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奇,石油的“古代生物成油說”,一個油田上億噸,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

紅楓剛好遇見你


在那個年代,地球上還沒有高等生物,海洋裡生活著大量的低等生物,在地殼活動時,海洋變成了大陸盆地,這些生物被洪澇等自然災害埋入地下,高溫高壓形成了石油。


-楚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石油的有機形成觀點,並不是說動物屍體倒在地上就變成了石油這麼簡單,如果你的腦子裡面是這麼想的,說明你壓根不知道石油有機形成論點是什麼。

其實只要把一些森林或者草原的地面挖開之後,就會看到下面的景象,這些深埋於地下的泥土被稱為“沼澤土”,其中的有機物含量高達20%。這是因為植物、動物、微生物的很多有機成分都被泥土“收集”起來了。

而泥土實際上是不斷生成的——每一百年大概會增加3釐米厚,而這些有機物質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被埋於地下。不要小看這一百年3釐米厚度的增加,一百萬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0米,一億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公里。

而地球上出現生命已經超過40億年了,你說累積了多少帶有大量有機物質的泥土?所以這些泥土和泥土中的有機物質才是形成石油的基礎。

有些人也會問:有那麼多的生物嗎?可以產生幾億噸的石油?

我簡單舉個例子:現在全球一年的肉類產量超過3億噸,糧食產量超過25億噸,更加不用說有數不盡的森林、草原了——這些都是地球上新增的有機物。

而且別的不說,就說海洋中的藍藻,數量就超過10億噸,而且只有一個月的壽命(下圖就是海洋中的藻類死亡後沉澱到海底的樣子——俗稱“海雪”,你就可以想象到海洋中的藍藻屍體在以一個月十億噸的速度累積),所以地球上的有機物產量和迭代速度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上億噸的油田是怎麼回事?

比方說,一片方圓數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可能存在了上千萬年,泥土不斷被累積,在這上千萬年中可能原始森林下方土地增加的厚度超過了數百米,而這些數十平方米大、幾百米後的累積的泥土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在長時間的地址運動中演化成了石油——幾億噸的油田就是這麼形成的,可以理解嗎?

事實上,現在幾乎100%的石油都是發現在沉積岩中——沉積岩是怎麼形成的?簡單說就是泥土不斷形成,最底下的泥土被越埋越深、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就被“壓”成了岩石,而石油在這些岩石中被發現——包括頁岩油,你說為什麼呢?

當然,石油形成的過程要複雜很多,比如說地質運動會不斷影響上面這個過程,不過我說的這些也足夠幫有些人形成“原始森林是如何演化成油田”的基本印象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這個學說是美國人為了提高石油價格的騙局,早就已經破產了。

現在的研究表明蘇聯的說法是正確的,石油的是地殼內碳氫化合物在高溫高壓下所產生,與古代的浮游生物海洋生物大海完全沒有關係。並且許多基本開採完畢的油田,近年也發現有緩慢的石油在生成,也許再過個百萬千萬年就又恢復成一個大油田,只是人類等不及了。

順便說一下,你覺得大海里水很多嗎?要知道理論上我們現在的每一滴水都曾經是恐龍的尿。


用戶1010316335544


古代有那麼多生物嗎?你的關注點主要是有沒有那麼多的生物。

就拿貝加爾湖來說,貝加爾湖約形成於2500萬年前,而貝加爾湖每年隨著地殼拉張作用沉降約0.03mm-0.3mm,這個速度對於人類來說,可以忽略不計,人類的壽命就打100年來說,貝加爾湖的沉降只在3-30毫米之間,依然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如果從貝加爾湖形成直到現在,貝加爾湖沉降了多少米呢?

足足9000米。

也就是說,這9000米全是湖中的生物、植物與淤泥的混合,而在地下,隨著深度增加,壓力與溫度都在增加,石油就是在這種漫長的壓縮與加熱的過程中生成的,生成的這種油氣順著孔隙多的岩石向上逃竄,最終聚集在盆地中(主要是因為上層的岩石緻密,油氣無法繼續上浮),等待人類的發掘。

單單一個小小的貝加爾湖就這麼厲害了,那龐大的海洋怎麼說,簡直不可估量,天文數字。在海洋中,無論是海洋動物還是植物,儲量都是驚人的,億萬年的沉積,產生已開採出來的這點石油,你認為有壓力嗎?

