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鴻門宴上,項羽殺掉劉邦?項羽會不會一統天下?

太白說歷史


在主流的歷史觀點中,項羽被塑造成一個好謀無斷,剛愎自用,偏偏又婦人之仁的人。司馬遷對項羽非常同情,在敘述歷史時對項羽注入了許多感情,這使得項羽這個人的悲情色彩變得很濃重,同時,他的政治才幹,他的遠見卓識卻也被掩蓋。

在司馬遷筆下,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沒殺劉邦,彷彿都是張良遊說,項伯勸阻,事實上,放走劉邦,不但不是婦人之仁,而應該是項羽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一個正確選擇。

鴻門宴前,項羽靠著破釜沉舟一舉擊敗秦軍主力,獲得諸侯聯軍盟主的地位。不過,諸侯聯軍對於項羽只是畏懼,並非真心臣服。他麾下所謂四十萬大軍,真正屬於項羽的並沒多少。

反倒是劉邦,他麾下的十萬大軍基本都是他一路辛苦所得。

項羽若與劉邦真正開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不過,劉邦確實是項羽平生第一勁敵,如果早早弄死了劉邦,項羽八爺必成。


項羽真正可殺劉邦的時候,是在他進軍關中,成為西楚霸王的時候。那時候,他大封群臣,跟隨劉邦的許多諸侯都去了封地,劉邦被封在貧瘠的漢中。那時候如果項羽要殺劉邦,其他諸侯因為沒有利益衝突,又都畏懼項羽,幾乎不可能跳出來幫助劉邦。如此一來,劉邦危咦!


葉之秋


就算是項羽在鴻門宴上面殺了劉邦,他也不一定能夠統一天下。項羽有什麼人格上的缺陷,為什麼會失敗。下面有小編娓娓道來!

第一:

項羽太自負,項羽是個比較自負的一個人,只要有人刺激一下他,他就會被利用,而且容易聽信讒言,一旦聽信了,就算是一直陪在身邊的忠臣勸說他也聽不進去,所以這樣的一個人就算是沒有劉邦作為對手,還是會有其他對手存在的,只是在當時,只有劉邦的勢力能與之相抗衡,所以劉邦也成為了項羽統一天下最大的阻礙。

第二:

婦人之仁的性格,而且項羽是一個有婦人之仁的將領,就拿鴻門宴這個事情來說,當時項羽有四十萬戰士,劉邦只有十萬,本來他可以和捏死一隻螞蟻一樣的殺掉劉邦,但是卻聽了他叔父的話,沒有下手,因為如果殺掉劉邦,他覺得是不仁也是不義的一個舉措,他不能這麼做。

所以當時在鴻門宴上,項莊揮劍起舞,多次想要藉機會殺掉劉邦,但是項羽卻維護劉邦,多次擋在了前面,所以項莊沒有一點機會,也就是因為項羽的婦人之仁,所以劉邦借事逃跑離開了,這一跑也就意味著項羽不能統一天下,作為一個君王,怎麼能這麼容易心軟呢?

第三:

項羽的個人品質造成了他的失敗。首先項羽絕非智力低下,正相反,司馬遷認為他才氣過人。劉邦也認為在勇悍仁強方面自己非項羽可比,對此韓信亦有同感。但項羽這種過人才華並沒有給他帶來幫助,反而使他成為直繼暴秦的統治者。項羽的本性是極度自負。陳平對其鑑定為“不能信人”、“意忌信讒”。在項羽眼裡,他人均不足道,所以他事必躬親,弄得自己很辛苦。這使人聯想起秦始皇。侯生、盧生有言:“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以為自古莫及己……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項羽也是逢戰必到,疲於奔命,最後又中了陳平的反間計,更加形單影隻,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獨夫。司馬遷評秦始皇曰:“自以為功過五帝,地廣三王,而羞與之侔。”評項羽曰:“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其次是苛察。苛察大概是項氏家風。其叔項梁起義後不久拒絕一門人求職時指責對方某時未辦好某事,是為其證。

日後,殷王司馬卬叛楚,項羽派陳平等擊降之。不久,司馬卬降漢,項羽就要追究上述軍事行動的參與者,導致陳平歸漢。相形之下,劉邦的部屬中有許多人曾反對過他或投降過項羽,均未受追究。  所以,項羽雖常勝,人卻越打越少;劉邦雖常敗,人卻越戰越眾。又其次,項羽繼承了趙高的一套統治術。趙高曾獻計於秦二世,說欲鞏固其統治,唯有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


