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瑩的扣球手法各界褒貶不一,有球迷指出她應該往保障型主攻發展,對此你怎麼看?

時勢球事


對於李盈瑩的未來發展,準確來說應該是往全面主攻手,甚至是全能主攻手來發展。

在排球場上,每個人與隊友都是需要相互彌補,相互承擔的,如果你有缺點,那就需要隊友付出更多來彌補。如果這個缺點被對手抓住,就會被無限放大,如果沒有很好的應變對策,最後可能就會導致輸球。



對於目前的李盈瑩,可能還是攻大於守,她在聯賽中大殺四方,難有對手給球迷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縱觀李盈瑩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並沒有球迷們所期盼的那麼驚豔,但是,大家還是看到了在李盈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潛力,大家都願意給她時間去成長。至於一傳防守,今年聯賽確實有進步,但還需要去國際賽場上進行檢驗。



而且,有朱婷這個世界第一主攻作為師姐 ,李盈瑩的進攻難以超過朱婷,那麼就需要在保障環節做的更多,以求有更多的時間留在場上,不至於朱婷在承擔大量進攻的情況下,還要為了李盈瑩的一傳防守分散更多精力。如若李盈瑩成為一個攻防全面的主攻,甚至是一個全能主攻,那對於中國女排來說,是一大幸事。


開心說體育


在中國國內單論扣球的威力,除了朱婷以外便是李盈瑩。

2019-2020排超聯賽進攻榜,朱婷自成一檔的扣球成功率60%和她在女排世界盃時一樣,緊隨其後的就是李盈瑩的49%。這是在李盈瑩接六輪一傳的情況下,她的扣球成功率比去年47%還提高了兩個百分點,得分雖然少了很多——這和今年聯賽天津三箭齊發有關,進攻機會少有關。但是全面性提高,很令球迷欣慰,這也符合中國女排的要求。

李盈瑩正在全面提高自己的保障能力,今年排超進步神速,不過目前還難以挑戰張常寧的位置,主要還是她接一傳覆蓋面積不大,防守移動不足,這都和她的腳步移動偏慢有關,單以接球的手法上看,她的進步肉眼可見,訓練腳步是她今後的任務,而張常寧防守和一傳面積比較大,這是李盈瑩一進之間難以達到的,相信她還會繼續提升自己。

用結果去推論過程,符合一定的道理,存在便是真理。能夠拿到這麼多分,我們還要去質疑李盈瑩的扣球手法是什麼意思呢?

管他黑貓白貓,逮到耗子皆是好貓。

這樣的成功率行不行嗎?

首先,在排超已經過驗證,足夠了。

很多人會拿在國際比賽中,李盈瑩扣球的威力和排超做比較,特別是讓人念念不忘地,世錦賽惜敗意大利的那場球,以及在世俱杯上,天津隊鎩羽而歸說事,確實很遺憾,成績不佳。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年前的李盈瑩臨危受命登場,她才只有十八歲,年輕經驗不足,而那時意大利正處於巔狂狀態,球隊無論是士氣還是狀態皆處於一個歷史高點,而李盈瑩上場時中國隊正處在相對困難的時期,讓一個小將上場本就是極為冒險的行為,所以,發揮不出扣球的威力也屬正常。而在世俱杯上,天津隊在朱婷意外受傷後,胡克爾這點又毫無威脅的情況下,讓李盈瑩獨自帶隊取勝,也不現實,李盈瑩畢竟不是朱婷。

要知道排球是一個整體性的運動,成功率的高低和整個球隊的磨合有著巨大的關係。李盈瑩在世俱杯表現不佳,主要原因都是人所共知的,姚笛的傳球發揮不穩定。

客觀說李盈瑩扣球手法和很多球員並不太相同,她完全是依靠手臂的力量,身體是全面展開的,通過揮動大臂提高扣點,然後小手臂加速帶動大臂的扣殺,不像多數球員,比如杜清清等球員扣球有明顯的收腹發力動作,依靠收腹來增加扣球的力量,動作總是很勻速,缺少變化,而李盈瑩的扣球變化多端,還因為他的手掌很大,包球很完整,可以做到指哪打哪,落點分佈很開,這樣對手的防守難以判斷。

有些人詬病她,主要是她跳得不高,但李盈瑩的手臂比較長,拉高扣點,完全依靠身體展開,一點也不浪費,可以充分利用跳起高度。另外李盈瑩扣球的特點,除了她是左手扣將,別人不適應以外,最大的特點在於他小臂揮臂速度極快,而且力量特別足。單純扣球的力量上面說雖然比不上朱婷,但跟國內扣球力量較大的劉晏含可以一拼。


吳法複製


這個問題提得比較奇怪。

首先套用一句俗語:“別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李盈瑩是攻擊力強大的選手,和身體條件相似的球員比較,她的扣球突防能力強,成功率高。所以,她的扣球手法無疑是最適合她自己的特點,也是效果最好的。實戰效果好於其他類似球員的扣球手法,還有什麼需要爭論或褒貶的呢?

