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曼奇”隐形武装直升机如此强大,为何冰封10年无人敢再提?

陈德霖


很简单,因为隐身技术对于直升机来说基本没什么用处。

随着大功率雷达和快速反应导弹的飞速发展,现在的空战体系已经变了许多。

拿现在的战斗机为例,它的标准化攻击流程是先通过超低空飞行靠近敌方雷达,然后在被雷达发现前200公里升空并进入超音速状态,快速进入攻击范围,最后在敌方防空导弹部署前发射对地攻击导弹摧毁雷达。

这一套在战斗机上可以,但是用在直升机上就没什么用了。

现在的战场环境,直升机进入战场的前提条件是敌方雷达和防空火力已经被摧毁,从而以更小的代价执行地面火力压制,情报搜索等工作。

也就是说,直升机其实并不需要隐身技术来面对敌人的雷达。

当然,也不是不可以研制带有隐身技术的直升机,可是如果算一算投入产出比就知道,这样的直升机在攻击效能和作战用途没有太大变化的前提下,成本却有近乎三倍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不划算。

至于美军之前为什么会试制带有隐身功能的直升机,那只是为未来隐身技术进一步发展做的科技预研,在现代战争中还不具备实际的战术意义。


青椒肉丝23


RAH-66科曼奇项目被下马主要有三个原因:1.它并非主战兵器 2.过于昂贵 3.科技在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科曼奇直升机并不是美军的什么“未来之星”,更不是用以取代
“阿帕奇”直升机的什么新装备,它的定义是“战场侦察直升机”,其计划是用来更换掉美军老旧的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的。

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属于美军中比较重要,但又不怎么亮眼的那类兵器,从越战到伊拉克战争,美军的每次作战都离不开大规模的“基奥瓦”作战。这些侦察直升机轻巧敏捷,头顶高高的光电探头,能通过强大的数据连接为其它兵器“插眼”,甚至直接引导其它武器进行超视距攻击。

玩过《坦克世界》都知道一辆“眼车”多么恐怖,而现实中的“基奥瓦”比游戏还恐怖的多,往往它们会配属武装直升机群行动,自己本身既是一架武装直升机,同时还能为“阿帕奇”、“眼镜蛇”等武直开眼,甚至直接召唤来后方炮火。

正因为“基奥瓦”用的很爽,当年正处于武器大革新的美军便打起了升级换代同种机型的想法,于是“科曼奇”计划便应运而生了。

在项目立意上,“科曼奇”是“基奥瓦”的换代产品,它拥有“低可视度”、“低可探测性”、“低噪音识别度”等隐身性能,以及“高机动性”、“高抗坠毁能力”、“独立双发动机”等生存性能。美军希望这种换代侦察直升机能更隐秘、更安全的渗入到战场的更前沿去,展现出更好的“插眼”能效。

受隐身能力的要求,科曼奇虽然也具备先进的打击能力,但在载弹量方面它并不占优势,比可以外挂一大堆的“基奥瓦”还弱;侦察作战的任务特性也使其更需要“隐藏”,而非满身装甲的“阿帕奇”那样硬上敌人。

所以“科曼奇”注定了并不是个什么主战兵器,它的打法与“阿帕奇”这类有本质的区别,在美军的计划中,当年“阿帕奇”也是重要的发展项目,而“科曼奇”是代替“基奥瓦”作为阿帕奇的副手存在的。

但是在研制过程中,“科曼奇”渐渐就不那么讨美军喜欢了,无底洞一样的经费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让“科曼奇”的前途变得越来越黯淡,美国陆军的订单从招标时的预计5000架陡降到1200架,然而这个计划从1982年一直搞到2002年都没有完成出一个很好的结果。