項氏在分封時正是這樣乾的。他將原來的齊燕之王分別貶為膠東王、遼東王,而將齊燕之將分別封為齊王、燕王。正是這種統治術,迅即釀成了不安定因素,並最終斷送了項氏統治。經歷過暴秦統治的廣大人民是絕不能忍受項氏統治的。天份反成事業之累,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這一切都是項羽自己造成的,如果他沒有婦人之仁,如果他當時殺死了劉邦,那麼還是有可能成為天下的霸主的,但是坐不坐的穩也是另外一說了,畢竟項羽自負又會擇取忠臣的勸說,這也是他最大的缺點。


老劉侃三國


漢元年十月,漢高祖劉邦在各路諸侯中,最先到達長安近郊的灞上,秦王子嬰出城投降,秦朝正式宣告滅亡。劉邦進入咸陽後,聽從他人的建議,想將關中之地據為己有。項羽得到消息後大怒,派手下大將黥布攻下函谷關,項羽的大軍也很快到達咸陽城東的戲亭。

當時項羽有兵力四十萬,而且都是百戰之士,江東精銳。劉邦當時只有十萬兵力,而且很多都是一路收容的降卒和陳勝的散兵,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劉邦只能主動撤軍咸陽,親自到鴻門向項羽道歉,這才有了鴻門宴。

如果當時,項羽按照手下謀士范增的建議,趁機殺了劉邦,從當時的天下形勢來看,劉邦一死,就只有項羽一家獨大,短期內沒有人可以撼動項羽的統治地位。但從長期來看,項羽仍然不會成功一統天下,登基稱帝。這是由項羽本人的因素決定的,與殺不殺劉邦並沒有本質上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項羽沒有一統天下的志向

項羽的大軍進入咸陽,秦朝滅亡,天下無主,以當時的實力,項羽完全有機會和能力一統天下,登基稱帝。但項羽卻選擇放棄戰略要地關中,一把大火將秦王朝的宮室燒燬,之後分封諸侯,將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分封給了各路諸侯統治。他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梁、楚兩地九個郡,在老家彭城建都。

從這一系列的做法可以看出,項羽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遠大志向。他最初起兵反秦,不過是想替原來的楚國報仇,為原來楚國的民眾報仇,為他自己的祖輩原來楚國的大將項燕報仇。如經大仇已報,大功告成,自然要衣錦還鄉。所以他選擇回到家鄉,安享天下太平。後來的形勢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他自己最初滅秦復仇的志向,項羽成為了天下最有實力的人物。超出預期後的大好形勢下,項羽也不過是選擇做個諸侯之王,取名為西楚霸王,盡此而已!

項羽沒有一統天下的品德

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才能安天下,古今皆然。而他項羽最缺的,就是能得民心安民心的仁義和道德。項羽在進攻秦朝一路向西的作戰中,不斷屠城殺降,動不動就屠城,不管是軍士還是平民,都全部殺光,製造無人區,城池化為灰燼,天下民眾對其失望之極,只有恐懼害怕,沒有歸順依附的心。

在新安城,項羽又將秦朝大將章邯手下已經歸降了的二十餘萬人將士,全部坑殺活埋。項羽帶兵進入秦朝的都城咸陽之後,又在咸陽屠城殺戮,還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點一把大火燒了秦朝的宮室。之後不久,又派手下,明目張膽地殺害了天下諸侯共同推舉的義帝熊心。這一系列的舉措,讓項羽完全失去了天下民眾的心、天下諸侯的心、原秦朝子民的心,人心盡失的項羽,又怎麼可能一統天下!

項羽沒有一統天下的胸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想一統天下,寬廣的胸懷是必然條件。而項羽卻偏偏心胸狹隘,剛愎自用,睚眥必報,根本沒有天下帝皇的胸襟。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用了一個並不高明的離間之計,項羽就懷疑自己最核心謀士范增的忠誠,導致范增負氣出走,成為他開創王業的最大損失;後來又因毫無根據的流言,不信任手下最能打仗的大將鍾離昧,導致手下大將離心離德。

項羽進入秦宮咸陽時,有個人勸說他,讓他定都咸陽,佔據關中,以圖王業。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有誰知之!”為由,拒絕了此人的正確建議。此人生氣,隨口一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居然盛怒,興師動眾大張旗鼓地抓到此人,將其下油鍋烹了。項羽手下最勇猛的大將九江王黥布,因為沒有親自帶隊跟隨他出戰,項羽便多次派出使者責難,導致黥布轉投到劉邦陣營,直接加速了項羽的滅亡。

