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的一些年輕人都去城裡住了,村裡的農田怎麼辦,以後村裡的老人怎麼辦?

農民啊遠


整合唄!歸整劃一,根據地方氣候條件開發一些適宜本地發展的優勢項目。可以去敬老院或福利中心安享晚年。


康紀棟


我也是一名在城市居住的農村人。

我是因為孩子在市裡上學,才陪著孩子來到城市的。現在孩子還小才上幾年級啊,不到市裡陪孩子不行,等孩子再大點有了自理能力了,我還會回到農村的。

現在很多農村普遍都到城市裡生活了,比如我們這裡的山區,村裡現在光剩下為數不多的老年人了,年輕人不是為了孩子上學,就是出來打工,都到城市裡發展了。

我們這裡的田地,城市附近比較平的田地,都發展成工廠和工業園區了。山區的田地本來也就不多,種地的收入也是太少太少了。現在可以說我們這裡能種的田地是真不多了,我們村裡差不多都是水澆地,在村邊修了一條二環路,路二邊的綠化帶又佔去了二百米,這條路一下子就佔了村裡差不四分之一的好地。還有四分之二的田地,被村上給轉包出去了,以每畝地每年一千元承包給外村人了,不知道處於啥目的,把承包的田地都種上了樹,樹是種上四五年了,也沒有人管理樹,這二年樹林裡的雜草也沒人管了,到冬天很容易發生火災。承包人也不見人了,就頭二年給了二千元的承包費,後面連著三年沒給錢了。村裡的老農民包出的地到現在也慌裡不能種了,包出去的地錢也沒人管了,也沒人敢去把地裡的樹給砍掉。很多年齡大的農村老人想種地都沒地可種了。還剩下的四分之一田地,也都是一些不太好的田地了,有旱地,有溝地。

所以農村人現在都願意去城市裡發展。



記憶1552265


社會在進步,農村在發展。我2019年回到湖南農村,看到農村有很大的變化。

五年以前看到的都是整片的荒山,荒地,荒田,荒村。農村就是一片荒涼的景象。村裡只有 老人和小孩子,年輕人就像夏天的陣雨,過年的前幾天突然出現,過完年兩天又突然消失。

現在人們意識到了發展村集體經濟。荒山荒地都種了果樹。荒田也大面積的種了水果:葡萄,火龍果,草莓等等,還有荷花。也有家庭農場,做休閒旅遊的。也有小型養殖場。

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過。雖然現在60以上的老人每年都有一千多的養老金髮放,但還是離不開家庭養老。農村有了掙錢的機會,就會有年輕人願意回家發展。





鄉村藝術黃同學


這個問題問的好也是國家考慮的問題,現在農村年輕人基本都走了剩下的老人在家種地,本人家裡就是這個狀況父母都60多了又不願意進城了和我們一起生活家裡的地和果樹又幹不動了,最近幾年我有空就回去幫著乾點體力活,他老兩口有時候花錢顧人,現在農村年輕勞動力少了顧也是40到50之間的!而且還不好顧用!過幾年都老了我看國家應該出新政策了!這個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我看農村在過十多年後全是荒山荒涼的房屋!








亮哥72549943


這是個非常現實,也是個非常辣手的問題。首先老人年紀大了,身體和勞動力都不能在適應強度大的農田勞作了。年青人又在外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和經歷回去經管老家農田的生產。勢必導致大部分農田荒漠。解決的放法是,將閒置的土地流轉給有實力的農業合作社和農資公司,由公司統一管理種植,這樣才能產生效益,也不至於把農田荒廢。


用戶烏蒙雄鷹


你好,我是小儉,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現在農村的一些年輕人,雖然在城裡買了房,但也時常回來居住。

以我們廣東的農村為例,我父親那一輩有幾個兄弟,分開每人只有8分農田,而到了我和我大哥這一代,每人只能分得4分農田。試問能否依靠幾分農田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答案是當然不能。只能依靠外出務工,父輩在家務農去提高生活質量。外出的一些年輕人比較有能力,找到了出路,就在城裡買了房子,一些普通的在城市打工也能勉強維持生計。時間久了以後,父輩們再也幹不動農田裡的農活了,年輕一輩自然不願意回來務農了,因為小農經濟的時代已經維持不起生計了,農田慢慢就荒廢了。

