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時,為什麼一些老百姓會幫著他們打滿清政府?

小小嬴政


在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統治封建時代的舊中國最長久的政治制度是封建舊官僚政治。所謂封建專制政府指的就是舊官僚主義機器。

舊官僚政治下的各級舊官僚既不代表封建貴族的利益,也不代表廣大百姓的利益,而是有著自己的專屬利益。舊官僚政治基本上沒有所謂的法治,它只要靠人治和古代宗法、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維持統治。



在舊官僚政治下的官員好壞完全靠官員自己,甚至國家安危、民族興亡、百姓死活,最後都要看所謂封建皇帝和幾位大臣的忠奸智愚來定,百姓則只能看著別人決定自己的生死而無可奈何。

舊官僚政治的存在是把百姓的貧困無知、孤立無援、經濟上與小生產聯繫的落後因素作為其條件的。只有百姓處於這種貧困愚昧的狀況下,才會把封建皇帝和封建官僚的統治作為理所應當、無法反抗的金科玉律來服從。

舊官僚政治中所謂皇帝百官們的神聖屬性,這只不過是強加給百姓的幻覺。

在古代封建專制社會,朝廷除了用嚴刑峻法讓老百姓恭順之外,還有綱常倫理教化的各種社會制度、習慣乃至命運、輪迴都能緩和廣大民眾的反抗精神。

在封建專制社會中,“明君賢臣”盛世場面需要“順民”來維持;而“暴君汙吏”的亂世場面更須“順民”忍耐。

舊中國根本就不允許百姓具有任何基本權利的觀念。在所有階層裡面,中“專制主義舊官僚主義”的毒最深的是處在封建專制統治地位的所謂皇帝和舊官僚階層。因為凡事只要和利益關係扯在一起,那就會變得異常頑固和不易改變。

1935年(僅僅距離八國聯軍侵華35年)的封建專制社會,借7塊,第二年變成48塊,月利率53%。



借7塊錢第二年變成89塊的土地

每當廣大民眾不止一次的表示他們不能再忍受暴政壓迫和剝削時而奮起自救的時候,舊官僚士大夫階層總是利用機會幫助政治野心家收拾國家殘破局面,重新開始,然後新的封建專制王朝再度出現,新的舊官僚再次出現,而百姓再次跌倒深淵。

《尚書·湯誓》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農民起義是絕望的中國底層民眾用自己的生命對封建主義舊官僚政府投出的唯一一票反對票,也是他們對所謂的封建皇帝和舊官僚最後的反抗。

所以在古代的舊官僚封建社會就是舊官僚與百姓構成的社會,是一個官與民對立的社會。

在封建的封建舊中國,一切老百姓都是舊官僚專制國家的奴隸。在經濟上,舊官僚專制國家榨取私人財富,徵收巨量的貢品和稅收;在法律上,百姓的權利被蔑視,被無視,而百姓對於行政舊官僚機關的所有無理要求行為都不得不俯首忍受。加在百姓身上的壓迫隨著舊官僚機器的日益完備,一天重過一天。百姓最終淪落為舊官僚的活的榨取工具。

只要百姓有足夠的知識,較高的生活水平,法律和心理上和所謂官吏平起平坐,有一定的法制和機構保障民主,舊官僚政治就能自動垮臺。

所以不但是滿清政府,古代各個封建專制朝代都有老百姓當帶路黨,因為在任何一個封建專制朝代,老百姓都活得苦,活得累。對於老百姓來說,只不過由一群滿族統治者變成一群金髮碧眼的洋人統治者,僅此而已。

一個讓百姓民眾貧困無助、流離失所 、餓殍遍地的腐朽封閉舊官僚政府,百姓為什麼要擁護它?



