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道上,若关羽不顾往日情分,一心杀曹操,曹操会死在此吗?

竹安先生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这里讲的就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的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狼狈逃走的过程中,关羽在华容道截住曹操,并放走了曹操的故事。



这是三国演义的情节,就得三国演义来分析,关羽当然能杀曹操了,就是一小卒,领着五百校刀手,一样能斩了曹操,更别说关羽这种不世出的猛将了。

但关羽并没有杀曹操,不是不能杀,而是关羽不愿意杀,不忍心杀,下不了手,而故意放走了曹操,要想了解关羽能不能杀曹操,就得明白当时的情景。



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在排兵布阵时,就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截杀曹操,并且智激关羽立下军令状,如果杀不了曹操则按军法从事,关羽依令行事。

曹操在赤壁战败时,最初是和张辽一起率领一百余骑兵逃走,后又遇到毛玠与文聘的数十骑会合,然后就被吕蒙和凌统截住厮杀,徐晃带领一支军队赶到救了曹操,于是继续向北逃走。



曹操正走着,遇到本部马延、张顗二将率领三千北地兵马,于是曹操命令二将率领一千人作为前锋,结果再次遇到东吴甘宁、太史慈、陆逊三支军队的围攻,曹操再次逃走,路上遇到张郃,直至逃到乌林之西。

曹操则喘口气,就有赵子龙率军杀来,曹操让徐晃和张郃迎敌,自已逃走了,逃到南彝陵大路的葫芦口时,刚休息会,张飞率领一支军队杀到,曹操让许褚、张辽、徐晃一起迎战张飞,自已再次逃走。



接着曹操就来到了华容道,这时曹操手下只剩下27个人了,大将有许褚、张辽、张郃、徐晃、毛玠等人,谋士有程昱,而华容道那边,关羽带着五百名校刀手正在恭迎曹操多时了。

曹操这边的27个人对关羽的500人,这仗怎么打?而且关羽这边还是埋伏,要是存心杀曹操,关羽有一百种方法能杀了曹操,比如让人埋伏起来,一通箭雨过去,再比如等这27个人进入华容道,再堵住两边去路,让500人战27人。



况且这个时候,曹操已经遭受了多次的拦截,又是大败逃走,无论是军心还是勇气,都已经全部丧失,这27个人,就想着逃命,哪有决死一战的勇气?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关羽如果真想杀曹操,就是十个曹操也无法逃脱。曹操曾经与关羽相处过一段时间,深知关羽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因此曹操在华容道并不与关羽硬拼,而是采用了以柔克刚,晓之于情,主动示弱,用感情打动关羽。



曹操先是希望用往日之情打动关羽,希望关羽放自已一马,但关羽说你的情义我已经用斩颜良、诛文丑还给你了,所以两不相欠

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前,曹操曾经赠送黄金一盘、锦袍一件给关羽,于曹操提到了这事,又说关羽《春秋》,同时曹操提到了一个典故,就是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典故



子濯孺子是一个人,是郑国的将军,庾公之斯也是一个人,是卫国的将军,子濯孺子率军攻打卫国战败了,逃走的时候还病重了,不能拿起弓箭,庾公之斯追上来问子濯孺子为什么不射箭,子濯孺子说病了,无法射箭,于是庾公之斯就说,我的射箭本事是向尹公之他学的,而尹公之他是子濯孺子的学生,也就是说庾公之斯是子濯孺子学生的学生,简称徒孙,于是庾公之斯放弃射杀子濯孺子,让子濯孺子逃走了。

曹操讲这个典故的目的,就是说自已对关羽有恩,关羽应该学庾公之斯一样放了他逃走,结果关羽听了之后,就不忍心下手,就放了一条路让曹操走,走了一半有些犹豫时,张辽又正好经过,要知道张辽当年也救了关羽一命,关羽更加不忍心杀曹操了,于是就让曹操通过了华容道逃走。



其实这事都是诸葛亮策划的,诸葛亮就是不想杀曹操才让关羽守华容道,因为他知道关羽重情义,算准了很可能会放了曹操,才派关羽去守华容道。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不会。