特別要說明的是,李盈瑩在扣球的時候後仰的幅度比較大,看起來不是那麼的舒展,這也是一些人褒貶李盈瑩的扣球手法的理由。其實,這是因為李盈瑩是左手球員造成的。正是因為李盈瑩是左手球員,所以她在四號位扣球時,每一個來球都要飛躍她的頭頂,這就決定了李盈瑩比右手球員需要更大的後仰角度來觀察擊球點,也就造成了她扣球時後仰的幅度比較大,但這絕非是她的扣球手法有問題。

其次,所謂“保障型主攻”,是中國個別排球解說員杜撰的一個說法,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

既然現代排球建立了有雙主攻參與的一傳體系,那麼,六輪一傳能力就是主攻手必須完成的任務,是分內的事情。而且一名球員最多隻能接六輪一傳,沒有哪個主攻手能替代另一名主攻手接一傳。既然一名主攻手只能在一傳保障方面完成自己的分內工作,並不能幫助另一名攻手完成保障任務,那麼又何來保障型主攻這一說呢?從實戰來看,情況恰恰相反。一傳質量越好的主攻手,對於球隊的一傳保障的貢獻反而越小。因為,對方發球手會盡量少把球發給她。連接一傳的機會都沒有,何來貢獻?至於攔,防,小球串聯等方面的保障需要,更是各司其職,誰也無法替代誰。

綜上,李盈瑩是左手球員,這讓她的扣球手法看起來和其他球員有所不同。但她用優異的扣球質量證明了,她的扣球手法非常棒,無需褒貶;現代排球要求主攻手要全面發展,要具備良好的保障能力,這也正是李盈瑩努力的目標。但作為主攻手,擁有強大的進攻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而所謂的“保障型主攻”,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說法,是不存在的。


Star說


李盈瑩進攻問題確實褒貶不一,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對李盈瑩進攻,部分球迷給貼上“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標籤,這種觀點主要是因為世界盃和世俱杯兩項比賽,李盈瑩表現低迷所中的印象,李盈瑩在2019年主要因為主接一傳而出現進攻不出彩問題,相比之前,不用考慮一傳,而主打進攻相比,李盈瑩現在主接一傳,緊跟著上步去進攻,這種連貫性很可能因為動作表現而進攻受到影響,再加上李盈瑩2017年進入一隊打主力才兩年半的時間,在國家隊也僅僅兩年,她的經驗和朱婷、張常寧相比可以說是無法相比的,所以大賽面前的不自信,也影響李盈瑩的發揮。在2018年世錦賽和美國、荷蘭一戰,2019年香港站和意大利之戰,我們的發現李盈瑩並不軟,由於張常寧受傷病和狀態困擾,她在進攻上給了朱婷很大的分擔,儘管彈跳不出色,但是進攻手法還是很聰明的,為了能提高自己的彈跳,李盈瑩在2018和2019體脂調控做的很不錯,體重降了下來,說明她還是很自律的人。

李盈瑩向保障性主攻去發展,說明球迷還是很認可2019年李盈瑩一傳的長足進步,說實話李盈瑩在天津打了兩個賽季一點攻,由於不接一傳,我很擔心她成為梅系主攻,要知道現在國家隊倡導國際潮流打法,雙主接一傳。我們發現劉晏含在2019年表現非常出彩,但是卻一直未能擠進四大主攻行列,所以李盈瑩不接一傳就永遠進不了首發陣容,而2019年李盈瑩在國家隊和聯賽開始主接六輪一傳,一年的磨練讓李盈瑩一傳有了長足的進步,不得不說她的一傳手感和天賦是不錯的。

今年是奧運年,李盈瑩具備攻守均衡的條件後,能不能在奧運年打出自信很關鍵,我覺得李盈瑩不會把自己定格在保障主攻上,她更有機會和張常寧共同撐起朱婷對角的重任,如果她能定下來,在困難時候我們也可以祭出朱婷和李盈瑩主攻張常寧接應的三叉戟,這可能是抗衡意塞的利器!


