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像洋人,又專門綁架洋人的河南土匪張慶,最終下場如何?

譚佳輝


住在河南汝州的一個村裡面,在北洋政府統治下,軍閥割據,民不聊生,而張慶卻能穩住陣腳。這和他的性格相關,相傳說他長得特別像外國人,張慶的老家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向東延伸的部分,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甚至歐洲人都到中國做生意,留下混血兒也是正常不過的了。



而人們為啥叫他老洋人呢,是張慶自己說的:"我比洋人更厲害,我是洋人的老子!"因此人們便稱他為"老洋人"。張慶從小就膽大,10歲就雙親紛紛去世,跟著哥哥張林艱苦度日,對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以及親外特別看不下去,於是就跟著鄉親們參加了白朗領導的農民起義軍,轉戰豫、陝。1914 年,哥哥張林犧牲,白朗起義也遭失敗。張慶返回臨汝老家,投入河南宏威軍中當兵。



張慶在當兵過程中表現突出,接連升級,但是好景不長,宏威軍被直系馮玉祥部打敗,大部分都去往山東落草為寇了。在路上,有一貧如洗的百姓也加入張慶的隊伍,後來隊伍壯大到幾千人。解放後有人說張慶的隊伍只是反對軍閥,但這說法明顯站不住腳,首先張慶的隊伍本來就是一隻軍閥,過慣了的日子怎麼可能改的過來,中途加入的普通百姓即使加入前是善良的,但是在土匪窩裡,不殺人放火是會被同伴拋棄的,為了活命。為了繁衍後代,殺的習慣了也就視人命如草芥了。


老洋人不光他嘴上說的牛,其實力讓馮玉祥也是頭疼的主,老洋人一路突破吳佩孚和馮玉祥的包圍,橫貫河南省,從豫西一直打到皖西。其間,數千名匪徒高舉著"河南建國軍"的大旗。


在京漢線上打垮了靳雲鶚陸軍第十四師的狙擊,進入豫東。以至上蔡、項城、沈丘、新蔡諸縣城,相繼被老洋人攻佔。當老洋人盤踞鄖西時,一些當地的小土匪小幫派趁此加入他的隊伍。


於是張慶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人數超過3 萬,擁有騾馬2500 頭,新式來復槍5000 支,手槍300 支,機槍、小炮各數架,其餘則為舊式長槍、鳥槍、大刀等。



但是僅僅是人多而已,無紀律,無組織,一盤散沙,土匪都過慣了逍遙的日子。張慶也是心有餘力不足,他一個人管理不了這麼大的軍隊。並且大家都要吃飯喝酒的。


於是乎隊伍的吃食也是一個問題,加之後有追兵,長期逃亡生活,讓隊伍裡面的人心更加渙散,要知道中途加入的那些小幫派本來就是圖好日子才加入的。


這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逃亡生活不免讓他們怨聲載道,當然張慶也不是吃素的,他脾氣暴躁肯定動不動就開槍殺幾個不怕死的內訌者,這樣下來麼隊伍中肯定有幾個人想幹掉張慶的。


丁保成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張慶綁架了女傳教士吉倫,導致追兵越來越多。丁保成建議投降,老洋人不樂意,這不就抄傢伙幹架了,結果呢在張慶開槍前就被先一步被擊斃。




老洋人死了,他生前乾淨壞事,其實他要是光打家劫舍,軍閥或許會睜隻眼閉隻眼,但是他幾次三番綁架外國傳教士,這可惹不起外國人,才招來殺身之禍,要知道老洋人的隊伍的凝聚力並不強大家都是奔著好處去的,才不會跟你一起同生共死,而那些招安的匪黨當然不會那麼老實的就此當兵,俗話說狗改不了吃屎,這些匪黨後面繼續做土匪,他們仍號稱"河南自治軍",橫行於洛陽以南的嵩山山脈中,然而軍隊竟不敢前往圍剿。


尼采廣寒宮中坐


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有著傳奇經歷的土匪,他的外號叫做“老洋人”。他這個外號的由來非常有意思。據說張慶樣子長得特別像外國人,有著高高的鼻樑和黃色的頭髮。遠遠看去特別像一個洋人。

當時的張慶參軍以後,所在的軍隊被敵方軍閥打敗了。然後張慶就稀裡糊塗的成為了剩餘軍隊的老大,然後帶著這些剩下的三百多個人一起做了土匪。後來張慶遇到了老熟人丁守成,因為兩個人是舊相識了,而且當時張慶手下的土匪們越來越多。他就留下丁守成做參謀長。

隨著時間的發展,後來越來越多的軍閥開始交火。張慶和丁守成帶著一群土匪投靠了一個軍閥。後來因為受不了軍隊的習慣,張慶又一次帶著土匪們反叛出去,不再參軍。但是軍閥的老大知道以後,特別的生氣。就下令圍剿張慶。

當時的軍閥採用圍困戰術,把張慶一行人團團包圍起來。慢慢的土匪沒了食物,張慶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暴躁。在一次開會中,張慶知道了手下一個人暗中和軍閥有勾結。要殺了他,眾人求情,這個人其實是丁守成派出去的。張慶一著急就要掏出手槍,不過被另一個要投降的土匪頭子。快槍打死。


匹諾曹jun


河南土匪張慶長的像洋人,有多像?

他身軀高大,皮膚偏白,黃頭髮、黃眼睛、深眼窩、高鼻子,看背影特像洋人,看長相貌似洋人,所以人送綽號“老洋人”。有人推測說是古代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甚至歐洲人,到中國做生意,其中留下的混血後裔,但因年代久遠出現這麼個人物,生物學家研究說是“返祖現象”。

這樣一個長相奇特的人,原名叫張慶,又名張廷獻、張國信,他是河南臨汝人,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家幾代都是窮苦農民,他爹叫張揚高,所有資產薄田兩畝,破房子一座,全家勉強活命。老洋人在10歲時就成了孤兒,他和他的哥哥張林四處乞討艱難度日。艱苦卓絕的環境造就了他粗野的性格。


老洋人走向土匪之路

1911年豫西一帶遭受嚴重的旱災和雹災,顆粒無收,清政府苛捐雜稅有增無減,農民揭竿而起,25歲的老洋人加入白朗領導的起義大軍,南征北戰,越戰越猛,到1914 年,老洋人的哥哥張林犧牲,白朗起義也失敗了。