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探討。我是科幻船塢,感謝大家的閱讀與關注


科學船塢


我認為這完全就是另外一個鑽石騙局!是石油出口國為了讓自己的石油貿易利益最大化而刻意鼓吹的。不過呢,作為液體油,近表易採油被採光了之後,往後的開採難度會越來越增加倒是。

隨著近年來石油勘測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石油資源被發現,我們的科學家經過測算髮現了一個特殊的定律,那就是不管你抽多少,地球上的剩餘石油總量都不怎麼變的。這一點有點像水井,我們今天把水井裡的水打光了,明天這口井又會慢慢溢滿,但是放水井溢滿後就不會再繼續增加,因為總容量是不變的。

關於石油從哪來的,我覺得頁岩油可以被用來做解釋。據我們現在的科學技術水平,我們只能開發到地表以下十二公里的地方,這是由蘇聯的鑽井機創造的。但是呢,地球的地表半徑卻高達6371公里,也就是說,人類探索地心的能力也不過是地球內部的零頭而已,地心裡是怎麼個樣子我們根本就一無所知。

目前我們的科學技術研究只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地球心臟是一個液體狀的熔岩,裡面是各種高溫岩漿。這時候就出現了一種疑問,是誰為地心內部的熱岩漿提供能量的(能夠讓幾億億噸岩石融化的能量從哪裡來)?因此,我們初步推測,地球岩漿是地球公轉自轉所產生的能量造成的,而石油天然氣也是同類。


優己


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變成的,這是關於石油產生的主流解釋之一,但是現在來看並不科學。

我們都知道,煤炭是由植物屍體,在沉積的地層之中,然後經過高溫高壓長時間的地質作用而變成的,屬於有機礦物燃料。

當我們探究石油的形成過程中,也理所當然的認為,石油也是由古生物的遺體變成的。那麼那些儲量上億噸,甚至幾十億噸的大油田需要多少古生物的遺體也才能形成的啊(不敢想象)。

研究發現,石油中包含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此外還包含著一些硫、氮、氧等元素。科學家因此推測,石油是由地球地層中所含有的豐富的碳形成的,而並不是生物的遺體形成的。由於碳氫化合物的質量比較小,因此更容易跑到地球的表層之中,然後被我們發現,形成油田。

石油由地層中的碳氫化合物形成便是非生物成油理論,該理論是目前主流的石油成因學說,而傳統的生物成油理論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啦。

儘管我們大規模工業化的使用石油的歷史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但是科學家並不知道石油到底是怎樣形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石油並不是由遠古生物的遺體形成,偶爾在石油中發現的動物化石也是它們不小心掉進去的變成的。

不需要計算一個油田到底要有多少隻動物才能形成,石油與古生物並沒有直接關係。



古生物探索


石油是以碳氫化合物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有特殊氣味,黑色的可燃性油狀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關於石油的成因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成油兩種說法。


一、生物沉積變油: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江河湖泊中的生物由於自然死亡或地質變化等原因深藏於河床、海床底部,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石油。



二、石化油:石油是地殼內的碳生成的,與生物無關,可再生。

目前,第一種說法更光為大眾和科學家所接受。

作為生產生活中被被大量使用的“物質”之一,石油已經探明的儲量有上千億噸,而也許這只是地球上所有石油儲量的冰山一角而已。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石油?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一片汪洋,被海洋全覆蓋。

那時的地球,環境適宜,陽光充沛,海藻豐富。

那時的地球生物鏈穩定,物種及個體間競爭小,多為“食草生物”。

那時的地球,海洋生物肆意生長,大量繁殖,愜意地享受著美好生活,海吃海喝,個個長得肚大腰圓,膘肥肉美。



海洋生物獨佔整個地球!

突然,有一天,海洋生物的平靜生活被打破,地球發聲大災難——地質運動。大量海洋生物被深埋海底,開始了它們的神奇演化之旅,並最終造福於人類,這是它們始料未及的。

雖說石油不可再生,那是因為它們的形成周期長,沒有個千百萬年的歲月打磨,難以形成。

可是水生生物也非長生不老,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生命離去,其屍骸或被其他生命吞入體內,或沉入海底,沉入海底的便加入先前的隊伍,開始演化之旅……

與海洋生物相比,人類的歷史短的多得多。



不斷的、長時間的補給,使石油有了當今如此大的儲量。

當今時代的石油開採速度遠遠大於石油的形成速度,導致石油儲量不斷減少,在不遠的未來,黑色的石油將會從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零下二百七十三度


千言無語我可以歸納為一個成語——滄海桑田!

