,前額突出,眼睛又長又亮,下額勻稱,留著美麗、尖長的中式鬍鬚。最動人的是他敏感、活潑、有力的雙唇。這樣的外貌特徵,不難看出蘇軾性格外向和健談。

在一些傳記曾這樣記載蘇軾的性格:蘇軾性格豪放、開朗、直爽又固執,多嘴多舌、口沒遮攔,天真而不計一切後果,遇事不吐不快,他的嘲弄和惡作劇常常使人害怕。在密友之間,蘇軾洋洋得意,亂開玩笑,而且大用雙關語,使在場講現實的人緊張兮兮,怕他隨時說出真相。

還有的說,蘇軾最大的缺點,喜歡在賓客面前或者作品中說出他的想法,這無疑對他十分不利。弟弟子由性格則與之相反,子由性安穩、保守、不愛多說話。子由十分了解哥哥,常把手放在他的嘴上,叫他沉默些。他的缺點讓他在為官道路上,吃了不少苦頭。

03 列舉並分析蘇軾性格缺點導致的一生坎坷、顛沛流離。

一是蘇軾為官之初不成熟,交友不慎。

蘇軾剛做官時,年輕不成熟,容易對事厭煩,容易相信人。大事清楚,小事糊塗,而生命往往由小事構成,大事通常不多。其妻比他講求實際,常忠告於他,她對人比較會分辯好壞,常常站在門簾後面,聽丈夫和客人談話。然後幫他分析來人特徵,哪些泛交,哪些深交。

蘇軾前期還是缺乏對人的分辯,以致交過的好友章惇後來數次陷害他,甚至將他貶至海外。蘇軾前期有父親蘇洵的教導,婚後有太太的忠告,為官後期有弟弟子由的規勸,可見他的生命中,離不開親人的勸告和幫助。但仍免不了交到邪惡的政敵,可見蘇軾性格方面的弱點。

二是蘇軾上書皇帝,首次被貶至杭州。

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司馬光和歐陽修等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新法。蘇軾更是義憤填膺,他有許多話非說不可,那時他才32歲,他比別人更直率。他分別於熙寧三年(1070)二月和熙寧四年(1071年)分雖上書給皇帝,這兩封信內容很長,內容完整有力,直言不諱。

第一封信就引經據典的攻擊青苗法,指出新法弊端等。前兩封9000字上皇帝書未得回應,蘇軾又與了第三封信。不出所料,皇帝有心接受勸告,但奸佞小人仍找出莫須有的罪名來陷害他。

原本根據蘇軾的作官考績,蘇軾該任太守的,但因蘇軾的直言上書,得罪王安石和謝景溫等人,他們要他擔任偏郡判官,幸而皇帝還看好他才改派做杭州通判。

不得不說,因他的直率敢言、直言不諱,首次被貶謫。

三是蘇軾上書《湖州謝表》,又被貶至黃州。

這是著名的”烏臺詩案“。因蘇軾上表皇帝《湖州謝表》,筆端帶有感情,即便官樣文章,也不忘加些個人色彩。他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等等,這些話恰被新黨抓住了辮子,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包藏禍心“,諷刺政府,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餘辜了。

蘇軾的大量詩作還被挑出隱含譏諷之意。蘇軾上任才三個月,就被逮捕,解往京師。一代文人被他自己的大量詩作給害苦了,差點死在獄中,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初期既定的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躲過一劫。

當時政權旁落在見風使舵、毫無原則的三流人手中。蘇軾一直上書給皇帝,皇帝每次讀完,都對朝臣公開讚美。這些人曾阻止蘇軾入京,那時新政首領都已被罷黜,他們擔心蘇軾再得勢,情況就危險了。

這次劫難,套用蘇軾自己的話,他始終“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但在他”吐“了一百次後,終於被捉了。蘇軾的二次被貶,除了受李定等人誣陷外,還有蘇軾自身的直言敢寫,不得不說還是詩文害了他。