1、曹操虽然败逃到华容道,但是身边还有许褚、张辽、徐晃、李典、张郃等几员大将,如果关羽真的不顾及往日情分,只凭关羽一人也抵挡不了许褚等人一拥齐上。

2、诸葛亮早已算准了曹操命不该绝,所以故意让关羽来守华容道,目的就是让关羽还清曹操昔日之恩,以后才能死心塌地、再无顾及。

3、在正史中,曹操并没有在华容道遇到关羽,也没有丧事华容道,所以在演义中无论遇到谁都不会命丧此地。





万里清风来


华容道上,关羽能否擒杀曹操,要看当时的情况了。首先,曹操身边的大将有许褚,徐晃,张辽,张郃,李典,文聘,毛玠以及剩下的三百骑兵,还有一众战斗力相当于零的谋士,关羽这边有关平,周仓以及五百校刀手。正常情况下,曹操这边阵容整齐,关羽要擒杀曹操几乎不太可能,问题就是这是非常时刻。首先,曹操这边连续作战,将领们疲惫不堪,早就不能以正常的武力的判断了。赤壁之败,曹操连遇埋伏。



先是东吴的:

吕蒙追了上来,曹操留张辽抵御;

火光中,凌统杀将出来,徐晃赶到对战;

叫喊声中,甘宁又杀到,新来汇合的北地二将马延,张凯来敌,先后被秒杀;

太史慈和陆逊合兵杀来,曹操让新汇合的张郃断后;



其次是刘备这边的:

曹操第一次大笑,赵云冲了出来,徐晃和张郃双战赵云;

曹操第二次大笑,笑出张飞,许褚骑无鞍马和徐晃,张辽抵御张飞;此战后,曹操回顾众将,多已带伤;

曹操第三次大笑,关羽出现,众将明显感觉战之不妙了,所以以马匹疲乏为借口回应曹操死战的命令,于是程昱提议感化关羽;



所以,曹操诸将中张辽是一直在曹操身边保护,又先后对战吕蒙,张飞;徐晃在乱军中突围,正好遇到曹操,先后抵御凌统,赵云,张飞;许褚是在曹操遭遇赵云埋伏后,才保护着众谋士来汇合。在这之前,从东吴的围困中,想必也是一番恶战,但是至少谋士们一个没丢。之后,许褚又骑着无鞍马和徐晃,张辽抵御张飞,从体力来说,许褚应该是主力,但是张飞是克星;张郃先是断后抵御陆逊和太史慈军,后又参与了和徐晃抵御赵云的战斗,但是赵云是张郃的克星,此战后,张郃已经带伤;李典是和许褚一起保护的众谋士,在后面抵御张飞,关羽都没有出现,极有可能没有战斗力了;文聘在刚开始就被射伤,让毛玠救了;毛玠和众谋士没有多少战斗力;



兵力方面,关羽一票都是生力军毫无疑问,曹操这边,开始和张辽只有百余骑,后来遇到毛玠,文聘几十骑;徐晃带一军来汇合时,没有说明多少,又抵御凌统的损失,剩下不会太多;张郃情况和徐晃应该差不多;所以,主要是马延,张凯带来的三千北地军是主力;后又遇到许褚,李典以及众谋士,兵士应该有一些,不过应该也不多;所以,满打满算曹操手下最多就是三千多到四千人左右,这不重要,问题在连续遇到埋伏后,剩下不到一千人了。更要命的是,在华容道还得把他们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老弱病残在后面吸引火力,一部分要开道,填平沟壑,还有一部分跟随曹操。所以,前两部分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了,只有跟随曹操的三百人可能还能一战。



综上所述,曹操这边将领,兵士几乎没有一战的实力,如果关羽要擒杀曹操,大概率能成功。但是,小说不可能让关羽成功的,第一,曹操在这死了,下面发生的情况就不是三国;第二,诸葛亮之所以派关羽在华容道,目的不是擒杀曹操,而是让关羽还了曹操人情,反欠下诸葛亮的人情,无非就是让关羽好驾驭一些。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能让曹操逃出生天,就是江陵曹仁的部队进入华容道的谷口,那也有可能解救了曹操。


