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進攻孫權,誰能與之單挑?

莊生荒谷


白馬銀槍將馬超是西涼第一勇士,蜀漢五虎之一,他武藝高強,征戰沙場多年從未逢一敗,人也生得俊秀,打扮也時髦,被號為“錦馬超”。

馬超的武藝自然不須說,在三國武力排行榜上,當之無愧地屬於“超級猛將”的行列,“前表呂布,後表馬超”,以馬超巔峰期的戰鬥力,進入三國時代的前五名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如果馬超率領一支人馬到江南開疆拓土,以他絕世的武藝,孫吳陣營中有誰能與之匹敵嗎?咱們來分析一下東吳能拿得出手的幾位猛將:

一、太史慈

太史慈號稱是東吳的第一猛將,能打敢拼,手中一杆大槍神出鬼沒,箭法超群。但他這個“東吳第一勇士”的牌子有點過譽了。實際上我們檢點一下太史慈的戰績就能發現,他從來沒有斬殺過敵方一員戰將,只是幹掉了一群嘍囉兵。

在《三國演義》的第53回,孫權率大軍兵進合淝,張遼率兵出城搦戰,孫權“綽槍欲自戰”(也不知道他哪來的狗膽,早上吃了狂犬肉了?)太史慈當然不能看著孫權去送死啊,“挺槍驟馬早出”,與張遼戰到一處,“兩將戰有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從這場戰鬥可以看出,太史慈的武力值與張遼是在同一水平線上,屬於一流猛將的中等水平。這樣的武藝,不要說與馬超打了,遇到龐德、夏侯惇這些強一流猛將都討不了半分便宜。

推測太史慈迎戰馬超的結果:四十合必敗,再撐下去,肯定被馬超挑了。

二、孫策

孫策號為“小霸王”,武藝高強,膂力超群,性如烈火。其實孫策才是真正的東吳第一勇士,戰鬥力應在太史慈之上。

孫策的戰績要比太史慈強多了,在他的戰鬥生涯中總共有過六次廝殺,除了在神亭嶺一戰中與太史慈戰平以外,其它五場戰鬥全部獲勝,敵將全都被他幹掉了。所以說孫策的攻擊力還是非常強悍的。但與太史慈大戰數百合旗鼓相當,說明孫策與太史慈並沒有層次上的差距,也屬於一流猛將中的中等水平。

以這樣的戰鬥力想挑戰超級猛將的馬超當然也是不理想的,但孫策力氣比較大,所以推測孫策迎戰馬超的結果應比太史慈稍強些,堅持到五十合後會敗下陣來。

三、甘寧

甘寧號稱“錦帆賊”,是東吳陣營中少有的幾個能拿的出手的猛將。

甘寧是個多面手,水戰、步戰、馬戰、攻城戰樣樣都行,還善使大刀、鐵鏈、雙戟等各種兵器,箭法也不錯,真是多才多藝,技術全面。甘寧還是東吳戰績最好的將領,他總共幹掉了8個敵將,還重傷了1人,這樣的成績放到哪兒都足以為傲。

甘寧沒有遇到過武藝太強的敵人,彝陵城外與曹洪對陣,曹洪“二十餘合”詐敗而走;合肥之戰中與樂進廝殺,“戰不數合”,樂進詐敗。推斷甘寧的武藝上限不會超過太史慈、張遼等。

以甘寧的武力值也抵擋不住馬超,推測支撐四十回合還是可以的,全身而退也不成問題。

四、淩統

淩統是東吳的將二代,在年輕一輩中就屬他的武藝不錯了,作戰也堪稱勇敢。

但勇氣歸勇氣,實力歸實力,年輕的淩統確實悍勇敢鬥,但他的戰績也不理想,赤壁之戰中被徐晃截住,無功而返;濡須口與張遼廝殺“五十合不分勝負”,但孫權“恐其有失”,收兵回營,說明在場面上毫無優勢;與樂進交戰三十合不分勝負。打了幾仗,沒有什麼斬獲,甚至連勝績都沒有。

