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問題我不是很明白,為什麼大家要用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呢?你們怎麼看?

老主


這個問題其實不復雜,容易明白。

首先有實際的需求。

目前而言,在大中城市沒有自己的房子,就意味著不能落戶,意味著子女沒法很好的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這是第一層面的需求。

有自己的房子,意味著可以固定下來,不用從一處房子租到另一處房子,並且不用被房東挑剔和被價格選擇。這是第二層面的需求。

其次一套房需要付出一輩子是極少數的。

為了一個70年產權的房子,有的人貸款30年,有的人只貸款15年,甚至只有10年。貸款30年的房子,一方面是還款壓力會越來越小,通脹以及收入水平增加的原因,越到後頭還貸越輕鬆;另一方面,隨著家庭整體收入的增加,也有不少會提前還貸。

首套房子叫剛性需求,二套房子叫改善型需求,這些都是合理的購房需求。現在低成本解決剛需的方式不少,比如共有產權住房等,比如小戶型購房等。

第三,有自己的房子相當於生活更牢靠。

有的人以為發達國家大多數人是租房,其實是錯的,發達國家的大多數人還是有自己的房子。昨天剛看了一個公開數據,美國自己住房率超過了63%,而最高時曾超過69%。這說明,大部分美國人還是為擁有自己的房子奮鬥過。

70年的住宅,對於一個人及一輩子還是很夠的,何況70年產權根據物權法是可以續期的,不用擔心子孫享受不到。

讓生活更真切、更真實,這是每個人奮鬥的理由。


波士財經


這就是中國人的思維,省吃儉用為了一套房,我九十年代成功了,想在哪個城市買房根本沒壓力,但我不買,選擇了租房給兒子住,至今已用去租金不低於五十萬,當然計起升值我虧很厲害,如果零幾年買幾十套房比做任何生意利潤不可估量的,或許我是看錯此步吧,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理念偏差了。至於沒能力買房的還是建議你們租住,把生活過充實開心,別省吃儉用到處借錢去買房


美姐751


我在30歲之前也是這麼想的,自己工資也還可以,並且暫時沒遇到喜歡的人,結婚暫時不會,想著不要用一個房子捆綁自己,日子過得輕鬆自在就行,誰知道有沒有明天呢。

後來戀愛了,兩個人自然而然的想著結婚買房子,畢竟一個人住哪裡都行,兩個人至少是要一個家的,商量的有模有樣的,後來分手了。

我自己的情況是單親,家裡重男輕女,早就沒有我的位置,我畢業工作一直住宿舍的,等於說,我在這茫茫世間,正兒八經的是無立錐之地,那種孤獨和無助沒辦法形容,就是你想找個地方靜靜地窩著什麼也不幹都做不到。

此時房價比起來前幾年翻了三倍不止,我也是沒辦法了,覺得日子輕鬆自在,卻輕飄飄的沒著沒落,就拿出所有的存款,買了個房子,安心的做房奴,每月按揭,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挺好的。


恰逢其詩


我從小就夢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沒嫁人時天天想著爸媽什麼時候能買房,我能住上新房子,所以我每年打工都不亂花錢,攢錢給父母買房,可惜嫁人了父母才買得起房,嫁夫家後,夫家也沒房,現在每年都是租房,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才覺得像個家,不管多累回到家都是溫馨的,




小奶狗航寶


你慢慢會明白的。因為有房才有了家的感覺,心裡才會踏實,你才會睡好覺,吃好飯。

你租的房子再好終究是別人的。你買的房子再小再差,位置再不好也是你自己的。我相信每一個在異地發展的人都會同意並認可我的觀點。

我剛到海南時就是租房,最小租的有20多平米。房東還一再交待這個地方不能動那個地方不能動,你有一百個不滿意也只有聽從。有一次在牆上釘了一個釘子掛皮包都被房東數落了一頓。後來我就下決心一定要買房。因為在我看來有了自己的房子就穩定了,就沒有流浪的感覺了。

現在的房子產權雖然只有70年,但房子真正70年到期的事還沒有。相關部門正在研究房子70年後續約和賠償的相關問題。


大河漢子


現在房價很高很貴,我居住的這個地區房子一平米一萬七八,社會平均工資5000多,多數人的工資在3000~4000元左右。一套一百平米的一百七八十萬元,一個人40多年的收入也就才一百七八十萬。確實很多人不理解,

為什麼人們願意拿一輩子的收入去買一個只有70年產權的房子?