老洋人又加入河南督軍趙倜之弟趙傑新建的宏威軍白天打仗晚上為匪,歷任馬兵、排長、連長,駐靈寶。趙倜因和吳佩孚有矛盾反吳,讓其弟弟的軍隊參戰,結果被馮玉祥打敗。趙傑逃跑了,老洋人和趙傑分道揚鑣,他領著餘下的300多人適當休整成了名副其實的土匪,他們以“所到之地,不要銀錢,不拉票”為幌子不斷擴充隊伍。他從中牟南下豫西,一路經過寶豐、魯山、欒川、盧氏等縣,然後北向直指陝州(今陝縣),一路上各路人等人加入他的隊伍,打著“劫富濟貧”的口號燒殺搶掠,地方官員,有錢人家,富商……無一倖免。


不久,老洋人隊伍中已先後加入了張得勝、李明勝、任應歧、崔二旦、李老末、常建福、韋鳳岐等大小30 餘杆土匪,達到七八千人,聲勢浩大,匪勢迅猛,老洋人成了土匪頭子。

 “老洋人”的活動,使直魯豫巡閱副使吳佩孚、河南督軍馮玉祥陷入恐慌,他們制定了三路合剿的計劃,想將“老洋人”一舉殲滅。

為了錢財膽大包天

老洋人撕破重圍,瞄準了阜陽,那裡是皖系軍閥、原安徽省督軍兼省長倪嗣沖的老家。1913年他在安徽擔任最高地方長官,貪汙受賄搜刮民脂民膏,錢財無數。老洋人在此大發橫財,掠走大批錢財,煙土還有讓讓他驚喜眼紅的大批的武器,3000 多支步槍、13 挺機槍、200 多萬發子彈,甚至還有幾門大炮以及一批男女肉票。60 多名花票被土匪帶往豫西,向家屬索要錢財,根據家境定贖金,贖萬元、數千元不等,最低的也需500 大洋。城市貧民無錢贖人,最後只得將親生女兒棄置不顧。

老洋人綁架真洋人轟動國際,迫使政府加大剿滅力度,老洋人萬劫不復的下場在即

他抓走了阜陽天主教堂神父、意大利人馬福波當人質。老洋人認為真洋人“奇貨可居”更值錢,利用價值大。

老洋人所到之處,人們聞訊紛紛出逃。團長倪道煦在睡夢中,衣裳都未穿好就被兩名勤務兵架起來飛逃。安武軍駐軍也早逃之夭夭。倪的下屬聞報老上司家鄉遭匪,才急令皖北鎮守使殷恭先率領25 個營的官兵大舉進剿。老洋人一看寡不敵眾,掠走財物,縱火焚燒阜陽城,城內商民哀哭一片。

老洋人回到河南先克息縣,掠走基督教牧師、美國人巴牧林父子;再陷正陽縣,綁架基督教倫敦會牧師、英國人賀爾門;掘斷京漢鐵路明港至信陽的一段鐵軌;每當遇到官兵圍剿時,老洋人就下令將抓來外國牧師推向第一線當人肉盾牌,迫使官兵們不敢開槍,任由土匪瀟灑而去。

老洋人把三個帝國的傳教士擄為人質,轟動國際,驚動了外國領事館和北洋政府,外國列強紛紛抗議要求限期緝拿老洋人歸案,北洋政府誠惶誠恐,迫於列強的淫威,只好照辦。吳佩孚動用正規軍隊,飛機大炮齊上陣。面對如此兇猛的對手老洋人只好向四川轉移,所到之處民不聊生,他血洗了淅川李官橋鎮、攻打了隕陽縣城、鄖西縣城,燒殺姦淫無惡不作。

後來他又攻陷棗陽城,綁架了美籍女傳教士吉倫,擊傷剛新婚的美國傳教士賀福夫婦,賀福教士不治而死。老洋人又一次轟動國際。北洋政府剿匪力度加大。12 月下旬,靳雲鶚親自率領第十四師官兵,在飛機、大炮、騎兵、工兵的配合下,進駐老洋人控制的幾縣地盤。


1924年1月上旬,“老洋人”杆匪被圍困在郟縣西北山中的老爺頂,窮困內訌,陷入絕境。1924年1月12日,老洋人召集眾土匪頭開會,怒斥杆首李二黑私自接受官兵的招安,揚言要殺掉他,以震懾有此企圖者。老洋人的參謀長丁保成(也想接受招安)勸阻老洋人招致訓斥,他提出乾脆散夥,老洋人大怒,剛要拔出手槍,被另一主張招安的匪首,搶先擊斃。老洋人一死,樹倒猢猻散,一些匪首帶領本杆人徑自逃竄,部分反抗的被官軍消滅,被綁架的吉倫女傳教士等人質被救出。

老洋人不是死在官兵手裡而是死在“兩肋插刀”的兄弟手裡。這些“哥們”,勢大時追隨不離不棄,失勢時就義無反顧地背叛,草寇的宿命大都如此。

老洋人死後,土匪勢力仍大批殘存,特別是豫鄂兩省,老洋人的手下打著老洋人的旗號在重複著昨天的故事……


小姐姐講史


這個民國“假洋人”就是張慶。

民國時期出現過很多土匪豪強,今天給大家說的是張慶,他還有一個外號叫“老洋人”。為什麼呢?(土匪)

這是因為他的身材很高大,而且長得也特別像洋人。當有人在誇洋人的時候,他就會對身邊的人說:洋人算個啥?我比他們厲害多了!

張慶,出身於河南窮苦人家,祖上都窮了好幾代,家裡只有一間破房子和兩畝田地。張慶10歲時父母雙亡,他也一下子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

迫於生計的他和哥哥四處乞討,慢慢的張慶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野蠻。長大後,張慶進部隊當了兵,混的還不錯,當起了連長。

但後來張慶部隊在打仗時敗了,於是他帶著部隊的幾百殘兵當起了土匪,這種在那個年代還是挺多見的。張慶一路上到處招攬人,於是手下的土匪變得越來越多。這麼龐大的土匪隊伍,讓周圍的百姓都遭了殃。

他們的行為讓當地軍閥也很不滿,於是就打算圍剿張慶等人,卻讓他們給逃走了。後來,張慶把城裡的天主教神父,還有意大利許多商人都綁上山,到了河南的張慶又順勢綁了幾個基督教徒。綁的都是洋人哈!他綁這些洋人做什麼?