橙子帥讀書ing為您費心解讀。歡迎點贊、吐槽、評論。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所謂的“愛國主義”是統治階級維護和鞏固階級統治的手段。

馬克思指出:國家是階級統治機關,是階級壓迫機器。

縱觀人類各種形態的專制制度社會中,國家機器及各種社會資源的掌控者是統治階級各級官吏,國家是少數權貴資本利益集團統治人民的暴力工具。一一如果這個統治階級的權力被關進人民民主主權制度的籠子裡,則各級公權力者服務於人民臉色,國家即一反幾千年傳統社會由少數統治階級治理變為多數人民參與治理。由此國家官吏特權統治階級即轉型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體系。一一如果統治階級各級官吏由集權專制體制授職制產生,則不會以服務於人民臉色為己任,勢必產生特權官僚階級,國家成為壓迫奴役人民大眾的工具,由此必然產生階級分化進而固化,導致國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國,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斷累積並激化,歷史再次進入國內階級反抗和外族入侵的歷史週期律的循環!


杜軍6586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這個和我國的傳統統治階級所用的統治手段有關。實際上我國長久以來一直是一個超穩定、超震盪系統。說我國是超穩定系統,是因為兩千多年以來統治的體系基本沒變。說我國是一個超震盪系統,是因為每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全面戰爭,戰火燒到了全國各地,人口大量死亡,經濟遭到徹底性破壞。

之所以構成了這種超穩定、超震盪系統,是由千年以來的政治體制所決定的,而政治體制的治理方式,上層基本為法家思想,表現為敗德文化,下層表現為儒家代表的血緣關係,表現為宗族治理。

法家統治三要素:愚民、弱民、賤民

如果你看過《韓非子》,那麼你一定會驚歎其中的手段的缺德,其一切都是圍繞著如何加強君王的統治而展開的,法家所認為的法是王法,法為君王所用,針對社會上大多數人,而對於極少數人是不適用的。

其中重要的思想就在於其“三民主義”:愚民、弱民和賤民。

愚民,說白了就是要讓老百姓什麼都不懂,只知道幹活,不知道思考,沒有思想。

如:

愚民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

意思就是要讓老百姓什麼學問都不關心,對做學問沒興趣,那麼老百姓就會專心務農。

在《韓非子 五蠹》中有這樣的記載:

境內之民皆言治,藏管商之書,法者家有之而國愈貧,言耕者眾,執耒者寡。

意思就是如果國民都討論法制,天天看管仲商鞅的書,那麼那些農民就不會天天好好種田,而是談論法制問題了。

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戰者多,被甲者少也。

如果國民天天討論軍事,都看孫子吳起的兵法,那麼那些民眾就會天天談論軍事,到了打仗的時候去當兵的人就少了。

所以法家認為老百姓最好什麼書都不要看,民間基本就留下農學、醫學的書就行了,至於儒家、道家、兵家之類的書,甚至是法家的書要全部燒掉,不讓民眾去看,這些書只留給君王和少數忠臣看。說白了就是降低全民的知識智力水平,同時保持君王的知識智力水平不下降。

歷代王朝是熱衷於燒書,或者是修改書籍

所以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長期被愚昧的人民根本不知道對方是侵略者,可能只是把對方當成了來改朝換代的而已。

弱民,就是要使民眾始終處於溫飽以下的水平,甚至要讓他們一直貧困下去,並且不抱怨這種貧困。

因為只有民眾夠弱,國家才好控制他們。

如商鞅就曾經提出:

政作民之所惡,民弱;政作民之所樂,民強;民弱國強,民強國弱。

就是說如果國家政策是老百姓喜歡的,那麼民眾就會富裕起來;如果政策都是老百姓不喜歡的,那麼民眾就會貧困起來。如果一個國家,民眾富有了,國家就弱了;如果民眾都貧窮了,國家就有錢了,國家有錢的話,國家就強大了。

實際上是把國民的發展和國家政權的發展嚴重對立了起來。

那麼,怎樣去弱民呢?在《韓非子 說疑》篇中,曾這樣說:

禁殲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這就是說,要禁止老百姓幹壞事,最高明的做法是不讓人們產生這樣的想法,次一點就是不讓人民產生做壞事的言論,再次一些就是不要讓民眾去做那樣的事情。