战争模式、新科技的改变,令“科曼奇”一再修改参数,追加投入的研发经费也以几十亿的数字增加,达到了80亿美元之巨,成为美军历史上最烧钱的研发项目。

偏偏这时候美国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坐不住了,美军自冷战末开始的疯狂烧钱行为犯了众怒,国防预算连年增加,却连年被这些无底洞一样的技术研发所吞噬,军队几十年都得不到一款真正像样的装备,拿钱研发的军火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顺带还弄出了无数的“专利”发国家的财。

于是美军很快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下马”运动,大量研发中的项目被叫停或停止追加拨款,连大名鼎鼎的“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也在出成品的时候被下马抛弃了;“科曼奇”也不例外,虽然波音公司相当紧张的加快了研发脚步,很快就拿出了定型机,但“科曼奇”仍然被无情的抛弃。

实际上,“科曼奇”计划的停止令美军松了一大口气,这个项目经过漫长的发展,早已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消耗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得到的东西也并不算太满意。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有人驾驶的侦察直升机已经不再入美军法眼了,他们更青睐的是“无人机”,如“捕食者”、“全球鹰”之类无人机的发展,再加上空间对地探测技术的进步、“阿帕奇”和“基奥瓦”上电子探测技术的进步,谁还非得巴巴的瞅着“科曼奇”不放?

换句话说,当前的战场侦察已经改换了模式,美军不再需要像越战和海湾战争那样,撒开大批的侦察直升机为后方“插眼”了。“科曼奇”能做的事,加装了同类系统的“阿帕奇”一样能做到,而更深入的战场探索和监视,已经成为“全球鹰”、“捕食者”这些无人机的专用领域,美国陆军从营级到旅级到师级的无人机更是一大堆,如此,昂贵且没啥前途还烧钱的“科曼奇”当然会被雪藏了。

实际上,美军并没有完全把“科曼奇”抛弃,它以另一种方式再生了,不少成熟技术被直接应用于“阿帕奇”、“基奥瓦”等直升机上,像刺杀本拉登时那架改装的黑鹰,据说也大量应用了来自科曼奇的“三低隐身技术”,以至于当两架直升机盘旋在本拉登院子上空时,底下的人还睡得犹如死猪一般。


王司徒军武百科


在砸进69亿美元、耗费21年的宝贵时间后,美国陆军终于在2月23日宣布,取消“科曼奇”新型侦察直升机的研发计划。这是继五角大楼2002年取消研制中的“十字军战士”机动炮兵系统计划后,美陆军历史上又一次半途而废的大动作。

  “科曼奇”采用了直升机中前所未有的全面隐身设计,一度被视作美陆军航空兵未来的主力作战机群。但随着美国陆军现代作战模式的转变,这一冷战时期武器研制计划的产物,已逐渐显现出落后于时代的颓势。

  分析家称,腰斩“科曼奇”说明五角大楼越来越倾向于搁置“大而无当”的昂贵军备开发计划,以免它们“吸干”国防部资金,阻碍军备的现代化。同时,这也显示五角大楼在今后将更倚重既能用于侦察,又能用于攻击的无人驾驶飞机。

  美国陆军2月23日宣布,将取消总预算高达390亿美元的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研发项目,这是继两年前“十字军”自行火炮项目遭淘汰以来,美陆军历史上被取消的最大武器研发项目。“科曼奇”项目的剩余资金将被用于升级和扩大现有直升机战斗群,以提高陆军的快速反应和打击能力。

  单方取消合同损失巨大

  美陆军方表示,他们是在对“两年半来的美国反恐战争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军的作战环境”进行了全面评估后,做出撤销“科曼奇”研发项目决定的。陆军参谋长斯库梅克将军也承认,放弃“科曼奇”是一个重大而艰难的决定,但“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主管陆军作战任务的理查德·科迪中将则解释道,目前战场上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的作战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严重威胁到了“科曼奇”的生存空间。“科曼奇”的惟一生路是进行现代化改装,但这样一来,原本已经超标的预算就更难控制了。现在,陆军可以拿着原本属于“科曼奇”项目的巨额预算,来购买多达800架现役“黑鹰”直升机,升级现役战斗序列中的1400架作战飞机,并加大对无人机项目的资金投入。

