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哺乳期感冒了,吃藥還是硬扛著?醫生這樣說...

孕期哺乳期感冒了,吃藥還是硬扛著?醫生這樣說...

本文2015-7-23首發於“丁香媽媽”平臺,於2017-8-21由馬蕾本人修訂

懷孕的準媽媽或者哺乳的新媽媽總是小心又謹慎,即使碰到再常見不過的感冒,有時候也會不知所措。

作為醫生和泌乳顧問,我自己就經常被很多人諮詢這類問題。

有人強忍著,無論症狀如何嚴重,都不敢吃藥,也沒有采取好的方法處理,承受了太多不舒服,真的沒必要。

另外,如果是一些嚴重感染等情況,不吃藥硬抗對於胎寶寶的影響可能更大。

其實,科學對付孕期和哺乳期感冒,有方法,不擔心。


1要不要看醫生?

如果確定是普通感冒,症狀不嚴重,也沒有高熱(體溫大於 39 度),一般不會影響到胎兒,孕媽媽們不用過分擔心,那就多喝水,多休息,暫時不用特別去看醫生甚至吃藥。

但如果體溫持續超過 39 度,可能會增加胎兒生理缺陷的風險,所以孕媽媽們在高熱時不要硬扛,千萬不要以為不用藥是對寶寶好。所以,如果自覺症狀嚴重、無法忍受或者高熱等情況就需要去看醫生。

就診時,請選擇普通內科或者呼吸科。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體格檢查(如咽喉檢查,肺部聽診等)以及輔助檢查(如血常規等)判斷你是否合併了細菌感染,再決定如何治療。

如果遇到醫生因為你是孕婦拒絕開藥給你治療,那你可以要求醫生至少為你檢查和提供診斷,因為某些其他疾病的症狀可能與普通感冒相似,需要及早鑑別。


發熱頭痛

因為持續高熱是最可能對胎兒造成影響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在早孕期,所以及時退燒對於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很重要,在體溫≥38.5 度時,可考慮諮詢醫生,必要時服用安全的退燒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商品名:必理通、泰諾林)是目前最安全的孕期和哺乳期解熱鎮痛藥。在高熱或全身痠痛、咽喉疼痛時可以服用以緩解症狀,哺乳期使用也同樣不需要停止哺乳。

布洛芬(商品名:美林、芬必得)在妊娠的 3~6 個月和哺乳期可以安全使用,可以用於高熱或全身痠痛、咽喉疼痛時對症緩解症狀。孕期其他時間段使用時應提前諮詢醫生


咽喉疼痛或沙啞

把 1/2~1/4 勺(1 勺=5 ml)鹽溶於 1 杯(240 ml)溫水中配成溫鹽水,每日用溫鹽水漱口多次,可以緩解咽喉疼痛或沙啞。如果疼痛劇烈,也可以服用解熱鎮痛藥物對乙酰氨基酚。


咳嗽

大多數止咳藥都含有右美沙芬,它在哺乳期可以安全使用,但孕期不建議使用;

多飲水也可以緩解咳嗽;

可以服用蜂蜜止咳,每次 1/2~1/4 勺,一日多次;

若咳嗽影響睡眠,可以在睡覺時墊高枕頭。

鼻塞

可以選用海鹽水噴霧劑洗鼻,也可以用溼熱蒸汽吸入鼻腔以緩解鼻塞症狀。


3小心感冒藥的坑

避免中成藥製劑

板藍根沖劑、感冒退熱沖劑等中成藥製劑:說實話真的沒有太大作用,且毒副作用不明,不建議使用。

避免複方感冒藥

這個階段也要避免使用複方成分的感冒製劑(如康泰克、泰諾感冒片等),因為成分複雜,大多數含有麻黃鹼,對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安全,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均不建議使用。

感冒發熱可以哺乳嗎?

感冒的媽媽與寶寶密切接觸,即使不哺乳也很可能將感冒傳染給寶寶。但如果媽媽堅持哺乳,媽媽體內產生的抗體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寶寶有了媽媽產生的抗體後反而不容易感冒,或者即使感冒了,病情也不會太重。

所以感冒發熱的媽媽應該堅持哺乳,同時應勤洗手、戴口罩做好預防,不要親孩子。無論哺乳期媽媽發燒到多少度,只要媽媽精神狀態允許,都是可以給寶寶哺乳的。


4感冒時如何殺死病原體?

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因為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既有效抗病毒、又屬於孕期與哺乳期的安全用藥,所以無法做到針對病因的治療,只能緩解症狀。

但如果醫生判斷存在細菌感染,那就需要使用抗菌藥物,而孕期與哺乳期相對安全的抗菌藥物非常多,比如青黴素、阿奇黴素、克林黴素等。如果醫生判斷你的病情較嚴重、運用抗菌藥物利大於弊,完全可以使用。

哺乳期如果使用安全的抗菌藥,也不需要停止哺乳。


5小心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一般沒事兒,但如果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可能就會影響胎兒。

流感是一類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特殊性病毒感染。健康人群感染流感多為自限性,1~2 周可以恢復正常。但如果孕期感染了流感病毒,則孕婦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也有報道顯示,早孕期感染可能會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

因此,即使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扎那米韋藥物分級為妊娠期 C 級(動物試驗證實對胎兒有副作用,但缺乏人體試驗),不能排除孕期使用可能會對胎兒產生不利影響,綜合評估下來還是建議儘早使用。(雖然現在有研究已經在質疑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的預防或治療早期流感的作用,但目前為止並未有明確的指南更新.)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強烈推薦備孕期婦女、孕婦(無論什麼孕期)及產後女性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流感的發病率。


本文原文首發於“丁香媽媽”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