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死後軍統為何改制?

種業怪


軍統改成保密局,主要是因為軍統觸動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即使戴笠沒有去世,軍統改革也已經成為定局。


在戴笠去世之前,國民黨內部改革軍統的呼聲就已經非常高了,蔣介石迫於各界壓力,也要求戴笠對軍統進行一次換湯不換藥的改革。戴笠表面上答應了改革,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一直到了戴笠去世,軍統才被拆分削減成為保密局。

戴笠是蔣介石的老朋友,黃埔軍校六期畢業生。


在成為蔣介石的左膀右臂之前,戴笠長期混跡於三教九流之中,在民國社會擁有豐富的人脈網絡,斧頭幫大佬王亞樵,青幫大佬杜月笙都是戴笠的好兄弟,1928年從黃埔軍校畢業的戴笠開始從事特務工作,戴笠對於特務工作很有天賦,他幫助蔣介石剷除異己,殺害進步人士逐漸得到了蔣介石的信賴。抗日戰爭爆發後,戴笠成為軍統局副局長,實際控制軍統局的一切工作。

戴笠採用家長制控制特務,軍統局的特務都對戴笠唯命是從,只要戴笠一聲令下,他們敢於刺殺任何軍政要員。


抗日戰爭時期,軍統局以暗殺手段除掉了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青幫大佬張嘯林等漢奸,為抗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在除殺漢奸的同時,軍統局也殺害了很多和蔣介石有不同政見的人,因為戴笠殺人都是得到了蔣介石的授意,很多人都稱戴笠為“蔣介石的佩劍”。

珍珠港事件爆發前,軍統局通過內線獲得了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消息,羅斯福認為戴笠是故意挑撥離間,沒有相信戴笠的情報,最終釀成大禍。


事後羅斯福提出想要見一見戴笠,很多外國媒體聽說了戴笠的故事,稱他是“中國最神秘的人”。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戴笠再次發揮作用,讓蔣介石提前幾個小時獲得了天皇宣佈投降的消息。

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軍統發展到了巔峰狀態,戴笠擁有5萬多名訓練有素的特務,還有數萬人的公開武裝力量,實力絲毫不亞於一些地方實力派軍閥。


而且軍統特務殺人無數,國民黨內部的很多要員都對戴笠畏懼不已。從抗戰結束到內戰爆發,是國內各個黨派和平談判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軍統經常殺害進步人士,很多民主黨派都十分不滿戴笠,要求國民政府裁撤掉軍統。

戴笠活著的時候,國民黨內部要求削弱軍統的呼聲已經非常高,只是很多人畏懼戴笠的手段,不敢公開同戴笠翻臉而已。


國民黨內部黨派紛爭嚴重,蔣介石為了穩固自身的地位,也勸說戴笠改革軍統,不要給別人留下話柄。實際上當時的蔣介石也開始擔憂戴笠的勢力過大,畢竟軍統的人都是戴笠的心腹,假如戴笠被其他人收買利用,蔣介石的處境也將十分危險。

在戴笠去世之後,軍統內部出現了分裂,蔣介石將原屬於軍統的武裝力量和憲兵分走,只留下了保密局管理軍統的秘密特務。


經過這次改革後,軍統的實力大大削弱,掌握保密局的毛人鳳只進行特務工作,地位遠不如當年的戴笠。


歷史總探長


1943年8月,蔣介石突然任命“委員長侍從室六組組長”唐縱為軍統局幫辦,這對戴笠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妙的信號。唐縱在軍統的資格甚老 ,早在“復興社特務處”初建時期,就是該處主任秘書,與處長戴笠、副處長鄭介民是並駕齊驅的三元老。

(唐縱任警政署長期間)

抗日戰爭爆發後,戴笠逐漸在軍統局已經一手遮天,而唐縱也已成為蔣介石身邊的核心情報幕僚,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連掛名局長賀耀祖、主任秘書鄭介民都不來軍統局上班。現在唐縱突然經常光顧羅家灣局本部,監視和掣肘之意,已經非常明顯。

