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是如何奪取赫魯曉夫政權的?其對蘇聯又有哪些貢獻?

林梓源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謝列平等人發動“宮廷政變”把赫魯曉夫趕下臺。勃列日涅夫發動政變以後,很多人不看好勃列日涅夫。美國人,甚至評價勃列日涅夫比傀儡領袖強不了多少。但是,誰也沒有料到,勃列日涅夫竟然做了18年的蘇聯最高領導人,成為蘇聯建立以來繼斯大林之後掌權時間最長且“善始善終”的第二個人。

1955年,東歐的匈牙利出現內亂,內亂源頭是總統將富有改革思想的總理開除。結果導致,大規模的學生示威遊行,要求匈牙利改革,重新任命被開除的納吉為總理。示威者還把斯大林的雕像給推到了,場面一度混亂,匈牙利安全部隊向示威學生開槍。蘇聯軍隊很快介入,開始朱可夫建議赫魯曉夫撤軍。但是, 不久又進入匈牙利進行了殘酷的鎮壓。赫魯曉夫的名聲因此受損,擔任受損的不僅僅是赫魯曉夫連蘇聯也被他搞臭了。1957年,蘇聯國內很多人起來反對他,並向他發難。不久,赫魯曉夫將指責他的反對派,進行驅逐或者被調往其它地方任職。其中,還有德高望重的朱可夫,也被解職了。

1964年10月14日,赫魯曉夫在黑海渡假時,國內發生了政變。據說,政變前夕,勃列日涅夫、波德戈爾內、謝列平等人決定,必須緊急召開一次特別主席團會議,在會上把赫魯曉夫罷免。當人手召集以後,大家讓勃列日涅夫打電話給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推遲,最後讓蘇斯洛夫來打,他說:“我跟他(赫魯曉夫)一起共事多年,人家怎麼理解我呢?我說不行就不行。”當時的特別主席團會議當中,有四個人資格最老,米高揚、柯西金、蘇斯洛夫、勃列日涅夫。其中,勃列日涅夫資格最老,最後來的選舉中他當選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據說,赫魯曉夫在主席團會議上籤署“退休聲明”後,他想在會議上提一個要求。赫魯曉夫還沒有把話說完,勃列日涅夫便打斷了他,斬釘截鐵地說:“這辦不到!”場面相當的尷尬。不過赫魯曉夫下臺以後,勃列日涅夫對他沒有追究,人生自由被限制外,並沒有對他怎麼樣。

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後,第一就是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將與他一起參與政變的幾個老臣,全部換掉,安插自己的親信。在1966年,勃列日涅夫成功當選蘇聯第一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當政的18年中,蘇聯的軍事實力達到了鼎盛,其核武力量也在他當政時期,超過了美國。可以說,在當時的美國在軍事上也甘拜下風,所以蘇聯在那是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到了勃列日涅夫執政後期,也實行個人崇拜,經濟保守。加上在1979年出兵阿富汗,拖累了蘇聯的經濟。此外,勃列日涅夫在晚年疾病纏身,性情變得暴躁易怒,行動也緩慢。據說,晚年還鬧了不少笑話。1980年莫斯科舉行奧運會,勃列日涅夫拿著講話稿念道:“圈!圈!圈!圈!圈!”旁邊的人低聲對他說:“這不是‘圈’,而是奧運會的五環標誌。講話在下面!”雖然說,晚年的勃列日涅夫病重,但是很多人不希望他退下來,直到他去世前一年還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可見他在前蘇聯的威望,還是蠻高的。所以,很多人稱他為“蘇聯的乾隆皇帝”。


謀士說


說勃列日涅夫“奪取赫魯曉夫政權”,真是高看他了,他根本沒那個能力;說他對蘇聯的貢獻,我覺得也可以洗洗睡了。

1964年夏天,乘著赫魯曉夫去黑海度假的時候,蘇共主席團其他成員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宣佈赫魯曉夫下臺。而在政變成功以後,政變的兩大幹將——蘇斯洛夫和謝列平為了爭奪蘇共的最高權力卻差點再次反目。蘇共內的大佬們為了避免再次出現內耗,就把勃列日涅夫,這個其實各方面都乏善可陳的傢伙推舉出來,擔任最高首腦,以起到平衡各方的效果。