農村的農田目前有很多都在丟荒,小農經濟怎麼比得上現代化農業?再加上很多人分得分都是丘陵農田,就算目前出臺了一些農田政策的補貼,年輕一代依然不能依靠這些農田來維持生計了。

我認為農村的農田以租代耕是一個很好的出路,發展現代化農業,把農村的農田集約化起來,按每戶佔農田的份額統一分配租金。

其實,我們的父輩真是勵志的一代,娶妻生子都是依靠自己,甚至把孫輩也養大起來了,僅僅是依靠家裡的那點田地和忙完農活做點散工。當我們父輩一代老了怎麼辦?條件好的可以聘請保姆進行照顧,或者自己照顧,可以進養老院和療養院。條件不好的只能在父輩走不動了,不能自理了,兒女回來輪流照顧,直至父輩不在了。這真的是現在農村的真實寫照。





山村小儉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我們廣東村裡也是這樣啊,自從村裡的小學撤了五六年級後開始,小孩要到外面讀五六年級,初中又得考到鎮上或別處讀,到高中又得搬一次,農村交通不便捷,開始還有人開車接送小孩,後面查的嚴,麵包車類的不敢接活了,孩子沒人接送了。慢慢的村人陸續的讓小孩外出讀書,後面的基本都是城裡從幼兒園到高中都在城裡,所以不是買房在城裡就是租房給小孩讀書!我們村幾百人的學校到最後沒有一個去報名了[摳鼻]老人家有些幫帶孩子,有些還是選擇在農家種點米和菜


Yunlei123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大部分人選擇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去一兩次。留下了婦女,兒童,老人。也有部分人直接在城市購買了住房,把婦女兒童接出來,老人們卻還是習慣農村的生活,不願意到城市裡來。

由於人手不夠,很多農田、耕地直接拋荒,那麼以後村裡的農田土地誰來耕種呢?

首先面對大環境的影響,農村土地農田還是要耕種的,因為不耕種就沒有飯吃。雖然農村收入比較少,但是花錢也是必須的,留下啦的婦女,老人,還是會耕種一部分農田土地,以保證一部分農田土地不拋荒。

另外隨著城市停工令的頒佈,也有部分農民工返鄉,農田土地的耕種有了新的發展,村裡的老人也老有所依:

第一:合作社形式的家庭農場。

21世紀以來第16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強調了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突出培養好家庭農場和合作社兩類新型經營主體。規模經營有助於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有助於生產與市場的對接,克服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的組織化程度。

這類型合作社主要為成員農民提供農資、技術、農機、銷售等服務,它側重於資源整合,增加了農業的附加價值。它們會發展越來越好,越來越大。因為是大規模經營,需要的農田土地也是大規模大範圍的,而且也是農民本身在進行土地種植,需要的人員相對也對,這也是為返鄉的農民工,以及在外不如意回家來創業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農業致富奔小康的機會。

這使得農田土地不拋荒還能產生巨大的價值效益,也能使得家裡的老人老有所依,一舉兩得。

第二:農機服務公司。

農業化離不開農機行業的進步,農機行業的發展提高了我國整體農業機械化水平,給廣大種植戶帶來極大的便捷。隨著農機化的普及,農機服務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農機技術服務人員通過農機售前服務、售中服務、售後服務,幫助農民用戶選擇、安裝調試、維護保養、以及幫助農民用戶修復和排除農機故障等。推動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保障農民的生產需求。

但是有部分大型農業機械以及高端農機技術是留守老人無法操作與滿足的,會需要一批農村年輕主力,共同走上科技農業致富的道路。側面也是解決了農村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第三:自主發展農莊旅遊業。

近年來,城市返鄉的趨勢日益明顯,很多人因為在城市居住久了,以及城市生活壓力過大,便會在節假日的時候往農村、鄉鎮農場農莊去體驗農村生活以及品嚐農家菜。所以有部分農村年輕人抓住了這個機會,在農村修建自家農場,農莊,發展鄉鎮一日遊的農村旅遊產業,在給城市人一片心靈棲息地的同時也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變農田土地拋荒問題,也可以在家陪陪老父老母,讓他們老有所依。

最後,相信在黨與國家以及科技的帶領下,農村農業發展、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好,實現人人奔小康。





梧州怪姐


現在農村的一些年輕人都去城裡住了,村裡的農田怎麼辦,以後村裡的老人怎麼辦?

