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一直高怎么办?

谢文斌4


我是一名心内科医生,致力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知识。

血糖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毛细血管对应的就是指端血糖的正常范围

血糖偏高怎么办?

1.测一日七次血糖,即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与正常值对比,看您是哪种情况。

2.必要时完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曲线,这是真的糖尿病的金标准。

如果确诊糖尿病,需要注意什么,我之前的回答过这样的问题,大家可以翻阅。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方式,请您帮我点个赞。关注我,我会把收治患者常见的疑问向大家解答。如果您有什么建议或想知道的也可以给我评论。


不爱说话的暴脾气




血糖一直高,要看高到什么程度?

是什么数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3.9到6.1mmol/L,餐后血糖<7.8 mmol/L,但是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mmol/L,或者是餐后随机血糖≧11.1mmol/L。 如果血糖在这两个值之上,可以确诊为糖尿病,那么这种高血糖的状态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接受医生正规的治疗,积极配合将血糖控制下去。

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mmol/L之间,或者是餐后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证明体内已经出现了部分的胰岛素功能障碍,这时应该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将血糖控制到正常。

看看自己是哪方面出现问题,针对自己的问题对症处理,使血糖降到正常。这个阶段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是可逆的,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但也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状态。

那在糖尿病前期的治疗,主要以合理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为主。



饮食要注意几点,

第一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第二,餐餐有粗粮,粗粮的比例占主食的,1/3到1/2。

第三,每天保证一斤以上的蔬菜,(绿叶菜为主)做菜时要少油少盐。

第四,每天保证适当的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包括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一两肉,适量豆制品。

第五,进餐的顺序是,先吃菜,再吃肉,再吃饭。

第六,吃饭的速度要慢,做到细嚼慢咽。



在合理的控制饮食之后,最好是在餐后半个小时进行30到60分钟的适当的有氧运动。这样有可能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就会改善,血糖也可能恢复正常。

作者简介: 李实 国家二级营养师 王兴国特训班五期学员 糖尿病教育专员 高级育婴师 护师


糖尿病食谱营养师


血糖一直高怎么办?相信这是许多高血糖的人,特别是糖尿病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当然,如果不过,咱们首先应该了解血糖为啥偏高?然后再针对原因来找应对方法。

血糖高的原因

血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情况造成的,胰岛素绝对或者是相对不足,从而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血糖就会升高。

一般来说,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心情紧张、压力过大等,血糖可能出现生理性增高。

2、饮食过量,经常吃一些甜食、油炸、油腻的食物。

3、各种应激反应,如剧烈运动疼痛、全身麻醉、外伤寒冷、感染发热等引起血糖升高。

4、重症糖尿病患者突然停了胰岛素或者是药物剂量不足引起高渗性昏迷,血糖值会比较高。

5、出现黎明现象时血糖也会升高。

血糖高怎么办?

由于生理原因或应激状态导致血糖升高,在应激状态过后,其血糖会恢复正常。如果血糖不恢复正常,那么很可能是由于糖尿病,要再进行相关检查以及进行相关治疗。

1、血糖高最基础的治疗就是饮食和运动,这两个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饮食的原则是每日的饮食摄入量要小于消耗量,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糖分、低油脂、低热量的饮食。建议多吃高纤维食物,含糖低的蔬菜,多吃含钙的食物,如虾皮、海带、排骨、牛奶等。

运动方面,饭后应增强一定的活动量,比如进行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打球等运动。这样能够保证摄入的能量都能消耗出去。

2、及时进行降糖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

如果通过饮食运动以后血糖仍然升高,那么就得需要应用药物去辅助治疗,其中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的治疗。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有用,请点个赞,关注{控糖人},有问题也可以邀请我回答哦~


控糖人


第一次发现血糖有点高,不少患者会选择自己去药店买药;有的患者看见周围的亲戚朋友吃什么降糖药,也跟着吃;还有人会根据广告的宣传去买药。这些做法都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此劝告大家,发现血糖高后,千万不要惊慌,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去做。

最好到正规医院的内分泌专科检查,明确糖尿病的诊断,搞清楚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后,请专科医生量身订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糖尿病降糖药有十余种,如口服药二甲双胍、注射用药胰岛素等等,每位患者的用药包括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降糖药适合所有糖尿病患者,也就是说别人用的降糖药不一定适合您应用。因此,患者一定要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购药;另外,服药期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了解用药的效果。

看营养师

看医生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接受营养师一对一的指导,按照营养师的食谱就餐,这样才有利于血糖控制,达到和维持理想体重,减少代谢异常对身体的危害。切记,再好的降糖药,也要配合饮食的控制。

学习

糖尿病是伴随一生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如参加糖尿病的健康讲座,购买糖尿病专科医生撰写的图书、杂志和文章,向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朋友取经等等。

服药

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如有胃肠道反应或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做好记录,就诊时告诉医生。如果有漏服药物的情况也需要记下来。

