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盈莹的扣球手法各界褒贬不一,有球迷指出她应该往保障型主攻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时势球事


对于李盈莹的未来发展,准确来说应该是往全面主攻手,甚至是全能主攻手来发展。

在排球场上,每个人与队友都是需要相互弥补,相互承担的,如果你有缺点,那就需要队友付出更多来弥补。如果这个缺点被对手抓住,就会被无限放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应变对策,最后可能就会导致输球。



对于目前的李盈莹,可能还是攻大于守,她在联赛中大杀四方,难有对手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纵观李盈莹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并没有球迷们所期盼的那么惊艳,但是,大家还是看到了在李盈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潜力,大家都愿意给她时间去成长。至于一传防守,今年联赛确实有进步,但还需要去国际赛场上进行检验。



而且,有朱婷这个世界第一主攻作为师姐 ,李盈莹的进攻难以超过朱婷,那么就需要在保障环节做的更多,以求有更多的时间留在场上,不至于朱婷在承担大量进攻的情况下,还要为了李盈莹的一传防守分散更多精力。如若李盈莹成为一个攻防全面的主攻,甚至是一个全能主攻,那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一大幸事。


开心说体育


在中国国内单论扣球的威力,除了朱婷以外便是李盈莹。

2019-2020排超联赛进攻榜,朱婷自成一档的扣球成功率60%和她在女排世界杯时一样,紧随其后的就是李盈莹的49%。这是在李盈莹接六轮一传的情况下,她的扣球成功率比去年47%还提高了两个百分点,得分虽然少了很多——这和今年联赛天津三箭齐发有关,进攻机会少有关。但是全面性提高,很令球迷欣慰,这也符合中国女排的要求。

李盈莹正在全面提高自己的保障能力,今年排超进步神速,不过目前还难以挑战张常宁的位置,主要还是她接一传覆盖面积不大,防守移动不足,这都和她的脚步移动偏慢有关,单以接球的手法上看,她的进步肉眼可见,训练脚步是她今后的任务,而张常宁防守和一传面积比较大,这是李盈莹一进之间难以达到的,相信她还会继续提升自己。

用结果去推论过程,符合一定的道理,存在便是真理。能够拿到这么多分,我们还要去质疑李盈莹的扣球手法是什么意思呢?

管他黑猫白猫,逮到耗子皆是好猫。

这样的成功率行不行吗?

首先,在排超已经过验证,足够了。

很多人会拿在国际比赛中,李盈莹扣球的威力和排超做比较,特别是让人念念不忘地,世锦赛惜败意大利的那场球,以及在世俱杯上,天津队铩羽而归说事,确实很遗憾,成绩不佳。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年前的李盈莹临危受命登场,她才只有十八岁,年轻经验不足,而那时意大利正处于巅狂状态,球队无论是士气还是状态皆处于一个历史高点,而李盈莹上场时中国队正处在相对困难的时期,让一个小将上场本就是极为冒险的行为,所以,发挥不出扣球的威力也属正常。而在世俱杯上,天津队在朱婷意外受伤后,胡克尔这点又毫无威胁的情况下,让李盈莹独自带队取胜,也不现实,李盈莹毕竟不是朱婷。

要知道排球是一个整体性的运动,成功率的高低和整个球队的磨合有着巨大的关系。李盈莹在世俱杯表现不佳,主要原因都是人所共知的,姚笛的传球发挥不稳定。

客观说李盈莹扣球手法和很多球员并不太相同,她完全是依靠手臂的力量,身体是全面展开的,通过挥动大臂提高扣点,然后小手臂加速带动大臂的扣杀,不像多数球员,比如杜清清等球员扣球有明显的收腹发力动作,依靠收腹来增加扣球的力量,动作总是很匀速,缺少变化,而李盈莹的扣球变化多端,还因为他的手掌很大,包球很完整,可以做到指哪打哪,落点分布很开,这样对手的防守难以判断。

有些人诟病她,主要是她跳得不高,但李盈莹的手臂比较长,拉高扣点,完全依靠身体展开,一点也不浪费,可以充分利用跳起高度。另外李盈莹扣球的特点,除了她是左手扣将,别人不适应以外,最大的特点在于他小臂挥臂速度极快,而且力量特别足。单纯扣球的力量上面说虽然比不上朱婷,但跟国内扣球力量较大的刘晏含可以一拼。


吴法复制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奇怪。

首先套用一句俗语:“别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李盈莹是攻击力强大的选手,和身体条件相似的球员比较,她的扣球突防能力强,成功率高。所以,她的扣球手法无疑是最适合她自己的特点,也是效果最好的。实战效果好于其他类似球员的扣球手法,还有什么需要争论或褒贬的呢?

