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算得上千古一帝吗?

史海深处


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之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其功过是非自然也都存在,而题主这个问题,汉武帝算是千古一帝吗?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问题,因为历史不像数学或者理科的东西,有一个固定明确的答案,也没有说,你做到什么样的功绩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其实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历史中的人物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不可能用一个标准去硬套,然后去评判他是否是千古一帝。

但是既然接触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出现的事件,评判一下汉武帝和千古一帝之间是否可以画上一个等号,

汉朝是中华民族一个响当当的王朝,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之后的几位皇帝也是励精图治,将汉朝的国力推到了一个巅峰,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汉武帝的爸爸和爷爷所创造下的一个盛世,我们从几军事和政治2个方面大概看一下汉武帝的作为。

军事

我们先来看一张地图,这是西汉时期匈奴的分布范围。长安就像是匈奴嘴边的一块肉,随时想吃就随时吃。

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汉武帝所发起的对匈奴的战争,匈奴是一个非常牛的民族,也是让秦汉2个王朝最头疼的事情。匈奴是活动在北部边疆的一个强悍的游牧民族,其实早在秦朝之前,六国之一的赵国就经常在边北部边疆地区和匈奴有过不少的交战,想想赵国也真是不容易啊,一面挡着匈奴,一面还要提防秦国,名将李牧就是长期和匈奴作战,这段咱们就不说了。

秦国扫灭六国期间,中原局势比较混乱,没有闲暇工夫去对付北部的匈奴,这也给了匈奴大好的发展机会,所以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来消灭匈奴,一面派遣大奖蒙恬和曾经的太子扶苏在北边镇守,另一面就是发动民工来修筑万里长城,来抵御北部匈奴的入侵和骚扰。

汉朝建立初期,匈奴势力那就更加的强大了,开始入侵汉朝边境,也是在原来赵国的边界,给边境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刘邦率领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的开到边境和匈奴开战,可是却被匈奴军队包围在白登山,这也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白登山之围,自此之后汉朝对待匈奴的政策,这是第一次汉朝对匈奴动粗,可是却打不过,怎么办,和亲,而且还送陪嫁的嫁妆,但是这根本没有阻止匈奴对边境的侵扰,反而匈奴势力是越来越大。

文景二帝一直奉行的也是怀柔政策,不过这2个皇帝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拼命的工作,提升汉朝的军事和经济实力。等到汉武帝的时候,整个汉朝各个方面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候随着汉武帝启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开始了持久的对匈奴作战,匈奴的好日子也是过到头了。

卫青出征打败了匈奴

霍去病出征也打败了匈奴。

这还是以前那个不可一世的匈奴军队吗?当然是,只是匈奴自己内部也有问题,所以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终于经过了好多年的战争,收复了著名的河西走廊地带。这个河西走廊是相当的重要,是中原王朝联通西域的咽喉地带,必经之路!以后出使西域再不用像张骞这么苦逼了,一来一回十几年的情况再不会出现了。而且汉武帝的战略眼光相当的超前,为了彻底把匈奴彻底赶出中国历史,派出使者连同西域诸国商讨共同作战,一起抵御匈奴人,之后的匈奴要么被收编了,要么跑到欧洲去了,最惨的就是死在战场了,总之匈奴这个威胁时彻底解决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收编了南方的赵佗的军队和地盘,至此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他是真正意义上开创了汉王朝版图。从战功来讲,汉武帝可以说得上是千古一帝,,这个千古一帝的称号也是当之无愧。

政治

当然上面只是说他战功方面的千古一帝。然而汉武帝后期整个汉朝国政的混乱以及政治的黑暗也是非常严重的。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汉武帝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如此宏大的战功,做了几代人完成不了的事情,这是需要国内财政的大力支持的,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种战事所耗费的钱粮是不可估量的,就连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给汉朝创造的财政也资不抵用,到汉武帝后期出现的情况是:汉朝买卖官衔。

朝廷规定,只要你可以为朝廷捐钱达到一定的数目,朝廷就会给你一个相应的官衔,虽然你有官衔,但是却没有真正相对应的管权。但是这个只是朝廷的规定,下发到地方之后就是另外的情况了,所以汉武帝后期,国政混乱可想而知,随便逛个街就会遇见满街的官员。这个情况也可以看出汉朝国库的空虚。