大飞熊骑士


在华容道上,如果关羽不顾往日情份,一心想杀曹操,曹操也不会死!因为曹操死了,事情会更糟糕,对天下的形势不利 ,所以曹操不会死,我的理由有下:

第一点曹操不会死,如果曹操死了后果很严重。

曹操在当时社会地位极其重要,他的死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原因有两个:

(一)曹操统一了北方。曹操自从义讨董卓开始,对内他消灭了袁绍袁术,特别是官渡之战打出了威名,威震四方。又分别平定了吕布、马超、张绣、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他远征乌桓,先后降服了南匈奴、鲜卑等。他夺得荆州后,更是让他声名远播,让人闻风丧胆,他的声誉和声望已经达到高峰,并且让朝廷四野臣服。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恢复了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亡人口等等措施,从而使中原地区稳定,经济出现转机。不可否认,曹操统一北方是作出了很大贡献。

如果曹操在征讨过程中突然死了,必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中原群龙无首,必然又是一番你挣我斗 ,再次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而且,如果是刘备集团杀死了曹操,刘备成为众口之矢,成为曹军陈营讨伐的对象,那刘备怎么还能安心发展呢?无论从利益还是从个人私仇来讲,刘备集团不会杀曹操。

(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他在政治占有绝对优势。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政治上的优势是任何人不能比的,他做任何事都是正确的,因为他是为天子做事,为国家做事,你反对他就是大逆大道,所以,诸葛亮才说不可与曹操争锋。你与曹操争必会受伤害。

如果刘备集团杀死曹操,曹操集团的人员必定会号召为曹操报仇,一场轰轰烈烈战争又开始了,而作为刘备集团无论从政治还是道义都失去了正义性,人家找你复仇,一是你失去了发展的契机,二是你失去了人心,如果孙权一看形势不妙,再破坏孙刘联合,那么刘备受两面夹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隆中对成了历史空谈。

总之,无论从那方面讲,曹操不会死,关羽也杀不了曹操。

第二点天下的形势不容曹操死,曹操死了对刘备集团不利。

今天下三分,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他们三者是互相牵制制约的,又互相支持拥护的。三者之中曹操势力最强大,刘备最弱小,孙刘联合就能抗拒曹操,如果他们失合,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反之如果曹操死了,三者的力量平衡就会被打破,孙权就会迅速占领荆州,刘备的隆中战略规划就会落空,甚至有可能被孙权消灭。如果曹操在就会起到制衡孙权的作用,就会畏惧曹操从而与刘备联合共同抵抗曹操,三者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形势的发展和利益的再分配。

曹操如果死了,只会给孙权带来好处,对于刘备没有任何益处,如果曹操活着,刘备就会腾出时间和空间发展壮大自已,才能取荆州,攻益州,一步步向前发展,反之计划落空,一切难以预料,对于这一点刘备集团诸葛亮看到更清楚。

所以说曹操不会死,放走曹操应该是刘备集团集体放走的。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同在,刘备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三点如果关羽不顾旧情真杀曹操,刘备集团陈营会有人出来阻止。

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立下军令状,要必杀曹操不然军法处理,刘备忙说我二弟恩重如山,肯定不会杀曹操,诸葛亮说:我夜观乾象,曹贼未合身亡。诸葛亮透露出四个信息:其一就是曹操现在死不得,他死了对我们不利;其二君子成人之美,我诸葛亮做件好事,让你华容道放走曹操,成就你关羽美名,曹操亦会感谢你,一举两得好事。其三诸葛亮看清了关羽的为人决不会杀曹操,关羽义气冲天,有恩必报的,他这种讲情义的人,不会忘记曹操的恩情,也不会杀曹操。其四诸葛亮立军威,杀杀关羽的傲气。关羽平时是傲气十足的,对年轻的诸葛亮不是那么心服的,通过这次他违抗军令,挫挫他的威凡,提高自已军中的地位是未常不可的。