蔣介石同時設立了特務工作年度彙報和月度彙報的制度,自己多半出席,而召集人和主持人就是唐縱,這樣一方面提高了唐縱的地位,方便他限制軍統權力,一方面也使軍統的活動在內部處於基本透明狀態,以免戴笠揹著自己胡作非為,所有這些手段,戴笠都準確地感知到了,兀自嘆息不止。

(戴笠)

狡猾的戴笠於是把軍統內部日常事務交給“代理主任秘書”毛人鳳去打理,由他來牽制和對付唐縱,自己開始積極進行外圍實力擴充:第一,加強與美方合作,以便“挾洋自重”,“中美合作所”就是此間成立的。第二,加強與胡宗南、湯恩伯等軍事實力派的政治結盟,鞏固自己的地位。第三,全力策反和控制汪偽政府的軍政要員,通過掌握大批偽軍壯大軍統實力。

他甚至有了把軍統改組為“政黨”的打算,所以蔣戴鬥法的結果是,戴笠的勢力反而更大了,因為他經營的領域唐縱根本插不上手。蔣介石終於發現,鄭介民、唐縱已被架空,而中統也不是戴笠的對手,並且有被打垮的危險,有違他“力量平衡”的原則,更為可怕的還是身邊可能存在的危險。



因為戴笠的勢力已經無孔不入,連“侍從室特別警衛組”理論上都是軍統的公開單位,在蔣介石身邊的侍從和警衛人員當中,究竟有多少人是戴笠的內線甚至殺手,是蔣介石無法弄清也不敢想象的,而戴笠非但不自我削權反而壯大實力的舉動,讓蔣介石不得不採取了斷然措施。

首先成立了由他自己領導,成員有錢大鈞、胡宗南、宣鐵吾、唐縱的“五人小組”,秘密監控戴笠和軍統。同時指示陳誠、陳立夫等軍政要員,在合適的時機提出“整頓和裁減”軍統局的提案。抗戰勝利後,軍統剛剛在上海進行劫收,蔣介石一口氣連續下達命令:錢大鈞為上海市長、宣鐵吾為上海警察局長。



軍統特務們第一次發現,上海警察局的警察居然敢在接收“工作”中與他們發生衝突,甚至多次差點動武,這明顯是背後有人撐腰。而在不久後召開的所謂“政協大會”上,二陳正式提出了改組軍統局的建議案,在全國人民反對特務統治的浪潮中,提案得到廣泛支持,蔣介石就坡下驢,宣佈對軍統局進行改制和裁減。

也就是說,戴笠還沒死呢,軍統局改制已經是板上釘釘,並且在蔣介石的主導下成為不可逆的工程。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具體負責軍統改制工作的“八人小組”,裡面雖然也有戴笠的名字,但是陳立夫、唐縱等人赫然在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八人小組”會議多次要求戴笠回重慶正式討論改組事宜,試圖掙扎的戴笠推託不歸。



他忙著在北平部置對抗,忙著在青島會見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忙著去上海見胡蝶,總之藉故拖延軍統改制的時間。1946年3月14日,在各地奔波就是不肯回重慶的戴笠終於機毀人亡,至於死因眾說紛紜,不過,他的死倒真的使軍統改制進入了快車道,因為不再有較大的障礙。

戴笠死後,軍統局由唐縱出任代理局長,改組為保密局後,由鄭介民兼任局長。50000多人的原軍統內外勤特務,被削減到不足6000,雖然換了招牌繼續做壞事,但臭名昭著的特務組織“軍統”至此壽終正寢。

(戴笠葬禮)


度度狼gg


戴笠這個人,有三重身份,一個是蔣介石的忠誠信徒;第二是中國的特工之王;第三是胡宗南、王亞樵的拜把子。胡宗南是誰?“天子門生第一人”;王亞樵是誰?“東亞第一殺手”。

