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導言

大唐王朝

,作為繼漢朝之後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自公元618年李淵稱帝至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前後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唐朝從謀劃立國到最終一統天下,可以說秦王李世民所做出的貢獻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以至於李淵為表其功自創名號封其為“天策上將”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唐太宗李世民

世人評價李世民,除了盛讚其在大唐創業之初所立之不朽功勳外,更多的美譽來源於其登基之後所開創長達22年的“貞觀之治”,為唐朝的國運強盛和延續打下了堅實的根基。然而,在這兩個時期之間,發生的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件是我們始終無法繞開的,那便是改變唐朝命運和歷史走向的“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李世民影視劇照

熟悉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參與這場奪嫡之爭的人不少,一說是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人,另一說為長孫無忌、尉遲恭、房玄齡、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節、秦瓊、段志玄、屈突通、張士貴等人,具體是哪些人,我們在此不作進一步考證。唯一比較確定是,這些個人,作為秦王李世民的鐵桿部隊,在事變之後,均得到了李世民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每每翻閱這段史料記載之時,筆者曾有兩個疑惑,那就是當時身為靈州大都督的第一神將李靖,為何沒有參與其中?而在李世民順利得位之後,在這場奪嫡鬥爭中未立寸功的他,卻為何依然能夠獲得唐太宗的重用呢?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李靖畫像

下面,我們邊回顧這段歷史邊進行推理分析,為君解答這兩個疑問。


玄武門之變——一場影響深遠的奪嫡之變

“太子建成,性寬簡,喜酒色遊畋;齊王元吉,多過失;皆無寵於上。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內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資治通鑑·唐紀七》

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這段記述,簡明扼要的說明了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根源。按照史書記載,當時的情形,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確實是對李世民的勢力忌憚不已,恨不能除之而後快。除了《資質通鑑》外,還有《舊唐書》《新唐書》《唐會要》等正史典籍,都非常明確的記載了類似的一個情況,那就是當時的李世民如果不奮起一擊,那等待他的必然是被迫害而死。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李建成影視劇照

這樣的情形,對於李世民而言,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首先是道德上的,其次是策略上的。動,則可能身死名亡,即便僥倖得勝也可能因“弒兄奪嫡”和“得位不正”而遭致千古罵名;不動,則必然是坐以待斃。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最終,在秦王府一干謀臣武將的鼓動和逼迫之下,李世民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那就是“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資治通鑑·唐紀七》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玄武門之變示意圖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在一番精心策劃之下,秦王李世民率領一干鐵桿部隊入朝,並在玄武門附近埋下伏兵,成功射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此同時,李世民又“使尉遲敬德入宿衛,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尉遲敬德身披鎧甲,手握長矛,直抵李淵划船的小湖邊,號稱是受秦王之命特來“保衛”李淵,實則是前來控制住李淵的。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尉遲敬德影視劇照

玄武門之變之後,唐高祖李淵知道木已成舟,只好召見李世民說了一句:“近日以來,幾有投杼之惑。”(大意是受建成和元吉蠱惑造成誤會,投杼的意思來源於曾參殺人的典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資料瞭解),立秦王為太子,並將國事俱以委之。幾個月後,李世民正式登上大寶,改元貞觀,是為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登帝位後的李世民

正如宋代蘇轍所說:“唐高祖起太原,其謀發於太宗,諸子不與也。及克長安,誅鋤群盜,天下為一,其功亦出於太宗。蓋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歸向,其在太宗者審矣。”李世民的奪嫡之舉並未招來過多罵名,其緣由就在於李建成雖為嫡長子,但在當時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更希望是功勳卓著、智勇雙全的李世民能夠繼承大統。

那麼,照理來說,身為初唐第一神將的李靖,應該能夠清楚的知道秦王李世民才是真正的潛力股,他為什麼不參與到“玄武門之變”的行動呢?