排球那些事


題主純粹是狗帶嚼子,胡嘞。完全不懂排球。

首先,李盈瑩的扣球手法自成一格,靠速率和線路變化、控制落點取勝,就像怪球手張蓉芳,正是發揮自身長處的球路。只有不懂排球和別有用心的人才忽悠什麼要提高彈跳力,打出超手扣球。世界上沒有幾個主攻,把超手扣球作為常規戰術,都會盡量避開對方攔網。超手扣球是消耗體力最大,成功率最低的戰術。除非攔網高度比主攻扣球高度低200mm以上。

李盈瑩年齡小,球商很高,技術進步很快,有防守和一傳天賦,又已經練就了相當強的進攻能力,當然是要發展成為全面型主攻,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也是她的能力能夠達成的目標。

有能力成為全面型主攻,為什麼要自廢武功,往什麼保障型主攻發展,這不是非要將黃金埋沒在黃沙中嗎?不是腦殘的人,怎麼會出這種餿主意。

如果一支球隊,兩個主攻+接應都是全面型選手,都有良好的一傳、防守能力,還有很好的進攻能力,攔網能力、發球能力,配上一個好二傳,就是無敵的存在。是每一個教練夢寐以求的。只是限於天賦,很多球員無法成為全面型主攻,才勉為其難,成了不接一傳的所謂強力主攻和進攻能力較弱的保障型主攻。


年青的心1961


關於李盈瑩的扣球手法問題,各界已經爭論了很久,誰也說服不了對方。這一次我們拋開爭論點,聊聊那些雙方都認同的事實。

手法獨到,與生俱來

從技術層面分析,李盈瑩的扣球手法獨道、變化多端、輕重結合,快慢結合,線路多變,落點多位,對分防手隊員很難救起,所以她的進攻多為有效進攻,得分率高,實用性強。儘管她的扣球彈跳高度和空中扣球動作不如張常寧,但也有其獨到之處。

從排超聯賽中我們不難看出,小李的扣球以超手為主,小斜和絕直配合,遇上高攔網,改輕吊找點,狀態正佳時,速度加快,殺傷力亦能大增。之前我就發文說過李盈瑩的扣球屬於典型的鞭球,這種沒有特殊的身體條件是學不會的:跳起後身體稍後仰,從最高點到下落一致保持這個姿勢,沒有蝶腰的動作,始終處在滯空狀態,加之她是靠手臂擊球,隨時可以將球鞭出。

所以儘管她彈跳不是很高但往往讓對手防不勝防。反觀其他人的扣球,因為需要做蝶腰的動作,就導致對方攔網手只要看準蝶腰時把跳,攔住球的概率大增,這就是為什麼女排陣中劉晏含龔翔宇有時被攔得一籌莫展,而李盈瑩常能成為郎導手中的奇兵,道理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對於李盈瑩來說,還是要多嘗試打高球和長線斜線邊線才有希望剋制美意塞各隊。

一傳不再是死穴

眾所周知,李盈瑩最大的賣點在於她的左手,手腕靈活的她常常能在替補登場後給對方攔網造成不曉的威脅。外加前文提到的扣球特點,但這兩個優點不足以支撐她在現階段成為主力。從此前結束的19-20賽季的比賽中我們都能看到小李現在雖然開始能接六輪一傳了,但以目前水準來看在國際大賽上遇到強隊還是頂不住,起跳高度就是其她最大硬傷

自2018年世錦賽以來,中國女排第二強攻點遲遲未能落實到位,如果李盈瑩能儘快達到接六輪一傳不費勁的水平,這樣就能擺脫歷來困擾國家隊的問題:朱婷輪到後排時,隊伍嚴重卡輪連續丟分。隊伍需要一名保障型主攻在關鍵時刻解放朱婷的一傳的同時,自己的進攻成功率也不受影響。

李盈瑩發揮與自由人息息相關

由於現在女排兩位自由人的一傳防守面積太小,這就要求場上必須要有兩個具有強有力地面保障超強的隊員,在保障朱婷和副攻的進攻的同時也為球隊尋求和製造反擊機會

鑑於此,張常寧是正常情況下郎導排兵的第一首選。要知道此前的實驗證明,以李盈瑩目前的地面能力尚不足以支撐她成為朱婷的對角,一旦兩人在場上搭檔主攻,最後往往會變成朱婷化身接應去保障李的進攻,這顯然得不償失,既削弱了朱婷在進攻端的實力,還加重了朱婷的防守壓力。

