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讓你的孩子每天堅持閱讀打卡嗎?你是怎麼做的?

桂創百香果


每天堅持閱讀打卡是當然是要做的,一來可以培養堅持閱讀的習慣,二來也是因為閱讀是最基本的吸收知識的重要方式。我家6歲多孩子是這樣的,中文閱讀是媽媽來弄,我來負責她的英文,所以英文閱讀也是我來弄。所以根據英文閱讀情況我來說說怎麼做吧。


1. 堅持每天陪讀繪本和分級閱讀材料。選擇合適的材料,每天至少讀2本,讓孩子出聲朗讀,有不對的地方需要告訴孩子,因為不是所有單詞都認識,所以會告訴孩子怎麼讀,有的詞讀音不對,也需要糾正,同時通過閱讀材料告訴孩子一些拼讀規則,後面遇到類似的詞孩子可以自己讀出來。如果感覺讀得還不錯,那麼明天就換兩本。 如果讀得不是特別好,那明天還是繼續讀這兩本,一般後面讀的會比前面的好,不斷這樣循環。

2. 通過閱讀理解材料來練習閱讀。有買過小學英語閱讀材料(一二年級級別的),一本書有100篇閱讀材料,文章都比較簡短,差不多4-5句話,每篇有3個選擇題。 我通常每天選擇2-3篇讓孩子先通過大聲朗讀短文,也是監督孩子的發音,語調,斷句等等這些基本的東西,讀完之後讓孩子自己去完成選擇題,看孩子是否通過閱讀理解裡材料內容。現在基本除了非常粗心會寫錯答案,基本還是可以完成好,這就是通過閱讀來提升理解水平,同時也是練習題來檢測閱讀質量。

3.做好閱讀記錄

。我單獨用一個本子記錄孩子閱讀書籍的情況,包括列出閱讀日期,書名,作者,數量等等基本信息。計劃等孩子大一些,比如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會加入記錄孩子在閱讀之後的讀後感內容,這樣讓孩子練習通過閱讀之後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其實閱讀是一定要堅持的事情,不可以因為平時學習忙不去做,貴在堅持,半年一年之後肯定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我是Johnny老師,請關注我,可以幫助你的孩子學習英語。


Johnny英語


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級,從二年級開始我就要求他每天堅持閱讀打卡,到現在已經堅持了一年多。

剛開始,我要求他每天固定時間段在平臺打卡,但打卡效果不是很好。我若不提醒強制他打卡,他根本不會主動去完成。我想畢竟孩子小,自我約束力還不是很好。

我想到了激勵的辦法,兒子最喜歡樂高玩具,我許諾他只要堅持每天打卡下個月初就獎勵一套樂高玩具。還別說,這個辦法確實有效果,小傢伙慢慢地不用我提醒竟然主動打卡了。當孩子做到時,家長的許諾也要兌現。當他用自己的堅持拿到樂高玩具時,興奮地跟我說,以後他要每天堅持下去。

人們常常說,養成一個習慣只需21天。確實是這樣,每天只要到了固定打卡時間,兒子不用提醒就主動打卡,因為這已經成了他身上的一個習慣,就像每天刷牙洗臉一樣。

通過閱讀打卡兒子漸漸喜歡上了閱讀,到目前為止已經看了上百本圖書,而且還每天堅持寫他的小小說。他的作文在班級裡經常被老師當成範本讀,還參加了市裡舉辦的作文比賽,並取得不錯的成績。

對於孩子來說,養成閱讀習慣是一生的財富,閱讀是終身的。

孩子通過閱讀打卡培養了堅持的毅力,養成了看書的習慣,激發了寫作的興趣,還提高了寫作能力。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作文不用我輔導了,此處容老母親我放鬆地大笑一聲。


喵言喵語


堅持閱讀打卡,讓孩子在養成閱讀習慣的同時,更養成堅持到底做一件事情的習慣。

下面分享下我和孩子堅持閱讀打卡的心理轉變過程:

讓孩子自己選擇,開始選擇不打卡

去年9月份孩子小學一年級入學後,開學不久,班主任語文老師在“曉黑板”作業app裡,發了讓學生自願選擇每天閱讀打卡的作業。

當時我就想,孩子每天都會閱讀,本來剛開始小學入學很多都要適應,所以我本人就不傾向於這樣每天打卡。然後我就徵求孩子的意見,問孩子要不要參加打卡,她說她不想參加,所以我們第一輪打卡沒有參與。

一輪打卡後,孩子主動要求參加打卡

一般一輪打卡是21天,21天之後,孩子班級堅持打卡次數多的孩子得到了“曉黑板”獎狀。從孩子心理角度,他們都想得到各種獎狀,所以,那天孩子放學回來後,她給我說:“媽媽,我們也打卡吧,我也想得到這個曉獎狀!”,我問她要每天都堅持打卡,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中途放棄,能不能做到,孩子考慮後說她能堅持。

於是,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了打卡,如今孩子從小學入學到現在,除了剛開始幾輪還有偶爾忘記的,因為剛開始還沒有養成慣性,週末玩的太晚了會忘記。不過孩子小學入學後,我養成了睡前我都會回想下一天的事情,回看下孩子作業完成情況的習慣。

記得有一次,那輪打卡就差一天,晚上睡前我突然想起來忘了打卡,我考慮再三後,還是到孩子房間,把孩子從睡夢中喊醒,問她這次打卡還要不要繼續,如果放棄了,這輪打卡就沒有獎狀了,她揉揉眼睛說,要堅持,然後我把書給她拿過去,她提起精神讀了一篇小故事。


從那之後,就連春節,語文和數學那輪都是51天的打卡,我們家孩子堅持一天不落地打完了。春節期間,他們班47人,51天全部堅持打卡的只有4人。

我就發現,能堅持打卡的孩子,各方面表現也都是不錯的孩子。

孩子熟練打卡操作後,自己獨立完成打卡

現在每天的打卡,孩子都是在晚上完成當天的作業後,獨立完成打卡,語文閱讀和數學口算打卡一直都在堅持。

孩子打卡習慣後,每天都會慣性地來做這件事了。

所以,孩子在剛開始堅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習慣還沒養成,大人一定要給孩子鼓勵,鼓勵孩子堅持,然後剛開始每天晚上陪孩子打卡,如果孩子忘記了,及時提醒孩子打卡。

只有家長重視了,孩子才會重視。

最後,爭取養成孩子獨立完成打卡的習慣。

通過半年多的閱讀和數學口算打卡,孩子已經喜歡上了打卡,喜歡上了每一輪打卡後通過自己努力拿到的曉獎狀。

閱讀打卡,可以讓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本來就喜歡閱讀的孩子,重讀自己讀過的書。


艾米兒育兒


不建議讓孩子“每天堅持閱讀打卡”。


閱讀習慣靠培養,而培養習慣的最佳方法是興趣,而非“打卡”,尤其是在孩子還未“愛上閱讀”之前,強行的打卡,只會讓孩子越發牴觸閱讀這件事。


和女兒親子共讀五年,曾經走過彎路,要求孩子“必須每天閱讀打卡”,差點導致孩子失去閱讀興趣,後來,再未要求孩子打過卡。分享我的經歷,希望能有參考作用。


在懷孕時,我就立志要給孩子“從小養成閱讀習慣”。

一是因為,我自己很喜歡讀書,並在閱讀中收穫寧靜和知識,希望孩子在閱讀中也能找到自己心靈的歸屬。

二是工作經歷,讓我越發深刻的認識到,愛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孩子,是有很多差距的,這種差距,即有素養和興趣的,也有生活習慣上的。

《朗讀手冊》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說“對於父母來說,最有價值的把投資,莫過於培養出一個愛閱讀的孩子。”

女兒半歲時,我開始用繪本培養和建議她的閱讀習慣,效果也顯著的,比如一歲時,她已經有了喜歡並反覆閱讀的繪本,四歲時,能明確告訴我,她喜歡什麼樣情節的繪本、四歲半時,能獨立看懂繪本。