监测

每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不完全一样,患者需要知道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平日需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您应用的是胰岛素,还有依据胰岛素的种类不同,按医生要求增加测血糖的时间点。建议画个表格做好记录,除了记录血糖值,还要记录当日的饮食和运动量。就诊时携带上面的记录本,请医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糖尿病患者一定做到“五不要”:

1.不要自行购药;2.不要忘记看营养师;3.不要过量运动或不运动;4.不要不学习;5.不要不监测血糖。

希望新发糖尿病患者与医生一起共同抗击糖尿病。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血糖一直高,虽然短期内可能没有什么不舒服、自我感觉无所谓。但是时间一长,各种并发症就随之而来了。可以说糖尿病是一种无言杀手,其并发症给身体带来的损伤和家庭经济上的负担都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种意识: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尽早控制好血糖,对今后的影响就越小。

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基础治疗的措施,应贯穿始终。当然,这里的营养治疗,不是简单的少吃/不吃主食,而是在满足患者日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尽量维持理想血糖,降低糖化水平。

如果通过饮食、运动无法使血糖达标,建议尽早采取药物干预。如果病程时间过长或者血糖过高,胰岛素治疗也是很好的,大家不要排斥注射胰岛素,毕竟只是治疗方式的一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更重要。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微笑面对糖尿病


诚邀。

题主的问题我认为不够明确,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我认为先要说下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二、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或者做糖耐量的试验应该是≥11.1mmol/L,这个水平是做诊断标准,就是一个是7.0mmol/L,一个11.1mmol/L,一个餐前,一个餐后,达到这个标准,就诊断为糖尿病。如果仅一次的话,应该重复一下,避免实验室误差,至少两个同时有或者是两次空腹≥7.0mmol/L或两次餐后两项≥11.1mmol/L都可以作为诊断用,这是国内用的。还有在美国国际上,他们还用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6.5%作为一个介质,达到6.5%诊断糖尿病,这是诊断标准。诊断标准还有一个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在6.1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上,就是没到糖尿病的标准,要是高于这个值叫糖耐量异常、糖耐量递减,或者有人认为叫做糖尿病前期,应该说是准糖尿病病人,在这个之下属于正常糖耐量。

三、糖尿病的分类

  1.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 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四、临床表现差异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对于题主的问题,我们要着重区别一下三种情况:

1、区别对待糖尿病患者还是初次发现血糖偏高者。

初次发现血糖高,可能是饮食或者作息不规律导致血糖升高,要及时就医筛查,警惕糖尿病前期症状,如果短时间恢复,则不必太过担心。但是如果持续血糖偏高,说明身体出现问题,对照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就医治疗。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持续血糖偏高,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还没有恢复至标准水平,则需尽快就医治疗。持续高血糖与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等,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治疗,避免不必要的发生。

2、血糖偏高个体差异性

作为糖尿病的特殊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妊娠妇女的糖尿病管理一直备受关注。

  •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需根据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治疗和社会心理方面。其中,对于8-12岁的患者,可根据需要调整胰岛素方案,优化血糖控制,确保患者父母持续参与到糖尿病管理中,避免发生与疾病相关的家庭矛盾;对于19-25岁的患者,应当制定符合中学毕业后生活需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逐渐过渡到新的糖尿病管理团队,提供持续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对饮食不规律、抑郁和高风险行为进行监测。

  •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其中GDM指非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出现高血糖,妊娠期首次发现且血糖升高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母亲孕期高血糖和肥胖增加子代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SEARCH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79例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190例正常青少年,研究结果显示,47.2%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由其母亲孕期肥胖或孕期糖尿病引起的。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与很多因素有关,如HbA1c水平、体质指数(BMI)等。

3、药物降糖还是食疗降糖

药物治疗可能会赢得血糖控制的战斗,但却正在失去对糖尿病战争的最后胜利。

  • 对糖尿病人来说,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那他们到底能吃什么?要对哪些食物忌口?营养专家为糖尿病人开出了"三宜三不宜"的健康食谱。

  • 三宜】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片、玉米面、紫山药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以低糖,低淀粉的食物或者粗粮以及蔬菜等做主食。

    豆类及豆制品,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苦瓜、桑叶、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最理想食物,如能长期食用,则降血糖和预防并发症的效果会更好。

  • 【三不宜】糖尿病人日常饮食也要警惕"三不宜",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淇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还有无糖饼干、无糖食物之类的,基本都含大量淀粉,因为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出现高血糖;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的脑、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牛羊油等,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不宜饮酒,酒精能使血糖发生波动,空腹大量饮酒时,可发生严重的低血糖,而且醉酒往往能掩盖低血糖的表现,不易发现,非常危险。

