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设置“35岁”的门槛合理吗?

多彩阳光


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二十几岁入行,奋斗了十年左右,如果还是没什么成就,基本也就强不去了。各行各业都一样,少数的成功案例不能代表整体。各位慢慢体会吧


啾啾17


现实工作中,特别是一些企业招聘人员的时候,还有公务员考试的要求中,年龄都要求必须在35岁以下。这个限制条件,无疑把35岁以上的人拒之门外,我觉得对他们太不公平了,甚至有些不合理。难道说35岁以上的人工作能力有问题?35岁不正是人生的黄金年龄吗?具体是什么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身体条件和家庭因素。35岁说年龄不大,那要看跟谁比了,比如说,有些企业需要长时间加班,这就需要健康的身体做保证,你35岁以上的人能跟20来岁的小青年比吗?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班就跟家常便饭似的,35岁以上的加班,说不定还会犯病啥的呢。

另外,35岁以上的,一般都成家立业了,上有老下有小,时不时就会有事,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

2、个人内心想法。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般都不会很滑头,领导给安排的活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但是35岁以上的这类人,都属于职场的老油条,如果你水平不高,很容易被他们玩弄股掌中,作为企业的领导,你肯定是想招真正干活的人了。

就拿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你招个35岁的跟一个20岁的,人家35岁进单位,从科员做起,估计着就是来混日子的,为啥?因为35岁还是个科员,这辈子估计也没啥出头之日,一心就想着混退休了,人家真不干活,你能拿人家怎么着?20来岁的,肯定是要干一番事业的。

在机关单位,年龄就是最大的优势。

3、单位的成本考虑。你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企业肯定要培养你熟练工作。35岁的人和20来岁的人,培养哪个成本高些?答案肯定是35岁的。一方面,学习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一样。另一方面,20岁的人就是张白纸,35岁的人经过社会的打磨,想法逐渐形成,所以说企业更愿意在白纸上画东西。

这个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完善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争取变成个万金油,不论到了任何时候,35岁对于我们只是个年龄,而不再是门槛。


等下一个雨天


职场中所谓的门槛,只会对一直原地踏步没有进步的中年人带来影响。因为你和年轻人脱轨,也不会关心新鲜事物和动态。只关心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一年过了365天,却好像只活在了同一天。因为每天都是无所事事不值一提的一天!

另外当你已经35+,如果还是处在一个基础执行层,拿着不怎么样甚至远低于行业水准的工资。确实没什么竞争优势!

有句话说,在每个年龄段就应该做该做的事情。到了35+能做管理层或是往上走,还是比较有前途的。即使体力脑力不及年轻人,但是依靠自己丰富经验和职场背景,可以转型做管理,那么你的职场之路可能会轻松很多。

凡事都有个标准,那么今天对于35岁这个门槛,合不合理就看你是否符合这个标准?仅作参考;

1、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且都是背景很强大公司;

2、是某个领域专家级别,拥有专业领域权威及知识;

3、至少是本科最好是MBA等背景学历;

4、有带团队经验,小到几个人,大到几百人都是很好的职场背书;

5、在某个领域有自己人脉和资源,可以直接为新公司带来效益;

6、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学习进步,不和社会及年轻人脱节。

那么请对照上面几点,自己想想自己符合几条吧?一般符合2~3以上,都不用担心所谓年龄门槛。如果全部符合更加不用担心,你绝对是优秀者!

当然对于学历没有那么高,普通打工者来说。拥有专项技能就是铁饭碗!所以有时间多学点技能,不管是修车还是开车;裁缝还是木匠;做生意还是摆地摊;当你花了足够时间去做好一件事,老天爷会给你赏饭吃的!所以无惧年龄,你只需做好自己!


安娜鱼


你好,我正好也是接近35岁这个门槛的人,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以10年来看,25-35岁确实是一个非常黄金的年龄,刚刚步入职场不久,时间方面较35岁以后的充裕。

第二,25-35也一个敢想敢干的年龄,很多新奇的想法都是在这个年龄上产生的,也是最有冲劲的年龄。

但是,我坚决反对这个门槛,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任何人都不能被一刀切标准来对待,应该有针对每个个体进行具体的评估!

第二,35-45我认为才是最好的年代,能够更加脚踏实地,同时又不缺想法。

第三,天马行空谁不会?35以后的人只是会更多考虑可行性!

第四,看看企业董事长等搞战略的,有低于35的么?企业大事都没问题,何况你小小的企业呢?

第五,我非常怀疑这是企业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刺激企业内部竞争的一种手段,而非说你35岁不行了!!

一句话都是企业套路而已,一些不明就里的企业瞎跟着起哄!


神操作系列


35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如果35岁前没有发展好,之后的生活可能很难有起色。事实上,数据显示也赞同这个说法。有研究显示35岁决定一生收入的90%,这并不是说35岁前赚到的钱占到一辈子赚钱的90%,而是35岁前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一辈子收入水平的上限的90%。

事实上,30岁后找工作就比较困难了,毕业生一群一群地来,你是老板也会选择薪水低能熬夜的年轻人吧。所以,35岁前选择对的职业跑道非常重要。

因此,35岁作为一个核心的检查点。通常情况下在35岁之前你能够去到的那个山峰,就是你以后在能够去到山峰的一个同温层。那基本上可以把35岁分成三个可能性:第一种就是35岁的时候还是停留在低薪阶层,第二种就是在35岁的时候进入了中薪阶层,第三种就是在35岁的时候已经进入了高薪阶层。