所以戴笠實際上是一個黑白通吃的人物,更是統治者手裡的一把利刃。這把利刃在政權不穩的時候,可以幫著打擊政敵和刺殺漢奸,還有可以和“蔣家天下陳家黨”所控制的CC系中統分庭抗禮。

但既然是利刃,就是一把雙刃劍,太過鋒利就有可能割傷自己。戴笠控制了多少特務人員,沒有人知道;掌握了多少秘密,也沒有人知道。有人說30萬,有人說50萬,但不敢怎麼說都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到抗戰後期,戴笠的政治地位雖然不及二陳,但軍統的勢力已經隱隱蓋過了中統。且戴笠還有染指海軍總司令的想法,徐恩增想當政務部次長,老蔣都不高興,戴笠的所在所為不能不引起老蔣的忌憚。錦衣衛說到底是家臣,家臣如果做了大臣,那還能制嗎?


青年史學家


軍統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特務網,在冊的軍統人數就高達5萬,還有那些外圍的人員,加起來軍統人數達到了驚人的30萬。這些人員多是化妝成農夫商人,他們上下線單線聯繫,他們的具體姓名,工作等信息只有戴笠一個人知道,而且軍統許多人都在國軍精銳部隊擔任一定的職務。


因此如果這些人起來造反,可遠遠不止有30萬人那麼簡單。這種巨大的威脅自然讓蔣介石寢食難安。蔣介石在很早之前便有要改制軍統的想法,因為軍統在刺殺漢奸和日軍軍官當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並且蔣介石需要他們繼續工作下去,所以才一再沒有把改制軍統的想法說出來。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再一次有了想要改制軍統的想法。再加上軍統頭子戴笠乘飛機失事,這讓蔣介石不得不改制軍統。

戴笠曾經只是一個上海灘小混混,因為蔣介石的關係,他才有了後面的權力,因此戴笠對蔣介石感恩戴德,在國民黨內部能夠指揮戴笠的人只有蔣介石,戴笠只聽蔣介石一個人的命令,有點錦衣衛的感覺。

戴笠死後,蔣介石沒有能夠像戴笠一樣信任的人,因此改制之事就勢在必行。假如戴笠沒有飛機失事,軍統也一樣會被改制,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戴笠的死是軍統改制的導火索。


麥地傳奇


軍統局是國民黨最重要的特務機構之一,其前身是成立於南京的復興社特務處,1938年4 月,蔣介石將中華復興社特務處擴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 簡稱軍統局,局長由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主任賀耀祖兼任,原復興社特務處處長戴笠以副局長職務主持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是軍統局的全盛時代,期間軍統局曾多次刺殺日偽軍政人員,如暗殺張嘯林、汪精衛等,對打擊日軍和漢奸起了不小的震懾作用。1946年3 月17日,戴笠從北平乘機返回上海途中飛機發生故障,在南京附近墜機身死。

戴笠死後不久,軍統局核心單位和人員縮編為國防部保密局,由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擔任局長(1948年前由鄭介民代理局長,毛人鳳以副局長身份主持工作),繼承了原軍統局的衣缽。其他人員和一些公開單位合併到國防部第二廳和內政部警察總署,這兩家單位分別由原軍統局幫辦鄭介民和唐縱擔任廳長和署長。

國防部次長、第二廳廳長鄭介民

內政部次長、警察總署署長 唐縱

戴笠死後軍統局之所以縮編、改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規模龐大,無力維持。

抗戰結束時,軍統已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機構健全的特務組織,除內部機構有八處、十室和一個設計委員會外,還下轄中英特種技術合作所、中蘇特種技術合作所、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軍事委員會水陸交通統一檢查處、軍事委員會航空郵電檢查處、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六組、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特別警衛組、軍令部第二廳、內政部警務司、財政部緝私署、財政部戰時貨物運輸管理局、財政部直接稅務局、外交部護照科、陸軍總司令部調查室、航空委員會政治部調查室、兵工總署警衛稽查處、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等十幾處公開機關和忠義救國軍、別動軍兩支武裝部隊,另外軍統局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幾十家辦事機構。此時,軍統僅內外勤特務(不包括武裝特務部隊)便有50000人左右,其中直接在軍統局領薪的有25000多人,其餘半數分散在各公開單位。