所以淩統的武力值只能歸入一流猛將中較弱的層次。以這樣的武藝肯定抵擋不住馬超,推測也就是二十合敗陣的水平。

五、周泰

在東吳陣營中,周泰屬於悍猛型的戰將,有過多次奮勇突圍的表現,捨生忘死,輕傷不下火線。

周泰最好的戰績是二十合斬殺沙摩訶,與曹仁有過一次交鋒,三十餘合後,曹仁詐敗而走。但濡須口之戰中,周泰與韓當聯手夾攻都打不過許禇;彝陵之戰中,關興陣斬了周泰的親弟弟,周泰都不敢報仇,反而心驚膽戰地退入陣中躲了起來,可見周泰的武力值不可能太高,肯定低於關興。

推測周泰迎戰馬超的結果會很慘,能撐十多個回合就會被馬超幹掉。

六、程普

東吳實在找不出幾個能打的了,只好把老將軍程普拉出來湊個數。

程普的兵器是一杆鐵脊蛇矛,在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汜水關之戰中,曾經“戰不數合”一矛挑翻華雄的部將胡軫;劉繇大寨前與太史慈大戰過三十回合。但程普的武藝肯定不如太史慈,頂多也就算個弱一流或者強二流的戰將。

以程普的武藝,若迎戰馬超,頂多二十個回合就得趕緊跑了,再撐下去性命堪憂。

除了以上六位,東吳其他戰將就更不行了。再找不出個能打的來了,劉備徵吳時,孫桓手下有兩個“萬夫不當之勇”:李異、謝旌。但實際上都是水貨,在馬超面前撐不住十個回合,就得被挑落馬下。

總的來說,東吳陣營中,沒有任何人能夠堪與馬超相抗。所以被關羽嘲諷為“江東鼠輩”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饞嘴肥貓鏟史官


馬超表示要是陸戰,東吳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單挑是別指望,能兩三個擋住馬超就不錯了。當然水戰東吳武將則表示馬超不夠看。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基本處於配角地位,因此武將的檔次水平也要比魏蜀兩家差不少。孫權主政時,孫策已死,手下最強的武將當屬太史慈、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淩統等人,他們都遠不是馬超的對手。

太史慈曾經和張遼大戰八九十合不分勝負,張遼在官渡遇到張郃也不過平手,三人武藝水平接近,而馬超對張郃可以二十合就輕鬆取勝。顯然太史慈遇到馬超也最多能堅持二三十合。

同理,和太史慈打了三十合不分勝負的程普、和張遼打五十合平手的淩統水平最多和太史慈相當,也不是馬超的對手,全部可以排除。

而在第一次濡須之戰時,周泰和韓當、陳武、潘璋聯手對戰許褚,結果不過是戰平而已。許褚的武藝和馬超大致相當,半斤八兩,很明顯,馬超也比他們四人中任意一人都要強不少。

在江陵之戰甘寧對曹洪也沒有明顯的優勢,徐盛、蔣欽被曹仁擊敗。曹仁、曹洪不過和張遼、張郃相當,因此這幾人也不如馬超。黃蓋雖然沒有什麼可以直接比較的對象,不過他和程普、韓當都是孫堅手下的老將,武藝水平應該差不多,和馬超比也有一定差距。

所以孫權手下武將雖然不少,但是能和馬超單挑的還真沒有,至少需要兩到三人才行。最好的辦法還是發揮水戰的長處,避免和馬超陸上交戰。


不沉的經遠


在《三國演義》中,東吳給人的一個直觀印象,就是武力超群的武將偏少,尤其是那些在單挑中大戰多少回合的名將。

雖然少點兒,但也不是沒有。能夠與馬超匹敵的人,應當非孫策、太史慈莫屬!