項羽沒有一統天下的用人之道

開創大事,最終拼的是人才,是人才的競爭。但,項羽在發現人才、激勵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都不在行,或者說都有顯著的缺陷。漢初三傑的張良,與項羽多有交集,但項羽高高在上,沒有及時發現張良的大才,也沒有主動禮賢下士去留住張良;漢初三傑的韓信,早年就投在項羽帳下,項羽任命他做個郎中,一個軍事天才,讓他做個衛士擺設,這是無識人之明。韓信多次向項羽出謀獻計,項羽不問計謀的質量,僅僅因為韓信的地位低下,就不予重視信任。劉邦手下最有智謀的陳平,最開始也是投靠項羽,雖然任命他為都尉,但只是將他當成普通的官員對待,沒有給予特別的關照,導致陳平封印投奔劉邦去了。

別的人才就不多說了,如果項羽有識人之明,或者有留人之策,能留下這三人在自己的身邊,並充分信任,讓他們完全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項羽一定會奪取天下。只可惜,歷史沒有假設,項羽註定與天下無緣,這與在鴻門宴時殺不殺劉邦沒有本質上的聯繫。


晨風曉月趣歷史


鴻門宴之所以被後世引申為一場不懷好意或者施行陰謀詭計的宴會,根本原因就在於發生在公元前206年項羽與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城外的一場驚心動魄的宴會,因為這次宴會太過出名,影響了中國自大一統的秦朝滅亡後的歷史走向,而發生在宴會上一系列的生死故事,則成為後世津津樂道的談資。

鴻門宴發生的背景在秦朝剛剛滅亡的時刻,當項羽在鉅鹿之戰,以弱勢兵力滅亡曾經極盛一時的大秦帝國主力秦軍時,劉邦已經從武關攻進秦國腹地關中,在擊敗秦朝最後一支中央軍後,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王的投降預示著秦朝的政治滅亡,而鉅鹿之戰秦軍主力的覆沒則預示著秦朝徹底失去了最後的抵抗。

當秦朝滅亡後,很自然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秦朝的天下應該如何劃分,誰來填補秦朝滅亡後留下的政治權力真空,能在秦朝滅亡後馬上想到這個問題的人在當時並不多,但這其中肯定有劉邦,同時也有項羽,還包括他們的謀士張良和范增等等。

項羽在鉅鹿滅亡秦國最後的主力王離的長城軍團和章邯的囚徒軍團後,下一步自然是挺進秦朝的政治中心咸陽,這個時候的項羽因為擊敗秦軍主力的巨大功勞,以及戰無不勝的勇武之力傲視天下時,所有的反秦義軍基本上沒有人敢正視項羽,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項羽這個時候不過是一個26歲的年輕人。

26歲,擊敗了秦軍主力,成為反秦義軍首領,靠的就是戰績和勇猛,這種偉大的成就放在任何一個年輕人身上,都會極度的驕傲和目空一切,這就是人性,項羽也是如此,這個時候項羽基本上以天下首領自居,這個時期的項羽沒有將任何人放在眼中,包括楚懷王和先進入關中的劉邦。

當雄心勃勃的項羽率領著天下反秦義軍浩浩蕩蕩挺進咸陽時,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敢在進入咸陽的必經之路函谷關阻擋自己,項羽當然非常生氣,想也沒有想,就派出英布攻打函谷關,併成功擊敗守軍進入關中。

同時,項羽得到了來自劉邦陣營中的左司馬曹無傷的密告,說是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並任用原秦王子嬰為相,這無疑激怒了項羽,項羽覺得這個時候天下所有的大事都要經過自己的同意才能辦,這個時期的項羽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天下共主。

所以項羽在范增的蠱惑下,準備在第二天一大早發兵攻打劉邦,一舉消滅劉邦,居然有人敢不向自己報告擅自做主,這種事在項羽看來是不能容忍的,項羽在定下第二天的戰役計劃後,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張良救過他一命,得知張良此時在劉邦軍中,而項羽第二天要攻打劉邦,那自己的救命恩人張良不是也要死在項羽手上了,項伯可是義氣之人,當天晚上就快馬加鞭親自告訴張良這個消息,結果張良又將這個消息告訴劉邦,就這樣,項羽軍中的高級軍事機密,就這樣輕易地被洩露給對手劉邦,而這個事又促成了鴻門宴。

