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蔡天龍


東漢和西漢的區別簡單來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有就是國都所處的空間位置不同,正式來講西漢已經被王莽篡位滅亡,東漢的建立者“

位面之子”劉秀在西漢滅亡十幾年後,起義打敗了篡位者王莽,推翻王莽所建的新朝,劉秀以漢高祖劉邦九世孫的身份,為漢室皇族,為表示其合法與正統,仍然繼續延續“漢”的國號,因為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和漢高祖劉邦建都長安,這兩個城市在地理位置上一東一西,被後人稱為東漢、西漢,而東漢和西漢按時間算則被稱為後漢和前漢。

西漢從漢高祖劉邦稱帝到西漢滅亡,共歷十二帝,享國210年。


沛縣泗水亭長劉邦,有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劉邦看到秦始皇威風八面的坐在裝飾豪華的車上,羨慕的不要不要的,脫口道:“大丈夫就應該象這樣。”

又一次在送服役的人去驪山路上,劉邦遇到了一個難題,去服役的人在半路上有很多逃走了,劉邦想想這就算到了地頭,人數不夠也沒法交差啊,這左右都是個死,還不如放這些剩下的人逃命去,自己也跑路算了,於是索性把這些人的繩子解開,說你們都走吧,我也要逃命去了。

其中有十幾個人卻沒走,自願跟隨劉邦,此時秦帝國已經大廈將傾,各地起義紛起,思前想後的劉邦決定賭他一把,豁出去了,這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隨後劉邦就開始斬白蛇、設祭壇、立赤旗,在蕭何、曹參等擁戴下,揭竿而起,這個時候劉邦已經48歲了,妥妥的勵志哥。

此後劉邦帶著兄弟們投奔項氏義軍立的楚懷王,投靠來的還有各路人馬,於是大家訂立協議,分工合作,還約定先入關中者稱王。

實力不夠的劉邦雖然先入了關中,卻不敢稱王,最後在參加了西楚霸王的鴻門宴後,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漢中。之後劉邦在眾多優秀員工的幫助下,與西楚霸王展開了一場爭奪戰,最後殺的項羽在烏江自刎,劉邦獲勝後,在公元前202年2月在山東定陶舉行了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在後來聽從婁敬的建議,定都關中,在咸陽以東的長安鄉修建新城,建好後長安就成了西漢的政治中心,漢朝也成了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

此後西漢王朝經歷了漢惠帝劉盈、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漢宣帝劉詢、漢元帝劉奭、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漢平帝劉衎。西漢從公元前202年建立到公元8年為王莽新朝所滅。

王莽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是西漢外戚的重要人物,在漢哀帝早亡、皇權旁落的情況下,王莽乘機竊取大權,在公元8年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公元23年,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滅亡,共在位15年!

東漢從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到東漢滅亡,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195年。

王莽篡漢後,先後發佈了一系列的新政,觸動了大豪強和上層官僚的即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對,加上盲目崇古和理想化的改革,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賦稅、徭役負擔,激化了社會矛盾,又遇上天災不斷,最終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

劉秀雖然是劉邦的九世孫,卻屬於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的先世,遵行“推恩令”的原則從列侯遞降,到劉秀父親這一輩時,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了。在劉秀去長安求學的時候,立下了一個心願:“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不過劉秀求學回來後沒事做,只好回家種田,他的哥哥劉縯為人喜交天下豪傑,鋒芒外露,天下大亂初期就開始籌謀舉事,劉秀則處事極為謹慎,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起兵。

公元22年,劉秀去舂陵找他大哥的時候,起義軍兵少將寡,裝備很差,劉秀上陣連馬都沒得騎,充分發揮了他躬耕南陽的特點,騎牛上陣,劉秀還特別牛,有打有贏,被後人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在後來殺死了來攻城的新野尉,劉秀才騎上了戰馬。

劉秀參加起義軍沒多久,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劉縯和南陽的劉姓宗室雖然不服氣,只是勢力沒綠林軍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好暫時作罷。