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收入結構的變化,農村觀念的改變,農村的變化相比起20年前,也是天翻地覆般的。突出的表現有很多,比如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住上了樓房、用上了各類電器、轎車也多了;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從求學、打工而走出農村留在城市,變成了買房留在城裡;種地的農民年齡越來越大,年輕人願意回鄉種地、會種地的越來越少。更突出的是,農村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峻。

一、農村的人員結構變化越來越明顯

這些年來,因為種地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的比例變化,很多農村,特別是傳統的產糧大省,人員結構變化很明顯。從早些年的386199“部隊”,到後來的6199“部隊”,再到現在的“夕陽紅代表隊”,很明顯的一個狀況就是常年留在農村的人,年齡越來越大,糧小咖甚至到過一些村子,平時很大的村子,現如今卻顯得很衰敗荒涼,頗有些十室九空的情況。而壯勞力、年輕人大多選擇了外出,天南海北,無論是上學、打工,都到了城市裡,逐漸的也帶走了媳婦、孩子。當然,甚至很多五六十歲的老人,也只是農忙的時候回村裡,其餘時間也是在外打工。

二、農田還在種著,但從事勞作的多是老人、婦女,一些地區的撂荒情況應引起重視

在我國,耕地始終是拴在人們心底最深處的很重的一根弦,窮怕了、餓怕了的觀念現如今很多人還有。再加上農村人的“身份觀念”,而不是“置業觀念”,地得種,哪怕自己不願意種,給直系、旁系親屬甚至鄰居代種也行。但更多的情況是,原來分給了兒孫的耕地,又回到了不能或不願外出的老人手裡繼續耕作。當然,也有一些地方實行了土地流轉,而且規模也比較大,使得這些耕地的原有承包者更是一心在外打工。但,因為糧食價格偏低、種植成本高,很多種糧大戶的收益壓力比較大,有些地方出現了退租甚至“跑路”的狀況。另外,因為種糧收益偏低等情況,一些地區也出現了撂荒的情況,農民只種口糧,不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種地上,而是選擇以打工為主,畢竟相對來說收入比較高。

三、農村養老問題需要重視

我國是人口大國,14億人的規模,近些年來城鎮化雖然在不斷加快,但依然是農村人比較多。在人口結構上,哪怕是現在放開二胎了,實際上我們看統計局的數據,新增人口的增幅並沒有增長,反而還是下降。那麼這14億人口的結構就是,青少年的佔比在下降,壯勞動力的佔比在下降,老年人的佔比逐漸在上升。在農村同樣如此,而且在農村還面臨著子女很多外出工作,養老等基礎設施不如城市的現狀。村裡的老人怎麼辦?這個問題很沉重的。子女孝順了,有出息了,農村的老人晚年生活會很好;老人的身體好,沒有病沒有災,也會比較好。但哪會人人如此呢!

綜上所述,國人有句古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如今的狀況,是社會發展造成的,可能是陣痛,也可能是發展不平衡帶來的問題,相信已經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作為農村出來的一員,糧小咖唯有期盼在鄉村振興下,農村和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糧小咖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我們當地前幾年很普遍,年輕人出去打工,掙了錢不願意回農村來住,更不想回農村務農,想把老人接到城裡敬孝道,可是老人在農村住習慣了,又不願意隨孩子去城裡居住,老人歲數大了,又不能幹農活了,所以很多地也荒了,但最近幾年我們農村的發展很大,1:條件和基礎設施大大的改善了,特別是交通的改善,我們當地修了很多道路,家家戶戶通公路,帶動了我們農村經濟的發展;2:現在我們很多農村都在發展鄉村旅遊,政府帶頭集合我們當地的特色和特產,也帶動了我們農村的經濟,現在很多原來在城市打工的年輕人,回到了農村,做地方特產增加收入,而且收入不比在農村的時候差;3:很多土地被合作社承包,大面積的種植經濟作物,每年也可以得到承包費,土地也得到合理的利用;這是結合我身邊的情況回答的,希望對你有幫助[耶][耶][微笑][微笑][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