前面提到的蘇斯洛夫和謝列平,很多人可能不熟悉,這也很正常。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勃列日涅夫有他們所有的毛病,卻把他們的優點全部選擇性的忽略了。

蘇斯洛夫堅持蘇共對蘇聯全方面的控制,尤其是思想;謝列平是搞克格勃出身,勃列日涅夫也大搞克格勃。但是蘇斯洛夫和謝列平都堅決抵制幹部搞特殊化,謝列平甚至還要求報紙等媒體儘可能披露一些“不適合”的內容,這些,卻成了勃列日涅夫視而不見的。

在勃列日涅夫執政期間,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2.42倍,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1.46倍。1965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僅相當於美國的62%,到1975年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增長1.44倍。而同期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

蘇聯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即3.75倍。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擁有洲際彈道導彈1300枚,首次超過了美國1054枚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70年代初,美蘇軍事力量基本達到均衡,此後日益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

但是蘇聯變強了嗎?經濟和軍事的強勢真的讓蘇聯強大了嗎?當然沒有。

蘇聯的經濟的增長,是建立在變本加厲地工業化、卻忽視了農業的基礎上的。而即使是這些可憐的經濟建設成果,也都被某些特權階級納入囊中。在工資收入並沒提高多少、意識形態又被嚴密控制的情況下,蘇聯人民的生活並不幸福。


而在這種時候,勃列日涅夫主要就幹了兩件事——1.給自己授勳章,搞得自己比斯大林甚至是列寧還偉大;2.無限延長自己的任期,直到自己斷氣。

在赫魯曉夫下臺的時候,他留下的蘇聯是一個已經逐步和西方修復了關係的形象;而當勃列日涅夫終於一命嗚呼的時候,蘇聯已經是風雨飄搖,距離大限只有不到十年的光陰了。

讓這麼一個庸才佔據元首的位置這麼久,蘇聯不完蛋也真是見了鬼了。



青言論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與阿列克謝·柯西金、蘇斯洛夫、謝列平和波德戈爾內等人一起發動推翻赫魯曉夫的十月政變,逼迫赫魯曉夫提前退休並就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之後與眾人一起解除謝列平職務。

十月政變其實很簡單。

赫魯曉夫執政期間,有很多問題。

尤其是他否定斯大林,同美國人搞緩和,讓國內的左派非常不滿,認為這樣會搞垮蘇聯。

另外,古巴導彈危機,赫魯曉夫的退讓,也被認為是丟盡了蘇聯的面子。

而赫魯曉夫也沒有做到一個人說了算,採用集體決策的方式,讓這些人推翻他成為可能。

但勃列日涅夫在此次政變中,不是主角,充其量就是跟著幹而已。

當時資料這麼寫:

密謀行動中,眾人都讓勃列日涅夫去給正在度假的赫魯曉夫打電話,讓他趕緊回莫斯科參加農業會議。

勃列日涅夫不敢推辭,但顯得幾乎虛脫,後來還是眾人強行將他拽到了電話機前……而勃列日涅夫在得知赫魯曉夫已經知悉反赫聯盟之事的消息後,竟被嚇得猛撲進別人懷裡,驚恐不安地哽咽道:

“這下可真全完了,赫魯曉夫已經知道了。你們全都不瞭解他,他會將我們統統槍斃。”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軍力一度達到美國的百分之七十,常規武器和核武器都有很大發展。

而美國因受到中國等其他國家牽制,能夠拿出的兵力,其實比蘇聯強不了多少。

而勃列日涅夫,蘇聯人民生活也發展到一個高度,普通市民也可以購買小汽車。

然而,勃列日涅夫統治的18年,又恰恰是蘇聯崩潰的前期。

勃列日涅夫時代明知道蘇聯經濟體制有重大問題,卻沒有去試圖改變。

蘇聯的經濟主要依賴於重工業和能源工業支撐,而這兩個工業均是產能比很大的,需要國家投入巨大才會有所進步。而蘇聯的體制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導致問題更嚴重。