但他真的是無可救藥了。據說,他在離開牢門的那天晚上,他又寫了兩首詩。說他“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這兩首詩御史門可以告他。連他自己寫完,也丟筆大呼:”我真是無可救藥。“

烏臺詩案,蘇軾死裡逃生,心魂震撼,儘量少說話。他開始思考生命的真諦,說他生命猶如磨石下的小螞蟻,也象旋風中的羽毛。他也開始深思自己的個性,研究如何得到心靈的平安。不得不說,這次案件,讓蘇軾感觸很深,洞悉自身性格的不足。

四是再次諫議,陷於新舊覺爭,貶謫至惠州。

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重新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原本可升到翰林學士知制誥的,知禮部貢舉。但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直言諫議。

他對舊覺執政後暴露的腐敗現象進行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保守勢力的反對,於是又慘遭誣陷。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覺,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只得再度自求外調。

1094年,年近6旬的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我真的非常佩服蘇軾的敢言直諫,烏臺詩案都沒能讓他吸取教訓,致使新舊兩黨皆不容,被迫自請外調。

五是因新黨打壓或寫詩讓宰相章惇將之貶至儋州。

這次被貶原因更簡單,新派雖已佔上風,仍在不斷打壓舊派,蘇軾也在其中。蘇軾原以為晚年可以定居惠州,沒想到又被貶到儋州(海南島),海南島那時地處海外,遠離中國文世界的範圍,可謂是天涯海角了。

還有種說法是,有人記載說,蘇軾寫了兩行詩描述他在春風中小睡,聆聽屋後鐘聲的悠閒情景。那時曾經的好友,官拜宰相的章惇讀成到這段詩,說就:”原來蘇東坡那麼愜意。“於是就頒佈了移居的命令。

1097年,蘇軾被一葉孤舟送到了荒涼之地海南島儋州。蘇軾62歲了,還被貶到了”南無再南“的地方,應該說是中國文人史上的”貶謫之最“了。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直到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他在北歸途中,於1108年8月24日卒於常州。真心心疼我們的大文人。

三、總結蘇軾的性格成因。

從蘇軾一生遭際來看,他的數次貶謫、顛沛流離,大部分是他的性格所致的,雖然也不乏政敵的嫉妒和汙衊陷害。但這樣理解,我認為稍顯表象,蘇軾天賦異稟,不可能明知危險,還故踩紅線讓自己到處漂泊。我覺得還應該用蘇軾內在的偉大精神來加以解釋。

蘇軾的顯著特徵,開朗直爽、直言敢諫、幽默風趣、樂觀向上等,具有無窮吸引力和大無畏精神,是一種凜然的英雄氣概,也是一種偉大的精神。一個人只有上升到了無限級數的靈性,強大無比,就會來勢洶洶,不吐不快。蘇軾無疑如此。

據載,蘇東坡的批評者和崇拜者,常常提起他這種偉大的靈氣,這種強大壯烈的力量。我認為,如果胸中自有溝壑,在正義和真理的支持下,就會不懼怕宇宙的任何東西。聰慧如他,在他無數次反思後,仍然擁有天生的大無畏,即便知道結局。

蘇軾有了這種浩然正氣後,便不斷遭遇理論上的矛盾,一方面想維持自己的本色,保持人類天生的大無畏精神,一方面又想明哲保身。可能在某些時期,這種矛盾還特別尖銳,但通常他還是保持他的英雄本色。因為,他的偉大天分要求無阻發揮。

這樣,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聰明的蘇軾既知自己的性格缺點,卻依然要保持大無畏的精神了。



(END)


鈺姐的書齋


蘇軾那是眾所周知的北宋詩畫家,文學家,就不必多談他的才華橫溢了。下面談他的性格和經歷吧。

蘇軾(1037一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四川)人,出生於寒門地主家庭,自幻深受其父蘇洵的薰陶,母程氏"親授以書",天資總穎,

嘉祐元年(1056)出川赴京應考,次年首榜進士,主考歐陽修大為賞識,後因奔母葬回蜀,嘉祐四年始沿長江經江陵再度赴京,嘉祐六年應中制科授大理事,籤書鳳翔府判官,仼職期間,他針對財乏、兵弱、官倒等政治弊端,書寫了大量的評擊論策,力求革新。

