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到底先进在何处,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观察者13号


儒家先进于使士阶层崛起。

古代朝堂共有四种力量

一、皇权至上

皇帝,国君便是皇权的代表。人们尊崇天赋君权,君王独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的独裁专制极易导致周幽王,秦始皇等暴政专制且无人牵制的局面。皇帝的个人意志凌驾于国家、人民的意志。

二、宦官执政

宦官乱政是导致国破的一种情景,宦官更多的是狭义的政治眼光。大秦帝国时的赵高指鹿为马,霍乱朝纲。宋朝的徽宗时的靖康之变。明朝魏忠贤专权腐败都证明了宦官不可执政。宦官作为一种接收知识教育低,蝇营狗苟的派别,很难有高层次的政治站位。

三、皇亲国戚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皇亲国戚手握大权从古至今绝不罕见。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唐玄宗的大舅子杨国忠、等数不胜数。皇亲国戚虽然作为皇室的支柱,但他们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世家氏族。为了世家而非天下,仅着眼于世家小的得失而不顾朝堂庙宇的重要。不可取。

四、士阶层

受儒家影响的士阶层便是古代朝堂的第四种力量,也是最能巩固朝堂的力量。受儒家兼济天下的影响,仁义道德贯穿思想。清明正直,历史上往往正是士阶层执政的朝代最繁荣昌盛。

正是由于儒家兼济天下,仁义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思想推进了士阶层的崛起,使得朝堂得以长久。最为典例的便是唐朝,房玄龄,魏征,

杜如晦正是深深收儒家思想影响的重臣。在一干儒家学士的执政下,唐朝繁荣昌盛。

也正是这第四种力量的作用使得无数君主尽折腰。





巨人下的历史阿三


儒学很复杂,同时又很简易,孔丘曾一字以蔽之,这个字就是“中”,中国人的中,中不中的中。要了解儒学,其实先不用忙着读四书五经。先琢磨一下“中”,琢磨透了,就会对儒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能辨别真儒学与假儒学,就能知道先进与不先进。中,是儒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

儒学萌芽于先夏时期,大成于西周的成康盛世。孔丘不是儒学的创立者,这个他本人曾特别强调过,说他自己是“述而不作”,只传承讲述,不进行创作。


西周时期,曾有专门的儒服,是很讲究很上档次的一种服饰。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穿儒服的人变得越来越少。有一次鲁哀公问孔先生,说夫子这般有儒学修养,为何不穿儒服?孔先生说,年轻的时候贫穷,穿不起,后来能穿起了,又感觉穿与不穿并不重要,如果没有儒行,穿儒服也是白穿,而有儒行,不穿儒服依然是名副其实的儒者。接下来,鲁哀公就问什么是儒行。仲尼先生侃侃而论,讲论了一番,讲的很有道理,一席话下来,把国家栋梁所该具备的优良品质给形容了出来。《儒行》到汉朝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践行,例如张骞、苏武、郑吉、班超、任延、锡光、郑纯、杨震等人。这些人,都是世世代代的官员楷模。

儒学有真儒学,有假儒学,有中的,有不中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过头的儒者,这些人受到了墨子的强烈批判。墨子没有批判过孔子,不但不批判,还赞扬过。明朝时张居正改革正在行中,父亲去世了,这时候有些儒者就强烈要求张首相辞职守丧,这些儒者也是过头的儒者,不以“中”为衡量标准。关于守丧的问题,《礼记》中是有重要原则的,就是“虽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无其时,君子亦弗行”,张居正身居要职,为国家鞠躬尽瘁,忙成那样,哪有时间去搞漫长而复杂的丧礼?没有时间就一切从简就行了。张居正不听从过头儒者们的建议,做法是正确的,符合礼之大者。

最纯粹的儒学是在成康时期,儒学典籍《周易》深藏奥理,今人研究起来,也一点都不过时。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形成了不少的流派,公认的是孔子传承的最正宗。孔子讲的“中和、中正、中节、中庸”,确实都很有道理,越琢磨越有道理。