  到目前为止,五角大楼在“科曼奇”项目上已经花费了69亿美元,如果单方面取消合同,还要付给承包商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一笔高达4.5亿美元到6.8亿美元的违约费。虽然科迪中将称赞波音和西科斯基制造了“科曼奇”这一“美军有史以来最具有灵活性的飞机”,但作为主制造商之一的西科斯基公司仍是欲哭无泪。为了如期交货,该公司去年刚在东海岸的康涅狄格州建立了制造工厂,雇佣了400名工人,可现在却收到了项目撤销的消息。该公司一名负责人表示,这对西科斯基公司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全面隐身设计令人侧目

  RAH-66“科曼奇”是美军研制的下一代攻击侦察直升机,它配备一门20毫米航炮、2.75英尺的航空火箭弹发射器和航空导弹。自从1983年立项并开始前期研究以来,五角大楼曾经为“科曼奇”项目作出了高达390亿美元的预算。美军当时希望能够开发一种双发动机双座、具有隐身效果和类似于现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强大火力的新型武装侦察直升机,来替代陆军现役的OH-58D“基奥瓦”侦察直升机,并和“阿帕奇”一起组成美陆军航空兵未来的主力作战机群。

  RAH-66最突出的优点是它采用了直升机中前所未有的全面隐身设计。以往的各种直升机也采用了隐身措施,例如AH-64的发动机排气管就采用了绰号“黑洞”的红外辐射抑制装置。而RAH-66则用整体的隐身设计:机身采用了类似F-117的多面体圆滑边角设计,减少直角反射面,并采用吸波材料;发动机进气口经过精巧设计,开口呈缝隙状,气道曲折,避免雷达波照射到涡轮风扇上产生大的回波;排气管采用了复杂的降温、遮掩设计,排气辐射量极小;采用了美国直升机设计中少有的涵道风扇尾桨设计,雷达反射回波比传统尾桨要少;武器主要内装在机身两侧弹舱内,发射时伸出发射,需要时也可以加装短翼,外挂弹药。以上整体结合的各种措施使得RAH-66的雷达回波和红外辐射比现役直升机有较大降低,堪称直升机中的F-117。

  计算机辅助侦察快而准

  “科曼奇”执行任务时,主要应用被动式侦察手段,例如热成像仪或电视、微光电视等;当然它也可以使用尖锥形的桅顶毫米波雷达?AH-64D上的是圆盘形?。据波音公司宣称,其对目标观察的有效距离相当于现役侦察直升机的2倍。

  最为突出的是,“科曼奇”侦察任务是用计算机辅助计划的,并且能够尽快将机上设备所发现的目标资料数据与原来储存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新目标新动态,将最终得出的目标数据与战场态势在座舱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然后根据指令近乎“实时”地传送给地面部队有关指挥官。过去用光学侦察飞机,从发现战场目标到指挥下个攻击力量出击差不多需要1-2小时,而现在这整个过程只需要10分钟左右。

  1996年,当第一架“科曼奇”原型机问世后,制造商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非常看好该机型的未来。波音表示,“科曼奇”的作战效果已经“超过了我们所有人的预期”,不仅是美陆军航空兵现代化计划中的“中流砥柱”,还是美军实现快速反应部署和灵活打击能力所需的先进武器系统之一。军方首席试飞员也认为,虽然“科曼奇”上装备了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但整机的可靠性并没有下降。按照原计划,美军将在未来5年内装备首批121架“科曼奇”直升机。

  出局原因经费超支产品设计过时

  “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项目多年来屡遭经费超支和研发延期的困扰,共进行了六次结构性调整。最开始时五角大楼估计“科曼奇”的单价是1200万美元,共建造1200架。但美军在花费了20年时间后,“科曼奇”还是无法进入全速生产状态,而每架“科曼奇”的造价却已经涨到了5900万美元,以至于军方不得不将采购数量降到了650架。