因為每當有人去圍剿他們的時,張慶在逃跑的時候就會把幾個洋人放在前頭當肉盾,讓圍剿隊伍都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外國傳教士被土匪綁架,這事可不小。

當時有三個國家都出來對北洋政府施壓,於是北洋軍隊就加大對張慶的追捕力度,後來張慶又逃到了四川,他們又綁了幾個美籍傳教士,小編不得不說這些洋人也是夠倒黴的…其中一對洋人夫婦還受傷了,於是就招來了更多圍剿軍隊。

在各路軍閥的全力圍剿下,張慶等人都已經彈盡糧絕了,他們被逼迫在郟縣西北的老爺嶺圍攻,張慶在激戰中也中彈身亡,為禍一方的洋人土匪,就這樣了結了此生。


搞史人


張慶,綽號“老洋人”,河南汝州人。他的綽號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身材高大,黃髮高鼻,長得很像洋人;二是說有一次他聽人家說洋人如何厲害,憤恨地說:“我比洋人更厲害,我是洋人的老子!”不管哪種說法才是真的,反正“老洋人”成了張慶的綽號。

當兵下崗 淪為兵匪

張慶自幼父母雙亡,與哥哥張林相依為命。1911年,張氏兄弟為對抗官府的橫徵暴斂,參加了白朗領導的起義軍,轉戰於陝西、河南一帶。1914年,白朗起義失敗,張林在作戰中犧牲,張慶回到家鄉,改名張廷獻,投身於河南督軍趙倜之弟趙傑組建的宏威軍中當兵。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宏威軍被直係軍閥馮玉祥部擊敗,遭吳佩孚勒令解散。老洋人已經當上了宏威軍的連長,部隊解散後,他拉上散兵300餘人落草為匪,經豫西前往陝豫交界的陝州(今三門峽市),一路上收集散兵遊勇,隊伍很快擴增至千人。陝州守備丁守成是老洋人的舊相識,他打開城門迎接隊伍入城,老洋人任命他為參謀長。

老洋人準備向靈寶進軍,不料陝西督軍劉鎮華派重兵前來增援。丁守成建議隊伍就在豫西山區活動,一來山區地形複雜,官兵不易征剿;二來也可以建立穩固的根據地。於是老洋人率領隊伍返回了豫西,先後又有張得勝、李明勝、任應歧等30多股土匪加入,人數達七八千人。土匪們綁架勒索,強姦搶劫,無惡不做,豫西一帶匪患猖獗,當地百姓人人自危。

攻下阜陽 綁架洋人

老洋人在豫西一帶大肆活動,引起了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和河南督軍馮玉祥的重視,他們調集重兵,對豫西實施圍剿計劃。沒想到,老洋人竟然率部突破包圍圈,橫貫河南,從豫西打到了皖西。老洋人提前派人打扮成小商販混入皖西重鎮阜陽,隨後兵臨城下,通過裡應外合,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城池。老洋人一行在阜陽盤恆了三日,城內被洗劫一空,隨後帶著大批財物和武器彈藥,外加60多名花票(女子)返回河南。阜陽天主教堂神父、意大利人馬福波也被綁架帶走。返回河南境內,老洋人一行先攻佔了息縣,綁架基督教牧師、美國人巴牧林父子;後陷正陽縣,綁架基督教倫敦會牧師、英國人賀爾門。只要遇到官軍圍剿,老洋人便把洋人推到陣前,令官兵投鼠忌器,聽任匪徒們揚長而去。老洋人一行沿著京漢線北上,相繼攻佔遂平、郾城等地。

重兵圍剿 化整為零

三個國家的傳教士被綁架,引起了西方列強的強烈抗議,使北洋政府大為惶恐。直魯豫巡閱使曹錕任命駐紮在河南的陸軍第14師師長靳雲鶚為豫省剿匪總司令,統一指揮河南省內各軍圍剿老洋人。靳雲鶚率部在汝南縣與老洋人激戰,同時河南、湖北等地紛紛派出重兵參與圍剿。靳雲鶚公開懸賞緝拿老洋人,生擒者賞現大洋1萬元,擊斃者賞7000元。老洋人見勢頭不妙,召集眾頭目商議對策,最後決定化整為零,分三路逃竄,第一路由李得勝率領,竄向豫東南大別山區;第二路由老洋人親自率領,向西竄入母豬峽;第三路由張得勝率領,向南進入桐柏山區。兵分三路的計劃,不僅使官軍分散了兵力,而且徹底打亂了原訂的圍剿部署。老洋人與張得勝成功在豫西會合,活動於魯山、寶豐一帶,並打出“河南自治軍”的旗號,以老洋人為總司令。

接受招安 再度反叛

靳雲鶚親率第14師官兵,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進駐老洋人控制的地盤,完成鐵桶合圍。然而,土匪們雖損兵折將,兵力銳減,但手中卻有7名外國人質。北洋政府對此別無良策,只好派人前去招安。經過反覆磋商,雙方達成一致:老洋人釋放所有洋票,所部改編為正規軍兩個遊擊支隊,12個營,由老洋人、張得勝分別擔任支隊長,仍駐守寶豐、郟縣一帶。靳雲鶚親自接見了兩名支隊長,並替他們改名,老洋人改為張國信,張得勝改為張國威。1923年,老洋人被任命為豫邊遊擊司令,率部移防豫東歸德地區。他的部隊白天為兵,晚上為匪,不僅當地治安一片混亂,而且還以“就地籌餉”為名,大肆搜刮,百姓苦不堪言。

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擔心老洋人被皖系或奉系收買,掉轉槍頭打自己人,於是調老洋人到四川去幫楊森打仗,藉此削弱這支招安隊伍。老洋人早已探知原委,藉口餉械缺乏,公然拒絕了吳大帥的調令。

吳大帥豈是好惹之人,他從蘇、魯、皖、豫、陝五省調集4 萬軍隊進行圍剿。10月19 日,老洋人再度拉桿起事,隊伍一分為二,分別由他自己和張得勝率領,突破重兵包圍,返回了豫西根據地。