公元23年,王莽因為起義軍勢力越來越大,就派了王邑、王尋帶了四十二萬大軍來攻打昆陽,昆陽城中起義軍只有九千多人,劉秀先勸阻城中眾人撤退的打算,自己領了13個人出去搬救兵,帶了一萬七千人來,城裡城外總共就兩萬六千多人馬,在劉秀的帶領下,王莽的幾十萬大軍覆滅於昆陽城下,新莽政權就此土崩瓦解,綠林軍趁勢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新朝覆滅。

新朝覆滅沒多久劉縯被更始帝無故殺死,劉秀強忍悲傷,隱忍負重。更始帝后來派劉秀去河北招撫,劉秀到河北勢力日漸壯大,公元25年,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即皇帝位,建元“建武”,仍用“漢”為國號,定都洛陽,此後劉秀又經過十一年的東征西討,終於在公元36年克定天下,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此後東漢歷經漢明帝劉莊、漢章帝劉炟、漢和帝劉肇、漢殤帝劉隆、漢安帝劉祜、漢順帝劉保、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恆帝劉志、漢靈帝劉宏、漢少帝劉辯、漢獻帝劉協。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


歷史紅塵


西漢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建立於公元前202年,西漢共歷12位皇帝 ,享國210年;東漢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建立於公元25年,東漢共歷14位皇帝,享國195年。

由於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所以劉秀建立的東漢,算是劉邦建立的西漢的延續。



東漢與西漢有哪些不同呢?

1、首都不同。

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漢末年大混亂時期,漢獻帝曾被董卓挾制到長安,並在長安待了5年左右,漢獻帝后來又回到洛陽,被曹操挾制到許昌。

2、開國皇帝身份不同。

劉邦以一介布衣身份起兵,經過3年滅秦之戰和4年楚漢戰爭,擊敗項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西漢政權。

劉秀以皇族身份起兵,經過12年的戰爭,消滅了更始政權,赤眉軍,及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東漢政權。



3、統治階層的內部勢力組成不同。

西漢劉邦以布衣身份起兵,跟隨了一批同樣出身不高,以軍功獲得身份地位,成為漢初的一股最大的政治勢力,稱為軍功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皇親國戚勢力,及皇后這邊的外戚勢力共同構成西漢政權的三股政治勢力。

西漢到後期,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時,皇權衰落,軍功集團也早已沒落,外戚勢力崛起,成為西漢王朝的掘墓人,最終西漢王朝亡於外戚王莽之手。

東漢劉秀以沒落皇族身份起兵,聚集了一批地主豪強及以軍功獲利權力地位的開國功臣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勢力,地主豪強勢力、功臣集團、皇權成為東漢初期的三大政治勢力。



東漢歷經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明帝四朝後,開始走向沒落,之後外戚與宦官勢力崛起,開始交替執政,而地主豪強勢力演變為士族集團,東漢晚期的政治勢力為外戚勢力、宦官勢力、士族勢力三股政治勢力。

到了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火拼,雙雙覆沒,軍閥勢力趁機進入洛陽控制朝政,開始了漢末三國幾十年的大亂世。最後曹操之子曹丕代漢建魏,東漢滅亡。

4、政治制度不同

西漢初年的政治制度,是郡國並行制,也就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列的制度,在中央直轄地實行郡縣制,在地方上實行分封制,這一制度直到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發佈,才最終消滅了分封制。

西漢初期的官職基本沿襲秦制,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及三公管理百官,到漢武帝時期有所變化,漢武帝人為的形成內外朝制度,架空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而東漢從開始之初,到最後滅亡 ,始終是實行郡縣制,而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仍然一直在用,郡國基本上與郡縣沒有區別。

而劉秀建立的東漢,制度上徹底架空了三公,政事全歸尚書檯,相當於中朝內朝變成了外朝。在地方上,劉秀啟用的刺史制度,成為中央監管地方官的制度,但到漢末,刺史卻成為地方上的實權官員。