第一,產權問題。我們要明白,70年產權指的是土地使用權。物權法保障了我們對房子這一塊兒鋼筋混凝土的權力。房子的這一塊鋼筋混凝土,以及房子裡的東西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未來頂多需要繼續交納土地出讓金或者使用費而已。從這一角度說,實際上房子的所謂產權,可以是永久的。除非土地出讓金搞得嚇人,但那已經是後話了。

第二,財富觀念。實際上很多人地主老財的觀念抹之不去的。留下一份土地給子子孫孫,創下這一筆家業,讓子女會有保障。這實際上,是我們多數中國人的樸素財富觀念。土地的所有權國家不允許交易,房子於是就成了更好的投資產品。

第三,房價上漲。我們國家實施商品房分配製度改革以後,房價20多年是長期一個瘋漲態勢。尤其是一些調控政策讓房地產端了空子,一次又一次的暴漲讓人們不敢相信未來的房子自己能不能買得起?有的戲謔說,今年不買房,一年又白忙。但過去的北上廣深確實有這樣的例子,一年房價增長50萬100萬。有幾個人一年能掙到這樣的收入呢?很多等著買房的人只看到房價如一騎絕塵,自己再也攆不上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啟用高槓杆,背上幾百萬的負債也要提前買房的原因。萬一房價漲了呢?經過20多年的反覆現實教育,絕大多數人不敢冒這樣的風險。因此就形成了現在全民買房的態勢。

或許,未來人們吃到教訓以後才會清醒吧。


暖心人社


你的這個話問題裡邊,最大的問題就是“一輩子的收入”這幾個字。實際上,絕大多數人買房子都不是用到自己一輩子的收入!這是很多人理財的一個誤區!實際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有商品房以來,到今天2020年為止,只要自己買了自住的人,只要能交得起首付和月供的,買了以後基本上很少有人說是窮盡自己一生的收入。你就會發現你後面的收入彈性會越來越大,哪怕你剛開始階段的月供支付起來有困難。隨著通貨膨脹和自己能力的成長,基本上收入都是越來越寬鬆的。我見到很多年輕人,有的是一開始咬牙就交了首付,買了房。有些人一直租房,隨意度日。但若干年後會發現基本上都是買了房的人經濟條件會更好,生活更穩定。那些沒有買房的人,以為把錢省出來了,實際上恰恰相反。還房貸相對收入來說是比例越來越低的,交房租相反是佔收入比率越來越高的。所以從經濟上來說就是如此。再一個有“恆產者有恆心”,買了房子的人,生活保持適度壓力,在事業心,責任心等方面都會相對較強,所以間接也促成了收入會更高。而那些一心就不想買房的人,錢更多是用在其他的消費上,反而會沒有壓力,從而更缺少人生規劃,若干年後反而可能收入更低。


小虎創客


因為什麼?拋開國情和習俗,純經濟角度我告訴你,因為錢會貶值。我看過一個軟文。作者地標杭州,他寫到外公一輩子節衣縮食,去世時留下三百塊給他媽,當時三百塊可以買一套房。他媽也節衣縮食一輩子,去世時留下十萬塊錢給他,當時十萬塊可以買一套房。然而現在十萬塊在杭州買不了一個廁所位,三百塊甚至加不滿一箱油!現在你明白為什麼要買房了吧?。



楚狼2008


其實,古往今來,大家都是拼盡全力,為了一個家在奮力,一直如此。

你看到的是,那只是一個70年產權的房子,只是一個物件,只是一個商品,卻要弄自己半輩子的辛勞來換取。

可是呢,你換取的是自己這個小家庭的幸福安康。

正如大家說的,房子其實是個載體,承載著戶籍、居住,醫保等等功能於一體。

也許你不是特別明白這一點,或許你體驗過有家有口之後,才明白一個房子的重要性。雖然房子只是一個商品,但是有房子在,才有家在。

以前我其實也挺不理解,覺得租房子沒啥問題呀,想住哪住哪。有的同事房子買得遠,工作變動之後也只能忍受超長距離的通勤,覺得恐怕也是買房子的劣勢吧。

後來,房價暴漲,在這種背景下我被迫下手搶了房。那時候其實沒啥感覺,整天在想是虧了還是賺了。

結果後來發現在這個城市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住處特別開心,不用擔心不停地換住處,不用擔心喜歡的東西買了以後難得搬運。

總之,感覺挺好,一種家的感覺油然而生。




輕沐的小小樂園


房子是一種情節。是家的重要組成條件,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我們下班後在高峰中掙扎突圍,目的地就是那所叫做家的房子;我們在夜路上深一腳淺一腳恨不得馬上趕到的,也是那溫暖的燈光。有了房子才有歸屬感,才會被認為或自認為“定居”。我們的祖先沒有網名,才會以房子命名,叫“山頂洞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