劉邦極力拉攏項伯,表示要第二天親自向項羽解釋,並表示整件事都是誤會,請項伯代為向項羽傳達,很難想像當項羽聽到項伯傳來劉邦的口信,卻絲毫沒有懷疑或者處罰自己的叔父項伯,如果這種洩露軍事機密的大事,都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的話,那項羽的治軍能力可想而知了。

於是鴻門宴就發生了,劉邦在第二天清早就帶著樊噲、張良以及百餘隨從來到項羽駐紮在鴻門的軍營,親自向項羽解釋,劉邦低聲下氣地示弱,不卑不吭地訴說,以一個50歲老者的身份,向一個26歲的年輕人低聲下氣地示弱,這本身對項羽來說就是巨大的虛榮心。

項羽為什麼不殺了劉邦,那就沒有人和他爭天下了嗎?

如果你從上帝視角,知道後來的歷史,說出這樣的話不奇怪,可是項羽怎麼知道當時的劉邦敢和他爭天下,要知道鉅鹿之戰後的天下所有諸侯都是不敢正眼看項羽,都對項羽是非常恭敬的,讓項羽很自然地認為沒有人敢他作對,包括劉邦這個曾經的戰友。

項羽並不瞭解劉邦,只是在之前的反秦戰爭中處於同一陣營,劉邦曾數次向項羽的叔父項梁借兵攻打沛縣,幾次都打不下來,估計項羽就覺得劉邦沒啥大能耐,再加上項羽認為是自己消滅了秦軍主力,劉邦才能進入關中,否則劉邦根本進不來。

鴻門宴中的項羽與劉邦見面,在項羽看來,劉邦就是來請罪的,項羽出自楚國貴族,身上有著非常濃郁的戰國遺風,君子之氣,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上,項羽也是人,還是個年輕人,面對50歲的劉邦低聲下氣的請求,項羽心中難免心軟。

雖然項羽在戰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鴻門宴不是戰場,更像是政治談判,從後來的經歷就會知道,項羽在政治上的成就非常低,政治能力也不高,項羽沒有意識到劉邦會在將軍成為自己爭霸天下的強大對手,項羽沒有認識到劉邦低聲下氣的原因就是為了保存實力。

當時的天下形勢雖然是項羽一個人說了算,包括後來的分封天下諸侯都是項羽自作主張分封的,就連楚懷王也被孤立為傀儡,但項羽真正的實力只有自己手下最嫡系的5萬楚軍,雖然項羽名為天下共主,但實際上那幫反秦義軍只不過是有奶便是娘、隨時會反叛的烏合之眾。

項羽的分封實際上是一種政治手段,穩定天下人心,畢竟分封深入人心上千年,而反秦的這些軍隊基本上全是原來六國的子民,六國恨秦,項羽也恨,當秦朝滅亡後,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經由反秦義軍與秦朝之間的矛盾轉化為反秦義軍之間爭奪天下的矛盾。

但項羽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只不過把劉邦當成反秦義軍中的一路諸侯,認為天下沒有人能與自己爭奪,項羽並不認為劉邦是威脅,既然沒有威脅,項羽也就沒有必要殺劉邦,項羽沒有把劉邦當成對手,這也是項羽不殺劉邦的主要原因。

如果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那麼天下會如何呢?

毫無疑問,當然是項羽統一天下,因為沒有其他人能與項羽爭奪天下,也沒有其他人能像劉邦一樣,聚集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將,利用各種手段擊敗項羽。

回顧一下就會知道,如果項羽殺了劉邦,那麼勢力較大的諸侯有: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藏荼、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

簡單分析一下,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是秦朝的三個降將,被項羽封在關中,這三個秦朝降將投降了項羽,導致關中子弟20萬人被項羽坑殺,關中百姓對三秦王恨之入骨,他們能對抗項羽嗎?根本不可能,既沒實力,也沒能力。

西魏王魏豹處於四戰之地,況且這個魏豹能力不行不說,還是個典型的牆頭草;河南王申陽、韓王韓成、殷王司馬邛、代王趙歇、常山王張耳這些諸侯實力太弱,能力也不強;九江王黥布本就是項羽的手下,勇猛善戰,但智謀不足;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遼東王韓廣、燕王藏荼地處偏遠,只想著割據一方;膠東王田市、齊王田都、濟北王田安根本就是項羽立在齊地的三個傀儡而已。