所以歷朝歷代以來,一直都沒有言論自由,甚至是大興文字獄。如清代時期就有: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而被殺頭的例子,實際上歷史上這種事情非常多,只是清代是最為嚴重的。很多人都是因為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字的原因而被殺頭。沒有言論自由就束縛了學術的發展,也就產生不了新的思想,可以說也就在思想上束縛了人們的行為,使人們甘願貧窮,認為貧窮不是統治者的錯,而是自己的錯。

賤民,就是要讓民眾沒有榮譽感,認為自己豬狗不如。

沒有榮譽感,認為自己豬狗不如,才會對官員尊敬,才會認為皇帝無比偉大光明而正確。

如商鞅認為:

民有私榮,則賤列卑官。富則輕賞,辱則貴受,弱則尊官,貧則得賞。

就是說如果民眾有榮譽感,那麼他們就會輕賤官員,不把官員放在眼裡。所以不能讓民眾有榮譽感。如果民眾過的富裕,那麼就會對官府的賞賜不削一顧,如果他們都很卑微,才會在意朝廷賞賜的爵位,如果他們很低賤,則會尊重官員,如果他們很貧窮才會重視朝廷賞賜的金錢。

所以,千百年來民眾一直是被當做了賤民來對待,沒有什麼人格上的尊重,也沒有什麼對國家的榮譽感。

這種所謂的“三民主義”政策在清代的時候已經到了最為成熟最為完整的階段,我們可以看一下中國的帝王歷史,實際上越是早期來說人民的榮譽感越強,而越是到晚期,尤其是明清時期,民眾的榮譽感就越弱。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還是宋朝,遇到外敵入侵的時候民眾總是能夠奮起反抗,而到了明清的時候,這種情況就很少出現,尤其是清代的時候,幾乎沒有多少人願意反抗外來入侵者。這就是整個國家榮譽感的缺失的緣故。

強權政治下,民眾唯強者馬首是瞻

強權政治下,說白了就是因為強,所以壓得民眾不敢反抗,即便很多時候這個強權做了許多違揹人民利益的事情,民眾由於長期的“三民主義”教育業就長期忍氣吞聲,因為他們不敢反抗,他們屈從於強者。所以當八國聯軍進攻到北京的時候,清政府成了弱者,八國聯軍成了強者,他們自然就會把八國聯軍當成強者來順從了。

另一方面,正是因為在統治者階級的嚴重,民強國弱,民弱國強,所以他們把民眾的強弱和國家的強弱對立了起來,不斷地盤剝壓榨民眾,把法律用於對民眾的壓迫,堂而皇之地奪取他們的利益,卻要讓他們相信這是合理的,所以長久以來當國家發展的好的時候,民眾得不到什麼利益,當國家發展的不好的時候,倒黴遭殃的首先是老百姓。時間長了,老百姓自然會覺著這個國家和他沒什麼關係,自然在外來侵略者入侵的時候就無動於衷,甚至會幫助他們了。

綜合以上的分析,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老百姓幫助他們打滿清政府的行為也就不難理解了。


老威觀史


老百姓的活發,本是勢力約束生存的命運,和平時欣賞別人的快活,國難時肩挑著戰火的傷災,榮華看得見摸不著,苦難立杆見影的親吻,有什麼叛國不叛國的印象,有什麼真誠不真誠的激情。良心未泯是有勢者精神說成的賜予,道德淪喪是貴人們心荒贊助的袈裟,有勢才立國,有國才立家,有家才立我,有我才立無瑕。沒有無瑕的恩惠,那有死心踏地的奴才,瞎子都有見錢眼開的本領,何況有血有肉有思想靈魂的人們,居安思危的渴望,見風使舵的絕招,生命本是成可貴,感情本是成價高,沒有無緣無故的人想放棄習慣了的活法,沒有無憂無慮的人想荒唐到被別人當槍使,只是貪圖活著平凡能有活法,只是珍惜肉體不愧對一世輪迴,滿懷報復可強者博大,自生自滅又不心甘,本是平凡的資本,就是平凡的驅殼。思想跟著勢力走,感覺隨著強者行。沒有貪魂的膨脹,沒有坑蒙的本錢,何來的辱國淪喪,何來的良心泯滅,只是不怕破財吧了,只是害怕無命而為,生的偉大是政治家的資本,死的光榮是民族英雄本錢,所有平凡人的擔當就是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留念良言