不過按照《三國演義》情節來看,馬超不太可能碰到孫策、太史慈。馬超能和東吳的將領單挑,最合理的情節應該是在馬超歸順劉備之後,隨著劉備去討伐東吳。

到了這個時候,孫策、太史慈、呂蒙、陳武、董襲等人,都已經先後死去了。本來還有一個甘寧,不過《三國演義》已經把他安排死在了沙摩柯的手下。

那麼這時還會有誰?

《三國志》裡面有段記載: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誰啊?周泰!

孫權殺了關羽後,就想繼續進攻蜀國,拜周泰為漢中太守。

《三國志》中記載,好幾千山賊忽然而至,一下子就到了孫權身邊了,眾將都驚慌失措了。只有周泰奮起殺敵保護了孫權。

在《三國演義》中,孫權被張遼、徐晃率軍圍住。曹操見到孫權被圍住,又派許褚殺了過去!

周泰衝了進去,領著孫權向外衝殺。一回頭髮現孫權不見了,周泰再次殺了回去救出孫權。

周泰救出孫權之後,又衝進曹軍救出了徐盛。

多次救孫權於危急之中,周泰有點兒像誰?是不是有點兒像曹操身邊的許褚!

按照《三國演義》裡的情節套路,馬超如果進攻孫權,首先應該碰到的就是周泰。

或許周泰未必能與張飛、許褚等人媲美,但是周泰這個“打不死的小強”的角色設定,也能讓馬超拼力忙活一番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馬超,字孟起,外號“錦馬超”。有呂布之勇,諸葛亮看人一向是比較準的,他由衷地說:“孟起世之虎將。”



奠定馬超虎將地位的一戰,是數合殺李通,八九合勝於禁,二十合勝張郃。此戰遠強於張飛三五十合平張郃。且看演義中如何渲染之。

操暗暗稱奇,自縱馬謂超曰:“汝乃漢朝名將之後,何故背反耶?”超咬牙切齒,大罵:“操賊!欺君罔上,罪不容誅!害我父第,不共戴天之仇!吾當活捉生啖汝肉!”說罷,挺槍直殺過來。曹操背後于禁出迎。兩馬交戰,鬥得八九合,于禁敗走。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李通出迎,超奮威交戰,數合之中,一槍刺李通於馬下。超把槍望後一招,西涼兵一齊衝殺過來。操兵大敗。

那麼,如果馬超進攻孫權,東吳名將中誰會如於禁、張郃、李通般出迎呢?

一、甘寧——“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



甘寧,字興霸,外號“錦帆賊”。

甘寧是戰鬥機,馬戰、步戰、船戰都很擅長,尤其箭法,演義中甘寧四次出手,三死一傷,是名副其實的三國第一狙擊手。另外,他也是兵器達人,銅刀、鐵鏈、雙戟樣樣精通。

甘寧只將白騎,左衝右突。曹兵驚慌,正不知敵兵多少,自相擾亂。甘寧百騎,在營縱橫馳驟,逢著便殺。各營鼓譟,舉火如星,喊聲大震。甘寧從寨之南門殺出,無人敢當。孫權令周泰引一枝兵來接應。甘寧將百騎回到濡須。操兵恐有埋伏,不敢追襲。

甘寧百騎劫曹營,其猛,其威,其勇,皆有萬夫不當之勢。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憑此,皆有能和馬超一搏。

二、太史慈——“彼軍有如此人,安能敵乎?”