还有政治的黑暗,汉武帝末期出了一个有名的冤假错案,史称巫蛊之祸。当朝太子刘据,汉武帝的亲儿子,未来汉朝的皇帝被别人陷害,说太子刘据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想让汉武帝早点拉倒,自己好做皇帝。这下触动了汉武帝的心里的那根弦。

可是汉武帝本人却没有详细考证,只是任由手下人去审问。手下人就严刑拷打,捏造一些无端之罪向汉武帝来邀功,最后逼的当朝太子自杀身亡。虽然后面汉武帝醒悟了,发现事情的真相,惩处了相应的人员,然而所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可挽回的,自汉武帝之后,汉朝国力日渐衰微。与汉武帝本人的穷兵黩武和好大喜功多少有些影响。

这两方面都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汉武帝,其实他是不是千古一帝呢?武功军威千古一帝,然而你觉得呢?欢迎各位评论区留言。

感谢你的阅读。


历史吐槽


你好作者我来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我们后人在评述帝王的时候,总是拿几个个帝王的功绩来做参照比较!昔年毛主席就写了一首词《沁园春雪》其中就有这么一段: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那么汉武大帝又有什么历史功绩贡献令世人称颂呢?

一、武帝的历史功绩

《史记》上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前古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艺术。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奴尔哈亦、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司马迁就汉武帝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做了公正记叙: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史记》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成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他的诞生据说伴随着母亲梦见红日人怀,他的曾祖父刘邦托梦为他命名为“彘”(野猪)——而他的父亲则解释此字谐音于“智”,为他改名为“彻”,透彻,并赐号日“通”;而他也的确是一位智圆行方、通彻无比的传奇男子。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真正的太阳之皇、圣武大帝。

他的政策在他的时代导致了巨大的变革,因而也引起巨大的冲突,巨大的争论,使他成为一位备受争议以至误解的人物。而他生平中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他不幸地阉割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而这个人原来是最能理解他同时崇爱他的。结果此人由于恨用笔来惩罚他;使他身处的这一伟大时代和他的生平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时代。而他汉武帝则从此成为最被误解的一位谜一般的君王。

二、武帝的历史贡献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武帝纪》

1、独尊儒术

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2、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3、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4、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5、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6、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 核桃 天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7、开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 卫青、 李广利、张骞以及细君解忧等人的前赴后继的努力西域首次与中国联系紧密,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使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由此汉武帝也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三、汉武帝的历史评价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元狩四年四月丙申,“太仆臣公孙贺行御史大夫事……奏舆地图,请所立国名。”《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秋“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注引臣王赞曰:“浮沮,井名,在匈奴中,去九原二千里,见汉舆地图。”据颜师古说,臣王赞生活的时代“在晋初”。这说明汉代的舆地图晋初臣王赞还见过。这也说明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19、元鼎二年(前115)禁郡国铸钱,专令国家所属上林三官铸钱,非三官钱不得流通,郡国以前所铸钱皆废销。从此国家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对后世影响重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屯田,这对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经营西域起了重大作用。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曹操在《置屯田令》中曾说“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二千石以上官吏可通过任子制度使子孙当官;有钱人可通过“赀选”当官;先贤的后裔可以受照顾,如贾谊的两个儿子就被关照当了郡守。然而,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如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而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石单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齐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是不受阶级出身与民族差别限制的。然而,这不是说汉武帝用人没有标准,标准还是有的,标准就是“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者,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这就是说,只要愿为汉朝事业奋斗,有艺能、有才干的人,能为将相和可以出使遥远国度的人都可任用。一句话,用人的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22、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派大军深入匈奴腹地进行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要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臣服于中原王朝的皇帝,为此又在今内蒙筑受降城。武帝生前虽未达此目的,但在宣、元时期,匈奴归服汉朝为藩臣。

24、李广利伐大宛后,西域南道诸国多臣服于汉,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不敢争西域,罢僮仆都尉。宣帝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南、北道诸国,西域诸国臣服于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