5、人才選拔制度不同。

西漢基本上是採用察舉制推薦人才,人才任用的權力在於皇帝。到東漢時期, 這一制度徹底被掌握在士族集團的手中,壟斷了官員的推薦,人才任用的權力在士族集團手中。

6、文化制度不同

西漢建立之初,實行的是黃老學說,自漢武帝時期,開始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直到西漢滅亡 ,儒學一直盛行。而東漢基本上以儒學為主 ,後期流行經學、玄學。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漢與西漢雖然都是漢,皇帝都姓劉,而且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也確實是西漢劉邦的後裔。但是,從政治史與社會史的角度來看,東西漢的差別之大,遠大於兩個不同姓的王朝。

西漢的社會結構延續自秦朝,是一個平民社會,基本上已沒有貴族。而東漢已形成世家大族,完成了再度貴族化,是一個門閥社會。中國的門閥制度,即形成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延續至南北朝,併為隋唐所繼承,於五代時瓦解。

從政治制度來說,西漢以外朝三公為政府領袖,而東漢則設“尚書檯”架空三公之權,一切政令皆經尚書檯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時人稱“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西漢有外患,匈奴一直是西漢的威脅,東漢則從未有外患,只有內患。東漢中後期,外戚、豪族等權臣以“錄尚書事”之銜入主尚書檯,壟斷了朝政。而君主要奪回權柄,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得勢之後,復擅權亂政。所以東漢後期的政局,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輪流專政。


吳鉤的鉤沉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首先先從國家的建立者上看:西漢,是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在楚漢之爭獲勝建立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

東漢,是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

東漢的建立者是劉秀,是西漢皇族的一個分支舂陵候家族,劉秀自己並不認為自己創立的是一個新的朝代,而是光復了漢朝,並自認為是漢宣帝的繼承人,繼位後,追尊漢宣帝為中宗,當時的官方也不認為東漢和西漢是兩個朝代。

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 ,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江水趣談


我國曆史上以“漢”為朝代的王朝至少十幾個: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漢趙(劉淵)、成漢(李雄)、後漢(劉知遠)、南漢(劉龑)、北漢(劉旻)等。劉尼、劉芒蕩、李金銀、邢杲、侯景、劉武周、朱泚、郝定、陳友諒這些起義造反的人也是以“漢”為王朝的名字,以漢朝代名,具有一定的號召力。

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後人為了方便辨識,給他們加上其他特徵來區別這麼多“漢”朝。

東漢和西漢的區別?

一、西漢。西漢是繼秦朝以後大一統的王朝,由劉邦(漢高祖)建立,劉邦起初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西漢建立於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被王莽的“新”朝取代,享國210年,一共有12位帝王。(劉邦劇照)

二、東漢。東漢是劉秀建立的,劉秀(東漢光武帝)是劉邦的九世孫,不過建國前的劉秀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地主而已,和直系的西漢皇室的血緣關係已經疏遠了很多了。東漢建立於公元25年,滅亡於公元220年,曹魏代替了。享國195年,一共有14位皇帝。(劉秀起義時騎著牛參戰,劇照)

三、東漢和西漢的區別。西漢建國都於長安,現在的西安,東漢建國都於洛陽,現在的洛陽。地理位置上,長安在西。洛陽在東,習慣上將它們稱作西漢和東漢。

四、前漢和後漢。根據建國的時間先後,習慣上劉邦建立的漢朝還被稱作“前漢”,劉秀建立的漢朝被稱作“後漢”。現在國外研究中國歷史的人一般稱它們為“前漢”和“後漢”,不過後來的歷史中還有一個“後漢”政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西漢東漢為“先漢”和“後漢”。

劉秀建立的漢朝不是繼承得來的,而是開創一個嶄新的王朝,中間隔了王莽建立的“新”朝,“更始”政權(劉玄,玄漢)和“建世”政權(劉盆子)。只不過劉秀為了打江山,藉助皇室宗親的名義起家,聚攏的勢力非常之多,後來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是這樣做的。

劉秀為什麼定都洛陽,而不是長安?