李世民事前透露意圖,但李靖終未參與

“世民腹心唯長孫無忌尚在府中,與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車騎將軍三水侯君集及尉遲敬德等,日夜勸世民誅建成、元吉。世民猶豫未決,問於靈州大都督李靖,靖辭;問於行軍總管李世績,世績辭;世民由是重二人。”——《資治通鑑·唐紀七》

《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前,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力勸秦王誅殺太子和齊王。對此,秦王李世民猶豫未決,於是便去詢問靈州大都督李靖。但是李靖卻不置可否,請辭而去。也就是說,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冒著被告發的風險,基本上已經將心裡的這一想法透露給李靖了,結果後者並不願意參與其中。而仔細想來,李靖之所以不參加,筆者以為主要原因在於以下三點

  • 其一,不便參與——李靖身為外將,領兵在外。

如前文所述,參與玄武門之變

的文臣武將,皆是秦王李世民心腹謀臣和武將,常年跟隨他東征西討,忠心可靠。而李靖身為靈州大都督,絕大部分時間應該是領兵在外。據史料記載,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李淵已封李靖為靈州大都督前往邊境抵禦突厥,因此在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李靖行軍總管李世績應該都不在朝中,無法直接參與。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統兵在外的李靖

  • 其二,無須參與——奪嫡之爭是帝王家事,一旦介入,性質大變。

從性質上來講,李世民發動的這場玄武門之變,是一場皇子之間為了爭奪儲君之位的事變,說白了無論誰最終勝出,都是皇帝的自家事,並不是影響國本的大規模兼併戰。可如果李靖、李世績等統兵在外的武將為了支持李世民而帶兵回京城相助的話,那這場事變的性質就不再只是奪嫡之爭了,而是皇子勾結外臣舉兵謀反了。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帶兵回都假想圖

所謂,殺雞焉用宰牛刀。這樣的一場宮廷兵變,要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控制內廷即可,根本無需動用外兵,因此參與其中的都是秦王府的嫡系人馬。

  • 其三,不願參與——李靖身為當世第一名將,十分愛惜羽毛,不願因此揹負罵名。

再者,假如李靖帶兵回長安支持秦王李世民,那就等同於對唐高祖李淵的背叛,而且,也會因此讓他揹負歷史罵名。有人可能會說,歷史不都是勝利者所主導篡寫的嗎?那些參與玄武門之變的其他人並沒見到有誰因此而得到罵名啊。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秦王近臣代表——房玄齡和杜如晦

話雖如此,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李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曾是隋朝屬臣(擔任過馬邑郡丞),曾經還打算去向隋煬帝告密李淵之謀,後來是在法場上慷慨陳詞而被李淵赦免的。李淵對其從一開始的猜疑到後來的極度信任,相信李靖比誰都更清楚李淵對於他的恩情多重,因此他絕不會幹這種事。另一方面,三國時期的呂布就是因為多次賣主求榮而背上了“三姓家奴”的臭名。作為智勇雙全、當世第一名將的李靖,為了愛惜羽毛,也斷然不會這麼幹。

綜上三點,李靖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李靖既然未參與事變,為何依然獲得重用,甚至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太宗嗣位,拜刑部尚書,並錄前後功,賜實封四百戶。貞觀二年,以本官兼檢校中書令。三年,轉兵部尚書。”——《舊唐書》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的次年元月,李世民正式登基為帝,不僅沒有怨恨李靖,反而極度倚重,先是官拜刑部尚書,而後兼任檢校中書令,繼而轉拜兵部尚書。此後多年,每每邊患再起之時,太宗第一個想到的征討元帥都是李靖。他也確實不負眾望,先是“率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復定襄,威振北狄”滅了突厥,後又以古稀之年率軍遠征吐谷渾,穩定邊疆。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功勳卓著的李靖

李靖以其功,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據《新唐書》所載:“二十三年,病甚,帝幸其第,流涕曰:“公乃朕生平故人,於國有勞。今疾若此,為公憂之。”薨,年七十九,贈司徒、幷州都督,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諡曰景武。由此可以看出,李世民對於李靖的惜才和感恩之情有多濃烈。

那麼,回到本文的問題上,李靖既然未參與事變,為何依然能夠獲得李世民的重用,甚至還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筆者結合史料推想,原因無外乎以下三點:

  • 李世民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本文前一部分分析,作為智謀過人的李世民

不可能不知道筆者所說的“不便參與”、“無須參與”和“不願參與”,他之所以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前詢問李靖和李世績,正可謂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目的在於試探兩個手握重兵的大將的態度,而並非是要得到他們的直接幫助。筆者以為,李世民此舉有兩層含義:

一方面,李世民想要得到李靖的中立態度,不參與可以,但也料定他不會反對。只要這些手握重兵的大將們不反對,不來攪局,那李世民憑藉自己的勢力和佈局足以穩操勝券。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深思熟慮的李世民

另一方面,李世民向他們暗示其意圖,是要獲得大將們的同情,激發他們的同理心。李世民知道如果不做好外圍輿論導向,那麼即便他最終成功奪嫡,那也會落人口實。因此,他要向手握重兵的李靖表達他的委屈,暗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對他的極致迫害,他是被逼無奈的。

由此,隨著李靖和李世績的不置可否保持中立態度,李世民得到了他想得到的東西,掃除了外顧之憂。

  • 李靖的“此處無聲勝有聲”

那麼,我們轉化角色,從李靖的角度來考慮一下。作為身處亂世的名將,李靖對於權謀和鬥爭自然是多見不怪,他心裡非常清楚李世民向他這麼一個統兵在外的邊疆大吏透露核心機密的

真實意圖所在絕不僅僅是對其的敬重和請教這麼簡單,而是要從他這裡獲得某種意義上的支持罷了。

作為李靖,雖然對於李世民也是非常的欣賞和感恩(法場相救可是李世民所為),但是這裡面的微妙之處,只有他和李世民心照不宣。面上,絕不可以公開支持甚至是帶兵相助,不僅背叛李淵徒得“逆臣”之名;同時也不能公開反對李世民之謀,以免為自己今後遭來禍患。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李淵影視劇照

因此,最好的作法就是“不置可否”,不聽、不看、不參與也不反對,保持中立姿態。而他的這種中立態度,實際上是偏向於秦王李世民的,這是無形的暗助,可謂“此處無聲勝有聲”,因為李靖和李世績的沉默和中立,實際上讓李淵陷入了孤立無援的被動境地,只能任由事態發展,聽憑李世民擺佈了。筆者想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所說的“世民由是重二人”,其中的深意大體於此。

兩個聰明人的過招,就是這樣的充滿的智慧的味道。

  • 李靖的才能確實讓李世民看重

李靖在初唐時期,號稱第一名將,儀表魁偉就罷了,還善於用兵;善於用兵就罷了,他還長於謀略,為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當世無人能出其右。關憑他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突厥西破吐谷渾這幾項齊偉的壯舉,便可見一斑了。這樣一位神將,在國家剛剛建立不久,外患為靖之際,李世民不可能放著這麼粗的一根“大腿”不用的。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李靖戰場殺敵

綜上三點,已經很清晰的解答了李靖雖然未直接參與玄武門之變,卻依然獲得李世民重用的原因。

九州君評

“昌、發啟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貞觀之風,到今歌詠。”——《舊唐書‧太宗本紀》

“建成、元吉自家討死。太宗殺之。不為過也。但待鞠問明白。以廢立之柄歸之太祖。更為無議。然勢不並立。先著勝人。亦不可懸度也。”——李贄

“然而,中國人應該慶幸李世民先生奪嫡成功,李世民為中國帶來名垂千古的‘貞觀之治’,成為治世的典範。”——柏楊

由古至今 ,世人談及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時,多持理解、同情甚或讚賞的態度。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功,也確實是彼時久亂思治的百姓之幸。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玄武門之變

然而,對於這場影響深遠的奪嫡之變,大家將焦點皆放於李世民及其秦王府一干屬臣的傳奇故事上,而對於手握重兵、號稱唐朝第一名將的李靖等外圍重臣在這一重大事變前後的潛在作用少有提及。而本文即立意於此,為大家解答了這背後的一些歷史迷惑,以全讀史之廣闊思路。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為何要向李靖透露核心機密

九州配圖:大唐盛世


1.《資治通鑑》

2.《舊唐書》

3.《新唐書》

4.《唐會要》

1.圖片多源於網絡,首先感謝圖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2.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錯誤之處和觀點不一,請留言探討,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