特别要说明的是,李盈莹在扣球的时候后仰的幅度比较大,看起来不是那么的舒展,这也是一些人褒贬李盈莹的扣球手法的理由。其实,这是因为李盈莹是左手球员造成的。正是因为李盈莹是左手球员,所以她在四号位扣球时,每一个来球都要飞跃她的头顶,这就决定了李盈莹比右手球员需要更大的后仰角度来观察击球点,也就造成了她扣球时后仰的幅度比较大,但这绝非是她的扣球手法有问题。

其次,所谓“保障型主攻”,是中国个别排球解说员杜撰的一个说法,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既然现代排球建立了有双主攻参与的一传体系,那么,六轮一传能力就是主攻手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分内的事情。而且一名球员最多只能接六轮一传,没有哪个主攻手能替代另一名主攻手接一传。既然一名主攻手只能在一传保障方面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并不能帮助另一名攻手完成保障任务,那么又何来保障型主攻这一说呢?从实战来看,情况恰恰相反。一传质量越好的主攻手,对于球队的一传保障的贡献反而越小。因为,对方发球手会尽量少把球发给她。连接一传的机会都没有,何来贡献?至于拦,防,小球串联等方面的保障需要,更是各司其职,谁也无法替代谁。

综上,李盈莹是左手球员,这让她的扣球手法看起来和其他球员有所不同。但她用优异的扣球质量证明了,她的扣球手法非常棒,无需褒贬;现代排球要求主攻手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保障能力,这也正是李盈莹努力的目标。但作为主攻手,拥有强大的进攻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而所谓的“保障型主攻”,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Star说


李盈莹进攻问题确实褒贬不一,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对李盈莹进攻,部分球迷给贴上“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标签,这种观点主要是因为世界杯和世俱杯两项比赛,李盈莹表现低迷所中的印象,李盈莹在2019年主要因为主接一传而出现进攻不出彩问题,相比之前,不用考虑一传,而主打进攻相比,李盈莹现在主接一传,紧跟着上步去进攻,这种连贯性很可能因为动作表现而进攻受到影响,再加上李盈莹2017年进入一队打主力才两年半的时间,在国家队也仅仅两年,她的经验和朱婷、张常宁相比可以说是无法相比的,所以大赛面前的不自信,也影响李盈莹的发挥。在2018年世锦赛和美国、荷兰一战,2019年香港站和意大利之战,我们的发现李盈莹并不软,由于张常宁受伤病和状态困扰,她在进攻上给了朱婷很大的分担,尽管弹跳不出色,但是进攻手法还是很聪明的,为了能提高自己的弹跳,李盈莹在2018和2019体脂调控做的很不错,体重降了下来,说明她还是很自律的人。

李盈莹向保障性主攻去发展,说明球迷还是很认可2019年李盈莹一传的长足进步,说实话李盈莹在天津打了两个赛季一点攻,由于不接一传,我很担心她成为梅系主攻,要知道现在国家队倡导国际潮流打法,双主接一传。我们发现刘晏含在2019年表现非常出彩,但是却一直未能挤进四大主攻行列,所以李盈莹不接一传就永远进不了首发阵容,而2019年李盈莹在国家队和联赛开始主接六轮一传,一年的磨练让李盈莹一传有了长足的进步,不得不说她的一传手感和天赋是不错的。

今年是奥运年,李盈莹具备攻守均衡的条件后,能不能在奥运年打出自信很关键,我觉得李盈莹不会把自己定格在保障主攻上,她更有机会和张常宁共同撑起朱婷对角的重任,如果她能定下来,在困难时候我们也可以祭出朱婷和李盈莹主攻张常宁接应的三叉戟,这可能是抗衡意塞的利器!