一、長安的週期性繁榮。西周建國都於西安附近,西漢也建都在哪兒,繁榮的同時,也將該地的土地消耗殆盡,都城消耗品的供給都依賴洛陽等地的轉運,劉秀建立王朝後在這裡發揮的餘地非常少。(西漢長安圖)

二、西漢末期長安地區的破壞。王莽建立的新朝定都於長安,公元23年,起義軍攻破長安。此後綠林、赤眉軍等在長安地區進行拉鋸戰,城市被毀,人口驟減,一片破敗景象。長安昔日的繁華已經不在,已經失去了繼續作為首都的有利條件。

三、洛陽首選。劉秀是南陽地主出身,他身邊的武裝力量大都來自於宛洛之間的豪強,定都洛陽是一個相當安全穩固的地方。劉秀必須穩固自己才能一統江山,洛陽是不二之選。(東漢洛陽圖)

四、長安地理位置偏遠。長安居於西北,中東部人口眾多,王朝建立不適宜偏於一隅。況且北方少數民族虎視眈眈,長安地區經常受到騷擾,不宜在這裡建立首都。

有鑑於以上種種原因 ,劉秀放棄了長安,定都洛陽,並將南陽設置為陪都。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當時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


穿越再現彼岸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後代。東漢算是西漢的延續。是一個朝代的兩個不同時期。


西漢壽命210年,東漢壽命其實195年。大體相當。漢朝共計400餘年。

東漢與西漢最大的不同是政治思想不同。

一、西漢。

西漢初年用黃老。漢文帝用儒道。漢景帝時黃老獨尊,百家並存。漢武帝時法家思想佔統治地位。漢武帝更是把大漢帶入煉獄。

西漢時,儒家與道家結盟。法家與黃老結盟。漢初黃老獨尊。漢文帝時儒道主導。

漢文帝重用儒家大師張蒼為丞相,放開言論,廢除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為廷尉。重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告奸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漢武帝時,因言被誅者不計其數。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漢武帝,被法家酷吏張湯以腹誹罪處死。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大肆屠戮群臣。張湯欲誣陷御史大夫朱買臣謀反,朱買臣先發制人。先誣告張湯謀反。漢武帝明知真相,家裝糊塗。以謀反罪處死張湯。之後查清張湯被誣陷後,又誅殺朱買臣。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杜周,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蠱之禍誣陷皇族,致使陽石公主被滅門,諸邑公主被滅門,太子劉據被滅門,長公主被滅門。皇后衛子夫被滅門。皇族被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實行算緡法、告緡法、平準法。壓榨盤剝百姓。把華夏變成煉獄——人人告奸,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

漢武帝和法家酷吏給華夏文明帶來的災難,甚於五胡亂華。漢武帝幾乎毀滅大漢王朝和華夏文明。

漢宣帝中興大漢王朝。使大漢國力疆域達到空前。

二、東漢。

東漢是儒家獨尊,言論自由,政治清明。漢光武帝劉秀沒殺一個功臣。沒殺一個無辜之人。廢太子也得以善終。沒有一人因言而被誅。

與西漢的血雨腥風相比,東漢的政治波瀾不驚。

東漢其實是在西漢已經完全滅亡的情況下,由劉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

劉秀重用儒家。發展經濟,整肅吏治,開創光武中興。

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漢明帝在位時,興修水利,修生養息;對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各國,重新設置西域都護。漢章帝劉炟時延續明帝政治,開創了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的盛世,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東漢的疆域達到鼎盛,甚至超越漢宣帝時期。

但東漢中後期,天子皆為少年天子,且大多短命。這就導致外戚和宦官集團強大。大漢盛世不在。

大漢雖盛世不在,軍事力量依然強大,夷狄胡人依然對大漢稱臣進貢。不敢冒犯天朝威嚴。

若東漢皇帝壽命與西漢相當。大漢盛世可能會再延續數百年。


楊朱學派


東漢和西漢具有區別又有聯繫,但是,他們的國號一直沿用的都是“漢”,東漢和西漢的區別,主要是歷史學家為了區分他們而定義的。

東漢和西漢最大的區別就是,東漢是劉秀建立的,西漢是劉邦建立的。西漢比東漢的建立要早兩百多年。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九世孫。

