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畫出一個驚訝的人?

米果美業科技


……先洞察自己驚訝的表情,

……再去洞察形形色色的人驚訝的表情。

……這需要一個長期觀察和練習的過程。


一文年青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是手繪小畫師豆豆,

我是一個手繪漫畫師,想要畫出一個驚訝的人物,肯定你的表情動作,肢體都要有驚訝的感覺。然後經過我們畫師的手,幫你詮釋的更加立體,完美。

我是手繪師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張我自己手繪畫的漫畫頭像,喜歡我關注我哦。每天更新不同的畫風








豆豆手繪頭像


因此經常會幫同事們判斷一幅畫到底畫得好不好。今天呢,就讓我儘量以中國畫家們為例,主要通過他們的色彩作品,同時也會舉一些我在簡書上看到的例子,來向大家闡釋:普通人如何快速分辨出一幅作品的好壞。

我儘量不使用生澀的術語,同時儘量從大家都能看得懂的部分入手,希望各位認真閱讀,並舉一反三。

本文需要上下多次拖動以進行對比,請睜大眼睛仔細看!

素描關係

比如這幅畫,乍一看似乎很不錯:顏色飽滿,構圖有想法,葡萄塑造得通透可人,在質感上與籃子做出了區分,背景也處理得恰到好處。

但請你仔細看一看,裝葡萄的籃子,是不是像一個平面?完全沒有弧度的樣子。而且整幅畫的素描關係也比較糟糕,細節處理非常粗糙。

這樣說可能不夠清晰,但如果把圖片去色之後,你就會發現,整個畫面糊成一團,沒有清晰的黑白灰,於是無法突出素描關係。

落在籃子上的葡萄沒有影子,彷彿跟籃子沒有關係,葡萄到底是不是球形呢?感覺肉乎乎的,結構感不強。

籃子的這個部分沒有過渡,沒有明暗區分,透視缺失,光究竟是從哪裡打過來的?

背景凌亂的筆觸像是被什麼弄髒了一樣,毫無生氣,毫無樂趣,你會覺得有些“悶”。

上面這幅油畫是黃顯之1954年作的《櫻桃》,我們同樣用剛才的觀察點去看這幅畫。

並同樣把它去色,你會發現櫻桃依然圓潤通透,因為每一筆高光都點在結構上了,這一點很重要,黑白灰關係明確,並且有遠近虛實的關係,所以畫面顯得非常完整,影子也都在,背景紋理清晰。

用單色來表現畫面,更加考驗作者對素描關係的把握程度。

去色後也不會覺得畫面沉悶,花朵依然突出,背景的漸變與留白給了畫面足夠的“透氣感”。

影子

很多人在畫畫的時候都不知道物體有影子,尤其是很多照著照片畫畫的人。照著照片畫畫是非常異端的行為,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照片上的物體、人物沒有任何變化,是死的,本身照片質量不行的話,照著畫只能更糟糕。如果你想在畫畫這條路上自殺就去照著照片畫吧。

比如上面這幅作品,我看到作者給的照片就是這樣的實物照,沒有影子,但那種照片是為了給設計師摳圖用的,既然你是在畫畫,你就算是想象都得把影子給我畫嘍,不然就很奇怪,光打過來,明暗都有了卻沒有影子?那畫面怎麼可能完整呢?

這位作者還是有一定的基礎,至少能努力塑造一個球體。但是,排線沒有掌握好基本法,完全按照同心圓的方式畫,出來的明明是個鑼啊,結構感弱得驚人,而且,圓本身也沒畫圓。

再就是,敬告各位出“教程”的人,請不要用手機拍攝步驟圖,尤其是在光線不夠充足的情況下,就算你畫得再好,拍得不好就是自損八千,非常非常醜且不專業。

你自己看看這張照片,所有細節都沒了,整幅畫跟沒完成一樣,明明自己分析明暗的時候還頭頭是道,卻完全沒有體現在畫面上。亮部不夠亮,暗部不夠暗,還是灰濛濛地糊成一片。而且也沒有構圖、沒有想法,真真兒的照葫蘆畫瓢,這種畫是最沒有意思的。

這幅畫由於作者使用了黑色背景,桌面又留了足夠的空白,所以從素描關係來說沒什麼大問題。但是影子,你們可以自己動手打光看看,物體的影子什麼時候會有如此清晰的一條邊緣線?又在什麼情況下會有明確的形狀?右側影子處理的明暗如此分明,是在何種情況下才會有的?

