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善究竟是不是卖国贼?是个怎样的人?

迷恋不若寒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琦善就是个背锅侠,背了皇帝的黑锅。

就他的所作所为来说,也不能说是什么卖国。

首先,琦善这老哥是什么时候上台的?

是局势被林则徐搞得不可收拾,洋鬼子打到皇帝眼皮下,琦善才被迫上台收拾残局。

林则徐禁烟,自然是没错的,也是应该的。

但当时鸦片贸易在英国属于合法,林则徐使用强硬手段销毁了英国商人几百万两白银的鸦片,等同于销毁英国的财产。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摆明了会动武。

那么,林则徐至少要有动武赢,至少打平手的把握,这才来强硬手段吧?

事实上是没有。

不管能不能打赢,先强硬了再说。

当时广东的水师完全不堪一击,英军二三艘军舰就可以将广东水师几十艘军舰灭了。

再说炮台,还算坚固,但毕竟是死的东西,是 被动挨打的东西。

只要英国人愿意付出一些损失,炮台肯定是守不住的。

结果,英国人一路打到天津,威胁要打北京。

本来的商业问题,搞成威胁到皇帝本人的战争。

这时候,必须有人来收拾残局,那就是琦善。

第二,琦善卖国了吗?

显然是没有。

有人说,琦善去广东把军队解散,又不给虎门炮台增援,导致广州被英国人打垮,战败。

现在很多研究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琦善解散的是少量乡勇,也就是民兵,因为这些部队战斗力很烂,且不容易控制。

至于虎门,琦善是增援过关天培的。之所以虎门失利,完全是军事原因。参战的清军有1万多人,英国兵才二三百,这还要再增兵吗?请军此战250人战死,100余人受伤,伤亡被俘数百人。大家算算,加在一起也不过七八百人,剩下的1万多人哪里去了?早就撒丫子跑了。

这么多人打不过洋人,难道去怪琦善不增兵?

再说所谓的穿鼻草约,琦善压根就没签字盖章,只是双方谈判的一个草案。

琦善愿意赔钱,愿意开放广州作为商港,但拒绝割让香港本岛。

说实在的,就算琦善自己愿意,他也没有权力签字,必须让皇帝批准才行。

所以,条约就黄了,压根没人签署。

此时,皇帝又后悔,下令不谈判要打,就把琦善抓了说他卖国,抄家。

结果呢?

英国人再一次一路打上去,接连占领厦门、定海、宁波、上海、镇江。

皇帝见状吓尿,签订了南京条约。

可以说,琦善压根没有卖国行为,背黑锅而已。

真正乱搞的是皇帝。


第三,穿鼻草约比南京条约要好太多。

琦善去谈的穿鼻草约,只有几条:开放广州、赔款600万、割让香港。

而南京条约,不但开放广州,还增加了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赔款从600万增加到2100万;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中国开始丧失了对洋人的司法权;自然,香港还是割让了。

可以看到,琦善不敢签订的条约,比南京条约好了很多倍。

这样琦善还被流放、抄家,说是卖国贼。

如果琦善是卖国贼,那么下令签订南京条约的大清皇帝就是超级无敌卖国贼。。。。


萨沙


既然题主的问题是从茅海建老师《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而来,那么笔者就介绍下这部书对于琦善的中心观点。

根据茅海建老师的研究,琦善卖国说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首先,从琦善卖国可能的理由来看琦善卖国说是否成立。一方面,琦善出身于一个满洲贵族家庭,本人在鸦片战争之前深受道光皇帝的崇信,他的家底应该是很丰厚的,而根据抄没琦善家产时候的记载可知,琦善确有不少钱财,从这个角度看,琦善没有收受英方贿赂、欺瞒道光皇帝的必要。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人大多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认为英、法等国不过是蛮夷之邦,琦善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因而琦善不可能会屈尊接受蛮夷的贿赂而出卖自己的国家。

其次,从琦善卖国的所谓表现来看。茅海建先生在书中总结了四点琦善卖国说的根据,分别是主张弛禁鸦片、打击林则徐、不事战守和私自割让香港。从史实的角度看,这四条能否成立都大有商榷的必要,琦善从根本上上来看只能说是不主张用武力方式解决争端,而是希望用议和的方式处理中英之间的这场争端。

从上述这两点看,琦善实际上并不能够被称为“卖国贼”,只是一个主和派罢了。而关于琦善是一个怎样的人,出身于满洲贵族家庭的琦善,不过是当时处于天朝美梦中的大清朝臣中的一员,他既没有远见卓识能够认识到中英之间存在的根本性的差距,也不会自降身价用平等的眼光来审视英国,从这个角度看,琦善实在只能算是一个普通人,琦善议和的失败一方面源自于中英双方互相交涉上产生的误会,另一方面也与中英实力悬殊的事实有关。

参考文献:茅海建 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10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