到了勃列日涅夫死去下臺的時候,蘇聯經濟已經長時間停止,人民生活也無法提高。

1983年,蘇聯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710美元,僅僅是是美國同時期的三分之一。

蘇聯人民的日用品消費和副食(如奶酪、黃油)等基本供應,都開始出現問題,生活質量不能提高反而下降。

到了1985年,蘇聯人每人每天平均要耗費2個小時的時間排長隊購買食物。

到戈爾巴喬夫上臺時,留給他的是個爛攤子。


薩沙


勃列日涅夫的上臺,是蘇聯政治生態孵化的必然結果。

許多人評價勃列日涅夫平庸,他是權利之爭的折中結果。不盡然,1964年前的勃列日涅夫早已宮闈操戈。據赫魯曉夫兒子回憶,勃列日涅夫與各加盟共和國高層勾連頻繁,並向父親示警。所以,勃列日涅夫的上位,絕不是權爭不下撿的漏,他是有廣泛的“民意”基礎的,倒赫之前他就“團結了大多數”。

在罷免赫魯曉夫的流程中,無論是電話通知還是會議上,出場的都是他人,他才不會做出頭鳥呢。勃列日涅夫則端坐不語,待儀式臨結束,勃列日涅夫才抻頭,當赫魯曉夫提出召開擴大會議,勃列日涅夫斬釘截鐵的說了兩個字:不行。

那個時刻的勃列日涅夫,展示出的是一個政治家的堅定。

配角前臺先開唱,主角根據情況再最後登場,這是勃列日涅夫的高明之處。

勃列日涅夫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蘇聯1930年代的大整肅他記憶猶新。因此,通知在外的赫魯曉夫回莫斯科,他讓蘇斯洛夫打電話,雖然赫魯曉夫答應第二天返回,但他的心還是七上八下的,夜裡數次詢問特情部門有無異動,他明白,赫魯曉夫完全有時間,在夜裡調動軍隊逮捕他們這一干陰謀家的,好在這個不眠之夜是勃列日涅夫的平安夜,不然的話,如他所說,倒赫失敗,他赫魯曉夫要,要殺了我們。

因此,當時的親歷者事後說勃列日涅夫生性怯懦,沒有魄力。但,表面上的沒有魄力絕非沒有膽略。勃列日涅夫身材高大,年輕時就有幾分帥氣,與同僚相處較好,而為人謙和,似乎是他標配的表情,所以,有人說他平庸。

然而,正是這平庸碌碌無為的表象,才為他人忽視,正是這個人格保護色,使得他好像靜悄悄地走向第一把交椅。

事實上也證明,勃列日涅夫做了一把手,他很快穩固了地位。一個沒有智慧沒有能力的人,是絕對無法駕馭黨內外國內外複雜多變的局面,何況蘇聯是一個兩億多的大國。

至於勃列日涅夫對蘇聯做了哪些貢獻?個人認為,蘇聯六十九年的歷史中,勃列日涅夫是蘇聯最好的時期。

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就來了個開門紅。譬如,發現大油田,建成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油氣產品源源不斷輸往蘇聯歐洲區域和西方,蘇聯發了一筆大財,有了這能源紅利,蘇聯普降物價,民眾生活有了很大改善,1975年國民收入提高到相當於美國的67%,家用電器小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

能源紅利外,勃列日涅夫時期有著良好的和平建設環境,美國因越戰陷入泥沼處於守勢,1970年代是蘇聯的鼎盛時期。

但是,勃列日涅夫中後期故步自封,僵化的體制使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的動力,因而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蘇聯進入停滯時代。


掌上三言兩語


政治是作秀是表演,但是政治更多的是智商和情商的抖音秀。更多的是懂得利益的妥協和平衡。同時,可以利益共亨,分蛋糕的領袖,更容易獲得人心和支持!赫魯曉夫顯然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反對舊日恩人斯大林巳經在黨內掉粉,很多黨內高層粉轉黑。讓黨內支持者大失所望。同時又推行個人專政,又想獨攬大權,從而損害了團隊所有人利益。如此,政變巳經不可避免。