既然曹操不能死,诸葛亮肯定做好了按排了,关羽如果在华容道违反常理,执意要杀曹操,必会有一番唇枪舌战,曹操骂关羽是小人,恩将仇报,失信于天下,关羽也必定会反唇相讥,我虽蒙丞相厚恩,但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你的大恩以奉还,正在相持不下,忽有人报:刘备与孙权为争夺荆州两军激战,刘备让你速回救兵。关羽一听哥哥有难,掉马转头放下曹操,向荆州方向奔驰而去。

总之,曹操不会被关羽所杀,曹操也不会死,关羽若杀曹操,那他就不会称为武圣,义薄云天的千古美名也会大打折扣。

第四点关羽要真杀曹操,曹兵陈营会誓死保卫曹操。

曹操兵败赤壁,狼狈而逃,逃至华容道的时候,仅还有三百骑,但是剩下都是强兵能将了,张辽、许褚、李典、徐晃等等,都是以一当百的大将,张辽更是威震四方,可当关羽一面。

曹军见关羽截住去路,面面相觑,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曹军虽然人困马乏,精疲而尽,但在生死关头,必当背水一战,置死地而后生,只有拼上生命,也不一定有活路,但不拼命更没有活路,既然都是死,那就玩命吧。

张辽、许褚、李典、徐晃等大将会誓死保卫曹操,因为曹操死了,他们意味失去一切,曹操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必当以死保曹操生命安全,四员大将保护曹操,关羽想杀曹操也很难的,只要拼命冲过关羽这一道防线,曹操就会生命无忧,因为华容道狭窄,不便展开大批人马激战,只要关羽的防线崩溃,四员大将挡住关羽杀曹操的道路,掩护曹操撤退。

有人会说关羽在万人之众会取人头,杀曹操是大材小用了,关羽和曹操没有深仇大恨,他不会用这种毒辣手段取曹操性命的,也不会忍心,如果真想杀曹操,曹操杀不了,他也奈何不了。

总而言之,综合各方面原因,既使关羽不顾念旧日情份,在华容道真想杀曹操,曹操也不会死,曹操,时也,命也。曹操命不该杀。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华容道这一关,关羽义释曹操,多的是义气得到赞扬,亏的是他的兄长称帝立国的愿望破灭了。

小说写诸葛亮故意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激关羽立军令状,刘备知关羽去必会放曹操,故怕关羽犯法,诸葛亮说他夜观天象,曹操没死。这里有几个纠结:

一,诸葛亮不应该派关羽去,蜀魏相斗,蜀军本来就弱,这么好的机会,一战把曹操及其文武百官都抓到,天下归蜀矣。

二,刘备应拦住,从为自已大事出发,改用张飞去,这样,灭了魏国,他们三兄弟都功成名就了。

三,关羽不该去,他知道自已欠曹操人情,而且关羽性格上本来就怕软不怕硬,所以,结果他自已出发时就应该有结论了。


丛中笑6603


答: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哈哈,没出华容道,曹操都不敢笑😊!按照《山阳公》记载,用不着关羽,任何一个人带兵劫杀,曹操就死定了!没人打,自己就死在这里的甚众。可想而知,如果是关羽带兵劫杀曹操?别说,如果真是关羽,曹操还不一定会死?因为,曹操有恩于关羽,问题又不让念旧顾。曹操没法活了!

不过还是很有必要说一声,赤壁之战就是这样的,是刘备与曹操的战争,与孙权有关,与周瑜毫无关系!

按吴志,刘备先破公军,然后权攻合肥,而此记云权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吴志为是。——孙盛


中行偃1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华容道上如果关羽不顾及成分的话,估计曹操会死在这里,而且死的透透的、不要不要的。尽管当时曹操的部队是关羽部队的5倍,甚至还要往上,尽管曹操身边有很多大将军,他们都没有死亡,可是这个时候要指望着他们能够齐心协力保护曹操的话,实在是虚妄之谈。

事件回顾

我们先来看一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再详细评判,关羽一心想要杀曹操的话,曹操能够跑掉吗?