答案是:當光源離得非常近且強時才會這樣,落到畫面上就是當你用力過猛的時候才會這樣。

我們可以翻到上面的《櫻桃》,仔細看一下影子的處理方式。影子在不同的光源處,顏色是不一樣的,且不一定就是深色,像右側那片櫻桃影子用的是灰綠色,照顧到了襯布本身的顏色(固有色),中間和右側的櫻桃影子會更加深紅色(環境色),以表現櫻桃壓在上面的效果,就非常生動。邊緣處理的也沒有那麼死板,不會像石榴這幅給人一種“是不是桌子上本來有什麼汙漬呢?”的疑問。

而像這種把影子與背景完美融合到一起的方屬上乘。這幅畫的完成度非常高,筆觸、顏色都渾然天成。

細節

細節畫好了就是錦上添花,處理不好就是畫蛇添足。

還是看上面的石榴,你會發現作者在為了表現表皮上的傷疤,畫了一些加重的黑線,也能看到石榴表皮外側的排線,並在排線下面有些加重的顏色。果皮的內部其實要比外部要柔軟,但你看上面那塊內皮的顏色彷彿石榴已經爛了。

我相信作者看到的石榴可能就是這個顏色,但畫之所以為畫是需要藝術加工的,這樣“直白”地去處理,整體就給人一種,這個石榴很髒且不新鮮的感覺。

會畫畫的人是十分重視細節處理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每一個面都應該是為了表現結構而存在,這也是看一個人究竟會不會畫畫的關鍵點。一看雜亂無章的線條、亂七八糟的點、大小不一、還有折斷停頓的情況出現、有些像句點有些像逗號,就知道這是個門外漢。

這是孫宗慰的《廚中佳餚之一 魚》,你會發現畫家在處理魚、菜、雞蛋、桌面時用的筆觸是不同的。魚尾和魚身兩側的小筆觸,突出表現魚鱗的質感。而碗中蛋清上的那一大筆白,與蛋黃上的弧狀高光,突出了碗與雞蛋的圓潤。所有的東西用色非常乾淨,色調統一,沒有多餘的刻畫,你就知道這一桌東西非常新鮮。

同樣是外皮有疤,這個處理得就非常自然真實。同時西瓜是一個球體,不只是一個圓,通過明暗、高光、反光的變化你也能看出來它的確圓滾滾。即使也沒有影子,跟上面的龍眼一比就是高下立判。

顏色

你把顏料給一個不會調色的人是一種災難。

色感這個東西算是比較靠天賦了,什麼是色感呢?就是給你一個物體,比如一個雞蛋、一個蘋果,你看一眼就知道怎麼去調顏色。包括暗部和亮部分別該用什麼顏色去調,這樣顏色搭配會非常自然地憑空出現在你的腦袋裡,你只需要下筆調出來畫即可。有些缺乏色感的人會通過背顏色搭配來作畫,我無法想象那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只能說這實在太笨太蠢了。你們只要不是色盲、色弱,去通過正式的訓練,都會形成良好的色感。

我非常喜歡念顏料的名字,每一個名字念出來,腦子裡就有它們的顏色了。上學的時候老師也說,如果你不記得顏料的名字,如何用它們去調色呢?比如讓你畫青椒或者土豆,需要用到紅綠搭配,青椒適合用大紅+深綠,土豆適合用赭石+橄欖綠,如果單純只說紅+綠,不同牌子同一個名字的顏色都可能不一樣,不說清楚你怎麼知道該用哪種呢?

我們學畫的時候,老師會反覆強調“不要把顏料盒裡的顏色直接用在畫面上”。很多顏色的飽和度都是非常高的,俗稱“非常鮮豔”,不經過調和的話會非常“生”“豔”“假”。

當然不同的顏料質地,調和的方式也不同,像水彩、水粉需要用水,油畫是用油;水彩、水粉無法用淺色完全遮蓋住底下的重色;而油畫可以隨意疊加,但是更容易混合。

而發生直接把顏料往畫面上畫的情況,大部分是因為,你們只能看到那些顏色,比如給你一個紅色的蘋果,你就只知道用紅色,最多暗部是深紅,亮部是淡紅。但其實沒有哪個蘋果能給你這麼簡單粗暴的紅色感受,只有加了綠色的暗部才能更突出亮部的紅,亮部完全可以靠橙色甚至檸檬黃來提亮,高光也不一定只是白色,一點點天光藍就可以有更多變化。

還有另一種極端,就是所有的物體都畫得又土又灰,比如“濟南畫派”。灰色用得好其實會很高級,像莫蘭迪那樣。而非常髒的灰,那就是顏色沒調和好,飽和沒控制好,水/油沒控制好。

這個真的是驚世駭俗的災難,我都詞窮了。。。雖然能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作者對繪畫的愛與熱情,雖然繪畫的確強調隨性、開心就好、藝術創造,但顏料真的挺貴的,這麼浪費不如送我_(:зゝ∠)_

這是凃克1958年作的《海景》,這顏色的細膩變化,與海面的波光粼粼相呼應,色調統一又富有變化,這個才叫做繪畫好嗎。

這是韋啟美1998作的《蓬山》,整個山體是有色彩變化的,同時也兼顧了素描關係,近實遠虛的空間感,方寸之間氣勢磅礴。一幅好的作品必須足夠完整,有美妙的細節作為支撐,讓觀者可以看了又看,在畫面上能不斷找到好看的部分。

反觀上面那兩幅“驚世駭俗”,整個畫面是扁平的,毫無美感可言。山與天空與海面有任何關係嗎?世界上哪有那麼正好的三角形的山呢?畫面的重點在哪裡,你想讓我看哪裡呢?