如果你很不幸,35岁还在低薪阶层,基本上很难有其他更大的发展,与其是这样倒不如尝试学一门技能,比如去做厨师、司机,拥有一项技能往往会活得更好,对比继续停留在目前公司的低薪岗位。

如果是第二种,中薪阶层,就要有这样的一个觉悟:在35岁之后你是会继续加薪的,但每一次加薪可能只有3%~10%,基本就跟整个市场的通货膨胀保持一个平衡。这时就要想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维持这种中薪阶层到退休?第三种,高薪阶层,那加薪幅度就并不是按照正常比例,因为一般来说到了高薪阶层就是你的老板觉得你值多少钱就是多少钱。一般这种人,未来生活都会更好。

所以说,在35岁前要想尽办法从中薪阶层跳到高薪阶层。如果你没办法在35岁的时候完成的话,那基本上中薪阶层在40岁的时候,就已经摸到你的天花板。这时候你的职业生命就很短,只要在40岁的时候遇到一些大风大浪,比如公司在40岁时把你辞退,这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一定要警惕。


快递逼哥


“35岁现象”表面上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困境,从深层次来看,也和职场生态、社会舆论等外部环境分不开。
在充满变化的时代,未雨绸缪不失为明智之举。但除了个人端正心态、自觉加强学习外,也需要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形成合力,为个人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抓好落实,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法、长期化,开拓更多职业发展渠道。用人单位需在激励和培训机制上下功夫,帮助员工纾解职场焦虑。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大可不必放大职业焦虑。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面向未来,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必将为更多人实现人生出彩提供广阔空间。

身处信息化时代,知识、技能以及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迭代,对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论是35岁左右的职员,还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都难免会遇到本领恐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职场要求。这一点,我在基层法院工作,深有体会。
当前,司法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对更好司法服务的期待与日俱增。在一线从事法律工作,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才能适应司法实践的要求。比如,在新领域新业态出现了一系列新型违法犯罪和民事纠纷案件,又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工具在司法环节的深度应用,等等。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都在倒逼司法从业者构建匹配工作岗位需要的能力素质。
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终身学习不仅是突破职场危机的根本途径,也是每个人应该培养的生活方式。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ae00093ced8bb47804\

鲤鱼煊


凡事存在即有道理,也许他不合理。

35岁之前也许经验不足,但虚心肯干,要求不高。对于用人单位来讲作为基层打下手非常合适。

35岁之后,如果一直干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的话,那么你还得跟这群年轻人抢饭碗。这个时候就显得精力不足,报酬要求偏高了,竞争优势就没有了。市场是残酷的,输了就得出局。

但还有另一个可能,前面十来年的工作当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要么是行业资深,要么能够独当一面进行管理。这样就是在另一个层次进行竞争,跟年轻人比的就不是精力态度。

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得从事简单重复的劳动,企业没心思也没义务帮你培养。这样35岁危机自然就大量地出现成为一个社会现状。于情不合理,你这他卖命他踢你出局。于理是自取,前面几年过得舒服了35岁后就得还债。


钦哥玩跨界


毋庸置疑,这肯定是不合理的,除去一些特殊职业外,设置诸如性别或年龄的限制,既不合理更不合法。但我们作为求职者,相对于招聘方,处于弱势地位,面对这种歧视和不公,更多的是选择接受,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企业认识到这种偏见和错误,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去扭转这种局面。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一下岗位要求,思考为什么企业会有这种限制,其背后的担心和顾虑是什么,那你要做的就是通过列举事实和招聘方进行交流,想办法让其打消顾虑。如果不明白,可直接问招聘方,35岁,为什么这样设置,你们想招什么样的人。其实很多hr都不是很专业,很多都是通过表面特征去判断人,没有认真分析所需岗位的核心素质要求,或者是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思维定势,从而把一些优秀的人拒之门外。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想办法把这种年龄偏大这种不利因素变为我们的优势,比如相对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心态更稳定,职业定位更清晰,流动性不大,更有助于公司发展。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有,因为确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

总之,面对这种所谓的门槛,不能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要想办法去解决,积极的去推荐自己。很多情况,这只是一个障眼法,并不是选人真正的核心素质要求。


职业发展研习社


存在即合理。35岁之前,身体好、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可塑性强,因此,很多企业招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录用,都设置了35岁门槛。一般到了35岁以后,混得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有了一番自己的事业,在企业已经是中高层主管,在行政事业单位至少已经是副科级干部。而超过了35岁,如果还在应聘基础性工作,充分说明了前期的一些能力或者选择方面的问题,而这个时候,身体、精力、记忆各方面将随着步入中年而慢慢退化,可塑性不强,发展前景有限。


智慧生活2020


我认为不合理,现在绝大多数岗位对35岁的人说no,原因在于

1.体力下降,不过在我看来,35岁以后的人更加珍爱生命,因为有孩子要养,所以保养好身体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了,于是很多人开始健身,现在35岁以后反而是黄金期了

2.精力下降,因为有孩子,殊不知正是因为孩子这才是35岁后的人的工作动力

其实35岁以后的人更加的成熟,有阅历,在处理事情上更能有自己的方法,现在人们的认知观念应该改一改了;再者35岁的人,孩子,责任更重,所以在工作上会更加的用心,而非仅仅为的一部份的薪水,更多的是欲望,对金钱的欲望,对职位的欲望,对实现生命价值的欲望。

比如教师这个岗位,可能有孩子后更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责任感更重;因为有了一些生活与工作的经验,对于如何指导孩子学习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