首先说明一点,赤壁之战尽管曹操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可是当时由于作战的问题以及整个三国时期对于高级将领的重视,所以曹操身边除了自己最开始杀掉的那两位自己认为是叛徒的人之外,好像很少有高级将领去世。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曹操尽管兵少将也少,可是自己身边的高级将领还是存在的,像一些能打能抗伤害的人也有很多。

紧随其后,诸葛亮趁着曹操大败之际,便开始一而再再而三的派遣很多蜀汉这边的高级将领前去劫持,而最后一位劫持曹操的就是关羽。

当关羽出现的时候,三国志以及当时的历史文献记载是这样的:关羽率领的人很少却站在路中间,而曹操以及曹操的手下全都四散而逃,纷纷发抖。

曹操原本想着与关羽决一死斗或者打出一条生路来,可是看着自己身边的手下拿着武器都在发抖的样子,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来说情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首先关羽曾经在曹操那边呆过一段时间,其次关羽很厉害而且厉害到了一定的极限,这个所谓的厉害到一定极限,往往指的是别人听到他的名字都会发抖。

现如今不单单是听到他名字了,他整个人都来了,他来了他来了,而且没有带着键盘来。关羽的出现就已经让曹操丧失了所有的战斗意志,一个没有战斗意志的部队,哪怕人数再多,也只是跑得更快,死得更多,最终的阵容更加混乱,也最被人耻笑罢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曹操除了打人情牌之外似乎已经无路可逃,曹操这个时候根本没有办法与关羽进行面对面抗衡。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关羽在华容道要是不顾情分,一心杀曹操,曹操会被杀掉吗?



这提问有问题。在三国人物中,关羽以“义”冠千秋著称,怎么会不顾情分?在华容道,因为立了军令状,不说以前曹操曾经的恩情,就是关羽作人的一般原则,也是“欺强而不凌弱”,面对一群衣衫褴褛、浑身泥泞、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惶惶不可终日的饥兵饿卒,关羽能忍心下手?因此,关羽在军令压力下,有可能不放曹操,但绝不会杀曹操。不说曹操,估计普通士兵,甚至一匹马,关羽都不会杀。



再说了,曹操是高级战俘,关羽作为前敌将领,本身没有处置权,擒拿之后,应当押回大本营,交予刘备诸葛亮,由上级视情况,全面衡量得失,再作决定。如果关羽杀掉曹操,不仅仅是越权,其性质甚至比放掉曹操更严重。会让刘备、诸葛亮由此产生疑虑,得不偿失。这时候的关羽,已经出来混二十好几年了,这些军队中的基本纪律,人际交往的人情世故,应该很清楚,不会干这些傻事。因此,没有特别理由、事件,曹操是不会被杀掉的。



华容道的任务,是关羽费了些口舌,努力争取来的,考虑到今后发展,关羽作为将军之首,可能会严格执行军令,把曹操抓起来,但囿于以前曹操对自己的恩惠,所谓抓也只是例行公事,不会五花大绑,也不会上拷子,甚至会让更换一匹状态更好的马,并给予可口食物充饥,饮水解渴,以很礼貌、很体面、很舒适的形式,把曹操送回大营。



被抓住的曹操,刘备、诸葛亮也不会杀,只会用来作一些政治宣传、完成一些政治目标。最有可能的,是提出交换汉献帝,以及一些敏感地域。比如,曹操刚刚接手的荆州,要求曹军退出襄阳、樊城,撤回新野以北等等。当然,这些是后话,有些还可能得与盟友,即孙权一方商议,这些都是比较费时间的。



最后回归事件本身,华容道故事,本来就是虚构的,怎么能虚构超出历史?那就不是文学创作,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这与前期人物性格刻画、罗先生的创作理念,也是格格不入的,按照这结果,罗先生的《三国演义》后面怎么收场?(044)


流誉后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虽说没有这个可能,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若是在华容道上,关羽没有顾及往日呢情分,对曹操痛下杀手,曹操能够躲过这一劫吗?