劉邦建立的西漢,絕對要比劉秀建立的東漢的難度要大很多。

因為劉邦在建立西漢之前,他就是一個農民,要知道在西漢之前的中國歷史上,王位都是世襲的,劉邦是有一個最下等的農民直接當上皇帝的歷史第一人。

這個也可以認為是劉邦的首創,在當時能夠做到從農民到皇帝的不同身份的轉化,這種難度,可以說是經過了九死一生才得到的。

相反,劉秀建立東漢的時候,就要容易多了。

因為劉秀本來就是皇室後裔,他在起義的時候,只要打出恢復祖宗基業的旗號,就會得到很多人的擁護。

畢竟西漢對人民的統治還算不錯的,人民願意讓他們老劉家當皇帝。所以,劉秀在得到民眾的支持下,在亂世中起義,和敵軍打起仗來就容易多了。

確切的說劉秀就是一箇中興之主,他本來是皇室後裔,可是到了西漢末年,外戚派的王莽,就篡奪了西漢的皇位。

王莽成了皇帝之後,就開始宣佈自己建立的國家叫新朝。這種做法就導致了劉姓子孫的不滿,所以一時之間,流行皇室後裔的人,紛紛站起來,開始反對王莽的統治。

最後劉秀生出,把王莽趕下來臺,然後重新統一了全國。

為了區別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建立的漢朝的不同,後來的歷史學家,就把他們分為了東漢和西漢。

西漢和東漢的區別,還在於他們的都城所在地不同。

西漢的都城是在長安,東漢的都城是在洛陽。

西漢的時候,他們面對的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北方的匈奴,大家都知道的衛青,霍去病就是和匈奴作戰的名將,但是,西漢並沒有徹底的把匈奴給滅掉。

東漢的時候,匈奴的威脅依舊存在,他們還是繼續騷擾著大漢的邊界。但是,不可一世的匈奴最終是被東漢給滅掉的。

西漢的時候,太監就是太監,太監是不敢幹涉國家政事的。

可是東漢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東漢末年太監就變成了一股十分強大的力量,可以說正是太監和外戚派這兩股力量,把東漢王朝給拖垮的。

還有最為重要的是,東漢的皇帝存在感比較弱,似乎東漢的皇帝我們只能說出一個開國皇帝劉秀和亡國皇帝漢獻帝的名字。

但是,西漢就不一樣了,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漢昭帝這些君主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關於東漢和西漢的不同,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歷史中百科


一般來說,漢朝四百年基本上是連貫的。但是因為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於是漢朝就被斬為兩段,即一段為西漢,一段為東漢。

西漢創立者為劉邦,首都長安。東漢創立者為劉秀,首都為洛陽。相對來說,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於是就稱之西漢和東漢。如果從時間來算,歷史上卻稱他們為前漢和後漢。

西漢大約經歷二百一十年,即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即皇帝位起,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

就歷史地位和貢獻來說,西漢諸帝中,高帝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三人功績最為顯著。西漢末劉歆說:“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可見,劉邦、劉恆、劉徹作為西漢歷史三位功德顯著的皇帝,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除此之外,漢昭帝和漢宣帝也是西漢時期較為作為的兩位帝王,在他們的統治時期西漢歷史持續繁榮,在文景之治之後,他們再度創立了一個盛世,即昭宣中興之治。但是從漢元帝之後,西漢歷史就逐漸開始衰弱,並最終被王莽所取代。

王莽是橫亙在東西漢中的一個厲害角色。他本是外戚,但是西漢末期,皇帝權位越來越弱,外戚於是作威作福,最終外戚王莽才搶走了劉氏政權,建立新朝。可惜的是,王莽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他也無法掌握失控的歷史,新朝建立短短十五年就被劉邦的後裔劉秀等人給掀翻了。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劉邦九世孫,出自景帝之子長安定王劉發這一脈。王莽奪權不過十五年,因為時間相隔較短,劉秀為劉邦之後應該是靠譜的,也正如此,劉秀將自己建立的東漢認是承接西漢劉氏政權的正統地位。

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三位皇帝。就皇帝的數量來說,東漢和西漢都差不多,但是就皇帝的能力來說,東漢遠遠趕不上西漢。