太史慈,字子義。堪稱東吳第一武將。

有一百合戰平“小霸王”孫策的戰績。神亭嶺上與孫策從馬上打到步下,再進行自由搏擊,且看演義中如何敘述之。

縱馬橫槍,直取孫策。策挺槍來迎。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

於是且戰且退。策那裡肯舍,一直趕到平川之地。慈兜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策一槍搠去,慈閃過,挾住槍;慈也一槍搠去,策亦閃過,挾住槍。兩個用力一拖,都滾下馬來。馬不知走的那裡去了。兩個棄了槍,揪住廝打,戰袍扯得粉碎。策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短戟,慈亦掣了策頭上的兜鍪。策把戟來刺慈,慈把兜鍪遮架

此戰,不亞於馬超夜戰張飛的氣勢,應為演義中最為精彩的打鬥。

還有在合肥大戰中,太史慈七八十回,勇鬥曹魏猛將張遼,不分勝負。其威猛,足以迎馬超於長江之畔。

但遺憾的是,太史慈長時間不被重用,夜襲曹營,亂箭穿身而亡,死時悲壯大叫:“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可見其心不甘。

三、孫策——“獅兒難與爭鋒也”



孫策,字伯符,外號“小霸王”。

絕對是演義前半部分的榮耀王者,一百合戰平太史慈。再有挾死一將,喝死一將的成名之戰,整部三國,誰能有之。

那槍剛搠到策後心,策陣上軍士大叫:“背後有人暗算!”策回頭,忽見樊能馬到,乃大喝一聲,聲如巨雷。樊能驚駭,倒翻身撞下馬來,破頭而死。策到門旗下,將於糜丟下,已被挾死。一霎時挾死一將,喝死一將:自此,人皆呼孫策為“小霸王”。

如其不中箭而亡的話,其魄力,對抗馬超綽綽有餘耳。

四、徐盛——“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也”

看徐盛的“勇”,是東吳有名的“混江龍”。

公元217年,曹操出兵濡須口,徐盛緊隨孫權左右。魏軍大出江上,聲勢浩大。徐盛和其他將領一起應戰。沒想到,一陣江風把吳的船艦刮到了曹軍陣前。當時吳軍驚恐萬狀,不敢出戰。只有徐盛帶著部下上岸殺敵,其勢,銳不可當。此戰中,徐盛受到孫權的讚賞。

再看其勇,“忠”字當頭。

當初,孫權受降曹魏,曹魏使者邢貞仗勢欺人,與孫權相見時,徐盛悲痛哭道:“吾等不能奮身捨命,為主並魏吞蜀,乃令主公受人封爵,不亦辱乎!”

有此忠勇之士,“拼命三郎”,何懼一馬超單挑耳!

閒將西話:有“錦帆賊”甘寧,有勇將太史慈,有項羽之猛“獅兒”的孫策,有忠勇可嘉的徐盛,馬超亦止步於長江之險。


閒將西話


馬超的能力、武藝是相當不錯的,如果進攻孫權,只有早故的太史慈,可以和錦馬超單挑,甘興霸雖然能力敵張遼,但比馬超要遜色,因為在曹營裡,武藝最強的是虎雌許褚,和馬超連戰二百合不分勝負,而且虎雌是赤博上陣,叫很努力了,但儘管如此,他也沒能戰勝馬超。而張遼能力在虎雌之下,甘寧和張遼相比略處劣勢,因此吳營內無人能和馬超單挑。


老黃8012


馬超武藝精湛,在潼關大戰、渭水之戰中和曹操諸將殺的是天昏地暗,曹操大將於禁、張郃、曹洪、夏侯淵等與馬超交手皆敗北,大將李通更是被數合斬殺,只有猛將許褚與馬超大戰二百三十餘合平手才算給曹操陣營留了一點面子。

那麼如果馬超和東吳孫策作戰,江東英豪誰可與其單挑的?孫權繼位的時候,孫策已死,就姑且按照赤壁之戰前後的東吳武將陣容來算。

一、太史慈VS馬超

太史慈弓馬嫻熟,是個優秀的一流強將,太史慈神亭林血戰孫策不分勝負,在合肥大戰和曹魏一流強將張遼戰了八十合都不分伯仲。但是張遼和張郃曾經戰了一個難分難解,而張郃在潼關大戰中被馬超二十合迅速擊敗。如此看啦太史慈和馬超也差距較大。