國防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

戴笠在世時,對軍統局實行家長式管理,由於戴的威望和資歷,他在軍統內部可以說一不二 。戴笠還利用各種資源,安排軍統內部人員,讓他們也有個好的出路。戴笠死前,還曾積極謀取海軍總司令和全國警察總監之職,以便安插軍統各級人員。

而戴笠死後,面對如此龐大的機構和人員,軍統內部可能接班的鄭介民、毛人鳳和唐縱都無能力繼續維持,最後只好縮編、改制。

二、1946年政治協商會議後,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民黨政府取消特務統治,解散特務機構,迫於這些壓力,蔣介石將軍統局和中統局改組。

三、戴笠在世時,由於得到蔣介石青睞,所以在處理某些事情時飛揚跋扈,得罪了國民黨內一些高官要員,比如陳誠、何應欽等人,他們要求改組軍統局,限制其權力,這也是軍統局改組的一個重要原因。

戴笠其實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人,在本文結束之際,發幾張戴笠的生活照片,供大家欣賞:

戴笠(後排中)與家人及中美合作所副主任梅樂斯(前排左一)等人合影

戴笠(右一)與上海聞人杜月笙(中)在一起

戴笠與母親合影

戴笠在庭院小憩

戴笠與好友梅樂斯在一起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是國民黨最重要的情報機關之一。

軍統1938年正式成立,1950年解散。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戴笠飛機失事摔死後,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
軍統局的起源為復興社和力行社第一處。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與國民黨內一批青年少壯軍官,模仿意大利墨索里尼的黑衫黨組織形式,成立一個秘密組織。

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所謂“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成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又叫藍衣社。1932年,為了統一事權,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活動的特務處,它是軍統局的最前身,戴笠為處長。

1937年底,抗戰全面開始之後,為了適應大量的情報需求,力行社特務處、特工總部、1927年成立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密查組合並改組,正式成立了軍統。

抗戰勝利後,全國人民熱烈期盼建設國家,永享和平,輿論呼籲取消特務機關,蔣介石迫於形勢和壓力,不得不表面同意。

戴笠也似乎有自知之明,打算改組一下軍統,化整為零,打算繼續效忠蔣介石,但是這個計劃還沒有執行,戴笠就摔死了。戴笠死後,國民黨內部戴笠軍統生前的死對頭就開始提出裁減軍統組織,以洩私恨,乘機來撈一把。

陳誠一向與戴笠不和,作軍政部長時就一向在經費上為難戴笠,希望趁此良機,兼併戴笠的軍統系統,擴大其特務機構。

CC系陳氏兄弟則一直排斥軍統,希望整垮軍統而擴大中統勢力,孔祥熙忌恨戴笠殺死了自己的心腹林世良,也想報復軍統。

軍統已處於風雨飄搖中,關鍵是這塊牌子實在是太臭了,不能再繼續使用,所以1946年夏,軍統被撤銷。

但是還要維持特務系統,採用什麼名字呢,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特務統治更要加強,於是只是偷樑換柱,把軍統改為中央黨員通訊局,下設保密局,交通部警察總局、內政部警察總署、國防部二廳四個部分。但實質上,還是歸保密局領導,其實現在蔣介石不是關注採用什麼牌子和名稱,而是戴笠死後,誰是戴笠的繼承人,能否承接戴笠的攤子,繼續為自己服務。

然而在軍統內部,關係也是複雜微妙的,戴笠在世,懾於其淫威,沒人敢有非分之想,戴笠一死,軍統內部馬上爭權奪利,分為了三派:

鄭介民的廣東派、毛人鳳的浙江派、唐縱的湖南派,各派互相利用,互相拉攏,並沒有什麼組織形式。鄭介民只想借軍統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升官發財,唐縱一向謹慎,希望軍統縮小目標,不喜歡兼任軍統公開職務。

而毛人鳳一生篤定幹特務工作,倒也實事求是,戴笠生前也向蔣介石推薦過,所以最終繼承戴笠的事業,保留軍統。

最後,軍統雖然改名保密局,納入正規編制,附設在國民政府國防部,但隨著戰爭的發展,其組織又開始膨脹起來。

蔣介石為了維護其統治,竟然用特務監視人民,必將會引起人們的反感,註定要完。

歷史傳訊社,基於共享理念下的歷史學人社區。我們團隊立足於原創,書寫歷史,資鑑現實,努力建設為一個有情懷和質量的新傳播媒體,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與交流!