進軍湖北 逼入陝西

老洋人復叛後跳出包圍圈的消息使曹錕、吳佩孚大為光火,他們下令限期緝拿老洋人。靳雲鶚再度出馬,親臨豫西調度官兵進行圍剿。老洋人率部南竄,逃入湖北境內,在淅川縣,土匪們燒燬了2.6萬間房屋,殘殺百姓4000多人;在鄖西縣城,土匪們除了勒令鄉民提供飲食,還四處劫掠年輕婦女供其淫樂,被奸致死的幼女婦人多達300餘人。土匪為禍之患,由此可見一斑。在湖北官兵的驅趕下,老洋人逃入商洛山中。商洛山是明末李自成東山再起的地方,大山綿延,層巒疊嶂,官兵很難進行大規模征剿。可沒想到,老洋人在山裡與官兵周旋了半個月後,突然衝出大山返回湖北,再佔鄖西、鄖陽,直逼樊城(今襄陽)。12月26日,老洋人攻佔棗陽縣,綁架了美籍女傳教士吉倫。隨後進入豫南,竄入桐柏山區。

強弩之末 死於火併

老洋人一行最終又回到了豫西根據地,不過經過兩個多月,流竄豫、陝、鄂三省300多公里的持續作戰,土匪們早已疲憊不堪。豫西一帶的商民畏之如虎,政府又實行堅壁清野,土匪們無糧可食,人心浮動。1924年1月,在官兵的步步進逼下,老洋人一行被圍困在郟縣西北的老爺頂。老洋人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脾氣變得異常暴燥。1月12日,老洋人召集眾頭目議事,席間突然提出李二黑私通官軍,理應斬首示眾,參謀長丁守成等人紛紛上前求情。老洋人不知道李二黑是丁守成派去與官軍接洽的,眾頭目大都想向官兵投誠。他不顧眾人求情,執意要處死李二黑,丁守成當場發作,提出散夥。

老洋人勃然大怒,從座位上躍起並掏出手槍。另一名主張招安的頭目見情勢不妙,早已握槍在手,此時搶先擊發,將老洋人當場打死。

事後,丁守成率大部分土匪向官兵投誠,小部分逃竄被官兵消滅,吉倫女士得到了解救。然而,這股民國時期為害最烈的匪禍並未因老洋人的死亡而消失,另一頭目張得勝隨後收攏舊部,很快再度組建起了一支人數過萬的土匪,繼續在豫西一帶打家劫舍、綁架勒索、無惡不作……


歷史茶坊


清末民初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蹬將。”其中“響馬”是土匪、馬賊的意思,“蹚將”其實是從“蹚匠”演變而來的,“蹚匠”其實就是從事木匠、鐵匠等工作的平民老百姓,後來因為民國大亂,他們乾脆不幹了,專門靠搶劫為生,因而“蹚匠”就變成了“蹚將”,成了土匪的代名詞。在河南眾多土匪中,有一個特別牛的土匪,叫“張慶”,他擁有3萬多個手下,連官軍都不敢動他。

張慶,從小就很不安分,喜歡惹事,10歲的時候,父母雙亡,為了生存,他參軍入伍,但是他入伍不久之後,隊伍就敗了好幾次仗,他只能投靠另外一個督軍的手下,只不過,張慶實在是運氣不好,好不容易熬成了連長,督軍又打了敗仗,軍隊四分五裂,他知道再這麼熬下去也不是辦法。

所以他帶著他的幾個兄弟,做起了土匪。張慶為人十分仗義,憑著之前的口碑人氣,他一下子集結了好幾千人,隨後,他又幹起了“一單大買賣”,這單“大買賣”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名氣,很多人都紛紛過來投靠張慶,他的隊伍一下子就有了兩萬多人。張慶人氣越來越高的原因還有一個,他長得很像洋人,所以他自稱“洋人的老子”。別人看到洋人躲都來不及,他不一樣,他看中洋人有錢,反而專門綁架洋人。綁架洋人不僅可以給他換來很大一筆錢,還可以拿洋人來當人質,打仗的時候將洋人帶到第一排,這樣一來,連官兵都不敢動他了,誰還敢動他啊!

張慶的“買賣”越做越大,要是他想在河南站穩腳,就必須要依靠大軍閥吳佩孚,那怎麼才能討好吳佩孚呢?於是張慶把目標轉移到了徐州土匪頭子蕭春子頭上。

1923年7月,蕭春子被官兵趕出了徐州,無處可逃的他,只能去投靠張慶。蕭春子一到,張慶就各種噓寒問暖,還說要設宴好好招呼蕭春子。只是蕭春子沒想到,張慶擺的是“鴻門宴”啊。飯吃到一半,張慶就藉故出去了一趟,前腳剛出,後腳就進來了十幾個拿著槍的土匪,衝著蕭春子就是一頓亂掃射。當晚,張慶就提著蕭春子的人頭去吳佩孚那裡領功,吳佩孚大悅。

不過,張慶這麼一做,就壞了江湖的規矩了,連吳佩孚也覺得張慶這個人沒人性,萬一哪天他反動,把自己殺了,現在不壓制他,不就是相當於養匹狼在自己身邊?於是,吳佩孚調集了五省大軍,對張慶的地盤進行包圍。張慶實在是在湖南呆不下去了,所以決定去四川找出路。張慶從陝西去四川,在途中還綁架了美國傳教士吉倫,要求交出10萬元贖金和500支槍械。這件事讓美國大怒,命令必須滅掉張慶,當時的北洋軍非常害怕洋人,對洋人唯命是從。吳佩孚聽此,立馬下令必須滅掉張慶,平息美國的怒火。

張慶就像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地官兵也對張慶進行打擊。無可奈何的張慶只好竄回豫西,但是,他已經今時不同往日了,他的手下該走的走,該散的散,各個都找好了下家,他之前的大將丁保成也暗中和官兵進行了談判。他們派出了李二黑去和張慶談判,但是張慶把李二黑扣住了,說要把他處死,丁保成勸張慶,但他就是不聽。於是丁保成乾脆就說:“既然老大不肯配合,那我只好公事公辦了”,張慶聽完,大怒,把槍對準丁保成的腦袋,說:“要是你也敢反動,我連你也殺了。”可是,還沒等張慶開槍,丁保成的手下就開槍把張慶殺死了。


