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好,隨著年齡的變大,到中學卻變成了差生?

中教投研


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面廣了,興趣多了,學習卻枯燥乏味。貪玩的年紀沒有多培養好的習慣。自然對學習有大的影響!



周易浩雅


我認為這應該是多方面的,需要一個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只能從我遇到的一個方面來說這個問題。像我小孩剛剛上初一,成績在班上還算可以,中上。但是在全年級來說,排到了200多名。很多時候他還是延續著一些小學的習慣,不太適應初中多學科,還有學習的節奏。有時候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監急。孩子大了,想法也多了,想法一多,就不像在小學那麼思想的單純,也不像小時候你說什麼,他就照做。你跟他說的一些事情,他其實並不贊同,他總會表面上聽著,實際上他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他其實在用自己的方法,證實父母說對他說的是否正確?所以我現在很急,但是沒有辦法左右他的想法,這隻能他用自己的方法來證實對與錯,這是一個對於父母來說是非常難熬的階段,不希望他們走彎路。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求證的過程。


龍捲風162366969


為何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好,隨著年齡的變大,到了中學卻變成了差生?

有的孩子小學成績好,到了中學卻變成了差生,這跟年齡沒有多大關係。

有很多的孩子在小學成績差,到了中學反倒成了尖子生,這跟年齡可能有點關係。

魯姨家孫女陳露,在小學時和我家兒子是同班同學。說來也是巧,上初中後的三年竟然還是同班同學。

在小學時,陳露的學習成績並不出眾,甚至可以說差。每次考試基本都在七十分左右,九十分更是沒有過。

但是到了初中,陳露就像開掛了似的,班級裡“學習標兵”的位置是非她莫屬,學校年級排名更是穩坐前五。

在今年的中考後,她以1000零幾分的好成績被市重點高中錄取。

還有我朋友的一個女兒,小學和初中時都成績平平,處在中下游的水平。

今年上高一,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進步神速,就已經躍升到年級的前100名,班級裡的“學習標兵”。

凡事無絕對,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相對存在的,有好就有壞,有優秀就有差勁。


家有倆兒砸


手機電腦給人帶來歡樂與煩腦。有時我甚至認為手機毀了少年一代,我想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和我有同感。我的一個孫兒初中二年級以前是寄住在老師家,生活有規律,學習成績在班上是一名到五名之間在全年級一千五百名同學中名列前一百五十名到五十名之間,當時班主任老師把他作為培養考省級重點高中的學生之一,後在家住迷上手機電腦,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考了一個不理想的高中,所以我認為孩子初中以後成績變差手機電腦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


羅明德420


我姑娘中考全市60名,現在高一上學期全校綜合排名29名,理科13名,問起學校的情況,她說不少同學思想或方法有問題,甚至有些中考成績比她好的人連初中公式都不真正理解,許多人表面上很努力,但沒什麼用,可以輕易超越。

談起有些同學掉隊的原因,她覺得主要有:

1.學習目標不正確:有些同學初中小學覺得成績好就有老師家長喜歡,把有人喜歡自己成績好當成學習原因,而不是為自己學。到了高中後成績優秀的孩子很多,相對成績就不能排到前面,一時難以靠成績脫穎而出,外在激勵不足,自我激勵又缺位,對學習產生動搖,成績自然下滑。

2.學習方法不科學:把大量時間花在反覆記憶已經掌握的知識上,滿足虛幻的努力學習感,表面上很努力,隨時都在學習著,但多數時間都是在違背生物規律做無用功,效率很低,越“努力”越焦慮,越焦慮越學不好。

3.基礎知識欠缺:一些中考成績很好的同學,到高中會暴露出基礎知識欠缺,可能初中做題太多了,雖然遇題型會做出來 ,但沒時間理解公式為什麼是那樣的,到高中就難跟上了。

4.人生目標迷茫:上了重點高中,大多數人都會考上一本,有些人就知足了、放鬆了,不知追求什麼好,開始 去談戀愛、玩手機。

孩子學習要有後勁,我覺得主要靠家庭教育,作為父母要抓住幾個關鍵:

1.“育志”,父母不能教會孩子課本知識,但可以教會孩子積極進取,雖說不一定有明確的人生理想,但應該有“我來了,世界將因此不同”的信心,對世界充滿激情。

2.“獨立”,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麵對問題,原則上不旁觀、不輔導孩子作業,不允許使用手機或電腦查題(要多少參考書都可以買),不上課外輔導班,申請花錢必須說清理由,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3.“陪伴”,在忙也要每天和孩子談心,晚上一起散步一小時左右,可以邊走邊聊,談古論今,歷史時政家庭朋友生意都可以談,幫助孩子真正理解這個世界,建立對世界的正確認知。


大有上吉自天祐


小學時成績不錯,隨著年齡增長,到了中學,成績變差了,原因有這麼幾點:

第一,本身智力很一般的孩子。小學知識淺顯,背背記記的東西佔大多數,融會貫通的內容佔小部分,這樣的孩子到了中學對於許多內容理解起來有了很大的難度,嘗不到學習的甜頭,久而久之成績就上不去了。

第二,到了青春期有了想法的孩子。孩子大多都會面臨青春期的問題,有剋制力的孩子能很好的度過這段時光,但沒有剋制力的孩子很容易放縱自己的感情,常常被情感所折磨,無心去學習。

第三,穩定性差的孩子。這一類孩子可能比較聰明,但他更多的喜歡管理班級,幫老師幹活,而不願意坐下來靜靜地看看書,寫寫作業,班裡有很多班委學習並不怎麼好,但他們的為人處事卻很受大家歡迎,因為精力不在學習上,所以這類孩子成績也不是很中意。

第四,留戀小學老師對中學老師不適應的孩子。孩子們的思想是單純的,很多學生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這門課程,有的孩子在小學裡遇到了特別關心自己的老師,而到了中學可能會一落千丈,畢竟老師與老師的性格、處事方式是不同的,這些孩子落差很大,從新任老師這裡得不到愛與關懷,甚至可能是奚落,這樣的孩子思維是敏銳的,情感是細膩的,所以很容易因此而讓自己的成績下跌。

孩子的發展離不開家長的細心與耐心,多與孩子交流,看看孩子成績下降是屬於哪一種情況,就能對症下藥,進行疏導,並及時與老師交流,做好老師與孩子之間的橋樑!


貫貫


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深有體會,我們這邊有個學生,小學成績是前幾名的,但是上了初一之後7門課4門不及格,我給他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小升初之後課程數量和難度都大幅度提升,學生不適應這個節奏,而學校老師也有自己的節奏,很難顧及到跟不上的同學,因此學生陷入死循環,成績只能越來越差

第二,小學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表面上成績還可以,但是一旦學習環境改變,無法自我進行調節,成績就跟不上了

第三,青春期變化,尤其是逆反心理,個人覺得這個完全是缺乏溝通的結果,只要學生、家長、老師之間能夠溝通好了,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



博智微教育


這個問題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其實還是蠻普遍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關於這個現象有精彩的分析,現摘錄如下: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寫道:許多教師很熟悉,教育工作實踐中常常遇到這樣一種乍看起來令人費解的現象,學生的年齡越增長,他在學習上感到的困難越大。一些學生一年一年的升級,而學業成績卻逐年的下降,有些兒童在小學裡是優秀生,而到了中年級卻變成了學習差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繼續寫道:我們的觀察證實,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學生不會運用概括性的概念去認識周圍現實,而學生之所以不會運用,又是因為他們的概括性的概念,結論和判斷不是通過研究事實和現象的途徑而形成的,而是通過死記硬背得出來的。如果概括性的結論不是從生活實踐中抽取出來的,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實的基礎上,那麼實際和背誦他們的結果,就是學生並不能運用他們花了許多勞動而得來的知識。於是出現了一種荒誕的現象,學生的知識儲備越多,往後的學習反而越困難。而如果概括性的結論不是死記硬背的,而是通過分析事實和現象有理解地抽取出來的,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學生的知識範圍越廣,學習起來就越容易。在學生第1次所接觸的東西中,有許多用不著深入分析細節就可以理解,因為一些事實之間的新的相互聯繫對他來說只不過是已經熟悉的某種概括性原理的某一方面的具體化而已。

解讀的非常經典,這也是蘇霍姆林斯基非常推崇研究性學習的原因!


中教投研


學生從小學習非常好,到中學以後成了差生,學習習慣也差,生活習慣也差,為人處事也很差。

這樣的孩子特別多,可以說,絕大部分孩子變成差生,都是這一種樣子。

原因也是很簡單的,孩子在某一個階段某一個時期得不到關照,得不到引導,被放縱啊。結果就慢慢的跟不上了,越來越差了。


向山舉目


你好,我覺得是這麼幾個原因,

1,是知識結構和內容變化了,隨著年級的上升,學的知識越來越多了,越來越難,科目越來越細化,很多內容,不是簡單得重複就可以學好的了,要真正的理解,才能落實。

2,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年級二年級基本還是聽家長老師的話,會認真學習,做作業,雖然不一定喜歡。但是還是會認真聽話。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很多孩子都走自己的主意了。特別是到初中,一些孩子直接叛逆了,做作業也開始動腦筋,抄作業了什麼的都來了。就是長大了,不要讀書,父母老師的話也不聽,那怕聽也只是做表面文章。

3,小學規模小,一般都是3到4個小學併成一個初中,如果安全校排名的話,本來3到4個學校,有3到4個第一名,現在初中了就一個第一名,其他幾個不就退步了。當然現在小學一般不允許排名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