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年你还有发红包的习俗吗?你那有哪些习俗?

天空海阔凭鱼跃


过年做为父母的人,我还有发给儿女,虽然他们能赚钱了,但他们还未成家,在父母心目中是大孩子,今年女儿出嫁了就免给红包,但有外孙女着给小孩红包,压岁钱在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后给的,。


潮州丁姐


像我30多岁没生宝宝的人每年过年我就头疼,亲戚一大堆小朋友也一大推,我们这边的习俗来家里做客要包个红包给小朋友,都要准备不少红包,甚至有时候会想多生几个小朋友把红包赚回来,一个红包最少也要俩百元,像哥哥姐姐的孩子要3百到5百一个人,可也不能为了红包随便找人生孩子,还是默默承受吧😭


80后福建红红3256


我是卡布奇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当然有发红包的习俗,举个例子,尤其是小孩子一到过年就会得到压岁钱,因为不给压岁钱,在以前就会有一个叫“祟”的妖怪,会在腊月三十当天摸熟睡的孩子,这样的话,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就会变得痴痴傻傻。因此,为了不让孩子受到惊扰,长辈们在大年三十的时候陪着孩子不睡觉。

在浙江有一户人家老来得子,夫妻俩视孩子如珍宝,有一年除夕夜里老两口拿出八枚铜钱陪着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下后,他们将铜钱用红纸包好放在孩子枕边,夫妻俩守着孩子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狂风吹熄了房间的蜡烛,黝黑的妖怪刚要把煞白的双手摸向孩子的头,突然从红纸里射出几道金光,把妖怪吓得桃之夭夭。这样妖怪就吓得不敢来了,这就是为什么过年必须发红包的原因。

另外,我们这里一到过年,家家户户都喜欢贴年画,贴年画不仅好看,而且还有祈福辟邪的功效。说一下贴年画的来源吧:

最早起源于桃符,据说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后来,对联偏重于文字,而门神画与年画是以绘画为主,大约在五代北宋时期,二者渐渐地化成不同的民俗形式,但是他们的功能确实大同小异。年画与门神画有着不同,门神画,顾名思义,就是帖在屋门口的神像,上面所绘的多是民间传说中能够降妖伏魔的猛将。

年画在中华大地上流传千百年,自古至今涌现了许多年画制作的聚集地,其中最有名气的当属朱仙镇,杨家膚,桃花坞,杨柳青四大产地。制作年画的传统工艺为木刻水印,无论从制作手法,题材风格和历史渊源上,都是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艺术精品。

其余的就不具体列举了,还有很多,比如过年放鞭炮,贴窗花,烧香等等,总之,中国文化习俗永远不要丢,精神文明永垂不朽!

好了,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感谢欣赏


卡布奇诺LCF


对于胶东过年习俗,大多人的印象是蒸馒头、包饺子过年,其实胶东过年习俗多样,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准备过年的东西。今天小编就来说一下胶东过年习俗!

胶东过年习俗

乱岁

旧时烟台有个说法,每到腊八之后,人间的神仙都会上天过年,此时没有神仙查看的人间,有些事平时不能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了。古时结婚彩礼需要准备的相当丰厚而结婚的过程又非常繁琐,所以一些贫困家庭就会选在这个时候给子女举办婚礼,以期少给些彩礼又能迅速地把婚礼办完,还不会被神仙指责。这种在腊月里举办简单婚礼的做法,人们统称为“乱岁”。

打年糕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小年一过,辞灶这天打年糕是为了黏灶王爷的嘴,让他多降福少抱怨。相传,灶王爷是一个数黑论白、多嘴多舌、不讲原则,吃了农家的好东西觉得嘴短的神灵。为了祈求来年好运,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汇报一年来人间万象的时候,民间便蒸起带枣的年糕,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口中带着香甜味儿,去“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蒸馒头

按照老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户户就要开始忙活准备过年的主食了,作为胶东地区的代表就是大馒头了。每逢过年都要蒸上几锅大饽饽,寓意日子蒸蒸日上,吉祥幸福。在胶东当地,有一种“开口笑”大饽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饽饽开口笑了,好日子也就到了。”