眾所周知小主攻的首要任務是防守和一傳,還要和接應一起保護自由人的一傳和防守,所以在中國女排,健康的張常寧在隊伍的首發順位永遠會在第一位,換言之如果我們的自由人水平達到世界前列水準,多分擔一些防守壓力,李盈瑩所獲得的機會也會更多一些。因為一旦自由人的一傳和防守不夠給力的話,小李不僅在進攻端難以施展威力,在一傳和防守上的漏洞也會被放大。

有球迷想過朱婷、張常寧和李盈瑩如何能在場上共存,其實無非就是張常寧接六輪一傳,朱+李各三輪,剩下自由人接六輪,這就要求自由人的一傳防守面積必須夠大。所以李盈瑩在國家隊的地位,除了取決於她自身實力外與兩位自由人的發揮也息息相關。

縱觀當今世界女排隊伍,攻防兼優者得天下。單項突出者再也無法成為超級選手,曾經的王一梅就是個鮮明例子,而對於亞洲隊伍來說,

技術全面更是立足之本。要想奪冠,就必須在球隊整體技術全面的基礎上再輔以1-2位世界級攻手,保障型主攻便是其中重要一環。所謂保障型主攻,都是源於各國女排隊伍講究攻守平衡,這就需要一名主攻(即為保障型主攻)和自由人組成後排防守保障體系。這也要求該主攻要在具有高效進攻能力的同時,也擁有不俗的防守和一傳能力。

於保障主攻而言,她們不像那些在前排為隊攻城拔寨的超級攻手,更像是那種承擔後排防守的低調英雄。當下世界排壇也不乏有多位優秀的保障型主攻,美國女排的羅賓遜、拉爾森領銜,巴西老將加比也算一位。

反觀中國女排,除了張常寧和劉曉彤(勉強算是)外,再無一位能拿得上臺面的保障型主攻。通常情況下,中國女排的一傳體系由張常寧和自由人組成,必要情況下大主攻和接應也會下撤接一傳,形成後排四人接一傳的佈局。

在過去這一年,李盈瑩跟隨中國女排和天津女排分別拿到了世界盃和聯賽冠軍,儘管在國家隊她仍然處於替補,但令人可喜的是,她已經在聯賽開始嘗試全部六輪一傳的任務,大腿肌肉線條肉眼可見的更加緊緻。

值得一提的是,李盈瑩也入選了此前國家隊的集訓大名單,將於正月初六開啟新一輪的集訓,如若不出意外她也將順利搭上前往東京奧運的列車,只是能在隊伍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就得看李盈瑩能否在集訓中做出一些突破了。不過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李盈瑩能變得更好。


小公舉談球論道


李盈瑩扣球手法比較獨特,進攻成功率高,但一傳還不夠強悍,打主力主攻的可能性比較小,要作為主力,就應該往保障型主攻發展。

李盈瑩是主攻手,彈跳能力一般,但扣球成功率較高,是因為她的扣球手法比較獨特。首先,她採用左手扣球,這個錯位就讓對手的攔防不夠適應;其次,李盈瑩慢上快打,而且擊球方式是鞭打,扣出的球有旋轉,防守到位也比較容易接飛。李盈瑩的扣球方式褒貶不一,但還是非常實用的。



李盈瑩從出道起,進攻能力超強,但是不接一傳,這一點受到頗多詬病。本賽季,李盈瑩開始嘗試接一傳,排超聯賽中頂起六輪,效果還不錯。只是到了國際比賽,以李盈瑩現在的一傳水平還是難以頂住的,因此要出任主力主攻還有點勉為其難。



國家隊的比賽,朱婷的進攻是中國女排獲勝的保障,也因此需要配置保障型主攻頂起六輪一傳,解放朱婷的一傳防守,充分發揮進攻的威力。從這個角度出發,張常寧還是朱婷主攻搭檔的首選。



李盈瑩搭檔朱婷出場的話,因為一傳的不夠強大,不能充分保障朱婷的進攻,支撐副攻的快變,最終可能會變成朱婷來保障李盈瑩,這有點得不償失。



因此,李盈瑩要作為主力出場,進攻是沒問題,但必須提升一傳的能力,即往保障型主攻發展。


水文2018


何為保障型主攻?顧名思義,就是主要負責保障工作,同時也會承擔一些進攻任務,但終結能力不強。在很多球迷認為,“保障型主攻”是貶義的,因為這種類型的球員攻擊力不強,對對手構不成什麼威脅。那麼主攻手分為哪幾種呢?第一種是保障型(守強攻弱);第二種是強力型(攻強於防);第三種全面型(攻防俱佳)。