排球那些事


题主纯粹是狗带嚼子,胡嘞。完全不懂排球。

首先,李盈莹的扣球手法自成一格,靠速率和线路变化、控制落点取胜,就像怪球手张蓉芳,正是发挥自身长处的球路。只有不懂排球和别有用心的人才忽悠什么要提高弹跳力,打出超手扣球。世界上没有几个主攻,把超手扣球作为常规战术,都会尽量避开对方拦网。超手扣球是消耗体力最大,成功率最低的战术。除非拦网高度比主攻扣球高度低200mm以上。

李盈莹年龄小,球商很高,技术进步很快,有防守和一传天赋,又已经练就了相当强的进攻能力,当然是要发展成为全面型主攻,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也是她的能力能够达成的目标。

有能力成为全面型主攻,为什么要自废武功,往什么保障型主攻发展,这不是非要将黄金埋没在黄沙中吗?不是脑残的人,怎么会出这种馊主意。

如果一支球队,两个主攻+接应都是全面型选手,都有良好的一传、防守能力,还有很好的进攻能力,拦网能力、发球能力,配上一个好二传,就是无敌的存在。是每一个教练梦寐以求的。只是限于天赋,很多球员无法成为全面型主攻,才勉为其难,成了不接一传的所谓强力主攻和进攻能力较弱的保障型主攻。


年青的心1961


关于李盈莹的扣球手法问题,各界已经争论了很久,谁也说服不了对方。这一次我们抛开争论点,聊聊那些双方都认同的事实。

手法独到,与生俱来

从技术层面分析,李盈莹的扣球手法独道、变化多端、轻重结合,快慢结合,线路多变,落点多位,对分防手队员很难救起,所以她的进攻多为有效进攻,得分率高,实用性强。尽管她的扣球弹跳高度和空中扣球动作不如张常宁,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从排超联赛中我们不难看出,小李的扣球以超手为主,小斜和绝直配合,遇上高拦网,改轻吊找点,状态正佳时,速度加快,杀伤力亦能大增。之前我就发文说过李盈莹的扣球属于典型的鞭球,这种没有特殊的身体条件是学不会的:跳起后身体稍后仰,从最高点到下落一致保持这个姿势,没有蝶腰的动作,始终处在滞空状态,加之她是靠手臂击球,隨时可以将球鞭出。

所以尽管她弹跳不是很高但往往让对手防不胜防。反观其他人的扣球,因为需要做蝶腰的动作,就导致对方拦网手只要看准蝶腰时把跳,拦住球的概率大增,这就是为什么女排阵中刘晏含龚翔宇有时被拦得一筹莫展,而李盈莹常能成为郎导手中的奇兵,道理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对于李盈莹来说,还是要多尝试打高球和长线斜线边线才有希望克制美意塞各队。

一传不再是死穴

众所周知,李盈莹最大的卖点在于她的左手,手腕灵活的她常常能在替补登场后给对方拦网造成不晓的威胁。外加前文提到的扣球特点,但这两个优点不足以支撑她在现阶段成为主力。从此前结束的19-20赛季的比赛中我们都能看到小李现在虽然开始能接六轮一传了,但以目前水准来看在国际大赛上遇到强队还是顶不住,起跳高度就是其她最大硬伤

自2018年世锦赛以来,中国女排第二强攻点迟迟未能落实到位,如果李盈莹能尽快达到接六轮一传不费劲的水平,这样就能摆脱历来困扰国家队的问题:朱婷轮到后排时,队伍严重卡轮连续丢分。队伍需要一名保障型主攻在关键时刻解放朱婷的一传的同时,自己的进攻成功率也不受影响。

李盈莹发挥与自由人息息相关

由于现在女排两位自由人的一传防守面积太小,这就要求场上必须要有两个具有强有力地面保障超强的队员,在保障朱婷和副攻的进攻的同时也为球队寻求和制造反击机会

鉴于此,张常宁是正常情况下郎导排兵的第一首选。要知道此前的实验证明,以李盈莹目前的地面能力尚不足以支撑她成为朱婷的对角,一旦两人在场上搭档主攻,最后往往会变成朱婷化身接应去保障李的进攻,这显然得不偿失,既削弱了朱婷在进攻端的实力,还加重了朱婷的防守压力。