25、汉武帝平定南越后,首次在今海南岛置儋耳郡、珠崖郡。

其实很少有人能真的将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是最有权势的帝王亦复如是,他们可以掌控人的生死,但却难以把握后世对他的评价,一位有幸名传后世的帝王,即使在千载之下,也难逃口舌笔墨之灾。

资料来源《史记》《汉书.武帝纪》《汉武帝》


历史领域创作观察员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解释下何为“千古一帝”,我认为封建帝王能够被成为千古一帝,必是文治武功方面有开创性的举措,泽被后世,为后世之楷模。


那么在回到这个问题,汉武帝算不算千古一帝,武帝一朝有哪些开创性的举措?

一、独尊儒术,实现思想大一统。

在西汉初期,受秦末战火频繁,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民心,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废除了秦朝酷刑,采取了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

在历经文帝、景帝之后,社会稳固安定,人口持续增加,经济得到发展。从《后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就可看出。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汉武帝即位后,汉王朝依旧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是边境不安宁,匈奴依旧威胁着西汉北方边疆,南方边疆也因少数民族尚未完全归顺,很不安定。二是各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强大,威胁着中央政府。三是阶级矛盾的激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地主阶级及各诸侯国的势力不断强大,官僚、贵族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也逐渐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

这些问题迫使着汉武帝必须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而汉初黄老之学的通知思想因为主张清静无为,已不能满足这一政治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儒家大学董仲舒在结合道家、阴阳家和法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1、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思想的统一来保证国家政治的统一。

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思想,宣扬封建专制君主是“天”在人间的代表,为君权独尊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3、针对土地兼并现象,董仲舒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以减轻国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使土地和劳动力比较稳定地结合,以缓和阶级矛盾。

4、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提倡孝道,认为君臣伦理是上天的安排,不可违背,以此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

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思想正符合汉武帝的需要,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绿,更加巩固他的统治,汉武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其二,北击匈奴,南并夷越,拓宽领土

(一)、对匈奴的战争

在汉高祖刘邦北击匈奴失败后,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一直是以“和亲”为主。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王朝在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之后,民生与国力逐渐恢复,朝廷内部相对稳固,再加上汉武帝意志坚定,眼光长远,最终展开了对匈奴的进攻之战。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战争。 

1、公元前127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杀掠民众。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此战,为汉王朝增加了朔方郡。

2、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此战,为汉王朝增加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 

3、公元前119,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卫青出定襄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在沙漠地带大战,单于大败逃脱。卫青追至蒙古杭爱山脉。霍去病出代郡2000余里,打败了匈奴左贤王,俘获7万余众,追至今呼伦贝尔湖而还。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元气大伤,远循于沙漠,再也无力与汉对抗。

(二)平南越之战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异性诸侯国南越国丞相吕嘉发生政变,反叛朝廷。汉武帝派五路大军镇压,第一路任命路博德为伏波将军,率兵从桂阳沿湟水直下。第二路任命主爵都尉杨仆为楼船将军,从豫章郡过横浦关沿浈水直下。第三路和第四路任命两个归降汉朝的南越人郑严和田甲分别为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率兵从零陵出发,然后郑严的军队沿漓水直下,田甲的军队则直抵苍梧。第五路以驰义侯何遗利用巴蜀的罪人和夜郎的军队,直下牂柯江。在生擒吕嘉之后,南越各郡不战而降。

此战,为汉王朝增加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个郡。

其三,开辟丝绸之路,连通中国与世界

汉武帝时采取了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积极与其他民族交往发展。他派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王朝同西亚各国的关系,汉王朝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为了适应中西交通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汉政府在西边设立亭障,以便各国使节和商人往来。

据《史纪·大宛列传》记载:“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互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其四,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分封制的遗留问题,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封建制得以彻底巩固

汉景帝二年,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诏削藩,以吴王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为了不使自身的利益收到损害,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以“清君侧”的名义联名反叛,后被朝廷平定,史称“七国之乱”。其根本原因就是皇权和诸侯势力的矛盾。

在汉武帝继位后,为了进一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吸取了汉景帝的教训,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推恩令规定,各个诸侯王除了可以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也可以将自己的封地推恩封给其他子弟,但封地名号必须由皇帝来指定。