秦右史




第一,軍統有功,但過亦不少,它實際上是蔣介石鞏固獨裁統治的一把刀子,殺日本人和漢奸,也殺反對蔣家王朝的共產黨和民主進步人士,總幹一些背地裡見不得光的勾當,確實也做了很多魑魅魍魎的事情,因此臭名昭著。1946年,重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中共和各民主黨派強烈要求國名黨撤銷軍統等特務機構,蔣介石迫於輿論壓力,不得已改組軍統,其公開武裝部分劃分到國民黨第二廳,核心秘密特務部分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依然從事諜報工作,換湯不換藥。

第二,戴笠能力出眾,善於揣摩老蔣的心思,行事果斷狠辣,深得老蔣器重和青睞,被稱為“蔣介石的佩劍”,中國的“蓋世太保”。可到後期,戴笠的軍統勢力範圍急速發展,幾乎涵蓋了當時的各個領域,功高震主,隻手遮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不得不引起了老蔣的恐慌和不安。國共兩黨“雙十協定”之後,老蔣一方面迫於壓力,一方面由於戴笠的軍統樹大根深,盤枝錯節,以免尾大不掉,改組軍統勢在必行。



第三,戴笠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國民黨很多大員如陳果夫兄弟、陳誠、李士珍等,幾乎沒有一個不厭惡、痛恨戴笠和他的軍統,有的出於黨國大計,有的出於和戴笠的私人恩怨,戴笠和其軍統一時間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所以,軍統的改制,和戴笠死沒死沒有關係,戴笠就是不死,軍統也非改制不可。湊巧的是,戴笠恰逢在這個節骨眼上飛機失事,倒省去了老蔣不少麻煩,不然如何處置他的佩劍戴笠,也是一件棘手之事。戴機撞岱山,雨農死雨中,這其中究竟有沒有貓膩,老蔣是不是幕後黑手,也是迷霧重重,成為了一樁歷史懸案。


西嶽頑石


早在戴笠搭乘的飛機出事之前,軍統就已經有了改組的趨勢,不僅僅是軍統,許多機構都在抗戰勝利之後面臨改組。

軍統在抗戰時期,就像是情報界的一把利刃,直插日本人的心臟,刺殺過無數日軍高官,當然,在國民黨內部,軍統也像是一把懸於所有人頭頂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一般讓人窒息,可以明確的說,戴笠身為軍統的局長,在當時絕對是一個讓所有人膽寒的存在。

傳聞軍統在改組之時,經過統計,整個軍統內部的大小人員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十萬以上,遍佈全國各個方面,無論是商店的店員,衛所的警察,抑或是高官之中,都有軍統的爪牙,因此,所有人對軍統的態度都只有畏懼。

軍統在抗戰勝利後,針對目標發生了改變,原本在抗日時期,軍統就像是一把利刃,刺向日軍的咽喉,戰後自然不會再似戰前一般,敵人轉變了,軍統存在的意義自然也要改變,因此,抗戰勝利後軍統的改組勢在必行。

其次,軍統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蔣委員長的控制,軍統雖說名義上是屬於國民黨的,但實際上的軍統卻更像是屬於戴笠一個人的,因為軍統的特殊性,軍統上下的每個人基本上都只與自己的一個頂頭上司才有聯繫,戴笠作為軍統的總局長,實際上掌控著這十數萬人,可能在軍統內部有人不服從其他領導長官的命令,但不會有人不服從戴笠的命令,戴笠就是軍統的天。