結論:馬超勝

二、甘寧VS馬超

甘寧武藝和箭術也是一流,射殺黃祖、赤壁之戰殺死多名曹操部將、也曾經帶領百餘騎兵夜襲曹營後全身而退。不過甘寧缺乏和一流武將交手的記錄,夷陵之戰有病的甘寧更是被蜀國蠻將沙摩柯一箭射死,甘寧武藝和馬超還是有差距。

結論:馬超勝

三、周泰VS馬超

周泰也是一個優秀的一流武將,是個搏命型的選手,曾經為救孫權和大批山賊作戰,身中十幾槍差點死掉;合肥大戰又勇救孫權和被圍的徐盛,又身中十數槍,膚如刻畫。不過周泰和韓當二人聯手大戰許褚而未能取勝,周泰武藝還是差馬超不少。

結論:馬超勝

四、淩統VS馬超

淩統也是東吳武藝前幾的名將,淩統在濡須口之戰和曹將樂進大戰數十合平手,後又勇救孫權,力戰張遼數十合不落下風,不過淩統武藝比張遼還是要差一些,略高於樂進,自然比起馬超的武藝差一大截。

結論:馬超勝

五、黃蓋、程普、韓當

黃蓋、程普、韓當都是東吳三朝老臣,歷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代,黃蓋、程普、韓當和祖茂四人早年是孫堅手下四健將,武藝在一個水平,祖茂被董卓大將華雄大喝後一合斬殺,可見其他三人武藝也是差華雄不少,至於和馬超比,那就差距大多了。

結論:馬超勝

六、韓當、丁奉、徐盛、孫桓逐輩

東吳剩下武藝較高的也就韓當、丁奉、徐盛、孫桓等人了,韓當加周泰兩人都戰許褚不下,丁奉被關羽之子關平奮力殺退過,徐盛尚且非曹仁之對手,孫桓更是被關興擊敗,其他人更是不行,所以這些人和馬超差距更大,都是數合之將。

結論:馬超勝。

最終結論:東吳眾武將無人可以和馬超一戰。


我家的貓叫皮蛋


馬超之勇,天下皆知。

江東有​孫堅、孫策、甘寧,太史慈,每個人皆可與馬超一戰而不落下風。

孫堅被稱為江東猛虎,歷史上的華雄實際上是孫堅殺死的,而不是關羽。董卓最忌憚的諸侯也​是孫堅。

孫策​,人號小霸王。曾瞬間挾死一將,喝死一將,其喝聲有如巨雷,威勢可以媲美張飛。劉備評價孫策:“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曹操評價孫策:“獅兒難與爭鋒也!”

甘寧,錦帆賊,百騎劫魏營……守江,關羽聞是甘寧,不敢渡江。

太史慈:與劉備、關羽、張飛共救孔融,入陣殺敵,威勢不弱於關張。​太史慈五十合平孫策;八十合平張遼。

東吳孫氏戰將並不弱,只是小說家把他寫弱了。

(參考資料:小說《三國演義》​,史書《三國志》。)







莊生荒谷


東吳能和馬超單挑的只有孫策了,但是孫策是一鎮諸侯,扮演的是君主的角色,而且孫策死的很早,所以他就不算在內了。那麼東吳能和馬超單挑的人是誰呢?

我們先對東吳將領做一下排名:

第五名:丁奉

丁奉是東吳的四朝元老,輔佐了從孫權到孫皓四代君主。丁奉曾率三千部下,脫去盔甲,扔掉長槍,手持斷刃,直衝魏軍營寨,斬殺魏兵無數。

第四名:陳武

陳武曾與龐德大戰, 在這場戰鬥中,吳軍大敗,慌亂中,周泰、徐盛等吳將都身負重傷,孫權也差點被魏兵活捉。陳武在此不利的局勢下,居然能和龐德大戰一場。龐德的實力,連魏將張郃、許褚等人都稱讚不絕。