謀士說


在惡匪縱橫的民國“土匪史”上,有著“老洋人”綽號,自稱“我是洋人老子”的巨匪張慶,堪稱震驚民國各路“名流”的一位。

有多奇特?首先看相貌,此人生在河南臨汝縣一個貧農家庭,卻天生奇特模樣,明明飯都不怎麼吃得飽,卻長出了人高馬大的魁梧身材,還生得高鼻深目。乍一看去,儼然就是個外國人,“老洋人”的名號不脛而走。

但別看長得像洋人,可生在晚清年間的張慶,過得依然是晚清農民的苦日子。苦熬到民國年間,卻連苦日子都不可得:
1911年起,河南連遭天災,外加橫徵暴斂丁點不少,父母雙亡的張慶,跟著兄長投奔了白朗農民軍,然後玩命拼打了三年。

待到兄長死於戰亂,白朗農民起義也失敗,過習慣刀頭舔血日子的張慶,也養成了心狠手辣的風格,接著又投入了河南軍閥趙傑的隊伍裡。這支隊伍白天當“官軍”,晚上換身衣服就打家劫舍,出名的亦兵亦匪,張慶混在其中,不但越發輕車熟路,也因此生出了“大志向”:跟著別人燒殺搶掠算啥,帶著人燒殺搶掠,才是真威風。

於是,1922年5月,趁著軍閥趙傑在直奉戰爭裡大敗虧輸,手下爪牙大多潰散的“機會”,早攢了多年“經驗值”的張慶,趁機拉起了隊伍。他在河南中牟扯旗,先沿著寶豐魯山欒川一路燒殺,殺到陝州後又撿了大禮——陝州守備丁保成。曾是他早年一道“亦兵亦匪”時的“老戰友”,這下臭氣相投,乾脆帶著陝州全城的兵馬錢糧投奔。“大補血”後的張慶,又連續掃蕩豫西各地,隊伍擴充到八千人,“老洋人”張慶的名號也傳遍四方。

這麼一支規模近萬的土匪隊伍,放在北洋軍閥時代,當然成了各路政要的心頭大患。比如此時北洋“風雲人物”吳佩孚,就多次調集重兵,還在1922年10月搞出個“三路合圍”計劃,非要滅了“老洋人”不可。
可此時的北洋軍,戰鬥力早已腐化不堪,開槍基本亂打,局面稍吃點虧,常見跑的比兔子快。所以“合圍”了好幾次,卻被“老洋人”當兔子攆。

甚至1922年10月22日起,“老洋人”張慶玩命一攻,不到十天就橫穿了河南省,一口氣端了皖西軍閥倪嗣沖的老家阜陽。如此兇悍,除了因為北洋軍太衰,更因張慶太雞賊,比如打阜陽時,直接派人冒充客商混進去,半夜在城裡點火製造混亂,兵不血刃就拿下。但更雞賊的,卻是他接下來乾的另一件事:抓洋人。

既然有著“老洋人”的名號,又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中國,對於戰亂裡“外國人”的價值,張慶當然十分“重視”。洗劫阜陽後,北洋軍四面合圍,張慶卻順手牽羊,陸續把牧師巴牧林等七名外國人綁了做人質。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西方列強紛紛抗議,吵得北洋政府頭大,張慶卻是優哉遊哉,這以後每當遇到北洋軍圍剿,乾脆連槍都懶得開,直接把一群“洋肉票”擺在陣前,嚇得北洋軍紛紛讓路。“專綁洋人”的“威名”從此流傳。

但千萬別以為,張慶此舉有多“民族大義”,嘴上說“我是洋人老子”的他,對待同胞也從來手黑,比如佔領阜陽後,他就連夜洗劫阜陽,撤退前還放火焚城,整個阜陽火光沖天,百姓哭成一片。但生怕“洋大人”有閃失的北洋政府,卻從此對“老洋人”張慶變了臉,不但不再刀兵相向,反而狂搖橄欖枝談“招安”,終於在1922年12月下旬,達成了愉快的協議:張慶釋放“洋肉票”,其部隊編入北洋軍閥靳雲鶚麾下,搖身一變成了“官兵”。

這麼一股窮兇極惡的土匪,真能這麼安心當官兵了?當然不會。從1923年起,混上“豫邊遊擊司令”的張慶,先是對其管轄的商丘地界橫徵暴斂,單是農民的地稅,就瘋漲了一倍多,此外還瘋狂推廣種植鴉片,每一畝鴉片都徵重稅。招安?不過是換一套搜刮的法子。

等錢撈得差不離了,兵強馬壯的張慶,於1923年10月把臉一翻,又造了北洋政府的反。

比起上一年的動靜來,這次張慶鬧得更歡,來圍剿的北洋軍,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不經打。幾乎幹看著張慶大鬧整個河南,豫西各地的土匪也紛紛來投,張慶的部隊很快膨脹到一萬人以上。

腰桿子更粗的張慶,也不甘心只在河南折騰,乾脆又南下湖北,一路燒殺搶掠。河南的北洋軍一瞧高興了,就在張慶屁股後面不緊不慢的追,“禮送”張慶進了湖北。基本“不設防”的湖北呢?自然被張慶禍害個遍。僅在李官橋鎮一地,張慶就燒掉了房屋兩萬六千間,被殺害的百姓屍體,還被張慶扔進了江裡,直接在江中堵塞出一座“橋”來。在勳西縣城,張慶匪幫更大肆姦汙婦女,兩三百女子被輪姦致死……

而在禍害了棗陽縣後,張慶又幹起了“老本行”——綁洋人。他抓了美國女傳教士吉綸做人質,在各路北洋軍的圍困下來回竄逃,最後於1924年初大搖大擺逃回河南,臨走還放話“明年再來”。可笑的是,他的匪兵所過之處,當地官兵都嚇破了膽,竟連攔阻都不敢,只是通知沿途各路鐵路列車“迴避”,為躲張慶匪幫,京漢線各路列車紛紛停運。這“官兵躲土匪”的奇聞,當時還上了西方各國報紙,成了國際新聞。