至於張良,肯定投靠韓王韓成了,沒有劉邦,張良根本發揮不出作用,至於韓信,則更慘了,根本沒人用他,項羽不用,其他人也不會用,所以如果項羽殺了劉邦,最終的結果就是項羽統一天下。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個人覺得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放過劉邦,那麼他會得天下,但得到並不代表可以守著它。如果是項羽稱王,那麼這個時代將會迎來第二個秦始皇,在某些方面項羽的性格和秦始皇一樣充滿著野心。可是比起秦始皇來項羽卻又少了一個特質,那就是秦始皇統一是為了百姓們著想,而項羽稱霸卻只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他項羽不比秦始皇差項羽和秦始皇的第一次接觸應該是秦始皇出遊渡江,剛好項羽站在岸邊看到了他,項羽認為秦始皇不過如此,這世間也並非只有他一個,也不代表秦國可以長久。這個時候項羽就表現出了他的野心,可見他的內心想要稱霸並不只是來自於秦始皇的暴政壓迫,而是野心勃勃,終於等到機會項羽出頭的時候劉邦沒有名氣,他待在沛縣裡當一個小官,劉邦是在秦始皇的壓迫下才產生反抗的心思,可他更希望自己出人頭地,這天下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不同的起點,抱著各自的信念,兩個人最終成為了秦末最大的兩方勢力。對比起項羽,劉邦得到了很多百姓們的支持。項羽稱王的時候劉邦還只是寄居人下,項羽還將土地分給了諸侯,其中一個就是劉邦,可見項羽並沒有危機意識,可劉邦在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危機感,他早就猜到項羽有一天會容不下他。比起心機深的劉邦,項羽自然是鬥不過他的,但即使沒有劉邦,項羽的政權總有一天會被推翻,歷史依然不會改變。


我叫陳小刀我怕誰


在筆者看來,項羽會統一天下。

第一,天下再無項羽敵手!

看到這裡你就會問了,不是還有那個號稱帶兵多多益善的韓信麼?可是咱也要把情況搞清楚,韓信有機會再拜將麼?好吧,你要是認為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會有出頭之日的,那也是需要時間的對吧?而天下局勢瞬息萬變,只要當時項羽擊敗田榮軍團,再率領軍隊與韓信作戰,韓信還有機會麼?

我們需要搞清楚一件事當年垓下之戰,項羽只有10萬軍隊,而韓信是60萬,最終打出了個1比3到1比4的數據來,那你說如果韓信沒有數倍大軍,他還是項羽對手麼?

垓下之戰示意圖

《高祖本紀》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

第二,手下能人薈萃

劉邦毫無疑問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政治家,可問題是我們假設的是劉邦鴻門宴被殺了,這也就代表著他手下大將必將各奔東西,投靠誰?以當時市場看,最合適的君主就是項羽,項羽公司不僅大,還強,屬於壟斷型企業,這下子就會聚集一幫人來投靠項羽。

而且此時的項羽手底下那也是能臣無數,韓信還未判逃,陳平依舊在,范增,龍且等人更是倍受重用,人才儲備不可謂不強。

第三,天下無英雄,唯項王爾

以當年局勢看,天下還真就除項羽,劉邦再無一英雄,首先三秦王,固步自封尚且不足,更遑論稱霸天下,所以只要敢起兵,必將不是一合之眾,接著魏豹之流更無須多提,至於英布,他恐怕在稱王后已經沒有當年勇氣了吧,更別提他將面對的是項羽,威壓便足以讓他動彈不得了。至於陳餘、田榮,雖說有著誓死反抗項羽決心,但是奈何也需要這個實力,

我們來看,當年田榮與項羽交戰情況看,只要給予項羽足夠時間,拿下田榮只是時間問題,而陳餘麼,他還有死對頭張耳,就更不足論拉。

所以綜上所述,在筆者看來,項羽只要是在沒有劉邦情況下,絕對是統一天下的唯一人選


道盡風流事


即使項羽聽從范增的建議殺死了劉邦,也不見得能一統天下。其原因如下:

1.軍事才能有餘而政治才能不足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叱吒風雲的名將,霸王項羽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項羽乃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式”(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的代表人物,名將項燕之後,擁有天生神力,可力舉巨鼎,憑一人可當千軍。