勃列日涅夫,其實才能一般,人也很浮誇好大喜功。但是他有個優點很會交朋友,搞公關。他那慈眉善目面相,讓人大有好感。重要的是他明白利益共亨,利益互換的政治原則。從而獲得了謝列平,蘇斯洛夫中央二大派系支持!為政變取勝奠定了基礎和重要力量。在政變會議中,勃列日涅夫很有城府的韜光養晦,從會議開始批判赫魯曉夫,他不發一言,卻讓年輕氣盛的蘇斯洛夫開頭炮。顯示了政治上的穩健。他顯然藏在了幕後,暗中操作。真的是老奸巨猾。

勃列日涅夫上臺掌權,對蘇聯政治,經濟也沒有什麼貢獻,經濟上沿襲赫魯曉夫的政策。軍事上錯誤的與美國大搞軍備競賽。政治上推行個人崇拜,大搞個人獨裁。排斥異己。最嚴重的是,勃列日涅夫帶頭在全黨搞腐敗,貪汙受賄。讓蘇共很快從內到外腐朽。最終導致以後蘇聯解體!


紅紅火火講歷史


勃列日涅夫,是靠政變上臺的。斯大林死後,在馬林科夫與赫魯曉夫的鬥爭中,勃列日涅夫選擇了支持赫魯曉夫。作為回報,赫魯曉夫讓他當上了中央政治局副主席,然後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但是,1962年後,赫魯曉夫的領袖地位開始被動搖。

勃列日涅夫表面上仍站在赫魯曉夫一邊,但卻在1964年,借赫魯曉夫5個月不在莫斯科之機,暗地裡主導策劃了推翻赫魯曉夫的陰謀。赫魯曉夫出訪斯堪的納維亞和捷克斯洛伐克歸來後,沒有回莫斯科,直接到黑海度假。

10月12日,赫魯曉夫接到勃列日涅夫的電話通知,要他回莫斯科參加第二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蘇聯的農業問題。當赫魯曉夫到達莫斯科機場貴賓廳後,發現克格勃首腦弗拉基米爾正在那裡等他。弗拉基米爾通知赫魯曉夫,他已被趕下了臺,並勸他放棄抵抗。

弗拉基米爾是赫魯曉夫一手提拔起來的,被當作是最忠實可靠的盟友,完全沒有想到他會加入敵方陣營。隨後,赫魯曉夫被直接帶到克里姆林宮,在那裡接受了猛烈的批判後。勃列日涅夫曾計劃逮捕赫魯曉夫,但最後還是隻將他軟禁在家裡。

與赫魯曉夫相比,勃列日涅夫沒那麼粗魯、專制。他強調集體領導,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沒有進行過大量的討論、沒有獲得政治局大多數人的同意,他絕不獨自作出決定。但是他仇視改革,容忍腐敗,平庸而謹慎,是一個極端的保守主義者。

這使得勃列日涅夫任內,國家基本穩定。除了斯大林,勃列日涅夫是統治蘇聯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他一方面注意改善國際關係,一方面又努力擴軍,軍費開支最高時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2.5%。蘇聯成為軍事超級強國,正是在勃列日涅夫期間。

和其他蘇聯領導人一樣,勃列日涅夫大搞個人崇拜,尤其是在後期。他還對各種獎牌獎章有謎一般的喜愛。他自己給自己頒發“列寧勳章”、“英雄勳章”、“勝利勳章”和“金星勳章”。70歲生日的時候,他被授予蘇聯元帥。

勃列日涅夫的另一個愛好,是親吻他國際國內的政治家同伴們,而且親得十分狂野。他最著名的吻,是1979年,在東德成立30週年紀念大上,與東德領導人昂納克之吻,被稱為“兄弟之吻”。儘管他們深吻的,是對方的嘴唇而不是臉頰。


世界真的很大


勃列日涅夫對蘇聯的貢獻是成功的使蘇聯回到了農奴社會,他用各種特權比如進口豪華轎車、文工團美女、別墅、各種進口生活用奢侈品尤其是子孫的官位繼承權瓦解了布爾什維克人的鬥志,使老百姓與各級官員的矛盾不可調和,為蘇聯走上沒落世界和平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礎,為蘇聯人民擺脫魔鬼統治開了大門,所以說勃列日涅夫是20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