當時,劉秀認為,西漢亂於外戚,所以他上臺以後非常警惕外戚,不允許任何外戚來干政。這種警惕性一直保留到漢明帝劉莊,但是在漢章帝以後,他們便漸漸遺忘劉秀祖訓,於是外戚重新上臺,從此東漢就陷入了強外戚弱皇帝的混亂局面。

東漢後期皇帝權力為什麼弱? 主要是無論哪一家外戚上臺從來都只是選年幼的可以控制的人來當皇帝。後來,幼小的皇帝長大以後,認為這些外戚都不可靠,於是就依靠提拔宦官掌權,於是東漢的政治江湖中,就出現了四派勢力互相打來打去以至最後鬥亡了國家。

這四派勢力就是以皇帝為主的皇族;以丞相為主的文官集團,也叫士大夫集團,另外兩個就是著名的外戚集團及宦官集團。這四派勢力因為利益關係,互相拆臺又互相聯合,最後終於毀於內鬥之中。


月望看歷史


不同豈不是太多了,如何說的全,不如用排除法,先找相同:東漢西漢有三大相同:

1.國號相同。不管是劉邦還是劉秀,建立國家國號都是“漢”,西漢,東漢的稱呼是後人為了區分而加的,因為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後被迫遷往許昌),長安在洛陽之西。

2.建立者都是劉氏,而且200年前是一家。東漢建立者劉秀是劉邦的哥哥的後代。

3.西漢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除了兩漢,還有秦、西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王朝是大一統王朝。他們對西域的經營和鞏固都很值得一提,西漢有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東漢有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長史府。

除此之外,兩漢就是兩個王朝,當然不同之處甚多,這種不同哪兩個朝代之間都不會少,很難面面俱到,比如制度、經濟、帝王,如果值得一說的事,就是兩漢之間帝王名氣相差太大,西漢明星皇帝很多,劉邦、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有名氣和作為,而東漢則除了劉秀,最多加上明帝和章帝,而昏君倒是出了幾個。

西漢亡於外戚王莽,東漢亡於權臣曹操父子。



磨史作鏡


東漢和西漢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開國皇帝身份不同

劉邦以一介布衣身份起兵,經過3年滅秦之戰和4年楚漢戰爭,擊敗項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西漢政權。

劉秀以皇族身份起兵,經過12年的戰爭,消滅了更始政權,赤眉軍,及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東漢政權。

內部勢力組成不同

西漢劉邦以布衣身份起兵,跟隨了一批同樣出身不高,以軍功獲得身份地位,成為漢初的一股最大的政治勢力,稱為軍功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皇親國戚勢力,及皇后這邊的外戚勢力,共同構成西漢政權的三股政治勢力。

西漢到後期,皇權衰落,軍功集團也早已沒落,外戚勢力崛起,成為西漢王朝的掘墓人,最終西漢王朝亡於外戚王莽之手。

東漢劉秀以沒落皇族身份起兵,聚集了一批地主豪強及以軍功獲利權力地位的開國功臣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勢力,地主豪強勢力、功臣集團、皇權成為東漢初期的三大政治勢力。

東漢歷經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明帝四朝後,開始走向沒落,之後外戚與宦官勢力崛起,開始交替執政,而地主豪強勢力演變為士族集團,東漢晚期的政治勢力為外戚勢力、宦官勢力、士族勢力三股政治勢力。

治制度不同

西漢初年的政治制度,是郡國並行制,也就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列的制度,在中央直轄地實行郡縣制,在地方上實行分封制,這一制度直到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發佈,才最終消滅了分封制。

西漢初期的官職基本沿襲秦制,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及三公管理百官,到漢武帝時期有所變化,漢武帝人為的形成內外朝制度,架空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東漢從開始之初,到最後滅亡 ,始終是實行郡縣制,而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仍然一直在用,郡國基本上與郡縣沒有區別。

劉秀建立的東漢,制度上徹底架空了三公,政事全歸尚書檯,相當於中朝內朝變成了外朝。在地方上,劉秀啟用的刺史制度,成為中央監管地方官的制度,但到漢末,刺史卻成為地方上的實權官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