在軍事上,項羽有兩大經典戰役。其一為鉅鹿之戰,在此戰中,項羽率五萬楚軍以破釜沉舟之志,抱不勝則死之決心,力戰四十萬秦軍。楚軍將士個個皆以一當十,越打越猛。經過九次激烈戰鬥之後打退章邯,活捉了王離,殺死了秦將蘇角,終解鉅鹿之圍。此戰最後,項羽為防後患,下令坑殺二十萬秦軍。

其二為楚漢戰爭中的彭城之戰。此戰中,楚軍人數僅為三萬,而漢軍人數達到五十六萬之多,楚軍的人數還不到漢軍零頭。按理說,兵力相差如此之多,楚軍想要取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項羽卻不這麼想,畢竟鉅鹿之戰還猶在眼前呢。

面對大敵當前,項羽制定了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閃擊戰”。其親率三萬精騎疾馳南下,先破樊噲等軍後閃擊包圍肖縣。而後利用佛曉發起對漢軍的進攻,僅花費半天時間便大破漢軍。所謂兵貴神速,面對突然襲擊的楚軍,漢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只得節節敗退,最終楚軍於彭城近郊斬殺漢軍十餘萬人。而後在追擊劉邦的過程中,漢軍幾乎被楚軍殺得全軍覆沒,劉邦的父親及妻子皆被俘虜,而劉邦帶著十餘騎兵僥倖逃脫。

可以看到,項羽面對十幾倍的敵軍,非但沒有退敗,反而還主動出擊,以其勇猛及軍事謀略大破敵軍,從而創造了兩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由此,其軍事才能是非常之高的,當真無愧於“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而在政治上,項羽的才能就顯得有些不足了。如在鉅鹿之戰中,項羽下令坑殺二十萬秦軍必然會使其失去民心,且一定會遭到秦國民眾的仇恨。其二便是大家都熟知的“鴻門宴”,當斷不斷,優柔寡斷,沒有看到劉邦對自己未來的威脅,說白了就是不夠狠吧。其三便是捨棄易守難攻的咸陽,而將都城建立在無山川地利之險的彭城,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衣錦還鄉的虛榮心,其戰略眼光比之高祖,可謂是相差甚遠。

2.項羽性格上有所缺陷

項羽的性格有著嚴重的缺陷,其志甚高卻缺乏戰略眼光。項羽在鴻門聽到劉邦欲關中稱王后,大怒而起兵四十萬欲伐劉邦。劉邦知道後急忙向項羽稱臣,高頌項王。項羽大喜,放棄了討伐劉邦的想法,並聽從項伯的意見善待劉邦。由此可見,項羽不僅愛慕虛榮甚至還有一些自滿自足感。

除此之外,項羽在用人之道和聽言納諫上也並不高明。據古文記載,項羽攻佔並燒燬咸陽之後,想要東歸彭城。韓生聽到後說:“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但項羽並不聽勸,反而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韓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羽聞之,烹韓生。韓生雖有作死之嫌,但也表明了項羽缺乏帝王胸懷,不能善用人才,忠言無法入其耳。

3.劉邦賬下多猛將良辰,十八路諸侯皆有野心

即使“鴻門宴”中,項羽成功殺了劉邦,想要一統天下也並不簡單。劉邦被殺,其麾下必然抗擊項羽。劉邦麾下的將帥可不少,漢三傑韓信、張良、蕭何,還有與張良齊名的謀士張平,漢朝第二人相國曹參,更有周勃、灌嬰等大將。況且各諸侯對於項羽的分封並不怎麼滿意,項羽在分配封地是並沒有充分考慮到各方的利益。而且項羽麾下的英布戰功赫赫,為楚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卻沒有得到最大的獎賞,因而心懷不滿,封王之後便不怎麼理會項羽了。

因而,即使劉邦死了,有劉邦部下的頑強抵抗加上懷有野心,妄想稱帝的十八路諸侯,僅靠項羽一人想要一統天下的難度可想而知。


如有錯誤,敬請指正。

有何見教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


貓從天上來


有很多人說,項羽如果在鴻門宴聽從范增的建議殺掉劉邦,項羽就能在短時間內運用軍事手段統一天下成就霸業。但是世界沒有後悔藥,就算項羽穿越過去,殺掉劉邦也很難成為開國皇帝。



開歷史的倒車“分封制”

公元207年,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在鉅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數量懸殊的戰鬥,經過數天激戰,最終項羽率領楚軍以一當十擊敗秦軍。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爭之一。