第三名:黃蓋

東吳陣營資歷最老的將領。黃蓋擅長使用鐵鞭,曾經在三個回合之內就生擒了劉表手下的大將黃祖。

第二名:甘寧

甘寧很有韜略,既能統領騎兵,又擅長水戰。其單挑實力不容小視,衝陣能力是東吳版的趙雲。甘寧曾率領百名騎兵去魏軍寨中劫營,不但成功了,而且手下騎兵無一傷亡。

甘寧箭法堪稱一絕,曾經一箭射死了魏將凌操(淩統他爹)、黃祖、蔡薰,還曾把曹魏名將樂進射下了馬。甘寧的用刀也是非常厲害,曾經一刀砍死了鄧龍,又在一個回合之內砍死了馬延、張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曾經在20個回合之內打敗了曹洪。從這些戰績我們可以推測出,甘寧的武力要高於張郃徐晃,但是接近張遼。

第一名:太史慈
太史慈曾經與關羽一起去北海解救了孔融,兩人衝入陣營中如虎驅羊群。雖然太史慈的武力比不得上關羽,但是卻高於張遼。太史慈曾與張遼大戰八十個回合,和孫策大戰了一百個回合都沒有分出勝負。太史慈最厲害的就是箭術,可以說是指哪射哪。太史慈的箭術在三國名將中排名前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能和馬超單挑的,也只有東吳名將太史慈了。


公元前


這個問題,也可以算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了,我姑且說之,各位姑且聽之。

在三國演義裡,自然和正史有所不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一個惜墨如金的人,從東漢末年一直到三分歸晉,近百年曆史,不過三十萬字也就結束了,以至於後世如裴松之等人的註解,其字數都是三國志原文的兩倍之多。後來研究這段歷史的人,不得不將原書和註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這種惜墨如金,也讓後世對三國曆史,多了很多想象空間。

三國演義在三國志的基礎上,七分是實,三分是虛,卻不以曹魏為正統,而以劉備為正統。以至於劉備和曹魏的筆墨更見濃重。相比之下,孫權的戲份,就有些少了。不但孫權的戲份少,就算是孫權手下的將領,其戰鬥力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

就問題所言,馬超為五虎將之一,曾有過許褚裸衣鬥馬超的傳奇,也有馬超張飛挑燈夜戰的經典情節。就連曹操也不得不承認,馬超不亞於呂布之勇。雖然馬超未必在民間的三國猛將中排在前三,前五應該會有馬超一席之地。這樣一個猛將,孫權又能讓何人相敵?

馬超(劇照)

NO.1:太史慈

孫吳的第一猛將,當屬小霸王孫策,可惜,孫策絕對不能上場。主要原因就是孫策的身份特殊,即使他的武藝足以和馬超相提並論,但也不能輕易出手。那麼,能和孫策相提並論的,只有太史慈一人而已。

太史慈貢獻了一次足以和張飛鬥馬超,許褚鬥馬超相提並論的經典戰例,那就是酣鬥小霸王孫策。這一場可算是非常經典。兩個人馬戰,步戰山上,山下打的不亦樂乎。直到最後,也沒有分出一個勝負來。這一戰,太史慈奠定了東吳第一猛將的地位。而且是馬上馬下綜合性猛將,更主要的是,太史慈還有一對步戰雙鉤,若是和馬超對戰,一旦雙雙落馬,太史慈在步鬥過程中,一定會佔上風。因為從和許褚對陣看,兩個人同時落馬後,打起來就如同流氓打架一般,互相撕扯。而太史慈和孫策的步鬥看來,經驗要多很多。因此,太史慈絕對可以和馬超相提並論。

