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了,数学每次只考60分,还有救吗?

高中学习干货库


很高兴能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高三的孩子,数学复习都是专题性的,我们这里考的全国卷,12道选择题60分, 4个填空20分,大题70分。 一道三角函数或数列,一道立体几何,一道程序概率题, 一道导数题,最后一道是选做的不等式或参数。不同省份考的卷子不一样的我就只能按照我考的说。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理科的东西必须要多做题,训练你的计算力和反应力,甚至需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刷,将自己能做对的题目熟练化,一般将选择题控制在错两个的范围内,填空题错一个,大题前两个要保证拿满分,选做题参数的也要拿满分,其余的题第一问要保证拿分,这样你的数学基本不会低于100分。有了计划性地刷题,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必须另外自己多刷刷历年的高考题,最好找出好的模拟卷,真题出现的几率太高了,容易在不同的卷子里重复出现。

其次将做过的做过的错题整理起来,把第一次错的题找个本,把题目粘好,这样不用手抄省时间,过段时间重新做看看还会不会错。

然后就是卡时间,每次测试,先把卷子上一定要拿分的题目做完,然后认真检查一下,拿不上分的题目可以不用浪费时间去琢磨,考场时间有限,等你把这些拿分题都做得熟练之后,再花时间去研究那些原本拿不了分的题目,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回增长的很快。

总的来说就是,多做题,做曾经的错题,做会做的题,把握好时间分配,注意卷面。


大呆Yang


本人目前大二,我以一个过来人学长的身份,明确的告诉你:只要努力学习+方法正确,冲到120分左右都不是问题!

1.脚踏实地,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到了高三这个阶段,很多同学都比较浮躁,一天到晚的刷题刷套卷,但是考试只有60分无疑暴露了自身最大的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建议通过五三等教材做一下基础经典题,从头到尾把知识点串一下,这是打好基础。

2.努力刷题,每天做一套模拟卷。记得当时我们数学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要求,寒假假期每天做一套卷子,自己把握好时间,记录下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每一套都当做高考来做。高考就是时间战,谁的做题效率高,谁就赢了。

3.举一反三,选择填空不失分。其实高考前做了这么多题,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有原题,但是题目都是一个套路,做完题之后要保证自己这一类题型都掌握了。如果还是不会,从资料书上找此类题型,一直刷到明白为止。选择填空一题五分,但是比较容易,要努力做到不失分,最多错一个。至于大题, 分别对应三角函数或数列,立体几何,程序概率题, 导数题,最后一道是选做的不等式或参数。其实套路都是那些,万变不离其宗,做的题多了也就懂了。

4.制定目标,调整心态。一定要有自信,不能考试之前就被自己给打败了。记得我有个高中同学,一开始成绩也不太好,班里中游水平。高三的时候立下的要考山东大学的志向(985,在山东省内第一)于是一整年刻苦学习,每天早上五点就到学校,晚上十点回去,一天时间利用的效率也高,最终高考考了600多分。

我想告诉你的是,只要你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前进,你一定会成功!加油!


随笔谈天下


不急,绝对有救,过来人亲身经历。分享一下经验,

我数学高考前三个月撑死就是40到50的分数,高考成绩是98,150满分,不高,但时间短,只能挑提分快的学科来干,我就是通过冲击了数学,使我高考总成绩超出了我的预期,成功的上了一个还不错的本科。

对不起,我是不爱学习的学渣,直到最后几个月才迷途知返,希望我的经验能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首先在学习数学态度上要由被动到主动,数学得个一百左右其实不用下很多力气。

数学高考试卷及模考试卷都是换汤不换药,也就是考的固定几个题型。也就是说,只要把考的这几个题型拿下,吃透!分数也就自然到手了。

至于怎么攻克这几个必考题型,我的方法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我就只做这一个题型,其它的题略过就行。

直到这个题型的题我都有把握得到预想的分数,再开始啃下一个题型。

听课要选择性听课。老师上课讲题时,只听我正在攻克的那一类题,其它时间在下面埋头啃骨头,刷题。

至于骨头怎么啃。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题都是围绕课本知识演变出的,那就从课本开始重新学习,大部分情况都是这类题只会一部分,不管是会的不会的,都是从课本一页一页开始重新学习,做课本例题,看解析,再做后面习题,看解析,(做的时候也是选择性做题,有的熟悉的题直接在脑子里面过一遍答题步骤就行了,节约时间),相信我,你会有所收获,不必太过于担心时间,从简到难,从最基本的开始,从小题到大题,最后吃透一张试卷,是很有成就感的,至于最后两道大题的最后一问是不在我的考虑范围的,直接放弃,还有选择题、填空题的后两道或一道也是直接蒙个答案就行了,把答题时间给其它的较容易的题上面,相信我,除去这几道题不要,试卷前面的分数已经足够了,自己也可以算算,规划规划怎么搞。反正相对其它几门课程数学是提分最快的。