鉅鹿之戰項羽一戰成名,在眾多反秦勢力的共同推薦下,項羽被推舉為“反秦盟主”。在鴻門宴後項羽倚仗自己擁有40萬大軍,自詡西楚霸王,卻行西周分封制,將自己的親信以及舊貴族分封為十八個王。



分封各路諸侯,支持舊貴族勢力,雖然暫時得到了很多反秦勢力的擁護,諸侯之間互相真鬥,能削弱各大諸侯國的實力。但

長時間的混亂戰爭與百姓厭惡戰爭渴望和平的願望不符,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推行分封制的項羽很明顯得不到底層人民的支持。

性格的缺陷

細讀史書就會發現項羽性格中存在著極為嚴重的缺陷。

殘忍有餘,仁善不足:章邯率部歸降。項羽不是對降兵善加督導,化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

目光短見,愛慕虛榮:在鴻門宴時劉邦低聲下氣的賠罪時,項羽就故作大度的原諒了劉邦,還將告密者的信息說了出來。

多疑,自大:公元前204年初,楚軍數次切斷漢軍糧道,劉邦被困滎陽最後請和,項羽的使者來了,劉邦叫人準備豐盛筵席,捧著佳餚正要進獻,細看使者,故意假裝驚訝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卻是項王的使者。”便更換佳餚,改以粗食供項羽的使者吃。使者回來報告項羽,項羽就懷疑范增與漢有私情,漸漸奪去范增權柄。




鴻門宴雖然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後長達四年鬥爭的開端,但這場宴席卻讓很多人猜到了之後的結果。項羽在的失敗不是因為在鴻門宴沒殺劉邦,而是項羽的自身的的缺陷,就算沒有劉邦還有李邦、張邦。


探索時光的痕跡


項羽和劉邦本是結義兄弟,當時項羽的軍隊比劉邦的軍隊壯大,但是他們都在掙關中之王。劉邦也有爭王之心,項羽聽了肯定不高興,就想殺到關中和劉備決戰,那個時候的劉邦兵力沒有項羽的多,肯定打不過項羽。聽從了項羽叔叔項伯的建議,去給項羽道歉,並且聲明說自己沒有稱王之心。鴻門宴也就是項羽專門給劉邦設的,就是說宴無好宴,沒啥好事。

劉邦其實是個心機男

劉邦的謀士張良和項羽的遠方叔叔項伯關係比較好,張良把項伯介紹給劉邦,劉邦對待項伯特別的熱情,而且還和項伯柏結成了兒女親家。由此可見,劉邦這個特別的精明,一下子就把項羽的叔叔給拉了過來。本來項伯只是項羽的遠方叔叔。劉邦為了拉攏項伯讓自己的孩子和項伯的孩子結婚。這一下子就能把項伯的心拉了過來。在劉邦羽翼未豐滿之前,這項伯肯定以後在項羽面前幫著劉邦說好話。

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如。

一定要說假如,假如在鴻門宴上,項羽殺了劉邦,會不會統一天下。

縱觀歷史上的項羽,重情義,心不夠狠。當兄弟可以,但是當帝王如果心不夠狠,是無法成就一代帝王。尤其是亂世之王。項羽其實有好幾次的機會,能夠殺掉劉邦,其中有一次還拿著劉邦的父親當人質,劉邦,那個時候咋說他倆是結義兄弟,劉邦的父親就是項羽的父親,項羽一聽那肯定不能殺了劉邦的爹了。

性格決定了項羽在亂世中會敗掉

鴻門宴上沒有能殺到劉邦,只能說明項羽自己本身的一個人不夠心狠,城府不夠深。項羽有勇有謀,但是剛復自用,很少能聽進去別人的權。如果能聽了謀士的勸,在鴻門宴上就能殺了劉邦了。

所以即使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不一定能夠一統天下。因為項羽本身性格在這裡,亂世之王他不一定合適。雖然不能夠稱霸天下,但是估計應該可以活的更長一點,至少不會被劉備彼此在烏江邊。


青史匯


導語:

真正的領袖,即便是遇到英雄,也奈何不了自己,是金子早晚會發光,如果只是自視清高而沒有真本領,就算算計了一個對手,也難保不會出現其他的人,到那時,一切都完了。比如西漢更始帝殺了劉伯升,最後還是失敗了,而且還不是死於劉秀之手。而劉秀儘管早期受挫,最終還是翦滅群雄,一統天下,中興漢室,所以自傲的項羽即便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也不可能成功。