  • 关于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三五斗认为要遵医嘱,切不可盲目服药,也不可盲目停药。糖尿病是个慢性病,吃什么药也不能治愈,需去正规医院去就医拿药,切不可轻信偏方,糖尿病分型不同,别人吃的好,你不-定适合,还是去正规医院去就医。


三五斗


我是小眼睛医生

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

致力于公众健康

热爱于健身的心内科医生


血糖值偏高,应该从2个方面入手。

第一个方面,你应该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第一点,你如果家里面有血糖仪,你可以监测一日七次血糖,比如三餐前血糖,三餐后血糖,睡觉前血糖。

如果家里面没有血糖仪,你可以去医院进行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明确你有没有糖尿病。


第二步,你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血糖值,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服用药物治疗。

如果你不是糖尿病,仅仅是糖尿病前期状态,你可能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比如,减轻自己的体重,坚决不肥胖,避免超重。

不要吃油炸类食物,烧烤类食物,等等。

每天坚持运动,坚持能走1万步。(

我是小眼睛医生

觉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复告诉我

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关注我


小眼睛医生爱运动


血糖高的人群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可从饮食、食疗、运动三方面入手:

一、通过饮食控制血糖

1、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天进餐的时间和进餐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者,避免出现低血糖,应注意夜间

加餐。

2、多吃含纤维丰富的食物,包括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豆类以及谷物。这些都是低脂肪食物,并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3、少吃高脂肪食物.从高脂肪食物摄入的热量应少于总热量的30%。可选择瘦肉和低脂肪奶制品。

4、不要过多摄人蛋白质,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损害肾脏。一天吃的肉不超过170克。这同时也可以帮助限制胆固醇的摄入。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之比为2:l为宜。

5、避免吃甜食,由于糖果、饼干等甜食营养价值低,影响血糖明显,廊加以节制,减少它们在碳水化合物中的比例。

二、通过食疗控制血糖

食物中有不少天然的“降糖药”,有很好的降血糖,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如荞麦、桑叶、槐米、菊花、枸杞、苦瓜、洋葱、柚子等,这些食物大多属于药食同源,长期服用可有效降血糖,预防糖尿病。特别是荞麦和桑叶,因其含有多种降糖成分,常常被应用于治疗高血糖和糖尿病的常用药。

为了提高这些食物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利用益生菌发酵提取,可以从食物中萃取出更丰富的药效成分,把这些萃取成分制成发酵液,如荞麦桑叶复合菌发酵液,能更好的帮助高血糖和糖尿病人降血糖,同时还可以保护血管,提高血管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管发生动脉硬化。

三、通过运动控制血糖

各种形式的适量运动都对身体健康有益,但不同形式运动的作用和效果有所差异。研究表明,长期保持适宜有氧耐力运动可增进心肺功能,降低皿压、血脂和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高骨密度,保持肌肉并减少脂肪,控制体重增加。有氧耐力运动有游泳、快走、骑自行车、健身操、慢跑等等。


蜜蜜201224707


这个时候叫涉糖。为什么开始高了呢?是你胰岛素生成的少了。为什么少了?是你身体里产生胰岛素的细胞,B细胞中的主要细胞呗特细胞受损失了。怎么治了。大家注意啦!说的是治疗,不是顶着。用进口的中药。他能修复呗特细胞。修复好了。就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血糖就正常了。也就是治好了。但是很多人不这么治。而是用西药来顶着。这一顶血糖降下来了。病灶,呗特细胞还在损失。越来损失越多。每年以8%的速度来损失。直到耗尽该细胞。这不是治疗。这是害人。醒醒吧广大的涉糖人员。千万别叫医生把你领进糖尿病的队伍里来。接着就告诉你伴随你终生。最后合并症死亡。中国百姓在多少年以后才能醒过来。


用户73162073673


你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下血糖多少才叫高?

血糖主要分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成人空腹血糖正常值为3.9~6.1mmol/L,6.1~7.0mmol/L称为糖尿病前期,而当空腹血糖>7.0mmol/L且具有相关症状时应考虑糖尿病。对于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应<7.8mmol/L,7.8~11.1mmol/L称糖耐量异常,血糖>11.1mmol/L合并相关症状考虑糖尿病。因此不难看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均认为血糖偏高。

血糖偏高按定义分为糖调节受损期和糖尿病期。糖调节受损其血糖值不足以诊断糖尿病,对于大部分基础情况较好的人群,可延缓药物治疗,推荐控制饮食基础上适当运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降低血糖值。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或者经过3个月生活方式的调整血糖仍为达标,应尽快启用药物治疗。根据血糖值及基础疾病选择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是否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等。1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应立即采取胰岛素治疗,其余药物治疗无效。

一次测出血糖偏高,不用过于紧张。为了保证结果的真实可靠,应到正规医院多检测几次,请医生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配合医生做相应的治疗。对于糖调节异常的,建议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减少对血糖影响较大食物的摄入,同时适当增加有氧运动。若效果仍不理想,可考虑药物治疗。即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