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後漢演義》第五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後漢演義》第五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後漢演義》第五十七回


輯錄蔡東藩《中國曆代通俗演義》之《後漢演義》第五十七回



《後漢演義》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竇後駕崩)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蔡邕陳事)


一、宋氏為後

“建寧四年,靈帝選定宋氏(執金吾宋酆(fēnɡ)女)為皇后,晉封酆為不其鄉侯。”


二、竇後駕崩

“熹平元年,竇太后在南宮中病逝,合葬宣陵,追諡為桓思皇后。”


三、渤海族誅

“王甫、曹節誣告渤海王悝(kuī),與中常侍鄭颯、中黃門董騰交通。靈帝遣大鴻臚、宗正、廷尉三官,逼悝自盡。悝有妃妾十一人,子女十七人,伎(jì)女二十四人,皆系死獄中。甫得進封冠軍侯,曹節亦增邑四千六百戶;宮廷內外,要算曹王二宦官權勢最盛,父兄子弟,併為公卿列校,牧守令長,佈滿天下。”


四、三公三互

“四府三公,仰閹人鼻息,專嚴黨禁;且議出一種鉗制吏職的規條,叫做三互法。凡世俗有姻誼相關,及兩州人士,不得交互為官,名為革除情弊,實是杜絕朋黨。自是選用牧守以下,輒多禁忌,輾轉需時。幽並二州,屢有寇患;鮮卑騎士,出沒塞下,庸吏被黜(chù),狡吏乞休,往往懸缺不補,防務更壞。”


五、蔡邕錄經

“議郎蔡邕,字伯喈(jiē),籍隸陳留;六世祖勳,前漢時曾為郿(bei)令,棄官隱終;父稜素行清白,諡為貞定公。邕事母至孝,與叔父從弟三世同居,不分財產,鄉里交相推美,名重一時。又平居博覽書史,兼及術算音律諸學,雅善鼓琴。邕因五經文字,拾自燼餘,沿訛(é)襲謬(miù),疑誤後學,乃手錄五經,用古文篆隸三體,依次繕成,鐫(juān)碑刻石,豎立太學門外,使後學得所取正;於是中外士子,多來摹寫,每日車馬雜沓,填塞街衢(qú)。”


六、曹鸞獄亡

“永昌太守曹鸞,特為黨人申訟:夫黨人者,或耆年淵德,或衣冠英賢,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yóu)者也。而久被禁錮,辱在塗泥;謀反大逆,尚蒙赦宥;黨人何罪,獨不開恕乎?宜加恩赦宥,以副天心!’靈帝令鸞下槐裡獄。槐裡令多番刑訊,鸞又氣又痛,絕食而死。靈帝更下詔州郡,重申黨禁,坐及五族,連門生故吏的父子兄弟,亦須免官禁錮,不準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