你好哇aaaa


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但如果偏科,那就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找到入门的钥匙。我家孩子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数学150分,期末考试32分,英语150分成绩41分,我想死的心都有,我就是闭着眼也不会有这样的成绩,但是孩子就是考这样的成绩。但我不能着急,哪怕没有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只能跟孩子说,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再不努力你以后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为何这么说?因为我自己有这样的感受,我初中时对物理、化学一点都不感冒,根本不知道学的是什么,那时两科加起来满分120分,我只考50多分,严重拖了后腿。第一年考高中,就差那么一点点,那时全乡加上中专也不过20多个人可以考上。第二年复读,我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物理化学硬着头皮去学,就提高到100多分了,轻松就考上重点高中了。所以,关键还是自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数学这个科目,说白了考的就是那些知识点,那些题型,你下功夫肯定有很大进步。从100分提到110分难度很大,但是从60分提到90分、100分,却并不艰难,成绩差可以提升的空间才越大。告诉孩子,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是决定生死的时刻了,必须重视起来,尽最大努力去弥补弱势,努力了才不后悔。


风言逸语


我每次考试只有十一分啦!没得救了!经常被老师骂!罚站!又把我书包从三楼扔下来!那时候我好内向!从来不跟人家说话!因为成绩差,又被同学笑。好成绩的同学当然不跟差成绩的同学玩!所以我好讨厌读书!后来上初中了,成绩好一点,从十一分升到三十分了!😂😂!成绩虽然差,但是我被体育老师选中了当球员!从那时候也当了班长一职!读了9年书,成绩从来不上四十分!😂😂!读完初中不想读了!好大压力没兴趣读!我父母还有奶奶问我干嘛不读,我哭着说读书好惨,成绩不好。就这样出来工作了。


L优雅


我是高三数学老师,每次考60分说明还是有点基础的,完全有救,我根据你的情况,给你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回归教材,把高中数学教材找出来,从必修到选修通通看一遍,看懂书上每一个定义,理解书上每一个定理,吃透书上每一道例题,我保证你会取得实质进步。


2,合理取舍,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题上,比如选择前8个,填空前2个,解答题前面2个必须吃透,后面几道把第一问搞定,第二问能写多少算多少。那些高难度题果断放弃,浪费时间,还不如把基础题全部搞定。


3,寻求帮助,遇到看不懂定义,定理,例题一定要问同学或者老师,先把知识点吃透在做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选择看网课,网上很多老师讲课确实很好,只要你认真看,认真学,认真记肯定会效果。

4,要有决心,提高的过程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努力的过程肯定会很痛苦,所以你一定要有决心,恒心,耐心,不放弃,不抛弃,成功属于你!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启发,祝你高考成功!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刘牧岩老师说数学


我是一名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满分150分的前提下,数学成绩60分儿确实不高。况且又是高三,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补课。但是您提出的问题是还有救吗?这个问题有点儿宽泛。这说明您在低分的无奈和渴望高分的矛盾中纠结。在这种心态下你会犹豫不决,没有信心。这样下去会很影响自己的成绩,甚至会更差。对此我给你以下建议:


1、做好目标定位。

人总会有先天的智力和后天的努力等差异。这就造成了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总会有成绩差异。因此,面对高考,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学校应该不能一样。就好比有的人定的目标是985的大学,有的人目标会是211的大学,有的人目标可能是普通大学,而有的人甚至目标是专科。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位。高三考60分儿的学生,大学的定位一般情况下不能是985大学或211大学。这不是我们目标定的太低,而是我们要理性的面对自己的情况。人贵有自知之明,好高骛远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2、不看单科看总分。

已经高三了,数学60分确实不会有太大的进步了。但是数学成绩不好,不一定其他科目成绩不好。我们可以在优势科目上提高成绩,弥补数学成绩的不足。毕竟高考看的是总成绩。

举个例子,我女儿是去年参加高考的,她的所有科目中数学成绩是最差的。到了高三也总是80分左右,还有物理总是在70分左右。而她的英语成绩特别好,每次都是140分左右。她的做法是数学、物理不放松,争取保持住不再落后。而她的英语也争取更好。这样他平时的总成绩能保持在570分左右。她的心态特别好。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考一个省内的重点大学。最后高考他考了610分。每一科都涨了分数,尤其是数学考了100多分。最后竟然考上了一所211大学。


3、不抛弃不放弃。

到了高三,不管学习成绩怎么样,唯一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你要做的不是跟谁攀比,而是努力争取做更好的自己。别人也许数学考140分,我即便是考60分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不努力可能连60分也考不了了。所以只有不放弃才可能保持60分,也才能有机会争取70分甚至80分。就像上面提到的,我女儿的情况,她在高考中就超水平发挥,比平时多考了二三十分。所以不到高考你不知道你有多大潜力。而一般情况下,高考都会涨分的。关键是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正视自己的现状。

综上所述,数学60分也不要气馁,而应该坚定信心的好好学习。不放弃努力,也不追求过高目标。保持一个好心态,争取高考时超水平发挥,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谈学习聊教育


