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低調,自動駕駛天團 Aurora 準備好要秀肌肉了

不找靠山的情況下 Aurora 如何單挑一眾自動駕駛巨頭?

不再低調,自動駕駛天團 Aurora 準備好要秀肌肉了

作者 | 大壯旅

新智駕按,有自動駕駛天團之稱的 Aurora 不願追隨他人,它們從不派測試車帶著媒體瞎晃悠來證明自家自動駕駛技術的強大。事實上,這家創立才三年的自動駕駛新創公司甚至很少提到自己挑戰 Waymo、福特與通用等巨頭的計劃。

不過,經過幾個月的持續戰略調整(收購 LiDAR 製造商,招聘硬件副主席,拿亞馬遜的投資),Aurora 也開始改變自己低調異常的風格了。去年年底,公司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 Sterling Anderson 與 Drew Bagnell 甚至為了介紹 Aurora 的技術罕見地召開了一場媒體發佈會,發佈會結束後還有試乘活動,跟其他公司的做法簡直如出一轍。也就是說,Aurora 也開始秀肌肉了。

在試乘活動開始前,Anderson 先是打起了預防針,稱“這些車看起來特別垃圾,因為它們還是測試車”。事實證明,Anderson 真是太謙虛了,這一隊林肯 MKZ 可不是垃圾,它們個個一塵不染且看起來非常實用。車裡面,前座後方都配備有屏幕,上面可以通過車輛的“眼睛”動態渲染周邊的世界。

“這可是我們軟件的嫡系部隊。”Urmson 後續接受採訪時說道(他當時沒參加媒體發佈會是因為得了感冒)。“給你們展示的可不是什麼專為演示準備的小把戲,這就是 Aurora 核心開發團隊在做的工作。”

在這套軟件的驅動下,兩位 Aurora 的安全駕駛員陪著我們以 20 英里/小時的速度離開了停車場。突然,一輛迎面而來的車插進了我們的行車路線,Aurora 的 MKZ 測試車馬上就是一腳重剎。不過,安全駕駛員看起來卻異常平靜,完全沒有要接管操作的樣子。在一大堆行人面前成功完成多次無保護左轉後,這輛 MKZ 優雅的將我們送回了 Aurora 的停車場。

自成立以來,Aurora 已經拿到了 6.9 億美元的投資,而 Urmson 則被稱為“自動駕駛時代的亨利·福特”,畢竟當年是他一手扶起了谷歌的自動駕駛部門。至於另外兩位創始人,也有一等一的專業背景,其中 Sterling Anderson 是特斯拉 Autopilot 團隊前主管, Drew Bagnell 則出身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自動駕駛研究實驗室,後又加入 Uber ATG 部門,在深度學習和機器視覺方面有長達十八年的研究經歷。

過去幾年裡,整個自動駕駛行業都是一副血脈噴張,被即將到來的勝利衝昏頭腦的樣子,而 Urmson 是少有發出理性與剋制聲音的人。

當然,Urmson 也曾“腦子一熱”,2015 年時,他還表示要讓自己 11 歲的兒子免去考駕照之苦呢。

現在,Urmson 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未來五年裡我們會逐步見到商業化自動駕駛車隊落地。在那之後,人們的接受程度才會慢慢提高。

Waymo 的軌跡也許能佐證 Urmson 的看法,2017 年在鳳凰城部署自動駕駛測試車隊的它們終於在 2018 年年末推出 Waymo One 自動駕駛打車服務。不過,直到現在這項服務都沒有開放給普羅大眾。好在,Waymo 正朝著徹底取消安全駕駛員的方向前進,它們的服務還會相繼在更多城市生根發芽。

眼下,Urmson 的兒子馬上就 16 歲了,離考駕照已經不遠。如果 Waymo 能繼續現在的勢頭,也許 Urmson 全家搬到鳳凰城還真能讓兒子逃過考駕照呢。

Aurora 的核心產品名為 Aurora Driver,這是一套能安裝在不同類型汽車中的軟硬件組合,目的是幫它們實現自動駕駛。據悉,現在這套系統已經被成功整合進了 6 款車型,包括轎車、SUV、商務車、小貨車和重卡等。不過,Aurora 暫未實現商業部署。

需要注意的是,各種車型通吃並不意味著 Aurora 會在測試上花大量時間。“今年我們準備將測試里程減半。”Sterling 在媒體發佈會上說道,因為 Aurora 要專注於模擬環境下的測試。

新戰略下,Aurora 能測試到現實世界中較為少見的特殊情況。等系統學會如何應對後,到公路上它們就會聰明不少。

為此,Aurora 還專門開發了一套系統來執行這些類型的測試,最終將模擬駕駛體驗提高了100 倍。它們還押注遠程操控,方便監控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幫助。

很快,Aurora 將轉換到與 Waymo 同款的 Pacifica,在為其配備最新版 Aurora Drive 和 LiDAR 的同時將測試車部署在“複雜的城市環境中”。

此前 Aurora 曾表示,“市場上現在還沒有能保證卡車高速安全駕駛的傳感器”。現在,它們要將 Aurora Drive 整合進重型拖車了,因為它們拿到了新款 LiDAR。

自動駕駛技術開發起來是又花錢又費時間,這也是許多 Aurora 的競爭者選擇與大公司結盟或“賣身”巨頭的原因。Aurora 倒沒這個計劃,它們要保持自己獨立供應商的身份。“為了獲得最大的影響力,我們會與大量不同的汽車公司通力合作以支撐它們未來業務的發展。”Urmson 說道。“無論它們是打車巨頭 Uber、Lyft,還是物流巨頭亞馬遜、聯邦快遞。我們希望能打造出一個全能的 AI 駕駛員,為大家創造新的機遇。”

沒有靠山的情況下,Aurora 能否兌現自己的豪言現在是個未知問題。不過,Urmson 倒是挺有信心的。“自動駕駛是那種能抓住人們想象力的技術。”他說道。“不過,我們不準備定期開媒體發佈會,因為 Aurora 要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而非那些膚淺的自動駕駛演示,用自己手上的技術影響這個世界才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