抗戰時期,軍統是蔣委員長的得力助手,抗戰之後,這把利刃很可能會傷到自己,軍統的改組勢在必行。

當時的軍統,就像是一隻過街老鼠,多少高官因軍統落馬,因此,軍統的存在早已引起了上層內部所有人的反感,畢竟,身為國民黨的高官,多多少少都會有手腳不乾淨的地方,誰又能保證自己沒有貪汙,沒有以權謀私?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想要讓軍統萬劫不復的人太多太多,軍統的改組勢在必行。

戴笠之死,雖然至今仍未有人能夠做出定論,到底是真的是飛機出事故了,還是背後有心人使壞,總而言之,戴笠是死了,戴笠之死讓軍統改組的最後一個障礙化為灰燼,沒有了戴笠的軍統也像是一盤散沙,坐等改組。

其實在抗戰勝利以後,不僅僅是軍統,許多機構都要面臨改組,老蔣在抗戰勝利後迫不及待的將政府搬回了南京,時代變了,一切都是要重新洗牌的。


魏青衣


軍統是蔣介石基於抗戰需要,於1938年下令成立的,其前身是復興社特務處。在抗戰中,軍統確實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刺殺日偽人員,刺探日軍情報等,甚至特工們組成行動隊,親赴前線作戰。

1946年3月戴笠因飛機失事去世,不久軍統即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毛人鳳為局長。其實軍統改為保密局在抗戰勝利時就已經有計劃了,即便戴笠不死 ,改組也照樣會進行。

軍統之所以改組,一是因為抗戰時招收的人員太多,機構繁雜,僅登記在冊的特工就多達四五萬人之多,下轄機構包括八處、十室、中美合作所、中蘇合作所、運輸隊、稅務處等幾十個單位,抗戰後軍統的任務一下子少了很多,所以就不再需要這麼多人了,在《潛伏》中就有軍統天津站裁員的類似情節。

其次是戴笠掌握的機密太多,得罪的人也太多,抗戰時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過去了,抗戰後就該秋後算賬了,當時不光國民黨外部,就連內部的陳誠、何應欽等都強烈要求改組軍統,限制他們的特務行動。

於是,抗戰後不久,蔣介石就打算著手改組軍統了,只是當時戴笠還在,改組行動進行的很緩慢,結果3月份戴笠一死,改組工作明顯加快,6月就宣告完成,正式改名保密局。


漁樵講史


軍統並不是因為戴笠死後而改制,在戴笠還活著時,就面臨改制的壓力了。

抗戰勝利後,國內國際的形勢是要求和平,國共也進行了和談達成了雙十協定,雖說這個協定很快被國民黨撕毀了,但是面子上該做的總是要做的。這個協定裡很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對於政府的改制,軍隊的改編以及對於特務機構的限制。

軍統隸屬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而軍事委員會是一個戰時軍事機構,按照協定,這個機構是要被撤銷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軍統自然也就需要順應的改制。

根據協定達成的內容,全國所有的武裝力量都要進行改編。當時屬於軍統體系的武裝力量也非常龐大,除了自身的情報與刺殺組織,聽從戴笠指揮的武裝人員,數量高達十幾萬,其中包括七萬游擊隊,兩萬別動隊,一萬五千人的忠義救國軍,還有將近四萬人的武裝海盜。這些都是需要被改編的對象。為了便於安置和繼續指揮這些人,戴笠一直在謀求海軍部長或者全國警察總監的職位。

由於戴笠在抗戰期間實行的家長制管理,軍統內部所有人都只聽命於戴笠本人。如此龐大的力量,如果改編後依然只聽命於戴笠,這種威脅是驚人的。因此戴笠的敵人非常多,甚至包括蔣介石,也會感到戴笠已經尾大不掉了。也因為這一點,戴笠的死才疑雲重重。

不管怎樣,戴笠死後,他一手締造的龐大力量瓦解了,軍統的改制進行得很順利,保密局的編制被大大壓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