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顏寧教授當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還會出走清華嗎?

曉曉筆記


第一次認識到顏寧是在2019年4月30號那天,因為顏寧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當時這一個消息刷遍了網絡平臺,很多人都說顏寧終於熬出頭了。這個輿論的風向標跟以往不太一樣,於是我很好奇顏寧究竟是誰,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站在她身後。



按照國內網友的尿性,只要是出國去深造、定居國外的人都是不愛國之人,都會受到網絡鍵盤俠的圍攻。特別是那些從清華北大畢業出去的科研技術人員,跑到美國去更是十惡不赦。而畢業於清華大學、當任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的顏寧卻能夠在如此的輿論之下得到網友們的支持,我很是詫異。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則要從2017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說起。顏寧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後來回來清華大學任教,三十歲就當選了清華大學的教授,成為清華大學歷史上首個最年輕的教授以及博士導師。

就是這麼一位極具有才華又十分年輕的女教授、博士導師可以說國內再也找不出第二個了。顏寧的一舉一動自然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有人斷定顏寧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遲早的事情。現在只是太年輕,差一個提名而已,所以大家對於顏寧當選院士這一件事是眾望所歸。

2017年8月份的時候顏寧首次入選了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在她的這個領域中,一共有32位候選人。看到這一份名單以後,眾多網友就迫不及待的慶賀起來,認定顏寧肯定會當選。


在2017年11月份公佈當選院士名單的時候,顏寧並不在名單之上,說明了顏寧此次落選了。157個候選人中,只產生了61名院士。顏寧的落選讓滿懷期待的大家十分的氣憤,甚至出現了一些陰謀論的說法,聲稱顏寧曾經說過“想入選中科院,你可以不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但你必須是一個聽話的奴才”。幾天後,顏寧本人在微博做出回應:到哪去投訴這種說瞎話都不眨眼的啊?


而後又傳出了顏寧出走清華大學加入普林斯頓大學的消息,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覺得是顏寧負氣出走,既然國內的院士不要我,那我就去國外,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顏寧加入普林斯頓大學與落選院士被直接捆綁在了一起,各種陰謀論又喧囂直上,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

在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兩個時間節點,一個是院士的當選名單的時間,一個是顏寧加入普林斯頓大學的時間。院士當選名單的公佈是在2017年的11月28日,而顏寧決定加入普林斯頓大學的時間是在2017年的5月8日。顏寧在院士評選還未結束的時候就已經加入了普林斯頓大學了,又何來落選院士負氣出走的說法呢?不管顏寧能不能當選院士,她都會去普林斯頓大學,因為當選院士根本不在她的考慮範圍以內。

對於落選顏寧對此表現得毫不在意,她說:“科學家的名片是她的科研成果,而不是各種title(頭銜)。不論是否當選,我還是我,既沒有更高明,也沒有變差勁。事實上,我現在有點小得意的是,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只說我是顏寧,不需要任何修飾詞。”

作為施一公教授最得意的女弟子、年僅30歲就成為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女博導、中國最優秀的生物學家之一……她被稱為“學術女神”,在生物學領域目光敏銳,贏得國際高度認可,為什麼會出走清華大學,加入普林斯頓大學呢?


她之所以選擇離開清華,有兩個原因。首要原因是她想要換一個科研環境。在一個科研環境中待久了,人就會很容易變得遲鈍和倦怠,只有讓自己跳出舒適的環境,才能夠得到充分的刺激和挑戰,更容易做出新成果。她說,“我怕故步自封而不自知。”

其次,則是因為,她對當前國內的科研體制,確實是有些不太適應。而在國外她可以把一切瑣碎的事情都拋到腦後,專心致志的做一個喜歡的事情。她不是一個世俗之人,她沒有精力去應對那麼多世俗的事情,她只想做一個純粹的科研人員,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罷了。