看了很多答案,都沒說到根本上。到底是什麼人在歡迎和幫助八國聯軍呢?英國參謀軍官寶夏禮是回憶錄裡,早就說過了那些幫助聯軍的中國人都是教徒。是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我國發展的教徒。

這些教徒不僅僅幫助聯軍,救治傷員,運送炮彈,還在火線做後勤,另外還有很多信徒為聯軍擔任偵察兵,引導帶路。比如,正是這些中國籍信徒組成的偵察兵在北倉河發現了,清軍佈置的地雷陣,以及清軍的佈防情況。

聯軍表示:“如果沒有這些中國基督教信徒的偵察,就不可能獲得寶貴的信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才使得營救公使館人員成為可能,他們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同時,寶夏禮也說,那些溝通被包圍的使館區和聯軍之間聯繫的中國信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1000法郎的高額報酬。雖然有很多信使都被清軍斬殺,但是還是有更多的人參加這項行動。

另外,聯軍也將被俘的清軍和義和團以12-20人為一組,組成運輸隊,使用各種手推車為聯軍運輸。

幫助聯軍的主要是三部分人,第一部分是我國的教徒,這也是最主要的部分。第二部分是貪圖高額賞金的人,第三部分是被俘的士兵,被迫被聯軍服務。


深度軍事


誠然,出於對國家意志和民族凝聚力的考量,當下的"正史"斷然不會大肆宣揚甚至提及胳膊肘向外拐的局面!即便當權者是潰腐糜爛的清政府,也不例外!

亞聖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筆者以為,孟子此言可歸於道德仁義,卻不束縛在人種、民族、團體之間;試想,即便統治者與民同宗同源卻殘暴桎梏,焉安?異姓治國卻廣佈博愛,焉亂?雖然只是一個帶有強烈理想主義色彩的比喻,但其意可通。

但彼時的八國聯軍其居心叵測,圖利而來;民者倒戈相助甚至夾道歡迎,筆者認為此舉並非引狼入室或者賣祖求榮,實在是久居水深火熱之中生存無望,期盼抓住的是一顆救命稻草,豈料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每每談及此事,不覺疑問:以清末民之迫切角度看待,推翻腐朽滿清,寄希望於白膚黃髮,兩者是否矛盾?一手是披著尊嚴外衣的愚忠,一手是居無一瓦、耕無一粟的窘境,高尚與生存如何抉擇?

此處可引例南非,白人當權時期國富國強,黑人返政之後民不聊生!但不可忽視,前者的富強優先或者專利於白人;後者的貧弱則人人有份!

先以滿清為鑑,同宗同源治理下的積貧積弱並不無可能;後以南非為證,異人異種掌權後也不見得恩澤廣佈!或許唯有寄希望於理想中的世界大同。

綜述,如題所問,清末民者既非良心泯滅,也非道德淪喪!實在是連最基本的生存都看不到希望,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何以談良心,何以樹道德?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這很正常吧,不幫忙才讓人奇怪,當然說幫忙也有點委屈當時參與的老百姓,因為即使他們幫忙了,也是無心而為之,他們不是誰家的百姓,就是簡簡單單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普普通通的生民!(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他們沒有政治立場,沒有政治屬性,他們不屬於任何人,任何團體,簡單到只能弓著背馱著腰在一畝三分地上想轍,想讓一家人儘量能吃飽的轍,至於說其他的,什麼造反啦、什麼幫八國聯軍打清政府啦,說實話,就是有,也不代表他們就有什麼涇渭分明的政治立場,充其量還是為了一個最簡單的目的――飯轍!