郎平一直提倡全面型主攻,也希望李盈瑩能夠往這類型的攻手發展,而朱婷就是最好的例子。朱婷的一傳、防守、進攻等環節都做得十分出色,可以說沒有短板,這就是所謂的全面型主攻。筆者不知道為什麼有些球迷會讓李盈瑩往保障型主攻方向發展,因為那是不現實的,李盈瑩本身的攻擊性就很強,雖然在保障方面還需加強,但並非不能實現,只是時間問題。

對於李盈瑩的扣球手法,筆者認為有些球迷過於苛刻。每位球員都有她自己的進攻手法和習慣,你覺得李盈瑩的手法不行,那為什麼很多時候對手就是攔不住她的進攻呢?你可以說李盈瑩的彈跳、身體條件不足,但不能批評她的手法。下面,筆者就來說說李盈瑩的扣球為什麼成功率那麼高。

第一點是基本功紮實,李盈瑩9歲開始練球,甚至更早。第二點是手法熟練且靈活,可以觀察她的手腕變化。第三點是擊球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出手的速度。在比賽中,我們也能看到她的扣球,身體非常協調,力量特別足,尤其是下手那一下,即便是對手攔住,也很大可能會造成破壞性攔網。雖然在前段時間因苦練一傳,導致進攻強度下降,但只要球隊需要李盈瑩去進攻得分,她同樣可以做得很好,畢竟基本功擺在那。

球迷常常會將張常寧與李盈瑩聯繫到一起,其實她們並不是同一類型的主攻手,前者屬於保障型,後者屬於強力型,正往全面型發展。不過,話又說回來,張常寧的進攻也很強,她比意大利女排大波塞蒂的攻擊性更強,保障能力可平分秋色,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張常寧也算得上全面型的主攻了。

在中國女排集訓的名單中,僅有4名主攻手,分別是朱婷、張常寧、李盈瑩和劉曉彤。除了李盈瑩,其餘3人均擔任過隊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李盈瑩也能成為一支球隊的領袖。談到主攻,筆者不禁憶起已退役的惠若琪,她是李盈瑩的偶像,隨著惠若琪的退役,中國女排也暴露了不少短板。現在,李盈瑩愈漸成熟,她能夠接過偶像的衣缽,一步一個腳印,在排壇留下屬於自己的腳印。


最愛生活匯


李盈瑩扣球的手法有她獨特的風格和特色,而且瞬間能夠改變線路,這是她與其他主攻手不同的地方!也正是這種特質,才能發揮她的作用,在對意大利之戰中實現大逆轉!

李盈瑩在郎導的幫助和調理下一傳能力突飛猛進,而且收到奇效,這是說明自律精神和自我調節能力很強!

李盈瑩在國內聯賽中在朱婷舊傷復發沒有痊癒的情況下,帶領天津女排在關鍵局靠著頑強的毅力,掀翻蘇女也正是靠著不服輸的精神,取得了勝利!

李盈瑩在於朱婷的配合中學習能力提高,不斷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日趨成熟,有理由相信李盈瑩將在東京奧運上能夠證明自己,為中國女排,貢獻自己的力量!


手機用戶快樂嘉嘉


天津女排獲得12個聯賽冠軍,李盈瑩在朱婷的幫助下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僅是在進攻還是在一傳保障環節,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目前出了朱婷外,李盈瑩被很多球迷認為是最出色的主攻手,其扣球堪稱一絕,而且,李盈瑩扣球方式多種多樣,扣球線路分散,並且擊球速率快,又是左手令對手防守困難。

朱婷彈跳好,扣球點高,線路少。李盈盈左手攻,臂展長及手掌大控球技術好,進攻手法多變線路多。兩人扣球的暴發集中點差不多。但朱婷比李盈盈比賽經驗多。後排移動防守比後者強。李盈盈發球比前者強。朱婷的攔網強於李盈盈。兩人的進攻殺傷力及心理素質都要高張於張常寧一個擋次。

進攻手法多樣化就能看出李瑩瑩是靠腦子打球的球員,而且還那麼年輕,希望不要受到外界干擾,踏實訓練,進一步提高自己水平,早日從朱婷手中接過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