但這“國際新聞”,卻已是惡匪張慶最後的瘋狂。

雖說手裡有洋肉票,北洋軍也不經打,可早已被張慶匪幫禍禍夠的各地百姓,也是開動腦筋,有的堅壁清野,有的聯村自保,四處流竄的張慶,越發難搶到糧,其匪幫數量也大量縮減,1924年1月,僅剩3000人的張慶,被北洋軍圍在了河南郟縣老爺頂。

餓的眼發藍的張慶匪幫,終於也是窩裡反。
當年給張慶“送大禮”的部下丁保成,這次也一怒反水,趁著張慶大意,竟安排同夥在背後打黑槍。“老洋人”張慶,這個製造無數血案的惡匪,就這樣一命嗚呼。“反水”的丁保成,帶著殘匪們向官軍投降。由於這群匪徒餓了太久,“投降”後的第一頓飯,竟又撐死了好些人。

“老洋人”張慶覆滅了,可是河南的災難,並沒有因此結束。而整個事情背後的細節,更是讓人無語:號稱精銳的北洋軍,遇見土匪就腿肚子轉筋。橫行數省的張慶匪幫,為何能肆意予取予求?甚至,作惡多端的土匪,想招安就毫無壓力舉個手,換身“皮”就繼續為非作歹。這一切折射的,就是民國時代,河南大地痛徹心扉的“匪患”。

比起好些“精英”筆下,那充滿風花雪月和精緻生活的民國時代來,張慶匪幫的作惡背後,卻是另一個真實的民國:學者何西亞統計說,20世紀二十年代,河南全境的土匪人數,竟突破五十萬人。幾乎每個縣都有土匪活動,《東方雜誌》更一聲嘆息:“匪亂則無省無之,河南更多。”

為什麼有這麼多土匪?許多民國大師,都把鍋甩給天災,但天災背後更是人禍:

作為北洋梟雄袁世凱的“老家”,河南一直被北洋軍閥視作自留地,橫徵暴斂從來不斷。1924年《大公報》就痛批說“(河南)黑暗程度,日甚一日”。外加軍閥打成一鍋粥,戰亂從不消停。大小土匪也就順勢而起,四處亂竄。

把持各地鄉鎮大權的土豪劣紳們,更成了土匪的溫床。這些各地的“土皇帝”,非但不思護民保民,相反各個夾帶私貨,收買土匪為己所用。張慶肆虐的一路,就收了各地豪紳不少“好處”。比如洛寧的豪紳程毓琪,不但養著多處土匪,每次土匪打劫,他更要抽取百分之六十的利潤。這種“明官暗匪”的貨色,當時中原一抓一把:人前裝模作樣充名流,人後毫無壓力與土匪分贓,光彩背後,多少血淚。

直到新中國成立,徹底摧毀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基層統治機構,外加建國初期,人民軍隊鐵拳般的剿匪,肆虐民國時代的各地匪患,才真正宣告結束。

所謂民國的“繁華”,是怎樣的風景?所謂個別人吹捧的“民國精英”“民國鄉賢”是什麼東西?看看“老洋人”張慶背後,河南慘不忍睹的匪患,一切都警鐘長鳴。

參考資料:李文樓《民國時期河南土匪研究》、蘇遼《河南惡匪張慶興亡史》、黨人碑《民國豫西土匪就業指南:縣長可以殺,“鄉賢”可絕對惹不起!》


歷史風雲錄


張慶是河南臨汝縣(今汝州市)人,有個綽號,叫“老洋人”,怎麼來的呢?

當年,張慶還只是一個土匪小嘍囉,聽幾個老大哥說洋鬼子如何如何厲害,張慶一拍桌子,說:“洋人算個屁!老子要見到洋人,一拳就能讓他們叫我爹!”

老大哥們笑道:“你這麼牛,那你不成洋人的老子了?”於是,“老洋人”的綽號就這麼傳開了。

後來,張慶成了山大王,搶劫了安徽督軍倪嗣沖的老家,搜出來3000枝槍、13挺重機槍、子彈200萬發,還有大炮好幾門,頓時腰桿兒硬得跟喝了XX腎寶一樣,走路都橫著走。

不過,張慶也知道,倪嗣沖不是好惹的,肯定會派大軍來報仇,怎麼辦呢?張慶想了一個絕招兒——把城裡所有的外國神父都給綁了,當成人質。因為他知道,北洋軍怕洋人,只要有洋人當人質,北洋軍就不敢拿他怎麼樣。

光這樣還不夠,張慶一路洗劫,沿途發現一個洋人就綁一個,綁得越多,自己的籌碼就越多,結果嚇得各路洋鬼子四散奔逃。

每次跟官兵打仗,張慶就把外國人質押在隊伍最前頭,看誰還敢開槍?果然,美英沉不住氣,要求北洋政府必須救出人質。北洋總統曹錕被逼急了,派駐河南的14師師長靳雲鵬統一河南各路剿匪事宜,新任河南督軍張福來也派兵相助,其他十幾路軍閥也都出了兵。

靳雲鵬派重兵圍剿,飛機大炮都用上了,把土匪炸得灰頭土臉。張慶手上還控制著七個洋鬼子,發了狠話:“把老子逼急了,你們就等著給洋人收屍吧!”

靳雲鵬也不敢鬧出外交糾紛,就答應了張慶的投降條件,把他的土匪隊伍改編成遊擊支隊,繼續當他的隊長。

張慶要在河南立足,必須依靠大軍閥吳佩孚,可老吳並不喜歡張慶。

張慶為了巴結吳佩孚,把主意打在一個人的身上。誰呢?徐州土匪頭子蕭春子。

蕭春子在1923年7月被官兵趕出徐州,無路可去,就去找張慶。蕭春子一到,張慶拉著他的手問寒問暖,說蕭大哥來我這,是給我面子。然後,張慶設宴,款待蕭春子。

喝了一半,張慶說我要送給蕭大哥一件禮物,稍等。張慶剛出去,就進來十幾個端著槍的土匪,衝著蕭春子就是一陣掃射。

當天晚上,蕭春子的人頭就送到了吳佩孚的面前,張慶自然也得到了吳大帥的賞識。

不過,張慶這麼做是壞了江湖規矩,人家來投奔你,你卻把人家殺了,當成你的階梯,以後誰還敢來找你?而且,吳佩孚也覺得張慶這個人沒人性,早晚是個心腹大患,於是調集五省大軍共4萬多人,收緊了對張慶地盤的包圍。

張慶在河南是呆不下去了,決定去四川找出路。張慶準備從陝南入川,順便再綁幾個外國人質,可“老洋人”臭名遠揚,一聽說他來了,各地的洋人們早就溜之大吉了。但總有倒黴蛋,湖北棗陽的美國傳教士吉倫被綁票,震驚美國。美國強烈抗議,要求吳佩孚必須滅掉老洋人,救出人質。吳佩孚也惱了,說不滅了老洋人,老子就不姓吳!