NO.2:甘寧

甘寧是繼太史慈之後,又一個可以稱為猛將的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國演義裡,甘寧雖然被稱為和張遼齊名的猛將,但缺少單挑的精彩戰例。甘寧的確單挑過,比如赤壁之戰短時間內斬殺馬延、張凱,第一次合肥大戰之時,一錘子砸死了太守朱光。沒歸順孫權時,一箭射死凌操。從人頭數來說,甘寧的人頭數很多,但有一點,甘寧缺少和名將猛將對戰的經典戰例。像是馬延張凱這些人,基本是炮灰型將領。斬殺這些人,根本不值得一提。從斬將、單挑的質量上看,甘寧雖然很猛,卻未必能和馬超一戰。

NO.3:周泰

周泰在三國演義中,號稱東吳第一肉盾,小強式的存在,而且是群戰的高手,突圍的猛人。這個人似乎可以和曹操手下的典韋相提並論,都是主公的貼身保鏢,而且遇見危險時,敢玩命,能打能殺。遍體鱗傷稱為周泰的標誌。也讓周泰成為東吳數一數二的猛將。

但和甘寧相似,周泰在混戰中爆發出來的戰鬥力非常驚人,但依舊缺少高質量的單挑。在赤壁之戰時候,和韓當合作,水戰中,一人一個,結果了曹操的將領焦觸、張南。在夷陵之戰時,和蠻將啥摩柯大戰二十回合,砍了對方的腦袋。但這些將領,都算不上是猛將,因此,周泰猛歸猛,但要想和馬超相抗衡,還是差點火候。

NO.4:淩統

淩統是一個被低估的猛將,也是孫吳裡為數不多的單挑型將領。在三國演義裡,東吳將領單挑的戰例本來就少,五十回合以上的戰例更是少,太史慈貢獻了兩場,一場和孫策,一場和張遼。淩統同樣貢獻了兩場,一場和張遼,一場和樂進。可以看出,淩統的確是一個單挑型將領。而他的對手,質量也非常高。

張遼,有著不亞於五虎將的戰鬥力,就連關羽都曾經正面評價過張遼的武藝。也是曹操陣營中,甚至是三國演義中,為數不多的可以讓關羽正眼看的將領,就連馬超也沒有這樣的待遇。而淩統可以和張遼對戰五十合未分勝敗,可見這次單挑含金量是很高的。

樂進,在三國演義裡,筆墨很少,也沒有太多單挑的戰例,但歷史上,樂進被評價以驍果著稱,就是驍勇果斷的意思,樂進非常善於突襲,最為精彩的一個情節是,在第一次合肥大戰的時候,張遼和太史慈打的難解難分,樂進卻突然進攻,一刀劈斷宋謙賈華的雙戟,李典趁機一箭射殺宋謙,曹軍才一舉取勝。淩統和這樣的人單挑五十合,含金量不低。

我想,如果馬超真的要和東吳將領單挑,孫策若是在,必然能和馬超相抗衡。孫策不在,太史慈可以。如果太史慈不在,淩統勉強可以一戰。周泰甘寧,從單挑質量看,即使出戰,結果也未必有淩統好。至於其他將領,恐怕都不夠格。


舊書齋


孫權:“馬超,你過來啊!”

馬超:“有種你上岸啊!”

……

哈哈,如果非要在陸地上一決雌雄,那東吳武力最強,就應該是甘寧了。

甘寧是一位多面手,馬戰、步戰、水戰、攻城戰,都很精通。馬戰使大刀,赤壁之戰時秒殺馬延、張顗;步戰使雙戟;水戰用弓箭,曾一箭射死東吳大將凌操;攻城持鐵鏈,身先士卒,冒著箭雨攻下皖城。

甘寧是所有上將中,最不惜命的,不管是親自參加攻城、還是百騎踹營,都是玩命的勾當,一般人不敢這麼玩。

孫權曾評價:“孟德有張遼,吾有甘興霸,足以相敵也。”特別在惡戰的時候,甘寧都有突出的表現。

單純論馬上功夫,甘寧也算一流猛將,就算不如超一流的馬超,但是應該可以支持七八十回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