推恩令的推行,名义上是皇帝厚待各诸侯王的子孙后代,但事实上是巧妙的将各诸侯王的封地面积不断减小,使得他们不在具有和朝廷抗衡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制度,还使得国家得到了安定,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至此,汉初分封制的遗留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其五,颁布《轮台罪己诏》,勇于自我批评

在汉武帝中后期,在巩固内政、平定边患后,汉武帝有些飘飘然了。

其一、建明堂,垒高坛,树“泰一”尊神,大搞顶礼膜拜,并且靡费巨资,多次封禅出游,令大批人入海求蓬莱真神。为了通神求仙,他听信方士之言,把宫廷被服都弄成怪模怪样,还造30丈高的铜柱仙人掌,用以搜集甘露,和玉屑饮之,以为可以长生不老。并任用江充,最终酿成“巫蛊之祸”,逼死太子刘据和卫皇后,受诛连者数万人。

其二,由于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国库已经空虚。汉武帝用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出卖爵位,允许以钱赎罪,使经济好转,但吏制却进一步腐败。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接连爆发起义,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汉书·酷吏传》记载:“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绑辱郡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趋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

在这些个情况,让汉武帝对自己过去的施政主张产生了动摇,对自己穷兵黩武的国策进行了深刻的思索。于是汉武帝颁布了《轮台罪己诏》,向天下臣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并在《轮台罪己诏》中忏悔自己一生所为,立意停止对外征战,使国家政策能重新回到轻徭薄役与民生息的正常轨道上。他将国之重点转为休养生息,恢复农业生产方向,同时,减少用兵边塞,减轻了民众的重负。

在诏书中,汉武帝检讨了自己登基以来所为狂悖,令天下愁苦,国库空虚,他要求朝廷罢黜那些伤害百姓、靡费天下的政令,希望军马能回到农田上,农人能安心耕作。

一国之君,轮台罪己,汉武帝做到了历史上任何君王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正是他这一次及时的刹车转身,他的荣誉才得以保存下来。《资治通鉴》中评价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就是因为他的《轮台罪己诏》。

总结,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帝王,他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带领汉王朝的人民和官员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对内建设巩固内政、开拓疆土;对外传播先进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所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皇权专制制度影响了后世2千余年封建统治阶级。

对于在位53年的封建帝王,汉武帝的开创性、开拓性和远见性就足以让其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长河缓缓淌


我认为千古一帝至少应该有影响深远的政策和功在千秋的壮举,因此,汉武帝刘彻绝对算得上千古一帝。

征战四方

汉朝自刘邦以来,历经六帝,在对待匈奴方面,说得好听是和平共赢,说的难听就是奴颜婢膝。到了刘彻继位,才一改软弱的作风,南方闽越国作乱?打!匈奴侵扰边境?打!还派公主和亲?想得美!

皇帝志向远大,心性坚强,国家财力雄厚,万众一心,又恰逢卫青,霍去病等人横空出世,天赋异禀。

因此刘彻一朝秉承主动出击,不破匈奴誓不罢休的精神,一直打到基本解决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止,收河套,夺河西,将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漠北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深入匈奴腹地决战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打的北方游牧名族臣服中原的皇帝,他所做的一切,意义十分深远。

推恩令

诸侯强盛必然威胁王庭,刘邦杀白马盟誓,非刘姓不得封王,刘姓王就开心了,可是苦了后面的刘姓皇帝!如何削弱和限制诸侯势力简直成了皇帝登基后第一头疼的问题。

推恩令最早由贾谊提出来,把诸侯国封为若干国,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大概就是一块蛋糕越分越小,温水煮青蛙越煮越熟

不得不说贾谊真的是个天才,可惜汉文帝时期诸侯过于强大,这个方案没能真正解决问题,后面汉景帝甚至还发生了七王之乱的祸端。直到汉武帝时,主父偃根据当时的局势再次提出这个建议,汉武帝采纳并实行,推恩令不仅加强了中央统治,更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丝绸之路