熙寧二年(1069)其父亡故扶喪歸鄉後還朝任職,神宗用王安石的變法和蘇軾的革新思想截然不同,王安石主張"大明法度"多方理財,迅速向全國推行新法,而蘇軾強調"以立法更製為事",主張"節以用廉取”,而不贊同"廣求利之門",提出"欲速則不達,輕發則多敗"。他連續上書反對變法,屢遭拒絕未釆納。

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先後被貶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但他依然洞察民情,懲辦貪官悍吏,保堤抗洪,滅蝗救災,堅持邑政改革,"因法便民”,成效顯著深受當地黎民百姓擁護。

王安石罷相後,新任官僚何正臣、李定等奸人對蘇軾周納羅織罪狀。以"指斥乘輿"、"包藏禍心"之罪把他彈劾,於元豐二年(1079)在湖州被捕,以誹謗朝庭定罪蹲了大牢。這就是釀成了當時北宋有名的"烏臺詩案",元豐七年司馬光執政遇赦改貶往汝州。元豐八年神宗駕崩,哲宗年㓜,司馬光繼承執政後又調蘇軾回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等職,但他仍堅持自己的改革主張。再次和司馬光犄角對恃,

紹聖元年哲宗登基,新黨得勢,排斥元祐舊臣,司馬光退位,蘇軾再次成為新黨打擊對象,又一貶再貶往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儋州(今海南儋縣)。儘管歷經磨難,蘇軾仍(食芋飲水、著書以樂),關爰和同情黎民百姓,深受敬仰,直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再度遇赦歸北,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在常州謝世。

這位絕代文才的坎坎坷坷就這樣了結一生,也給後人留下了文壇至高無尚的寶貴財富。

以上論述本人只依據歷史資料簡單綜合闡述,其中細節敬請朋友們留言補充且評論完善。拜託了!





大森林151252635


蘇軾,一位照耀了千古的詞人,但這位詞人也同樣有些小毛病。蘇軾極愛貧嘴,很多禍事都是這張大嘴招來的。王安石當宰相時,蘇軾跟王安石幹仗,司馬光當了宰相,蘇軾又跟司馬光開練。一次跟司馬光吵架,蘇軾居然說:“您這種說辭就像王八踢人。”看來我們這位詞人的嘴還真不怎麼把風。

  也許這些故事被人們略加了些誇張的成分,但卻讓那些名傳千古的詩人不再是平面的,在解讀他們時,我不僅看到了他們的絕世才華,也看到了他們的小毛病,人性中的弱點。偉人也是人,他們同樣不是完美無瑕的,為何後人總要有意無意地去隱藏他們的缺點.

蘇軾是個豁達大度之人,對人親切熱情、口直心快、才思敏捷、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園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這也就應了林語堂先生滴那句話“眼前一笑皆知己,座上全無障目人。”也算是待人接物滴一種最理想的境界了。但人無完人,蘇軾也是有缺點的。我個人認為他奔放有餘,凝練不足,重傾瀉而少含蓄,他的這種性格也註定了他一生命運多桀,幾起幾落 。


叫我好運


蘇軾,北宋文學家,號東坡居士(1037一1101,四川眉山人),蘇門三豪,他成就最大。少時博通經史,才氣俊發,二十歲中進士,受到歐陽修讚賞:"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

🍁 蘇軾所處時代,正是新舊黨爭激烈起伏之際,政局動盪不安。他不贊同變法派的激進措施,也不象保守派那樣頑固守舊,所以政治上屢遭打擊,但他的性格是剛直不阿、開明幹練、豁達樂觀的精神。

🎈 蘇軾初任開封推官,就寫出大量策論,主張政治改革。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實行變法,他上疏反對新法,被外調杭州通判,又轉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

