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曹操


当初许劭给曹操下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那么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首先,“乱世之枭雄”这句评语,对曹操来说,是恰如其分的。因他本身就生逢乱世,从乱世中脱颖而出,最后“狭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汉末北方最大的一股政治势力。

而“治世之能臣”这句评语,因为曹操最终也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无法全面考察他的治世才能,但我们可以通过其对稳固北方政权所作的一切,来衡量他的治世手腕。‘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霍去病


汉朝初期,匈奴势力很大,朝廷惹不过,只能通过和亲、岁贡的方式来安抚匈奴,就这样还不敢保证边境不受到侵扰。

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执政期间,他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由此展开了近百年的残酷战争,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

卫青挺进千里,穿过沙漠,歼敌数万;霍去病拿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势,将匈奴左贤王赶到狼居胥,饮马瀚海。

最后的一仗漠北之战,给了匈奴沉重的打击,迫使匈奴北窜西边,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其后,朝廷就开始了对匈奴的治理。

但无论是西汉还是东汉,对待匈奴的政策,就是派一拨官员去当地管理就万事大吉了。但这些官员到任后,始终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他们看起来明面上管点事,但只要匈奴听话,就放任他们发展,再无其他作为了。

但是到了汉末,曹操挟持了汉献帝,把持朝政大权之后,战略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蹋顿单于


当时曹魏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有匈奴、乌桓、鲜卑、羌等游牧民族。

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采纳谋士郭嘉的建议,决定北征乌桓,北行之中,两军不期在白狼山(今凌源东南)相遇。

当时的情况是,乌桓的军队数量众多;跟随曹操的只是前军,主力大军还在后边,尚未到达前线。

曹军将士们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力劝曹操等主力大军到达以后再做计较。

但他手下的大将张辽却力排众议,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还没有摆好时立刻进军,打他个措手不及。

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勇猛,又见乌桓的军队果然比较凌乱,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果断出击。

为了充分发挥大将的作用,他将自己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张辽率军突击,打了敌人一个出其不意,大破乌桓军队。

此战成为后来一个经典战例,曹操以少数军队,大败乌桓大军,此外还斩杀了他们的单于蹋顿,并俘虏二十余万人,史称白狼山之战。

打败了最主要的敌人,又使得其他的少数民族臣服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的问题, 以往汉朝对匈奴采取的是直接管辖的方式,说是管理,实际上到任的官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所为。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白狼山之战


怎么样才能形成有效管理呢?曹操开始琢磨起来。他从汉武帝的“推恩令”中受到启发,觉得只有使匈奴分解,变成一个一个的小团体,使他们失去强大的反抗势力,才能彻底根除作乱的机会。

“初,南匈奴久居塞内,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议者恐其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宜豫为之防。秋,七月,南单于呼厨泉入朝于魏,魏王操因留之于邺,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单于岁给绵、绢、钱、谷如列侯,子孙传袭其号。分其众为五部,各立其贵人为师。”(《资治通鉴》)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带着手下一大群诸王来邺城拜会曹操,既然客人来了,一定要好好的招待呀。

于是曹操“很亲热”地邀请呼厨泉:“既然来了,就留在这里,我们一起辅佐大汉天子吧,同殿称臣该多好呀。”

曹操于是把来访的呼厨泉滞留在邺城,随即指定了右贤王去卑回平阳监领匈奴部众。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去卑


去卑能当新首领,非常高兴。由于是曹操任命的,自然一切都要按曹丞相的意思行事了,回去后就把呼厨泉单于的部众一分为五,即分成了左、右、南、北、中五个部落。

对于这五个被割裂开的部落,也不能给他们安排在一起,于是朝廷把他们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同时封每个部落的贵族首领为都尉,都尉的家属迁居晋阳;又设置了司马一职,这个职务只任命汉人,以此作为监督。

这样一来,对匈奴部落的管理权,就牢牢的掌控在了曹魏集团手中,加速了民族融合。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邀请来朝


做完大块分割,曹操接下来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化,他把匈奴的上层人物,都“邀请”到朝廷来当官。

这样一来,首领和他们的部众完全分离开来:这事做的很彻底,只要匈奴哪个首领威望渐高,在民众中有了号召力,他马上就会接到曹操的委任状,扛着包袱就来朝廷当官了。

对这些到来的官员,不管工作能力如何,只要听话、服从朝廷的管理,那么他们就能享受到朝廷的优厚待遇。

每天有吃不完的珍馐美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这样养尊处优惯了,傻子才想着再回大漠去吃沙子去。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征兵


在曹操的软硬兼施之下:

“单于恭顺,名王稽颡,部曲服事供职,同於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三国志·魏书卷十五》)

先解决了上层的问题,下面的民众就好解决了。

曹操出了一个绝招,允许匈奴底层人员,自愿加入汉朝成为汉朝子民,当然,来的人都会有各种好处和福利招待。

既然都成为大汉的忠实子民了,那就要尽自己的义务,比方说国家的征兵,也要和汉民一视同仁了,于是开始在匈奴的牧民中征调壮丁,而且还给了他们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叫做“义从胡”。

这些男子汉都被分派到各地驻防,他们的家属也都可以迁移到邺城居住,彻底解决了匈奴军团士兵的后顾之忧。

为了让这些少数民族迅速汉化,曹操又使出最后一招:你们匈奴人在大漠戈壁放牧,风餐露宿实在辛苦,还是放下鞭子拿起锄头,去种地吧!

曹操只用三个高招,就分化瓦解了匈奴,比汉朝的和亲政策高明许多

种地去吧


这其实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匈奴放弃了马匹,变成地道的农民,官员们也好管理;而匈奴的百姓也很高兴,在地里刨食,生活比较稳定,有保障,至少要比刀头舔血的生活安全的多。

等彻底解决了北方的少数民族问题,北方的政权稳定了,曹操就有精力来考虑下一步的问题了。


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要南征,完成大汉领土的完全统一。

曹操能达到这个战略目标吗?这是以后的事情了。

但就目前来说,曹操的“治世之能臣”,在北方大地的管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零陵先贤传》晋·司马彪

《三国志》西晋·陈寿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