刘彻的目光相当长远,他看见的不只是大汉的江山,不只是边境的匈奴,他看见的是整个世界,汉朝之外,匈奴之外的世界!所以他派遣张骞开启了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全长6440公里,是连接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数千年来,游牧名族、商人、教徒、外交家、士兵和学术考察者就是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

汉武帝最开始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想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后来没成功,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是想联合乌孙国搞死匈奴,后来也没成功,但是却因此凿空了西域,开启了汉朝和西北诸国的联系,这大概也算是意外之获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刘彻的“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开创了统治者思想的先河,在历史上横行了两千年,可以说影响力非同凡响。刘彻的性格显然不会喜欢什么无为而治,他就是要千秋鼎盛,就是要大权在握,天下臣服。

董仲舒提出的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的建议简直是敲在了刘彻的痛点上,如果天下人都尊崇儒家,提倡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那天下人可就好忽悠多了。

而且他实际上奉行的是“儒表法里”,也不是真正的罢黜了百家,比如主父偃就是纵横家出身,反正就是厉害的不行,便宜都给他占。

总之,汉武帝刘彻虽然不完美,但堪称千古一帝。

《汉书》:“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历史小板凳凳


算不上!

千古一帝,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得在历史上有点大动静,有点空前绝后的意思。

汉武帝刘彻,的确干了点事,但是离着“千古一帝”还远着呢!

要说千古一帝,秦始皇算一个,创建了大一统王朝等等,隋文帝算一个,结束了国家三百多年的分裂,康熙算一个,开疆拓土。

汉武帝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事,和匈奴开战,那也是保家卫国而已。


漫谭文史


千古一帝顾名思义就是千年才会出一个的帝王,而历史上真正被评价为千古一帝的 只有四个,分别是秦始皇嬴政、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而汉武帝却没有获得这份殊荣。毕竟在汉武帝前面不到一百年就有一个秦始皇嬴政,还有开汉四百年的汉高祖刘邦、千古贤君汉文帝刘恒。在那个圣君辈出的时代 ,作为后起之秀的汉武帝虽然没有拿到千古一帝的名号,但他却凭借他的雄才大略获得了一个丝毫不亚于千古一帝的称号,"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

汉武帝被清朝史学家称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二十四朝包括了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两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汉武帝可以称为中国两千年之皇帝,所以这个称号丝毫不亚于千古一帝。

汉武帝是否能配得上这个称号呢?我想汉武帝完全可以。在他在位时期对外征服四方,对内使得国家鼎盛,

他的武功方面: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并打通丝绸使得大汉国威远扬。文治方面: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首创年号、颁布太初历、创办太学以及大幅度改革。并且汉武帝最然人佩服的是,作为一个统御天下五十年的帝王他却可以在自己晚年向全天下认错,使得大汉不久以后再次走向巅峰。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许多政策几千年来一直被沿用,他的疆土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最倚仗的资本,他的国号也成为这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他当之无愧!


小伤聊史


汉武帝当然称得上千古一帝,汉武帝16岁登基,任用卫青,霍去病,给予匈奴人有力的打击,让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版图,设立河西四郡,开疆拓土。结束了汉朝以和亲取得边境安宁的侮辱。

派张骞出使西域,西征大宛,楼兰,南边攻打越国,东边政讨朝鲜,是大汉王朝统一,对内注重选用有才能之士,政治文化都得到发展,打通了丝绸之路,使得东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




想去美丽的大草原放羊


汉武帝绝对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

作为古代帝王,汉武帝有四件功劳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第一件:大破匈奴

中原王朝从西周开始就屡遭匈奴的前身犬戎困扰,战国以后赵国燕国和秦国为了防备匈奴不得不修筑长城。汉朝初年刘邦被匈奴围困凶险至极,最后不得已采取纳币和亲的方式委屈求全。到了汉武帝时期,先后派遣卫青和霍去病收复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然后北击匈奴直到贝加尔湖地区,封狼居胥,打得匈奴溃不成军,鬼哭狼嚎,以后几百年都没有了和中原王朝抗衡的能力。

第二件:开拓西域,打通丝绸之路

西域和中亚地区存在很多城邦国家,这些国家占据华夏通往其他文明的交通要道,时而被匈奴控制,时而与波斯等国联合,对中原王朝构成重大威胁。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以后,先后降伏西域几十个国家,将大汉势力延伸到中亚地区,打通了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件:开辟西南夷

中国西南的云南、四川和贵州的广大地区一直被夜郎等国管理,经济落后,汉武帝在西南设置八个郡,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巨大贡献。

第四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不利于华夏统一和集中管理。到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为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另外汉武帝设立太学,铸造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也都产生重大影响。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居功至伟,用千古一帝形容绝不为过。


北虢先生


很多人都对汉武帝的一生了解得不是很透彻,那么,对于他大家了解多少呢?汉武帝这一历史人物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呢?