🌻元豐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人,摘取蘇軾所寫的諷刺新法的詩句,說他作詩″謗訕朝廷″,因此被捕入獄,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釋放後貶黃州(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與田野父老相從溪谷之間,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 哲宗即位,高太后啟用守舊派司馬光,全面廢棄新法,蘇軾被召回京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兼侍讀。但他從現實中體驗到新法的施行仍有些可取之處,於是主張保留某些新政,又激怒了守舊派,再度貶任杭州、潁州、揚州等地方官。

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蘇軾再次貶至惠州(廣東惠陽),續貶至瓊州別駕,居昌化(海南昌江縣)。

😂 徽宗即位後,蘇軾遇赦北還,途中病逝於常州。這就是大文豪、書畫大師、詩詞大家的坎坷一生!

🌹 又有誰能看到他性格上有什麼缺點?如果非要找,那也只能是:蘇軾那正直不阿的個性、主張不適應統治者的利益和口味!(個人主編)

🍀🍀💖💖😎😎🎯🎯🌹🌹🌺








全峰山


一、簡單介紹一下蘇軾的成就。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一是文學上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縱橫恣肆、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是書法上的成就: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其書法作品《黃州寒食詩帖》(又稱《寒食帖》或《黃州寒食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 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評價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

三是繪畫上的成就: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2018年11月26日,蘇軾傳世名畫《木石圖》以4.636億港幣(摺合人民幣約4.117億元)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專場成交,創下中國古畫拍賣最高紀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蘇軾在文學、書法和繪畫上任意一項成就都足以青史留名,都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峰,更何況他在這三方面都取得了如此傑出和輝煌的成就!

二、簡單介紹一下蘇軾一生的坎坷遭遇。

一是“烏臺詩案”,險些喪命於新黨之手。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赴任湖州知州,給神宗寫了一封例行公事的官樣文章《湖州謝表》,因其才情難抑,難免文中流淌個人感情,遂被新黨指摘“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包藏禍心且對皇帝不忠”,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新黨諸人慾置蘇軾於死地而後快,退休金陵的王安石勸諫神宗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使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若非宋太祖趙匡胤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或許已經命喪新黨之手了。

二是淪為黨爭犧牲品,屢遭放逐。神宗駕崩,年幼的哲宗即位,高太后把持朝政,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得勢上臺,重新重用蘇軾。但蘇軾目睹舊黨執政後並未重振朝綱、安撫百姓,而是執著於“黨同伐異”,先廢除了一切新法,然後拼命打壓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勢力,朝政汙濁不堪。蘇軾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便又遭舊黨誣告陷害,至此,新黨、舊黨皆不容蘇軾於朝堂之上,於是蘇軾自請外調。後因政績優異再度被司馬光召回京城,緊接著蘇軾又因上書力薦整治朝綱再度被貶。新黨執政後,持續打壓舊黨,六十歲的蘇軾被放逐海南儋州,這是僅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蘇軾半生都是在不斷被貶逐、啟用之間折騰,六十四歲時,在被召回京城的路上溘然長逝。

三、導致蘇軾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的原因。

一是才情太盛遭人妒忌陷害。蘇軾是千年一遇的天縱奇才,文名冠絕天下,連皇帝和皇太后對他的才華都非常佩服,在蘇軾的萬丈光芒之下,其他人顯得黯淡無光。對很多文人來說,窮其一生也寫不出“大江東去浪淘盡”這樣的千古絕唱,但在蘇軾卻只是信手拈來,就這份本事,不知道讓多少人心生妒忌和恨意。即便是為官,也是每到一地都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斐然政績,更是招致不少人的妒忌,誰都不喜歡自己被蘇軾這樣太過於耀眼的明星湮沒,所以,蘇軾太過優秀就成為罪過,成為他人打擊、排斥他的天然理由。

二是耿直、單純屢生禍端。蘇軾一生坎坷、波折,多數起因都是自己耿直、單純惹出的禍端。比如釀成“烏臺詩案”的《湖州謝表》,新黨從此文中摘取“知其愚不識時,難以追陪先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幾句話,說蘇軾倚老賣老,惡毒攻擊皇上重用新人,妄議朝廷變法 的大政方針。對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又忍不住向皇帝提出諫議,進行抨擊,必然招致打擊報復。太正、太真、太純,是蘇軾的優點,也是蘇軾為官處世的弱點(絕不是缺點),性格決定命運,在蘇軾身上就是一種悲壯的詮釋。