众所周知小主攻的首要任务是防守和一传,还要和接应一起保护自由人的一传和防守,所以在中国女排,健康的张常宁在队伍的首发顺位永远会在第一位,换言之如果我们的自由人水平达到世界前列水准,多分担一些防守压力,李盈莹所获得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因为一旦自由人的一传和防守不够给力的话,小李不仅在进攻端难以施展威力,在一传和防守上的漏洞也会被放大。

有球迷想过朱婷、张常宁和李盈莹如何能在场上共存,其实无非就是张常宁接六轮一传,朱+李各三轮,剩下自由人接六轮,这就要求自由人的一传防守面积必须够大。所以李盈莹在国家队的地位,除了取决于她自身实力外与两位自由人的发挥也息息相关。

纵观当今世界女排队伍,攻防兼优者得天下。单项突出者再也无法成为超级选手,曾经的王一梅就是个鲜明例子,而对于亚洲队伍来说,

技术全面更是立足之本。要想夺冠,就必须在球队整体技术全面的基础上再辅以1-2位世界级攻手,保障型主攻便是其中重要一环。所谓保障型主攻,都是源于各国女排队伍讲究攻守平衡,这就需要一名主攻(即为保障型主攻)和自由人组成后排防守保障体系。这也要求该主攻要在具有高效进攻能力的同时,也拥有不俗的防守和一传能力。

于保障主攻而言,她们不像那些在前排为队攻城拔寨的超级攻手,更像是那种承担后排防守的低调英雄。当下世界排坛也不乏有多位优秀的保障型主攻,美国女排的罗宾逊、拉尔森领衔,巴西老将加比也算一位。

反观中国女排,除了张常宁和刘晓彤(勉强算是)外,再无一位能拿得上台面的保障型主攻。通常情况下,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由张常宁和自由人组成,必要情况下大主攻和接应也会下撤接一传,形成后排四人接一传的布局。

在过去这一年,李盈莹跟随中国女排和天津女排分别拿到了世界杯和联赛冠军,尽管在国家队她仍然处于替补,但令人可喜的是,她已经在联赛开始尝试全部六轮一传的任务,大腿肌肉线条肉眼可见的更加紧致。

值得一提的是,李盈莹也入选了此前国家队的集训大名单,将于正月初六开启新一轮的集训,如若不出意外她也将顺利搭上前往东京奥运的列车,只是能在队伍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就得看李盈莹能否在集训中做出一些突破了。不过就目前情况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李盈莹能变得更好。


小公举谈球论道


李盈莹扣球手法比较独特,进攻成功率高,但一传还不够强悍,打主力主攻的可能性比较小,要作为主力,就应该往保障型主攻发展。

李盈莹是主攻手,弹跳能力一般,但扣球成功率较高,是因为她的扣球手法比较独特。首先,她采用左手扣球,这个错位就让对手的拦防不够适应;其次,李盈莹慢上快打,而且击球方式是鞭打,扣出的球有旋转,防守到位也比较容易接飞。李盈莹的扣球方式褒贬不一,但还是非常实用的。



李盈莹从出道起,进攻能力超强,但是不接一传,这一点受到颇多诟病。本赛季,李盈莹开始尝试接一传,排超联赛中顶起六轮,效果还不错。只是到了国际比赛,以李盈莹现在的一传水平还是难以顶住的,因此要出任主力主攻还有点勉为其难。



国家队的比赛,朱婷的进攻是中国女排获胜的保障,也因此需要配置保障型主攻顶起六轮一传,解放朱婷的一传防守,充分发挥进攻的威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张常宁还是朱婷主攻搭档的首选。



李盈莹搭档朱婷出场的话,因为一传的不够强大,不能充分保障朱婷的进攻,支撑副攻的快变,最终可能会变成朱婷来保障李盈莹,这有点得不偿失。



因此,李盈莹要作为主力出场,进攻是没问题,但必须提升一传的能力,即往保障型主攻发展。


水文2018


何为保障型主攻?顾名思义,就是主要负责保障工作,同时也会承担一些进攻任务,但终结能力不强。在很多球迷认为,“保障型主攻”是贬义的,因为这种类型的球员攻击力不强,对对手构不成什么威胁。那么主攻手分为哪几种呢?第一种是保障型(守强攻弱);第二种是强力型(攻强于防);第三种全面型(攻防俱佳)。