各地官兵對沿途流竄的張慶接連打擊,到1924年1月,張慶竄回豫西時,已沒多少人了,軍心渙散。張慶手下大將丁保成知道他早晚要完,再加上之前誘殺蕭春子的事,就暗中和官兵談判。

不料,派去談判的李二黑被張慶給抓住了,要處死李二黑。丁保成苦勸,張慶就是不聽,丁保成也火了,把槍拍在桌子上,說:“老大既然不聽我們的,那咱們好聚好散,不陪你玩了!”

張慶大怒,拔槍對準丁保成,說:“你他孃的活膩歪了,老子連你一塊斃了!”

還沒等張慶摳動扳機,旁邊一個丁保成的手下就先開了槍,張慶當場倒地。丁保成帶著張慶的屍體,向官兵投降,並把吉倫交給了美國人。

這裡還有個笑話。土匪被官兵圍困,沒有糧食,都餓得發暈,投降後,官兵帶來了饅頭米飯,這幫土匪都餓急了,抓起飯就往嘴裡塞。結果,匪夷所思的一幕發生了:十幾個土匪竟被活活撐死了……


仙姑說票


清末民初時期,我國河南汝州有一個叫張慶的人,他長得有點像外國人,做出的行為也十分奇葩,其專門綁架外國人威脅大軍閥,最終他的結局如何了呢?

張慶被人起外號叫“老洋人”,坊間說他是因為長得高挑大,擁有黃色頭髮跟高挺鼻樑,跟是洋人一樣才叫做老洋人,另外張慶曾聽到路人誇讚洋人怎樣般厲害,於是他不服就生氣地說“我比洋人更加厲害,我就是洋人的老子”。

此話一出,傳街坊鄰居皆知於是就給他起了這個外號。說起張慶的身世,很少人知道他父母是誰,因為他很小的時候爹孃就暴斃了,僅有留下哥哥跟他兩個孤兒,1911年由於清朝暴政,使得民不聊生,張慶兄弟倆就奮而參加起義軍,在河南、陝西內對抗清廷。

1914年,張慶所在的起義軍大敗,哥哥在戰爭中死亡,於是張慶就心灰意冷的回到了故鄉,因害怕清廷追罪,他就乾脆改名叫張延獻。不久後老洋人又加入了河南趙傑的宏威軍隊,當起一名小兵。到了1922年,各地軍閥為地盤打得水深火熱,直系跟奉系的首次戰爭也因此打響,宏威軍首當排頭兵被直係軍閥頭子馮玉祥直接重挫,之後被吳佩孚趁機解散。

任職宏威連長的張慶,在解散後就趁機拉攏了300名士兵,隨他入山為寇,從此獨立發展。並且從豫西附近朝陝州靠攏,沿路不斷招募走散的士兵,而士兵們見老洋人長得牛高馬大,相貌驚奇,都被他的氣場所折服,相信跟著他幹,定會闖出一番好事業。

因此老洋人一路收人一路前進,很快就把300人壯大到1000多人。後來兵臨陜州城下之際,城中守將丁守成跟老洋人是老朋友,於是就開城恭迎他的軍隊到來,因此使得老洋人有了一席之地,並且把丁守成封為自己的參謀官。

得勢後的老洋人,其暴戾性格很快就暴露,他帶人在豫西地區頻繁活動,無惡不作,前後吸收多路土匪山賊加入,很快就把隊伍壯大到8000人。為了繼續擴展勢力,老洋人的軍隊開始跑到村子裡燒殺搶掠,侮辱婦女,導致豫西的匪患異常嚴重,老百姓日夜擔驚受怕。

這股匪亂消息很快就受到直係軍閥首領吳佩孚跟馮玉祥的關注,他們很快就派遣軍閥前去剿滅老洋人。豫西戰役中,老洋人的8000賊寇散兵始終不敵裝備齊全的直系部隊,老洋人拼死率領親信部隊脫圍而出,直接從豫西打到皖西,之後用計謀奪得阜陽城。

老洋人攻佔阜陽之後,賊性不改,開始對城內進行洗劫,其中有一些是天主教的外國人以及意大利傳教士也被他抓了起來,並且當成俘虜帶回河南。在路途中,老洋人還攻入了息縣,把裡面的基督教徒跟牧師以及美國人巴姆父子都給抓了起來。

後來老洋人攻破正陽縣鎮,又如法炮製,繼續抓捕洋人,當中被抓者有英國人賀爾門以及一些英國基督教徒跟牧師。在大家很疑惑老洋人為何要抓那麼多洋人的時候,卻被他的舉動折服了,著實讓人哭笑不得。

原來,他專門綁架洋人竟然是為了保護自己,很多百姓還以為他是出於愛國。每當有直系士兵追殺過來的時候,老洋人就把這些洋人推到前線位置,威脅吳佩孚的軍隊不輕舉妄動,如果他們害死洋人,那麼英國、美國等就會介入,令吳佩孚跟馮玉祥吃不了兜著走。

此招果然夠狠,逼得直係軍閥們拿他沒辦法,而老洋人的殘餘部隊就一路暢行無阻,繼續作奸犯案。不過此舉,最終惹怒了大軍閥,氣得靳雲鶚懸賞1萬大洋,擒殺老洋人,最終導致老洋人落得一個死亡結局。


貓眼觀史


張慶,河南汝州人,民國時期巨匪,巔峰時期手下匪眾多達三萬多人。因綁架洋人自稱“洋人的老子”,而被手下恭送了一個外號“老洋人”。


張慶早年跟著鄉親們參加過白朗起義,失敗後張慶加入了河南督軍趙倜手下的匪軍宏威軍,為啥叫匪軍呢?因為這支隊伍白天當兵,晚上當土匪,禍害老百姓。

1922 年5 月,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趙倜的宏威軍被直系馮玉祥部打敗後被迫解散。其部下大多做了土匪,時任宏威軍連長的張慶也帶著300多名匪兵拉桿起事。