另外顏寧加入普林斯頓大學也是圓了自己的一個夢想。普林斯頓大學是顏寧的母校,在普林斯頓大學度過了四年的博士時光。顏寧不止一次的在網絡平臺上抒發自己對普林斯頓大學的思念,並稱普林斯頓大學是一個做學問的好地方。


一個狹隘愚昧的民族,才會像看犯人那樣死死盯住自己的科學家,只要敢踏出國門就被視為“不愛國”;而真正的大國,則鼓勵自己的科學家拓寬視野走出國門,成為最頂尖的學者。顏寧的出走不但不是不愛國的表現,而是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的表現。在以前一直都是我們出去學習,而到了現在我們的人也可以出去當老師了。


大三老學長


只要沒有改變國籍,在哪兒工作都一樣,如果連國籍都改了,不是中國人了,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從目前她公開的資料來看,國籍依然是中國,以後就不好說了。

國顏寧高顏值高文化,倒是沒有被關注,落選中國院士,卻被美國院中,成為外籍院士,被人關注,爭議不斷,大家批評的,主要是目前的院士評選機制不公,或者沒有真正把人才選拔到位,倒是被外國選中,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且是一件反差很大的事情,才導致大家吐槽不斷。


當時顏寧為何沒有被選上?我們不得而知,可能確實有機制和各類弊端問題,也有可能在同行業裡,當時比她優秀的不少,輪不到她,導致落選等,原因應該很多,既然這裡選不上,美國伸出了橄欖枝,那麼,她去美國發展,無可厚非,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人往高處飛水往低處流嘛。

我們沒有必要過度去討論這件事,在我們國家,出現這樣的事情,不足為怪,何況,當時具體啥原因,不得而知,她出走美國,也是一種正常選擇,如果是你,也一樣,可能有委屈,也可能覺得美國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在不改變國籍的前提下,我們尊重每一個人份選擇。

至於顏寧如果當初選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她還會走嗎?我覺得不會,理由有幾個:


1、她選擇回來發展,就是為了在中國,給國家出一分力。縱觀她的學習經歷可以看出,清華大學本科學習,美國研究生、博士後,後回到清華,當教授,在美國知名大學獲得博士後,在美國找一份好的工作,應該不愁,但她選擇回來,還是有國家情懷的,因此,如果這裡平臺足夠好,她是不會選擇離開的。

2、離家近,照顧父母。女人,一個人在美國孤單寂寞冷,父母也在中國,她也非常清楚,這裡離家近,可以照顧父母,也不會有飄零的感覺,至少,在這裡,才是她的加家,有溫暖,在美國,取得再好的成績,又有什麼用?特別是一個女人,沒老公丈夫男友,遠離家鄉,這不是她願意的,如果這裡有好的平臺,我想她不會遠走的。


3、清華牌子本身就不差,如果再有一箇中國科學院院士頭銜,那就很不錯了,她沒有必要跑那麼遠,院士就是一個很好的頭銜,清華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如果選上了院士了,她不至於去美國。

4、在美國,高手如雲,頂尖人才太多,她在那兒,真的如一粒沙子,不被人重視,但是,在中國,就是高端人才,得到國家重視,自身價值被挖掘發現,能夠在祖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豈能是區區美國能比?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當年諸葛亮待魏延不好嗎?還不是一樣要反?

人有反骨奈若何,像顏寧這樣的人真的不配為中國人,而她自己也知道,所以出走美國了!

人渣,叛徒,自古沒有好下場!



老家菏澤


顏寧出走清華,應該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而已。落選院士,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當然也是重要因素。

對於她這樣的年紀,當選院士,也算是超勁爆的結果,連施一公都無法做到,想來顏寧更不會過於期望,畢竟,在國內,院士評選,不僅僅看學術水平,更看重關係,人脈等表面文章,想來顏寧並不是很看重這個名頭。

個人分析,國內浮躁的學術環境,行政化的科研環境,令顏寧很痛苦,畢竟顏美女是真心想搞科研的。

而美國的科研環境,資源更利於顏寧這樣的真心想搞科研的人的想法。這是顏寧迴歸美國的主要原因。

當然,顏寧的愛國心是肯定的,我想,她應該是想趁著年輕,多做出一些成果。

等到西湖大學成氣候了,顏寧絕對會是最大牌的迴歸者。拭目以待吧!