同時,理解力和詞彙量,也比同年齡人高出一截,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出色,5歲時,每看完一本喜歡的繪本,喜歡把自己假定為主角,重新編出一個故事。

實話的說,我很喜悅,也很虛榮,當我們開始閱讀橋樑書和全文書時,我得瑟的在朋友圈曬讀書照片打卡圖,有一陣子還專門把照片做成海報圖放在朋友圈,每次都能收穫很多“點贊”。

那段時間,特別的自我感動,覺得,我真厲害,把親子閱讀這件事堅持了這麼多年,我真是個好媽媽啊。看到那麼多贊,覺得也增加了把親子閱讀堅持下去的動力,還把點贊給女兒看,告訴她,有多少叔叔阿姨誇獎她。

有幾次,親子閱讀結束了,我卻忘記拍讀書圖片了,於是要求孩子停下手裡的玩具,拿起書補拍,甚至,她已經上床睡覺了,又被我從被窩裡拉出來補拍。


孩子五歲後,自主意識非常強烈了,在又一次被我打斷要求補拍圖片時,小人兒發飆了:媽媽,我很討厭你這樣!我們讀自己的書,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我們到底在為誰讀書?”

她說“我到哪都有人問我,昨天讀的書講的啥故事?能把你的書借給我看看嗎……我討厭別人問我,也討厭別人問我借書,我討厭讀書!

做為反抗,有那麼幾天,她拒絕和我一起讀書,看我舉起手機對準她,她就不情願的給我一個後背,直到我向她保證不再發“讀書打卡照”,她才又恢復和我一起讀書。

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卻讓我反省:孩子如果因此失去閱讀興趣,前面幾年的功夫白瞎不說,我還真是罪過呢。


陪伴孩子成長,親子共讀,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本應是家長基本內在的成長需求而作出的自發性的努力,家長“打卡”的出發點,無論是自我記錄和激勵,還是用他人點贊來滿足虛榮心,只要孩子不情願、不舒服,就這種閱讀就是虛假的、盲目的,說到底,就是浮躁的表現。

正如孩子所說,我們讀自己的書,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

做為成人,當我和別人討論自己喜歡的一本書、一部電視劇時,如果被人問“那你寫了讀(觀)後感沒有?”、“你從中學到了什麼道理?”我想,我的快樂肯定會立刻減半,又何況是孩子?


如今,我和孩子的親子閱讀依然每天進行,但“打卡”方式卻改變了。

和孩子一起,動手做了“閱讀存摺”,每天讀了什麼書,讀了多少,都記錄在存摺裡,每記滿一本,我就會用一趟小小的旅行來獎勵(通常是坐火車或者班車到周邊鄉鎮)

而我自己讀書時,則要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由孩子來檢查確認,我是認認真真讀完了一本書,孩子也會給我獎勵,有時是一副她的塗鴉,有時是她的一個吻,有時是她用零花錢給我買個糖果……

(女兒給我的獎勵畫)


這種“線下”打卡的方式,低調而充實,親子閱讀,是我們母子間共同的“愛”的經歷,我相信,也是我們母子間最難忘的回憶。


【繪本講師妖媽:國家認證繪本講師,學習型寶媽,歡迎關注我,與我交流】


繪本講師妖媽


我會讓我的孩子每天堅持閱讀,但不會打卡發在社交網上之類的地方。

每天堅持閱讀打卡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達到閱讀的目的,而如果將重心放在打卡上面,那就事與願違了。

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做家長的要起到榜樣的作用。

我兒子今年5週歲,每天最愛的是看書,從沒有字的繪本、圖畫,到現在故事性的書,都愛看,從他1歲開始,媽媽就買了各種繪本、不織布書,不清楚看不看懂,就每天固定一段時間,全家爸爸媽媽都是要看書的,慢慢的這個習慣就自然而然養成了。