在汉武帝登基的时候,全国已经有5000万的人口了,这可以看出,汉武帝时期人口规模比较庞大,先从汉武帝的政治方面来看,他在政治方面也大有作为,比如最著名的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将董儒放在第一位,试图去奴化汉朝百姓的思想,在当时可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地方了,不仅仅成功的奴化了百姓的思想,还使得这一段历史源远流长。

从汉武帝整治朝内的情况来看,他设置了十三州部刺史,加强了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改丞相设中朝,对后来朝代的丞相制度影响盛大;汉武帝实行过德治;同时他又重视国家的法治,用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百姓、治理国家。曾经下令禁止那些郡国铸钱。汉武帝自此之后垄断了铸造钱币的权力,这对后世影响重大。

在征伐匈奴方面,汉武帝虽然没有把匈奴消灭,但是却大大地打击了匈奴嚣张的气势。由于当时汉武帝时期的人口规模庞大,使得国力充沛,兵强马壮,并且对匈奴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打击了匈奴的主力。

但由于匈奴是一个非常野蛮的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的元气恢复得特别快,而汉武帝此时用兵不利,导致不得不以和亲的方式向匈奴讨好,还被迫向他们提供米酒、粮食、绸缎等等。纵观来看,汉武帝应该能算的上千古一帝


书香苑精选


仅凭着把匈奴人打得如丧家之犬,汉武帝就绝对称得上千古一帝。纵观历朝历代,中原王朝面对北方少数民族时,几人能有此赫赫武功?更别提汉武帝凿穿西域之举了,那更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


一条长城便是一部战争史,它记录着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之间的攻伐战守。匈奴、东胡、鲜卑、乌桓、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中原锦绣江山的觊觎,只要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必然要挥鞭南向,去掠夺他们梦寐以求的绸缎、财富和人口。

从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皇帝,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开始,就面临着这样的困扰。秦始皇面对匈奴人的威胁,派出了大将蒙恬,将匈奴人驱逐回了草原。但请大家注意,这仅仅是驱逐而已,保卫战结束后,秦始皇不得不修建长城,随时警惕着匈奴人的侵扰。显然,秦始皇明白,匈奴人如同野草一般,不可能测底消灭,所以他采取了防守姿态。


相比较于秦始皇的表现,汉朝的前几任皇帝则更加不堪,在匈奴人的弯刀面前,刘邦试探性地进行了战斗,结果在白马被围,差点送了性命,最后靠着贿赂匈奴单于的老婆,才狼狈不堪地逃了回来。吕后狠辣残忍,但面对匈奴单于的调戏,却只能忍气吞声。文景两帝除了给匈奴人送去女人和财富之外,也没有挑战匈奴人的勇气。

汉武帝对匈奴人的态度,各位读者都再清楚不过了,他派卫青、霍去病等深入草原,与匈奴人采取同样灵活的战术,将匈奴人打得懵头转向,彻底失去了汉朝的战略优势,曾经对汉朝予取予求的匈奴人,哀嚎着“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完全成了弱势群体。


在和匈奴的对攻之中,广袤的西域开始纳入了汉王朝的视野,并最终成为中国的一部分,这是汉武帝为中国做出的千古贡献。是汉武帝,让中原王朝挺直了脊梁,更振奋了精神,有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强音!

汉武帝之后,除唐太宗、隋文帝、明太祖、明成祖等寥寥君主外,没有几人能有如此赫赫武功,就更别提靖康之耻、澶渊之盟等屈辱的经历了。从这个角度讲,汉武帝实是居功甚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