  • 下來講講項羽失敗的五大原因
一、項羽的分封制度不公導致人心渙散 項羽自稱霸王后,分封天下。 這時候的局面,實際上是群雄割據,項羽並沒有解決諸侯間的矛盾,特別是以自己利益為核心的分封,激化了諸侯間的矛盾。
  • 結果: 項羽回到彭城,第一個反他的勢力並非是劉邦。而是齊國的田橫、趙國的陳餘,沒有被分封的彭越。而且此時,項羽想調動原楚軍主力英布(被封為九江王)助戰,英布卻派遣老弱殘兵應付了事,隔岸觀火。更有像劉邦這樣遭到打壓的人,養精蓄銳準備反撲。

對於項羽來說,分封不但沒有完成對諸侯勢力的平衡,反而讓局面完全失控。


二、項羽封王后,將原楚王逼退後又藉機除掉惹眾怒,導致天下義士揭竿而起,包括劉邦。 可以說這是項羽政治上最大的敗筆。項羽是打著復辟楚國的旗號,自己是楚將。在伐秦的路上殺主將宋義奪取楚軍兵權,又在破秦後自封為王,尊原楚王為義帝。卻又迫不及待的將義帝趕出首都彭城,半路劫殺。在局勢不穩,天下未定的局面,項羽做的太過急躁。 其實可以學學齊桓公的,把義帝養在彭城“尊王攘夷”。 結果:劉邦為義帝發喪,號召天下共同討伐項羽,集合5路諸侯,56萬聯軍殺向彭城。因為各諸侯服從項羽,只是因為滅秦時,楚軍勢大。殺義帝讓項羽徹底成為了眾矢之的,諸侯借題發揮,出師有名,劉邦不過是火上澆油。

三、定都彭城。 項羽在咸陽時,有人建議項羽定都關中。項羽看到咸陽宮室被自己燒成一片灰燼,決定“衣錦還鄉”,帶著搶來的財寶美女東去,定都彭城(現在的徐州)。後來那個提議建都關中的人也被煮了。定都利弊,歷史討論很多。其實沒什麼好爭論的,彭城這個地方事實已經證明,僅僅用了一年的功夫,就被離它距離最遠諸侯——劉邦,給攻破了。雖然在彭城之戰,項羽天神一般的逆轉了局面。但是在局面上明顯已經失勢。



四、項羽殺戮太重,導致百姓失望。從而不得民心。 前面說了,項羽不肯定都關中。一方面是咸陽宮室已經被他燒了,另外一方面他坑殺20萬秦兵,關中這地方他住的也不安心。項羽的屠殺記錄如下:

《項羽本紀》裡面充斥著“屠”、“烹”、“燒”、“阬”、“殘滅”。

可以說項羽殺人是花樣百出,也不做什麼粉飾。有人說,項羽坑殺20萬秦軍是因為對秦人的恨。那麼齊國的軍民跟項羽有什麼血海深仇,也被項王“所過殘滅”?只能說項羽殺戮心太重,而且是草芥人命,這一點讓很多百姓看在眼裡怕在心裡!最後導致百姓失望,從而不得民心。

五、項羽是個戰術天才,卻是戰略矮子,志大才疏!有將才卻無帥才。 這句話用在項羽身上很貼切。項羽是戰術天才是毫無疑問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 都是以少勝多,“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你會發現,項羽正面戰場節節勝利,在局勢上卻潛入多線作戰,疲於奔命。西線正面戰場被劉邦耗在滎陽、廣武區域無法前進一步,東線被彭越騷擾糧道,南方英布反了,北方戰場被韓信全端。最終被徹底包了餃子。項羽雖自持勇猛,但毫無戰略眼光。劉邦在正面戰場雖然屢屢失敗,但漢集團充分的發揮政治、經濟、外交優勢,將項羽孤立。並在廣武,背靠關中、漢中源源不斷的資源。最終將項羽拖垮,擊敗。


結語:

由此可見,劉邦不是推翻項羽的唯一一股力量,他只是這股力量中最堅持的那個。就算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掉劉邦,對於後面的局勢,只是在諸侯討3伐項羽的檄文上,多了一條罪名——殺功臣(劉邦是滅秦的第二大功臣)。

  • 以上全為個人拙見,歡迎大家多多交流!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