2.培養閱讀習慣,是循序漸進的過程。

沒有任何一件事能夠一觸即發,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校要求閱讀打卡,有21天、42天的,都是為了堅持下來,因此家長在忙也要陪孩子堅持下來,每天堅持一段時間,會有很大的驚喜。

3.興趣是最大的老師。

可以多帶還在到繪本館、圖書館之類的地方,讓他自己挑自己喜歡的書本看,多念多學多看,這樣慢慢的孩子就會涉獵廣泛,對各種書籍都愛,我兒子剛開始特別喜歡工程車,因此將圖書館的各種關於工程車的繪本都借來了,故事型的、內部講解車的而後延伸到其他交通運輸的發展史,汽車內部結構,小小年紀一說到車頭頭是道,讓人刮目相看。


二媽陪娃


我家孩子每天堅持閱讀,只是沒有閱讀打卡;但是最近在堅持英語繪本的閱讀打卡。
從兩方面說一下我家的情況,以及為什麼打(不打卡)。

一、堅持閱讀,不打卡。

我家孩子從會舉頭(三四個月左右)開始,每次吃完奶後我就會抱著讀下書。
說實話,一開始我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看進去、聽不聽得懂。看他沒有排斥,我也就堅持下來了。
等他八九個月大的時候,就看出對書、紙感興趣了,走在路上如果有人發廣告,他也要接過來認真看一下。
後來,閱讀就水到渠成了。他自己喜歡,不用我再催促什麼。家裡人都沒空理他時,他就隨手拿本書翻看起來。睡前閱讀已經是必須節目,有時玩了一整天我都覺得累,但他一定要讓我念書才肯睡。
既然閱讀習慣已經養成了,對閱讀打卡我就覺得沒有必要了。一是徒增我的工作量;二是我不想讓孩子感覺,讀書好像是任務。

發自內心的喜歡,自然能堅持了。

(下圖是我家孩子這幾個月的閱讀情況,今年開始我用APP記錄的)



二、堅持英語閱讀打卡

從他一歲多開始,就開始讀英文繪本。他對英文不排斥,只是,一直以來都是隻要我念,他不肯開口。
我有點擔心,本身沒什麼英文環境,自己不願開口的話,這不學的“啞巴”英語麼?
剛好看到朋友家孩子在用一款英語繪本APP,於是給孩子試著讀了一下,他願意跟著讀。
這款app有一年堅持打卡多少天返學費,我一想,還能返學費,太划算了。於是我就充了會員卡。(後來發現市面上很多這樣打卡返學費的APP,但我就沒有再買了,用好一個就值了吧)

一開始孩子的積極性挺高的,尤其是還可以聽到自己和別人的配音。也出現過不想讀的情況。除了他生病或某天實在是累,一般情況我們都會每天讀。久而久之,他都不用我陪了,自己主動找我要打卡。

附張孩子閱讀打卡的圖:



對比我家兩種情況,我覺得:不論哪種打卡,最終還是幫孩子養成習慣。如果孩子已經有習慣了,打卡並不是必需的。習慣還沒養成時,可以用打卡來激勵孩子,讓孩子看得到自己的進步,鼓勵自己堅持下來,有利於習慣的培養。


知了成長育兒


孩子習慣養成的初期是要靠強制的,所以打卡是必要的,走上軌道以後,打卡成為了一種對個人的挑戰,而不是約束了。舉我家孩子的例子,我和他近幾年一直堅持做幾件事,一直在打卡,也成為了良性循環。

1書法學習。他興趣一般,喜動不喜靜,有點強迫學習的意思,每天餃子不主動。學了一年半後,我們約定堅持練字100天,然後我送他喜歡已久的樂高。他決定試試,30天后他自己驚訝居然堅持了一個月,50天后感慨更多,告訴我不用買樂高了,那不重要了。等寫完100天,字提升了好幾個層次,同時再也不需要我督促練字了,自己就去了。

2朗讀英語。通過朗讀英語,能建立起語感,所以朗讀非常重要。從他二年級開始,每天在聽的基礎上朗讀分級教程,堅持到現在五年級,單詞量,發音和朗讀能力在同年級很厲害了。沒有捷徑,每天聽,每天讀,到時間他自覺就去做了。