其實我畫畫也會直接用純色,但我是經過專業訓練的,我知道顏色加在一起是什麼效果,我知道用純色是為什麼。而且畫面的色調統一是非常關鍵的,色彩搭配也是一門學問。

像水彩裡面用純色,會更為普遍一些,但也會有暗部和灰色的搭配,這樣才會讓純色更純,亮色更亮。“有比較才有存在”,這是老師教給我的警世名言。

我在知乎上也回答過關於怎樣調色的問題。

這就好比做菜的時候問,我不知道我該加多少鹽,或者不知道我應不應該加糖,還有醬油、胡椒粉等等等等。首先你得知道這些調料嚐起來的味道和聞起來的味道,然後自己去把它們混合起來試試才知道適不適合。調色亦然,你要知道它們的名字,它們本身的顏色,和調和之後可能出現的顏色。

從最簡單的,紅色+黃色=橙色,黃色+藍色=綠色,紅色+藍色=紫色,紅色+藍色+白色=紫紅或者粉紅色(取決於你加了多少白色)。

還有顏色之間的冷暖關係,比如粉綠、翠綠、檸檬黃偏冷,草綠、深綠、橄欖綠、中黃、土黃偏暖。每種顏色加得多加得少效果完全不同,要不要加水也會改變顏色。

再進階就要考慮到環境色和對比色,紫色的花完全可以靠一點點黃色來提亮,再來一點天光藍加以柔和,陰影裡出現橄欖綠也毫不違和。

樹木本是綠色的,但在湖景中會顯現出藍色、紫色,甚至橙色等變化。

你能看到多少顏色就去試著調出多少顏色。畫畫之前你應該先訓練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更多的色彩。別怕調錯,可能會因此出現更美麗的顏色。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要用黑色。

畫面完整程度

我在舉上面的例子時多次提到了“完整”這個詞,大部分初學者都是不知完整為何物的,加一個落款、蓋個章、裱起



六角褲衩


總共分三步:

第一步,找一面鏡子。

第二步,打開手機搜索2010年6月5日,中國國家足球隊隊在客場1-0戰勝了前世界冠軍法國隊。

第三步畫下鏡子裡你的表情。收筆!



童話鎮的消防員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不是一個畫家,按理說我沒有資格來回答你的問題。

但是我按照一個欣賞者的態度來回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個畫家,要把一個人的表情形態畫出來,我覺得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特別你提到的這個表情驚訝的。

我覺得你應該在人物的眉眼之間。還有嘴型上來著手。如果是男士的話,可以在他的眼睛和麵門上做文章。

比如說男士驚訝眼睛瞪得很大。然後面門上劃幾道橫著的皺紋。這個說實話難度確實很大。

考驗你技術的時候到了。

特別是女士,肯定是特別難畫驚訝的表情。

我覺得你可以給他畫一個斜視。鞋是側方的那種上調眼眉,嘴角略歪一點點。想想都很難,想想都頭大。希望你可以畫出來吧。

希望我的回答靠譜。


三家子才哥


那你得問問張偉了



小小大歷史大大小娛樂


 驚訝的表情

  1、人在驚訝時眼睛會睜得很大,嘴巴會變得相對較小,在繪畫時首先要注意這些細節。

5

  2、把人物的五官細節繪畫清楚後,再整體地鋪上一層細細的調子,以加強人物的立體感。

6

  3、整體地調整一下色調,把人物的明暗層次拉開,把人物的五官細節刻畫細緻。

7

  4、最後調整細節部分,把頭髮的色調加重,突出人物的五官。

8

  五官的刻畫要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變化,人物的表情變化能引起五官比例的變化,比如高興的表情能使眼睛變小、眉毛彎曲等;驚訝的表情使人物的臉型變得修長,說白了,就是你在繪畫之前要仔細眼睛各自的特性,然後根據特徵來畫就很簡單了。


0孤月痕0


驚訝的表情:整體眉毛上揚,眼睛睜大,嘴巴張開,你可以看到下巴往下嘴唇可以依然抿著。

使之更加誇張的方式是上下拉扯更多。

這些都是簡單基本的表情,在日常生活較容易觀察得到,那如果我們把情緒結合呢?這是開始有趣的地方,我們可以將一個情緒加上另-一個情緒,而得到很有趣又細微的表情。


馮多多1997


[淚奔][淚奔][淚奔]


記憶隨時間而闇然


大家好,我是娛樂六點半,張嘴瞪眼就是驚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