張慶打著“殺富濟貧,替天行道”的口號,從豫東輾轉來到土匪天堂山脈連綿的豫西陝州。一路裹挾百姓和收編小股土匪,到陝州時手下匪眾多達數千人。

聽聞張慶來到陝州,其舊部陝州守備丁保成也率兵加入了張慶部,兩部合股組建了“河南建國軍”,張慶自稱司令,丁保成出任參謀長。


兵強馬壯的張慶部杆匪,在豫西地區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氣焰十分囂張,這嚴重影響了河南的治安。於是段祺瑞令馮玉祥派重兵圍剿杆匪。雙方激戰多日,杆匪不敵,於是張慶率部離開豫西,經豫東,來到了皖西新蔡縣。

到皖後,張慶聽聞原安徽督軍倪嗣沖搜刮了大量錢財,存放在老家阜陽,於是張慶決定幹一票大的。當時阜陽城內駐有兩個團守軍,張慶不敢強攻,於是他先安排了幾十名悍匪,化妝潛入阜陽城內。

幾天後,杆匪裡應外合攻下了阜陽城,接著張慶部開始大肆搶劫,錢莊、商鋪被洗劫一空,杆匪還意外繳獲了倪嗣沖藏匿的大批武器:3000 多支步槍、13 挺機槍、200 多萬發子彈,還有幾門大炮。

有了這些武器裝備,張慶覺得自己又有了在豫西站住腳的資本,遂決定率部返回,臨走時還綁了60多名肉票和幾名天主教堂的洋人。


張慶很狡猾,他綁架洋人可不是為了錢,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官軍圍剿時,把洋人當成要挾的籌碼。他這招很管用,杆匪從皖西一路被官軍目送回了豫西。嚐到了甜頭,此後張慶部只要看到洋人就抓。

列強的傳教士被抓,震驚了北洋政府,曹錕當即任命北洋名將14師師長靳雲鶚為豫省剿匪總司令,統領河南境內各軍,圍剿杆匪。同時從湖北新軍調來一個旅沿京漢線截擊匪眾。

這次北洋政府動了真格,張慶嚇壞了,他趕緊將杆匪兵分三路分散突圍。1922年10月下旬,北洋官兵經過一個多月的圍追堵截,重創了杆匪,此時張慶部匪眾只剩下3000多人。

由於杆匪手中有“洋票”,剿匪司令靳雲鶚也不敢斬盡殺絕,為保險起見,他派人前去招安。幾經磋商,張慶接受了改編。

成了名義上的官軍,杆匪開始堂而皇之地以“擔負剿匪”為名,向豫西大戶、百姓徵收高賦稅,搞的民不聊生,於是豫西士紳紛紛上書吳佩孚要求調防杆匪。


頭腦發昏的吳佩孚沒想著怎麼壓制老洋人,而是將杆匪調到了豫皖邊境,很快他就對自己的決定後悔不已。

杆匪到了新地盤如魚得水,因為這裡比豫西要富裕,張慶搜刮了大量錢財,他暗中以利益相誘,收編了周邊的大小匪眾。實力大增的杆匪成了奉系、皖西眼中的“香饃饃”,他們分別派人過來策反老洋人。

就這樣杆匪成了吳佩孚心腹大患,左思右想,吳佩孚想到了一個借刀殺人之計:讓杆匪趕往四川協同軍閥楊森作戰。但張慶何等狡猾,他識破了計謀,婉拒了吳大帥。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吳佩孚一邊安撫張慶,一邊暗中下令蘇、魯、皖、豫、陝五省調集4 萬軍隊圍殲杆匪。但張慶又提前得到風聲,連夜率部逃往豫西老巢。

杆匪一路燒殺淫掠,經鹿邑、西華、許昌等縣於1923年10月下旬,回到了豫西。這次吳佩孚是下了除掉杆匪的決心,剿匪大軍也跟隨趕到了豫西。


張慶也聞到了血腥的味道,河南是待不下去了,於是他兵分兩路南竄,一路直奔湖北鄖陽縣,一路直奔湖北鄖西縣。

11月下旬,杆匪在湖北落下了腳。這下鄖西周邊的百姓遭了殃。杆匪四處搶劫,肆意強姦婦女,甚至留幼女都不放過,據統計這次鄖西匪禍,有數千婦女受害,其中被奸致死的多達三百多人。

老洋人在盤踞鄖西期間,通過裹挾百姓、收編土匪,將隊伍擴充到3萬多人。後來在湖北官兵的圍剿下,老洋人被迫率部逃往陝西。

西北甘肅、寧夏、青海三地的軍閥,聽聞杆匪入了陝西,紛紛驚恐不已,一向不睦的西北各部竟出奇的達成了一致,合力剿匪。

在各路官軍的圍剿下,杆匪又只得逃往豫西老巢。好不容易送走的瘟神又要回來了,吳佩孚一路派兵截擊。但杆匪經過一番苦戰,於1924年初,還是殺回了豫西。


豫西人聽聞老洋人回來了,商人、百姓全跑了,連政府也趕緊閃人。杆匪這次南下,歷時兩個多月,跑了3000多里地,還一路遭官兵圍剿,到了豫西已疲憊不堪。

可回來以後,老巢周邊人影都沒一個,就更別說糧食了。有些後加入的土匪更是怨聲載道,本來指望吃香的喝辣的,結果到現在連肚子都吃不飽。人心散了,隊伍也就不好帶了,老洋人的脾氣也越來越不好了。

而此時吳佩孚也沒閒著。有一天,老洋人召集各匪首開會議事。大家剛坐定,突然老洋人大吼:“李二黑,你個狗孃養的,膽敢揹著我私通官軍!”隨即拔槍準備射殺李二黑。

槍是響了,不過倒下的是老洋人。原來他的參謀長丁保成及眾多匪首,前幾日也接受了河南督軍張福來的招安。

不過老洋人雖然死了,但其手下除了部分被招安,還有部分繼續打著“老洋人”的旗號,在豫、鄂兩省為非作歹。其中張得勝部杆匪最為勢眾,多時竟達1萬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