郎平一直提倡全面型主攻,也希望李盈莹能够往这类型的攻手发展,而朱婷就是最好的例子。朱婷的一传、防守、进攻等环节都做得十分出色,可以说没有短板,这就是所谓的全面型主攻。笔者不知道为什么有些球迷会让李盈莹往保障型主攻方向发展,因为那是不现实的,李盈莹本身的攻击性就很强,虽然在保障方面还需加强,但并非不能实现,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李盈莹的扣球手法,笔者认为有些球迷过于苛刻。每位球员都有她自己的进攻手法和习惯,你觉得李盈莹的手法不行,那为什么很多时候对手就是拦不住她的进攻呢?你可以说李盈莹的弹跳、身体条件不足,但不能批评她的手法。下面,笔者就来说说李盈莹的扣球为什么成功率那么高。

第一点是基本功扎实,李盈莹9岁开始练球,甚至更早。第二点是手法熟练且灵活,可以观察她的手腕变化。第三点是击球的速度非常快,也就是出手的速度。在比赛中,我们也能看到她的扣球,身体非常协调,力量特别足,尤其是下手那一下,即便是对手拦住,也很大可能会造成破坏性拦网。虽然在前段时间因苦练一传,导致进攻强度下降,但只要球队需要李盈莹去进攻得分,她同样可以做得很好,毕竟基本功摆在那。

球迷常常会将张常宁与李盈莹联系到一起,其实她们并不是同一类型的主攻手,前者属于保障型,后者属于强力型,正往全面型发展。不过,话又说回来,张常宁的进攻也很强,她比意大利女排大波塞蒂的攻击性更强,保障能力可平分秋色,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张常宁也算得上全面型的主攻了。

在中国女排集训的名单中,仅有4名主攻手,分别是朱婷、张常宁、李盈莹和刘晓彤。除了李盈莹,其余3人均担任过队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盈莹也能成为一支球队的领袖。谈到主攻,笔者不禁忆起已退役的惠若琪,她是李盈莹的偶像,随着惠若琪的退役,中国女排也暴露了不少短板。现在,李盈莹愈渐成熟,她能够接过偶像的衣钵,一步一个脚印,在排坛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


最爱生活汇


李盈莹扣球的手法有她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且瞬间能够改变线路,这是她与其他主攻手不同的地方!也正是这种特质,才能发挥她的作用,在对意大利之战中实现大逆转!

李盈莹在郎导的帮助和调理下一传能力突飞猛进,而且收到奇效,这是说明自律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很强!

李盈莹在国内联赛中在朱婷旧伤复发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带领天津女排在关键局靠着顽强的毅力,掀翻苏女也正是靠着不服输的精神,取得了胜利!

李盈莹在于朱婷的配合中学习能力提高,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日趋成熟,有理由相信李盈莹将在东京奥运上能够证明自己,为中国女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机用户快乐嘉嘉


天津女排获得12个联赛冠军,李盈莹在朱婷的帮助下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是在进攻还是在一传保障环节,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出了朱婷外,李盈莹被很多球迷认为是最出色的主攻手,其扣球堪称一绝,而且,李盈莹扣球方式多种多样,扣球线路分散,并且击球速率快,又是左手令对手防守困难。

朱婷弹跳好,扣球点高,线路少。李盈盈左手攻,臂展长及手掌大控球技术好,进攻手法多变线路多。两人扣球的暴发集中点差不多。但朱婷比李盈盈比赛经验多。后排移动防守比后者强。李盈盈发球比前者强。朱婷的拦网强于李盈盈。两人的进攻杀伤力及心理素质都要高張于张常宁一个挡次。

进攻手法多样化就能看出李莹莹是靠脑子打球的球员,而且还那么年轻,希望不要受到外界干扰,踏实训练,进一步提高自己水平,早日从朱婷手中接过大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