他們做這些事情的初衷就是為了得到一筆意外的報酬,在家庭長期生計之外,由於國難而突如其來的獲得報酬的機會,比如說指路、帶路、賣茶葉蛋、找哪個大戶人家等等,當然他們的到的與八國聯軍搜刮到的斷然不可能成正比,但即使這星星點點的意外之財,也可以讓黯淡無光的家庭生計出現一點光亮。


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普通的窮老百姓是被來處在國事、國家之外的,莫談國事不但是一句告誡語,更是一個不觸犯“殺戒”的金科玉律,在古代輕易談國事,古代十惡不赦的十種罪責裡面,造反排第一,而觸發造反的條件又是最靈活的。

但凡是幹了不符合自己該做的事情,想了自己不該想的事情,又有造反的邏輯在裡面,這事基本上就定了,在古代,就造反的事情,採取的基本上都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網的策略。

老百姓就是種地的,沒人給他們灌輸過還需要愛國的事情,也愛不起,愛不好小命就沒了,安分守己是古代人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本分的老百姓斷然不會意識到自己好心幫八國聯軍帶路會有什麼不妥的!


歷史三日談


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說: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那隻能說明滿清已經到了活該滅亡的時候了,也說明了那時的先知先覺者,依然開始覺醒不再愚忠而已……

☞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更多問題歡迎關注交流,頭條路上我們攜手同行!





求圖55


一般的民眾可不會整天把愛國兩字放在心中的。民以食為天,百姓一天不做就缺少一天的收穫,一天無食就一天不活。因此人民百姓整天想著的就是,可以過上有吃飽、穿好、住好衣食無憂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晚清政府的腐敗,讓人民百姓流離失所 ,餓殍遍地人民百姓貧困無助,腐敗的晚清政府對人民百姓貧困不堪的困難生活視而不見,不顧人民百姓的死活,人民百姓對腐敗的清政府徹底絕望了。在這種視人民為草芥的政權下的人民百姓,人民百姓也就把清政府當做強盜和仇人一樣看待了。由於晚清政府的不得民心,也就引招西方列強八國連軍的入侵災難。對於一個壓迫人民的晚清政府,難道人民百姓還會心向一個,迫害人民百姓的政權嗎?人民百姓早就盼望著有人,快點推翻掉這個迫害人民百姓的清政府了。


一國之君7


自滿清入關到八國聯軍侵華,民間反清活動從來沒有停息過。原因固然有把滿清視為外族及清王朝建立後對漢族一直歧視的因素,但更重要更直接的根源還在於滿清入關以來的播種仇恨。

據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主編的《中國人口史》記載,清兵入關後遭其直接屠殺的人至少1000萬,整個明末清初到戰亂基本結束導致中國人口減少約40%。

大規模血腥的屠殺直接就是播種仇恨,而仇恨種子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是歷史原因。

農民起義反抗滿清暴政的運動規模最大的是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但除此之外,還有白蓮教王聰兒起義、天地會起義、小刀會起義、 捻軍起義等等。最初的義和團運動,打的也是反清復明旗幟。

滿清上自皇帝皇后下至八旗貴族生活是極端奢侈的。慈禧太后每頓飯有百道大菜,少說要花200兩銀子。她過60生日,總共花了23 萬兩銀子!

至於八旗貴族及他們的後人一一八旗子弟則以吃喝嫖賭臭名遠揚,是典型的敗家子。

統治階級窮奢極欲,被統治階級卻在貧困中苦苦掙扎。時至晚清,貧富兩極分化更突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比比皆是。那些庭院深深的豪宅是貴族大員富豪居所,那些東倒西歪的低矮破舊房子則是民宅。據資料記載,不少窮苦百姓甚至是挖土窯土洞棲身。

大清帝國這個國,是滿清王公貴族大員富豪的天堂,是百姓的地獄。百姓舊仇新恨疊加效應凸顯了,他們詛咒這人間地獄,日夜企盼這個國早日崩潰。

八國聯軍侵華對百姓而言是一個發洩積怨的契機,倘若百姓不乘這個機會洩憤才是咄咄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