3體育運動。我家孩子一直保持每週10小時體育運動。游泳,籃球,乒乓球,網球……一個學期一般兩項,每項都是長期堅持,認真學習,所以比很多同學學的要精一些。

凡事開頭難,需要扶上馬,送一程,跑開了就自然而然了。扶上馬需要家長有耐力,不要急躁,任何計劃都得按年來,別堅持幾天沒效果就放棄。

我家娃藉助小打卡來記錄自己的堅持。



邢巍13


我女兒今年6歲了,每天都在堅持閱讀。在女兒3歲的時候,我就開始每天完成給她讀繪本,是邊點著字邊讀,等到5歲左右的時候,女兒就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便每天開始自己讀繪本和兒童書籍了。

如何讓孩子堅持閱讀?

1、3~6歲的孩子。

在孩子3~6歲的時候要開始給孩子讀繪本,我就是這樣做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正處於智力發育的開始期,同時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

這時候家長主動給孩子讀繪本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在讀完繪本後可以與孩子互動“你認為白雪公主長什麼樣?”“你覺得小明做的對嗎?”,這樣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抽象思維,還可以引起孩子對讀書的興趣。

興趣是養成習慣的必然條件。只有孩子對讀書有了興趣,渴望從讀書中得到知識,他才會堅持讀書。

2、已經上學的孩子。

  • 要教會孩子合理分配閱讀和寫作業的時間。

在寫作業前可以,可以讓孩子先閱讀一會,給大腦來一個預熱。這樣就留給孩子一個緩衝期,畢竟上來就寫作業,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厭煩,產生厭學的情緒,適當的閱讀既可以舒緩心情,又能讓孩子慢慢從休息狀態向學習狀態轉變。

較長時間的寫作業,孩子的大腦處於持續高速運轉,這會使孩子感到疲憊,不利於孩子很好的完成作業。在學習過程中適當的穿插一點閱讀時間,可以讓高速運轉的大腦得到休息,這樣更有利於孩子高效的完成作業。

  • 培養孩子學會利用瑣碎時間的能力。

父母要主動的培養孩子利用瑣碎時間去閱讀的能力。早上在他起床後可以讓他閱讀一會,吃飯前也可以讀一會書。

學會利用瑣碎時間,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增加閱讀時間,還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高效的完成工作。

結束語

培養孩子堅持閱讀不但能夠增加孩子的知識儲備和見識,還能讓孩子養成堅持不懈的精神嗎,這對孩子以後的成功會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我是@異族人,致力於兒童教育研究,歡迎點贊!

佳爸談教育


沒有打過卡,但現在基本每天都會閱讀。

孩子的閱讀對我來說,開始也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我總是很著急孩子上一年級了書看得少,看到同樣是一年級的鄰居家孩子一本書一個星期不用就能看完,而我家孩子一個月都看不完,然後就總是叨嘮她多花點時間看書,還跟她說什麼閱讀對學習的好處和重要性,這樣一來給她壓力太大,對閱讀就更沒興趣了。

後來在老師的建議下,先從喜馬拉雅聽故事開始,然後讓她堅持睡前哪怕只是十分鐘時間的閱讀,但一定要從她喜歡的書看起,慢慢也養成閱讀的習慣了。

現在二年級,有明顯的好轉,每晚睡前閱讀已經不用我提醒,有時中午回來吃飯也會帶著她喜歡的書看看。妹妹在她的影響下,睡前的閱讀也是必不可少,有時看時間晚了,我說不讀了,姐妹倆都不答應,一定要看看書才肯睡。

雖然她閱讀的速度還是比較慢,但看到她能自己主動看書,不用我在屁股後面追著她,我已經感到很欣慰了。



米儷米


關於閱讀打卡這事,可以分享一些我和孩子的閱讀打卡經歷。

最初

我和孩子的親子共讀,開始於孩子兩歲時。雖然一直都知道讀書是好事情,但是真的不知從何下手,要知道繪本也就最近四五年才真正的開始盛行。不知道繪本時,給孩子的讀物,我想到的就是童話故事,可是對於兩歲左右的孩子,曲折的故事情節對她來說還是有些枯燥,根本沒興趣聽。