三是黨爭之毒的禍害。北宋時期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新舊黨爭極其慘烈,所有官員非此即彼,絕不容許居中者。而新舊黨勢力隨著新舊皇帝的更替而此起彼伏,導致朝政更替、變化頻繁,不斷處於變法與反變法的交替之中,朝廷的官員也不斷被反覆折騰。新舊黨都是一方面需要蘇軾的才華時,就調任蘇軾;一方面又因蘇軾不苟同、不迎合,數次觸怒兩黨,又數次放逐蘇軾。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軾的命運坎坷、顛沛流離,更大程度上是源於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


喬鞅


蘇軾的詩.詞.文.書均代表了時代的最高水平。然而,世無完人啊!蘇軾正是如此,他在性格上,處事上不僅遜於他的老師歐陽修,甚至不及他的結髮妻子王弗。

蘇軾的性格直率,心裡有什麼話直接就岀口,自己認為不對的事就理論到底,這就是給他帶來一生坎坷的根本原因。若說他恃才傲世吧,蘇軾真不是那樣的人。若說他太自信吧,倒是有一點,因為他相信別人會象自己對待人一樣對待自己。一個才華橫溢,馳騁文壇.書壇的大家,竟不如妻子一個弱女子的小智,這就是蘇軾的悲哀啊!在與王安石.司馬光的針鋒相對時,難道他不知不敵嗎?不!他肯定心裡清楚。但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苟且。難怪連一個歌女都說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在處事上視天下都為好人,從不防人。這就是屢屢遭陷的原因。他自己說自己上可以陪玉皇,下可以陪乞丐,足見其豁達。但這正是他處事的短板。試問,對待高大上和對待流浪兒能一樣嗎?對待萍水之交和對待至親至信能一樣嗎?蘇軾把人劃一個等號,一視同仁,這又是蘇軾的悲哀啊!

蘇軾作為一個才子,一個愛國愛民的好官,一個正直的君子,一個豁達的好人,是值得後人稱道的。然而,因為他性格上,處事上的弱點,導致他為世所棄,為權所欺,沒能使自己的才華更好地貢獻於社會,造福於人民,實為憾事。

蘇軾作為筆者心中偶象,我曾無數次為他惋惜,同時也為自己惋惜。大概這就是同病相憐吧!


原卉詩詞


蘇軾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蘇軾生性豪放,為人率真。他為官期間,大起大落,這和他率真正直的性格密不可分,文人秉性造就的。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調任湖州知州,他給皇上寫了《湖州謝表》,但蘇軾是文人,口無遮攔,筆端帶感情色彩,"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孑,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與,包藏禍心,諷刺政府……對皇帝不忠……",他們從蘇軾的詩作中找出諷刺之意的句子,朝廷一時倒蘇軾之聲,導致蘇軾才上任三個月,就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受牽連數十人,這就是"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洲。

2.蘇軾缺少大的風範,注重小細節,導致矛盾重生

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1085年,哲宗即位,司馬光蘇軾等被重新啟用,蘇軾復職,以禮部郎中被召回朝,他再次向皇帝提議,他對舊黨執政後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又引起了保守黨的反對,又遭誣陷,此時,他又不容於新黨,又得罪了舊黨,因而再度外調。1094年,蘇軾又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1091年,他被召回朝,但又政見不和,再次被貶。1097年,年已62歲的蘇軾被放逐海南。徽宗即位後,蘇軾被調廉安置,1100年大赦,復職。北歸途中,卒於常州。

總之,蘇軾一生坎坷,顛沛流離,這與他性格正直率真,心直口快分不開的,雖然他才華橫溢,詩詞等文學造詣很深,但他缺少政客的那種隨波逐流,唯利是圖的特點,他只適合做文人墨客,不懂得為官之道,最終形成他的這種坎坷的人生。


物語情歸


蘇東坡先生在,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美食方面無所不精,都具備極高的藝術水準!歷來有眾多學者認為東坡先生是千古一遇的“曠世奇才”……

的卻,我個人也是宋東坡先生的崇拜者,先生的大江東去浪淘盡……,明月幾時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先生的《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臨萬頃之茫然……上大學時就倒背如流,當然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東坡先生的《寒食帖》也寫臨習過無數遍,當然😊還喜歡吃 “東坡肉”每次到杭州必須品嚐!