还有一点很重要,从西周到孔子到汉唐,儒学都是崇文而且尚武的,文武并重,无所偏废。后世重文轻武的思想,从孔子的标准看,那是不中的,是有所偏颇的。

说引英雄折腰,不太准确。确切说是真正的雄才大略,目光长远的明君,对儒学无不重视。英雄跟英雄不一样,刘彻是英雄,项羽也是英雄,刘彻看重儒学,项羽并不看重。刘彻由于重视儒学,给国家铸造了大量的忠臣良将,为我们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光辉记录,让我们今天想起来就感觉自豪。


秦客逸民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和“礼”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去世后,战国时代儒家学派分为八个流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思孟学派和孙氏之儒,代表人物分别为孟子和荀子。其中,孟子主张“性善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主张“性恶论”、“隆礼重法”和“君舟民水”的思想。秦朝,儒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西汉汉武帝以后,儒学取得了正统的地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汉董仲舒、隋朝的王通、唐代的韩愈和李翱,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颐、程灏、张载和邵雍。南宋时期,朱熹成为理学(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明代中后期,心学迅速崛起,王守仁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明清之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提出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将儒学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儒学的形式尽管在历史上千变万化,但是很多精神和内涵是具有永恒价值的。首先,儒学始终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主张以伦理道德来调节人际关系,使社会更加和谐,而不是盲目崇拜暴力的手段。虽然“三纲”是不可取的,但是儒家提出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对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儒家有关怀现实的传统,不像道家具有回避现实,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致用思想是儒家对自身价值实现的要求。第三,儒家都是理想的殉道者,儒家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成就别人,成就世界上的所有人,所以具有普世的价值。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儒家主张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是多大的胸怀!成绩别人。第四,儒家背后代表的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或社会下层,而是所有的阶级和阶层,因为儒家希望的是社会的整体和谐、有序和稳定。第五,儒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心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还有助于人们打破迷信、权威和思想启蒙的作用。





说史论今


黑格尔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读到儒家经典,失望至极。他原本以为中华文明的奠基人之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派创始人,是思想的大海。他的感受是毫无思辨性。

儒家思想没有官方背书没有市场,孔子周游列国两次,没有需求。周朝的天子、诸侯国国君、卿大夫、士大夫都是独立的自由人,思想能力、精神品格、人格尊严都不能接受建设全面的等级社会、天子独尊。“天才地才,遇到专制都是奴才”这是伊藤博文离开首相岗位访问中国给大清官员所请教的日本强大于大清的原因。儒家政治体制,只有皇帝一个人的智慧可以正常发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统治中原的有:匈奴、氐、古羌、羯、鲜卑、蒙古、满清。他们人口都不到中原的1%,也没有高科技。让中原痛苦万分无可奈何的还有:契丹、西夏、女真、倭寇。割据一方,平起平坐的有:吐蕃、南召、大理。儒家是自我阉割的体制:把臣子阉割,把女人裹小脚,把儿子矮化;儿子还没说话就已经错了,鲁迅决不给面子,看到的历史只有歪歪斜斜的“仁义道德”以及“吃人”两个字。

平等社会、等级社会,哪个公平?哪个有创造力?孔子的等级跟现代某单位内部之等级不一样,现代单位里的等级是职能分工;孔子的等级关乎生死、关乎财产权、关乎生命自由和不受虐待、关乎家族;大理寺是统治工具,县太爷就是法官,请问贴告示相当于什么?

仁,不是爱;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认可等级社会,是孔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把《道德经》里的仁与孔子的仁混为一谈。仁,认可等级秩序;义,遵守等级制度与不守制度的人斗争;礼,就是等级规范;智,能判断一个人;信,说话算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孔子的道德主张,但为维护等级社会制度尔。


云端美


是的,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明,愚公移山。

记得《白蛇传》里盗仙草,白娘子就是明知道打不过南极仙翁的白鹤也要去打,明知道斗不过法海也要打。

我们在海外的孔子学院,明知道外国人不能接受,也要坚持办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特别是去了海外,看到五星红旗,泪水就抑制不住夺眶而出。

儒家思想让东方古国绵延五千年,灿烂辉煌。



卓智哥


不是先进是适用,适用在中国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