我就開始在網上找各種書籍,後來買些過期的兒童雜誌,說實話,她還是不大感冒,倒是裡面贈送的玩具,能玩一陣子而已。這些都讓我很挫敗。

開蒙

偶然間參加了我們當地圖書館的故事會,我才知道還有繪本這樣的圖書,一旦發現便一發不可收拾。就好像佈滿烏雲的天空,被太陽撕裂了一個口子,然後這個口子就不斷不斷的擴大,直到大大的太陽照射進來。

我開始尋找各種關於兒童閱讀有關的東西。如何選書、如何給孩子讀書,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但凡和閱讀有關的信息,我都不放過。

  • 加入賣書的平臺:讓孩子愛上閱讀,就是多為孩子提供可讀的書籍。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為孩子買了近千本繪本,價值近萬元,小小的房間裡到處都是孩子的書,只要有時間孩子都願意隨手拿起一本書津津有味的讀起來。

  • 帶孩子聽故事會:閱讀是可以分享的,經常帶孩子去參加由圖書館裡組織的閱讀故事會,孩子很興奮,在故事會上聽到的有時和在家裡聽媽媽講的收穫不同,小朋友們在一起,常常會有很多新鮮的想法,也促進了孩子的想象力。

  • 參加幼兒園的親子經驗分享:幼兒園也非常注重孩子的閱讀,有幸參加了由幼兒園組織家長參加的分享會,那次真的讓我自己很受益。當一個人默默鑽研時,看到的就是自己,而當大家一起的思想碰撞,真的是火花四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閱讀技巧,值得學習和思考。

  • 聽講座:現在的大環境都在推崇親子閱讀,很多專家都會開設講座,儘可能都聽,多思考,有時專家的意見能夠讓人茅塞頓開,解開了很多困惑。

  • 買關於閱讀的圖書:不放棄自己的閱讀,多讀多想多思考。現在市面是關於親子閱讀的書籍非常多,只要想讀。

養成習慣

打卡其實是在一種被動狀態下開始的,在種種方法和努力下,兩歲開始孩子每天都會閱讀,繪本的確是適合孩子讀的書籍,圖多字少,很多情節常常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有時她自己也會說:媽媽,我想哭了。這些豐富的感情就是讀書帶給她的。


因為自己積累了一些閱讀經驗,孩子班級的閱讀活動由我帶頭引領大家一起選書、讀書,一起閱讀打卡。到現在我和孩子已經堅持了五百多天。從最初的我催孩子讀,到現在是孩子每天催我讀。習慣的養成,孩子的堅持度有時真的比大人高。

增加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對於親子閱讀,現在已經是每天的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讀書這件事不但要堅持,還要增加閱讀的廣度和深度。讓孩子逐漸過度到自主閱讀。

廣度:選書不再以繪本為主,但不反對孩子繼續讀繪本。很多時候家長會犯得錯誤就是為孩子選擇,而不是讓孩子自己選書,要分清誰才是讀書的主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多給孩子提供更加的豐富的書籍選擇,相信孩子懂得自己的點,會逐漸過渡的。、

深度:繪本是值得反覆閱讀,有些繪本的深度在兩歲讀和五歲讀是完全不同。孔夫子說:溫故而知新。經典的圖書能夠讀出不一樣的深度。孩子理解力的增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圖書,對深度的要求也越高。讓閱讀增加孩子的見識,看到更廣闊的天地。

如果說有遺憾是在孩子兩歲前走了很多彎路,錯過了很多閱讀的黃金期,但是與其懊悔,也為自己慶幸,及時的走回親子閱讀的道路。在孩子幼時,家長多多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多讀書,讓她的人生多些深度和厚度,未來相信她會自己的路在何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