贴年画

烟台人贴年画不似杨柳青、杨家埠等地年画的喜庆和丰富,其内容非常单一,主角只有两个,一是灶王爷,二是财神爷。至今在我市福山等地的农村中,还可以看到祖辈留下来的制作灶王爷和财神爷年画的模具。

炸鸡酥鱼

早年过春节时,家庭主妇们做烩菜,用的就是侉炖技法的改良版,叫做酥肉酥鱼。因为炸时裹以面芡,熟后膨胀香酥,故称。酥肉酥鱼一般选在大年三十的上午,因为炸完鱼肉的大锅油味重,残留油多,正好中午熬大菜。

除夕时不开门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孙都会把财神爷和老祖宗请回家里过春节,俗称“请神祖”,当神祖回家之后这过年就正式开始了。旧时烟台在请回神祖之后除要紧闭大门外还要在门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财神爷离开家把财气带走。一般情况下,新年的大门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会打开。

踩岁

除夕夜有踩岁的活动,多是在自家院内,将芝麻秸秆用黄纸粘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俗话说:芝麻开花节节高,用芝麻秸比喻年年生活更高更好,且“碎”“岁”谐音,意为“岁岁平安”。

包饺子

北方人的习惯,除夕晚上要吃饺子,烟台也不例外。按老习俗,早在除夕前一天,也就是农历二十九,家里就得开始包饺子了,除夕晚上和大年初一早上都要吃饺子。这两顿的饺子比较特别,要随机包进硬币、糖果、年糕、红枣、栗子等吉祥物,吃到硬币代表来年不愁钱,小孩子吃到年糕会长个,吃到糖果则预示着甜甜蜜蜜。

拜年

旧时在龙口、招远等地有夜间拜年的传统,但仅限自己家庭内部,其原因也是为了防止财气跑到别家。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

出门儿

走亲戚通常称为“出门儿”,春节出门儿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旧时对出门儿的顺序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通常以母亲方面的亲戚为尊。舅舅虽然辈分不高,但是舅舅却代表了母亲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门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

庙会

正月九日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烟台人习惯逛庙会。这一天,毓璜顶公园总是人头攒动,嘎嘎响的皮老虎,神奇的糖画,惟妙惟肖的面人,很多稀奇的民间玩意儿都在这一天集体亮相。有一种说法叫“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

吃年酒

按照烟台史料上讲,正月初十,亲友才开始相互宴请,称之为“吃年酒”。不过近年来,“吃年酒”往往从初三之后就开始了,今天七大姑一桌,明天八大姨一席,后天朋友又一聚。


寻你and奔跑


发红包是必须的,主要是给孩子发红包也叫压岁钱,这是中国的传统。腊月二十三祭灶君,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九或三十贴门神等等


勤奋不等于成功


有的,过年发红包现在是一种过年的习俗,中国人喜爱红色,它象征愉快、活力与好运。大人给未成年的晚辈派发红包,就是把好运气和美好的祝愿送给他们。

红包的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里面的钱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现在过年给小孩子包红包的习惯还是盛行,红包的进而不等,从几十到上千都有,这些钱大多被孩子们拿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存起来留着以后备用。



xiaoxiao生活妙招


红包这个每年少不了的。这样你要看发多少吧,不能发太多,发多了太有攀比性了。


深圳小宝哥


回答:有,第一个是吃完团圆饭,发给小孩的压岁钱,一般会说,要发奋读书,拿着给来买笔,本子,读书用。

第二个是奶奶给孙子的,预意长大一岁,要听话,懂事。

第三个是小孩叔叔给的,给小孩开心,顺便会说一句,叫叔叔,叫一声就给红包,图个乐呵[呲牙]。

第四个是去给二爷爷,二奶奶拜年,年长人都会给小孩红包。

到初二就会带小孩回娘家,给外公外婆拜年,玩上一段时间,吃完饭要走时,外婆也会给红包,一般对大点的说: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对小点的说,回去像狗仔一样,平平安安的。

这是我们那里的习惯,此回答供参考,谢谢!


预蓝


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儿用红纸包裹的钱,图吉利的。现在长辈给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刘人天


发红包的习俗年年不会改变啦 像我们这九零后本来负担就挺重的 最害怕过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