千古奇才的東坡先生為什麼一生會“顛沛流離 ”官場鬱郁不得志,主要原因

1)才華蓋世,“能受天磨真鐵漢,不遭人忌是庸”當一個人太有才華了,自然會“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一個人他太有才華,就算你不張揚,不張狂,也會樹敵很多!遭人妒忌,小人無處不在,自然會影響到東坡先生前程……

2)“實話實說”不會迎合潮流,不會同流合汙,有才學的人都喜歡錶達,喜歡實話實說,喜歡展示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東坡先生雖精通儒、道、佛、但畢竟是人,不是神,在封建社會,官場說實話會遭人算計的,王安石提倡新法,先生認為有弊端,過於偏激,當然會遭人排擠,得罪人無數,後來司馬光主政,提倡舊法,東坡先生又站出來提出不同見解,用他自己的話講“腹中除了才華外,一肚子反調”實話說多了,自然會遭人算計…

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靈!其實東坡先生的大多優秀作品多是在“”烏臺詩案“”40歲後寫出來的,包括《赤壁賦》天下大三行書《寒食帖》等等,人生的經歷很重要,沒有悲歡離合的經歷,就很難有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過眾多人生打擊的蘇東坡改變了很多,更加的樂觀,豁達!留下無數的千古名篇,但自身改變了,做好自己,但改變不了的是小人的妒忌,在仕途上還是起伏不定……最後被貶海南,雖又為以重用,但最終客死他鄉……

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蘇東坡先生的才華,豁達、雖然沒有讓他在仕途上春風得意,甚至是顛沛流離,但留下無數千古佳作,如東坡先生在天有靈絕不會因為仕途得不得志而鬱鬱寡歡……在他的世界裡有諸多知音朋友,有諸多自己創作詩詞歌賦,不缺少千古名篇的佳作已足矣!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競馨齋


蘇軾一生在文壇上聲名顯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而在仕途上卻命運乖舛,被朝庭幾次貶謫,未能飛黃騰達施展抱負,只在基層地方輾轉做做小官。對他本人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今天我們來剖析他一個才華橫溢之人,在仕途上為什麼會幾次遭貶,不能被朝庭重用,究其原因還是蘇軾犯有一般文人慣常犯的錯誤,恃才傲物,喜歡爭強鬥勝,不,分場合,不問對象,只要自己感覺不對,就要上前爭論一番。想想蘇軾在朝中與王安石司馬光等都發生過爭吵,他的官運還能好到那裡去?

現在我們也有很多人,自認為才高八斗,卻未能被領導重用而憤憤不平。其實我們還是需要從自身來找原因。一般文人都喜歡把‘’俯仰無愧天地‘’這句話當作自己的座佑銘。若想在官場上混,單憑這點是遠遠不夠的,對於上級領導交待的任務除了不折不扣的完成好之外,更要學會怎麼去與領導相處,不要動不動就與領導唱反調,顯示自己多麼了不起,多麼不簡單。其實你的才華和能力,領導早就看在眼。領導唯一要考慮的是,假如我把你提拔了,以後用起來是不是能得心應手?若以後老是喜歡唱反調,豈不是給工作帶來更多的麻煩。這樣把你同別人放到一起,左一比來右一比去,就把你晉升的機會比掉了。

各位胸懷大志的飽學之士,何不在這方面多琢磨琢磨。說不定某一天你也會一展鴻鵠之志,青雲直上,飛黃騰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