牛哥2581


顏寧如果當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就不會走出清華。可以說100%的可能。

第一,從理性、科學角度看,就近不就遠。就像學車一樣,美國教車再好,不就是開車嗎?中美院士,不都是搞科研嗎?中國近些年發展迅速,海歸逐年增多,總體上看中美院士旗鼓相當。一個具有濃厚科學思維的科學研究人員,按照科學思維的慣性,何必捨近求遠?

第二,從傳統文化看,忠孝兩全。生在祖國,長在紅旗下,無法拒絕生我養我的根。就此,沒有理由為他人(美國)服務。尤其是她身為山東人,儒家文化濃厚。不排除有些是骨子裡的“漢奸”科學家,但也不排除是被逼的“漢奸”科學家。骨子裡的“漢奸”科學家我們鄙視。其實不但是我們鄙視,任何國家的人都會鄙視這種骨子裡的“漢奸”科學家。但被逼的“漢奸”科學家,就要問問是如何被逼的。就像逼上梁山一樣,誰樂意去梁山?

第三,從感恩角度看,誰培養你、為誰服務。畢竟一路走來不容易。自己不容易,提供的環境也不容易。感恩也是世界性的文明。人類文明走到今天,學會感恩這是起碼的文明。背離恩人、沒有感恩的人,將不可能長久。

概括之,從平常的科學、傳統、感恩等心理看以上三點足以確定顏寧不會離開清華。

只有不可逾越的理由才能導致離開清華。而決定去留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感覺能入但又難入中科院院士。二是顏寧就是背離以上三種情形的人。相信顏寧不會是背離以上三種情形的人。假如當真,即使顏寧當了科學家,也一定成不了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至於中科院院士機制如何我們無以枉加猜測,但顏寧的離開,多有逼上梁山、無可奈何、飄落他鄉的感覺。


劉俊利


我們首先承認顏寧教授是非常優秀的教授和尖端科技工作者,年輕有為,但中國的的院士也是有幾本標準和遴選機制的,或許當時同領域有更多更優秀更有資歷的科學家,而使她與院士失之交臂啊!至於她去了美國,也是很正常,顏寧教授選擇了更有利於自己發揮能力的環境去創新研究,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做最大的貢獻,我們應該支持!科學無國界,何況她還是中國人啊!沒有必要過度設想她方面當選上院士如何如何;發表這篇文章的作者我認為動機和目的還是有商榷的的地方。


理智看世界文明述己見


真愛國嗎?看看錢學森,鄧稼先,他們受的委屈少嗎?他們心裡只有祖國!


196213老北京炸醬麵


我支持她出去,相信她是全面綜合考慮後的結果。能者上庸者下只不過是個口號,我們還是祖傳的人情社會,從古至今,從上到下,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各個角落,每個人都知道,也改變不了,我們都是既得利益者也是受害者,情商低的書呆子類人才即使能力再強也不會有什麼好的出頭之日,還不如出去安心做自己的學問,挺好。


正經不是正經人


中國幹啥都論資排輩,年輕人才無出頭之日,不走幹啥,難道等到白頭,在說了在哪都是為人類造福,


用戶勇敢前行


現在不需要假設,當務之急的審視我們的科研環境和評審制度,能讓真正的人才感覺到環境和制度的優越性,否則,人才就是為他國培養了。

如果中國的胸懷足夠寬廣,認為中國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中國的,那大家就都閉嘴吧。

但是至少目前中國還不是,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這樣的胸懷天下,所以,中國,清醒吧,改變吧,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