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俗话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名作为一个人的社会符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纵观历史,不乏因“御赐”、“获罪”、“避讳”等原因改名的事,甚至连皇帝们都有改名的情况。

分列时期,边疆皇帝避中原王朝的国讳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黄公望 网络图片

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分裂的两个时期,当时除中原的政权外,各地还有一些割据政权,出了不少“土皇帝”。在名誉上,这些“土皇帝”多奉中原王朝的正朔,标志之一,就是皇帝亲自避讳。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班惟志 网络图片

当自己的名讳与中原王朝的国讳相抵触时,土皇帝们只好放下架子,或自愿、或被迫,纷纷以改名来换取中原王朝的支持。

五代十国的后赵皇帝石虎外祖父叫张罴,前秦开国君主苻健,本来叫苻罴,称帝前曾臣服于后赵,为避张罴的名讳,改名苻健。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南唐中主李璟,初名景通,登基后,为与兄弟们的辈行字“景”区别开来,改名李璟,后周建立后,国势日强,南唐只得奉表称臣,因后周

太祖郭威的高祖名郭璟,李璟没办法,只得又改名李景。

南平开国君主高季昌,本是朱温部将,奉命镇守江陵一带地方,后渐渐独立,俨然是一方“土皇帝”。听说李存勖灭梁称帝,为表忠心,高季昌在第一时间改名为高季兴,目的只是为避李存勖之祖李国昌的名讳。(《资治通鉴》卷二七二)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九峰雪霁图局部

吴越王钱俶,继承祖父钱镠的基业,占据两浙地方,他本来叫钱弘俶,弘是他们兄弟的辈份字,北宋建立后,钱弘俶审时度势,为避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名讳,把“弘”字去掉,改名钱俶,自己安享天年之余,吴越与宋也实现了和平统一。(《宋史・吴越世家》)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落款

北汉的刘承钧,在契丹的扶持下割据于山西高原,与后周对抗。954年,契丹遣骠骑大将军刘承训南下,册命刘承钧为北汉皇帝。为讨好主子,刘承钧主动更名为刘钧,以求不犯大将军刘承训的名讳。(《资治通鉴》卷二九二)皇帝当到这个份上,连上国臣子的名讳都要回避,想来也够窝囊的。

分裂时代小政权皇帝被迫改名,因为小皇帝的名字要避大皇帝的讳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还有一个例子稍显特殊,辽穆宗本名耶律璟,他在位时(951~969年),中原地区恰好是后周政权。因后周郭威的高祖名郭璟,后周人为避讳,称耶律璟为耶律明,及至宋朝,依然沿袭不辍。契丹与后周是敌国,谁也不服谁,自然谈不上为后周避讳,后周方面自我安慰式的避讳,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已。

内容整编自: 李文君《皇帝改名浅说》,《紫禁城》2010年8月刊。感谢《紫禁城》及作者提供资料,如有疑问请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