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你會幹什麼?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極度相似,那就是買房子,因為在過去的20年裡,買房致富的人比比皆是,不管是故意為之還是誤打誤撞,都賺得盆滿缽滿。

從經驗來判斷,過去最貴重的莫過於房產,房子的升值速度超過了其他所有的投資產品,未來依然如此嗎?有人認為是、有人認為不是。馬雲直言不諱:未來中國房子車子不再重要,土地和空氣才是最珍貴的。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在莫斯科,俄羅斯現代多層住宅建築

不過今天,筆者想說的是,經過當下的這一次風波之後,未來最珍貴的應該不是房子車子,但也不是土地和空氣,而應該是健康和科學。

一、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

一方面,樓市庫存在增加,未來可能供大於求。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在2019年度公佈的《100城住宅庫存報告》數據統計,到2019年11月底,我國100個主要的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累計達到了47359萬平方米,環比1-10月份增長了大約1.9%,同比2018年1-11月份增長5.7%。

不管是從同比數據還是環比數據,都可以看出,樓市庫存量呈現上漲態勢,特別是從同比數據而言,房地產市場的庫存房子已經連續12個月呈現增長態勢,所以說,商品房買賣市場的庫存壓力明顯加大了。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商人與男子交換錢財

另一方面,影響住房需求的人口紅利期正在淡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口達到14億,人口增長率為3.34‰。新增加的人數比2018年直接減少了58萬人,新增人口出生率為10.48‰,比2018年出生率降低了大約0.46個千分點;全年去世人口數達到998萬人,同比2018年增長了超過5萬人,全年的人口死亡率為7.14‰,呈現微漲趨勢。

很明顯,在2019年全年我國人口的出生率是低於死亡率的,隨著出生人口的逐漸減少,去世人口的逐漸增多,老齡化的人口比例已經非常凸顯,這就直接導致了住房市場有效購房需求數量的減少,因為根據房地產市場的經驗來看,買房主力軍大都是20-50歲之間的青壯年人口,這部分人比例的下降,房地產需求直接減少。

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齡婦女人數減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5-49歲育齡婦女的數量同比2018年減少大約500多萬,在這其中,20-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直接降低了大約600萬。所以說,最主要原因是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減少。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二、雖然M2增速放緩,但是依然對現金貶值起到作用。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來,紙幣是持續貶值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近些年來貨幣購買力究竟降低了多少。我們暫且從1978年開始計算,按照1萬元進行對比。

如果僅僅通過CPI計算的話,可能存在部分失真,計算真正的通脹率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的公示:通脹率=廣義貨幣M2增長率-GDP增長率。廣義貨幣的M2增長率與GDP增長率為1比1,也就是說每發行1元人民幣就帶來1元GDP的絕對增長額,但是現實情況中卻不會非常合理,往往實際發行的貨幣是超出理論需求數量的,這就是這麼多年以來貨幣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根據東方財富網的一位經濟學家計算,1978年的1萬元的購物能力水平其實相當於當下的60萬元,1988年、1998年、2008年和2013年的1萬元分別等於現如今的15萬元、3萬元、2萬元、1.2萬元。從這個層面很容易看出貨幣究竟貶值了多少。


未來,我國現金還會繼續貶值嗎?大概率是的,隨著降息週期的襲來,人民日報在2月3日下午撰文《應對……,央行工具箱豐富,降準降息可期》表示,為平抑當下市場預期帶來的不利影響,央行可能會降準降息。並直言不諱“今年的LPR完全由空間繼續下降40-50個基點。”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三、3-5年後有變化,專家:風波過後,2樣東西更珍貴,或進一步升值。

在攻堅克難的一個月裡,各行各業的專家們反思了很多,通過網上的各方言論可以總結出,大家共同認可對健康和科學的重視程度在未來將會進一步提高,這是深刻的經驗、也是沉痛的教訓。

1、健康尤其重要。

年輕的時候,很多人叮囑鍛鍊身體、保持一個強健的體魄,但是很多人不在意,一旦身體出現了問題,一切財富都將是浮雲。該吃什麼、不能吃什麼也應該有個合理的界定,例如被稱之為“萬毒之源”的蝙蝠,幾次經驗告訴我們,這種物品就不應該拿到餐桌上來。

2020年,中國房子、現金不珍貴,專家:風波之後,2樣東西更升值

2、科學技術應該比房產、現金更重要。

解決我14億人口溫飽問題的不是辛辛苦苦的耕種技術,而是袁隆平研究的雜交水稻;解決南北變通途問題的,不是步行,而是高鐵、飛機。這一些列舉世矚目成就的背後,都是科學工作者辛辛苦苦的付出。

通過這一次的事件,人們更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相信在科學技術研究上會更進一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