说实话,如果什么都不考虑的话,曹操可能很难命丧华容道。当时的关羽,埋伏在华容道也仅仅只有几百人而已,正所谓哀兵必胜,虽然曹操只剩下些残兵败将,可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关羽虽然以逸待劳,但如果曹操手下的战将拼死保曹操一命,关羽很难拦住,毕竟关羽只是一个人,而对方虽然刚刚打了败战,但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当然了,我只是假设,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如果诸葛亮真的要杀曹操,就不会派关羽埋伏华容道了,换张飞、赵云都可以。谁人不知关羽曾经在曹操那边呆过一阵子,而且人家对他还有恩,以关羽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对曹操下死手?否则他就我们心目中的关二爷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关羽是不会在华容道上杀死曹操的。


青史回声


赤壁惨败之后,诸葛亮提前算定了曹操的逃跑路线,并在其必经之路,即乌林之北、葫芦口和华容道,提前安排了三员猛将截杀曹操。

哪三员猛将?赵云、张飞和关羽。


一切果然不出军师之所料,曹操果然经过了乌林之北,果然经过了葫芦口,果然又到了华容道,诸葛亮简直就是曹操肚子里的蛔虫,曹操心里怎么想的,到了岔路口怎么选择,都推算的分毫不差。

经过乌林之北、葫芦口,曹操被赵云和张飞大杀了一阵,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急急如丧家之犬,切切如漏网之鱼。

转而,曹操一行狼狈逃到了华容道,然而,华容道十分狭窄,只能几人并行而过,并且前几天刚刚下了雨,路面泥泞不堪,人走人陷,马走马陷,曹操于是令人到山中找树枝、干草等铺在路上。


这时候,曹操军士已经两天没吃饭了,饿的前胸贴后背,哪有力气再去干活,一些老的弱的,饿的躺在地上,扶也扶不起来,曹操担心追兵追至,现在又不能通行,情急之下,发了一道丧心病狂的军令:

人马践踏而行。

啥是人马践踏而行,就是老的弱的走不动的,直接被后面的人踩死,用尸体铺成道路,一时间哀嚎遍野,血流成河,十分凄惨。

曹操真够狠的!正所谓无毒不丈夫,假如曹操不够心狠,怕也活不到今日,然而,曹操不知道的是,前面有昔日的“好朋友”正焦躁地等着他呢!

这个人就是关羽。


曹操一行刚刚走出华容道,忽然一声炮响,一彪人马杀出,带头的红脸庞、长胡子,手持明晃晃的青龙偃月刀,骑着赤兔宝马,除了关云长,还能是谁!

曹草吓得魂飞魄散,刚刚摆脱了黑白无常,这又遇到了阎王,这时候,关羽杀曹操简直是易如反掌,比杀死一只鸡还容易。

曹操是只老狐狸,他知道逃是逃不掉的了,只能打感情牌,“以情动人”了。

于是曹操主动走上前来,嘘寒问暖,唠家常,先是给关羽高帽子戴,关公您如何如何英雄,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接着又提到他如何对关羽千般好万般好,可是关羽还是无情地离开了。


这一番话,说的关羽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觉得千里走单骑,不辞而别,还杀了这么多曹将,确实做的不够光明磊落,加之看到曹操一行凄凄惨惨,实在不忍杀之,就放了曹操。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关羽不粘当日之情,一心要杀曹操,能杀死他吗?

也能,也不能!

前面已经说了,此时的曹军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杀死他们易如反掌。

那为何说也不能呢?原因有三。

一是,诸葛亮之前算过了,曹操命不该绝。诸葛亮之所以派关羽守华容道,一则是让关羽偿还之前欠曹操的情分,自此之后两不相欠;二则让关羽欠诸葛亮一份人情,因为关羽立过军令状,但诸葛亮又不可能真的杀他,必然饶过他这回,如此关羽必然承诸葛亮的这份情。


二是,《三国演义》是小说,演义是演义,正史是正史,正史中根本就没有诸葛亮智算华容道,关羽私放华容道这回事。

的确,曹操不敢走大路,只敢从华容道撤退,也踩死了不少人,但直到曹操大军顺利走出华容道,逃出生天之后,刘备大军这才姗姗来迟,然后直接扑了个空。

三是,罗贯中不让曹操死。曹操这时候不能死,否则违背史实,所以就算把曹操放在火上烤,放在水里淹,戳上几千刀,揍上几千棍,还是不会死的,此时的曹操就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