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俗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名作為一個人的社會符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縱觀歷史,不乏因“御賜”、“獲罪”、“避諱”等原因改名的事,甚至連皇帝們都有改名的情況。

分列時期,邊疆皇帝避中原王朝的國諱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黃公望 網絡圖片

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分裂的兩個時期,當時除中原的政權外,各地還有一些割據政權,出了不少“土皇帝”。在名譽上,這些“土皇帝”多奉中原王朝的正朔,標誌之一,就是皇帝親自避諱。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班惟志 網絡圖片

當自己的名諱與中原王朝的國諱相牴觸時,土皇帝們只好放下架子,或自願、或被迫,紛紛以改名來換取中原王朝的支持。

五代十國的後趙皇帝石虎外祖父叫張羆,前秦開國君主苻健,本來叫苻羆,稱帝前曾臣服於後趙,為避張羆的名諱,改名苻健。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元 黃公望 九峰雪霽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寫“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南唐中主李璟,初名景通,登基後,為與兄弟們的輩行字“景”區別開來,改名李璟,後周建立後,國勢日強,南唐只得奉表稱臣,因後周

太祖郭威的高祖名郭璟,李璟沒辦法,只得又改名李景。

南平開國君主高季昌,本是朱溫部將,奉命鎮守江陵一帶地方,後漸漸獨立,儼然是一方“土皇帝”。聽說李存勖滅梁稱帝,為表忠心,高季昌在第一時間改名為高季興,目的只是為避李存勖之祖李國昌的名諱。(《資治通鑑》卷二七二)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九峰雪霽圖局部

吳越王錢俶,繼承祖父錢鏐的基業,佔據兩浙地方,他本來叫錢弘俶,弘是他們兄弟的輩份字,北宋建立後,錢弘俶審時度勢,為避趙匡胤之父趙弘殷的名諱,把“弘”字去掉,改名錢俶,自己安享天年之餘,吳越與宋也實現了和平統一。(《宋史・吳越世家》)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黃公望九峰雪霽圖落款

北漢的劉承鈞,在契丹的扶持下割據于山西高原,與後周對抗。954年,契丹遣驃騎大將軍劉承訓南下,冊命劉承鈞為北漢皇帝。為討好主子,劉承鈞主動更名為劉鈞,以求不犯大將軍劉承訓的名諱。(《資治通鑑》卷二九二)皇帝當到這個份上,連上國臣子的名諱都要回避,想來也夠窩囊的。

分裂時代小政權皇帝被迫改名,因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諱

元 黃公望 天池石壁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還有一個例子稍顯特殊,遼穆宗本名耶律璟,他在位時(951~969年),中原地區恰好是後周政權。因後周郭威的高祖名郭璟,後周人為避諱,稱耶律璟為耶律明,及至宋朝,依然沿襲不輟。契丹與後周是敵國,誰也不服誰,自然談不上為後周避諱,後周方面自我安慰式的避諱,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已。

內容整編自: 李文君《皇帝改名淺說》,《紫禁城》2010年8月刊。感謝《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