这位家长,用什么方法提高数学成绩,我没啥好方法,可以参考其他人的优质回答。但是我从另外一方面,给你宽宽心。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哈,看看是否能对你有帮助。我在高中的时候,数学成绩,120分满分,每次都是40分,150分满分,也是40分左右,成绩很稳定。高考考了60分。差二本分数线9分。只能去民办本科了。后来北京北漂,做销售,做了销售亚军,被一个客户看上,去杭州做了电子商务。说这些不是我自己爱嘚瑟哈,意思是说,数学成绩不好,也不用那么担心,并不代表到社会上,比别人差。但是有一件事,我觉得家长必须做的,就是帮孩子找准他的一个兴趣点,大力培养下去。因为到社会上求生,真正能帮到孩子的就是兴趣,因为在他的兴趣领域内,他是爱好的,擅长的。那就比其他人要强一些,现在社会的发展,对于这种不可替代性需求越来越高,举个例子,像现在的自媒体,就是需要你的兴趣领域,在你擅长的领域,可以不断更新优质的内容,自媒体赚钱我就不用说了,很多方式。做其他行业呢,也是一样。学习成绩,反正对于我这种水平的人来说,不是太重要,因为我也考不了重点,做不了拔尖的高材生。如果能帮孩子找准兴趣点,以后工作和兴趣结合,那爆发出的能量,不可想象。我这也是30多岁了,才慢慢让兴趣与职业相融合。


觉知君


数学不好没关系,你又不想考数学系,关键看你别的科学的怎样。

给你举几个数学不好的名人的例子。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15分,但语文和英语特别优秀,英语满分,被破格录取;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叫罗家伦,他1917年考北京大学时数学是0分,因为语文作文满分,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1933年,合肥才女张允和报考北京大学,数学也是0分,时任文学院院长的胡适将其录取;而胡适本人1910年报考清华大学赴美留学生,数学、物理、生物学都很差,只有语文100分;1930年,26岁的诗人臧克家报考山东大学,数学得了0分,他语文得了98分,是考生最高分,闻一多对他的作文一见钟情,将他录取,成为闻一多的高徒;而闻一多1912年报考清华大学,数学18分,被破格录取;朱自清1912年报考北京大学,数学0分;历史学家吴晗1931年报考北京大学,数学0分。

但是面对高考,你最好找一个特别好的数学老师一对一辅导,以解燃眉之急。


诗林撷英


有救啊,当然有救了,不要对孩子没信心嘛……

----------分割线----------

1. 回归课本,注重基础,重视预习

回归课本,让孩子自已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

----------分割线----------

2. 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勤动手,多动脑

高三的课只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复习,孩子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孩子一定要有自已的思考,听课的目的就明确了。

孩子的手中应该会有一种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让TA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还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还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TA思维水平;让TA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让TA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做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例习题的解答过程要让TA留在课后去完成,没记的地方可以留点空余的地方,以备TA自己的感悟。

----------分割线----------

3. 以“错”纠错,查漏补缺

这里说的“错”,是指让孩子把平时做作业中的错误收集起来。高三复习,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就把“错题笔记”或标记错题的试卷看一看。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除了把不同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TA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②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③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④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⑤情景设计看不懂。

⑥不熟练,时间不够。

⑦粗心,或算错。

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TA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TA的自我认识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

----------分割线----------

4. 做好每一章知识的系统总结

(1)让TA做好每一天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让TA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让TA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①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②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③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分割线----------

5. 适量训练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学好数学要做大量的题,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数学不一定好,“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因此要提高孩子解题的效率,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TA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TA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TA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

(1)要让孩子有针对性地做题,典型的题目,应该规范地完成,同时还应让TA了解自己,有选择地做一些课外的题;

(2)要让孩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要对做过了典型题目有一定的体会和变通,即按“学、练、思、结”程序对待典型的问题,这样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让孩子记住,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4)尽管复习时间紧张,但孩子仍然要注意回归课本。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5)独立思考是数学的灵魂,遇到不懂或困难的问题时,要让孩子坚持独立思考,不轻易问人,不要一遇到不会的东西就马上去问别人,自己不动脑子,专门依赖别人,而是要让孩子自己先认真地思考一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其中的某些困难,经过很大的努力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虚心请教别人。TA在请教时,不要把问题问得太透。TA要学会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难,而且也更重要。

----------分割线----------

6.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如仔细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规范解题格式,孩子可能自己感觉很好,平时做题只是写个答案,不注重解题过程,书写不规范,在正规考试中即使答案对了,由于过程不完整被扣分较多。

孩子也有可能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做作业时免不了和朋友互相对答案,也不认真找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一来,TA到了考场上常会出现心理性错误,导致“会而不对”,或是为了保证正确率,反复验算,浪费很多时间,影响整体得分。这些问题都很难在短时间得以解决,必须在平时下功夫努力改正。

“会而不对”是高三数学学习的大忌,常见的有审题失误、计算错误等,平时都以为是粗心,其实这是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必须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克服,否则,后患无穷。

孩子可结合平时解题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逐题找出原因,看其是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还是知识方面的缺陷,再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必要时作些记录,也就是错题本,TA必备的,以便以后查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