人類作為只有短短數十年生命的種族,對於地球尺度的時間概念而言,目光無法企及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好險我們有了科學,請相信科學,同學們。

雪下得那麼深——深海永不停息的“雪”

如果同學們有機會乘坐上深潛器緩慢的進入海底,除了舷窗外一抹幽暗的深藍緩緩轉變為漆黑外,你們還會發現,身邊紛紛揚揚的永不停息的——海雪。當然,這不是冬天晶瑩透亮的雪花,這是來自0-2000m海水層中的生物殘渣。


在如果,按照主流的石油形成學說,大家總喜歡在尋找油田時,反覆提到“前三角洲”、“淺海陸棚”、“半深海”,很簡單,這些漫天飛舞的海洋生物殘渣,億萬年以來就是石油的前身——有利烴源巖的主要來源。

“海雪”落到海床上以後,就會成為底棲生物和微生物的大餐。微生物們享用著最後的晚餐,不斷消耗水底所剩無幾的氧氣,然後在富集硫化氫的同時,自己也掛掉;缺氧的環境殺死大部分的好癢微生物,而水底壓力則會緩慢殺死剩餘的耐硫化氫微生物,最終造成了大量的有機物堆積事實。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觀看滄海變桑田

對於地球來說,根本聽不懂什麼叫做天長地久,人家一直在七十二變好不好!


同學們看著世界地圖,對於地殼在水平方向的運動,多少會有一些直觀的瞭解——板塊漂移;但是對地殼在垂直方向上的運動——垂直沉降,地圖從來不會直接告訴你真相。

垂直沉降,是讓一片海域或一個湖泊沉積成千上萬米厚的沉積物,但水深只有沉積物厚度的零頭,或者地表保持平原狀態的根本原因。

舉個簡單的例子,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直到現在,仍然在地殼拉張的作用下,快速的沉降——每年下沉0.03-0.3mm。

同學從一出生就站在湖邊,直到百年歸老掛掉,運氣最好就只能看到3cm的落差,那當然是天長地久的代名詞。可是,放到貝加爾湖自己的年齡中去觀測,2500萬-3000萬年的歲月洗禮,那就是900m-9km的差距!

要填滿這個大坑,真不是拍拍腦門就可以想象的事情。

結語

問這個問題的同學,不要把古生物的概念,自動腦補替換成恐龍一類的史前巨獸,雖然的確也有它們的一部分功勞,但我們指代的古生物,能夠形成一個億噸油田規模的古生物,其實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微生物而已。

大家不要小看了這些肉眼幾乎無法看見的生物,例如海邊的疊層岩,大約每平方米的岩石上就生存著36億個微生物,在過去的20億年時間裡面,通過它們小小的努力,地球大氣層的氧含量增加了20%。

所有現在的大型生物的誕生和繁榮,都不應忘記這些你看不到的小小生物。


貓先生內涵科普


古生物油脂的說法沒有根據,我並非專業石油研究人員,只能用自己理解淡一點自己的著法,石油是大自然供給人們的能源,石油的生成是一種天然的化學合成,也是地球自身的軸心平衡液,地球的這動和保持地球軸心不偏心,就應該有一定的平衡方式,由於人類的無限的開採,地球軸心的跳動增大,地震火山頻發這是人類要注意的大事,人們所說的是動物油脂的假想,還不如說是上億年的酸鹼對地球物質化學脫脂存積的結果。


茶館85418


看了回答,頑頭條多年,以前的回答都是生物成因論,自從黃氏宇宙新論發表無機生成以來,討論大量抄襲仿冒,好多回答就是仿冒,希望引用聲明。

高低場誕生宇宙,電磁能創造一切,地核電磁能為永恆能源,電磁能先合成碳,氫等原素,再合成cO2和H2o,再合成油氣,上升淺層形成煤炭,油氣就是一種碳氫礦化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