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脫銷,流言比流感的蔓延速度更快

很快也很突然,三歲小孩都知道了,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此消息一出,中國各大藥房線上線下的雙黃連口服液被搶購一空。

同時,質疑聲也迅速跟上:目前尚無有力的臨床試驗數據證明其對新型冠狀肺炎的療效。

雙黃連脫銷,流言比流感的蔓延速度更快


  官方媒體紛紛發文提醒,抑制不等於預防和治療,請勿搶購自行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是藥三分毒,一定要按醫囑服用。

專家的發聲是好意,但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就不對了,但是當帶有“對新型冠狀肺炎有療效”類似字樣的“關懷式”提醒頻繁出現。誰還不去試試,反正喝不死,萬一真管用呢。

據瞭解,僅疫情發聲以來,微信闢謠工具就已對數萬條海量謠言進行闢謠。到底誰在“好心”製作這些謠言?背後有何利益鏈?

錢鍾書在《圍城》裡講的很好,“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互聯網時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在自媒體時代,門檻低,每個人都可以發聲,這也讓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讓網友反倒無所適從,不少網民受到誤導。

特別是當謠傳信息打著科學、健康養生等旗號,很容易迷惑有所需求的大眾,這會讓公眾誤聽誤信,從而走入疫情防控的誤區,不僅不能有益防控,反倒常常因此損害身體與錢財。

醫療部門防控疫情,網管單位查找輿情,這些“關懷式謠言”成了“毒雞湯”,不清楚內情的人們則接棒進行傳謠,但最為重要的還是其背後的“圈粉”、轉發廣告等利益鏈。 

雙黃連脫銷,流言比流感的蔓延速度更快

 

造謠、傳謠者利用人們對疫情發展的“焦慮”心理、同情弱者等心理,對公眾造成信息誤導,又反過來造成公眾的生活困惑或“安全焦慮”。應對這些網絡謠言,一方面需要堵住“空穴來風”的源頭,依法嚴懲造謠傳謠者,斬斷背後的利益鏈,掐掉謠言的翅膀,不給其肆意擴散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與辨識能力。還要督促網絡平臺盡好主體責任,加強監管,對謠言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剷除謠言滋生的土壤,從根本上遏制住造謠、傳謠的慾望與衝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網絡環境、社會環境,讓天下無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