  陆军作战环境已变

  当然,促使美军放弃“科曼奇”计划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当年的设计方向显得不合时宜。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科曼奇”这一前里根政府眼中对抗前苏军大规模坦克群的致命武器已经远远落在了时代的后面。“科曼奇”的研制计划始于1983年,当时仍是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欧洲大陆是美苏可能发生战争的热点地区,“科曼奇”直升机计划内所有的要求,都是针对欧洲环境下的战争而设。

  时移世易,如今冷战结束,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大不如前,而近年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战的环境都是寸草不生的大漠,难以让直升机有藏身之处。美军过去半年来在伊拉克频频发生直升机被击落事故,其中有不少直升机都是被并无雷达等追踪功能的火箭炮在短距离击落。在类似情况下,“科曼奇”直升机上各种躲避雷达的隐形科技将形同虚设,而其装甲保护又不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这些因素无疑使得“科曼奇”的价值和生存性能大打折扣。

  无人机性能更优越

  相比之下,今天的无人驾驶飞机研制成本低廉,能完成“科曼奇”所有的作战侦察任务,即使被敌方击落,也不存在搜救驾驶员的问题。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战时表现出色的“掠食者”无人侦察机,不仅能为后方将领“现场直播”前线的情况,一旦装上“地狱火”导弹后,它还可进行反装甲任务。美国军方承认,陆军参谋长根据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经验,花了半年时间检讨陆军的军备采购计划,结论是“科曼奇”直升机的开发未能配合美国陆军作战模式的转变,惟有忍痛取消这个计划。

  政治影响项目取消陆军转型何其艰

  早在2001年,曾在海军航空兵部队服役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指示助手,抛出了一份全新的国防战略评估报告。

  陆军与防长分歧加大

  报告认为,在前苏联解体之后,恐怖主义已经成了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军的战略重心也必须随之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作战转移到打赢恐怖分子的“不对称战争”上。美军应当削减常规部队特别是陆军的规模,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导弹防御体系(NMD)、远程隐形轰炸机、无人驾驶飞机等高科技装备。因为近几十年来,美国发动地面战争的机会越来越小了,维持现有部队规模“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浪费”。这份报告又被称作“拉氏报告”。

  在这种气氛下,五角大楼2002年5月砍掉了价值高达110亿美元的陆军“十字军”自行火炮合同,现在又轮到“科曼奇”直升机了。不过这次陆军方面再三澄清说,取消“科曼奇”项目是陆军自己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希望大家不要把脏水都泼到拉姆斯菲尔德一个人的身上。

  目前,美陆军和拉姆斯菲尔德之间的分歧日渐加大。拉姆斯菲尔德认为,依靠空中精确打击摧毁目标,美军能打赢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对此陆军反驳说,要打赢战争,最终必须有地面力量的全面介入,占领敌方目标。但身为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掌握着军队预算大权,因此美陆军也只能无奈地迎合五角大楼最高层的意见。此次“科曼奇”项目的下马,正是美陆军艰难转型的一个写照。

  裁撤项目损害布什连任

  有分析家指出,千万不要以为“科曼奇”项目下马只是牵涉到军方,如果五角大楼处理不当的话,很容易给布什连任制造不少障碍。

  从历史上看,各大军火防务公司都是布什所在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和赞助人,纵观参与“科曼奇”项目的防务商名单,除了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通用动力、洛克希德·马丁等军火业巨头也赫然在目。这份巨额军购订单的取消自然会引起防务界对白宫的不满。即使军火巨头支持布什连任,民主党也可能抓住“科曼奇”项目对布什政府发难。可以预见,民主党的议员们将在一系列的听证会上对五角大楼滥用纳税人金钱的浪费行为进行猛烈抨击,以此来间接攻击布什,为自己夺回白宫造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