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在頭戴式的 WH-1000XM3 和分體式 WF-1000XM3 前後腳誕生後,大家就期盼著 WI-1000X 系列的更新,畢竟距離 Sony 第一代旗艦級的頸掛式無線降噪耳機 WI-1000X,已過去了兩年多的時間。放眼看去,前有分體式真無線降噪耳機,後有耳罩式降噪耳機,如今頸掛式降噪耳機的處境其實挺尷尬的,Sony 放慢了 WI-1000X 系列的更新腳步,其實也不難理解。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於是乎,Sony 才於 2019 年下半年推出了 WI-1000XM2,理論上有足夠多的時間打磨產品,作為 WH-1000XM3 和 WF-1000XM3 的用戶,在正式拿到 WI-1000XM2 前,筆者都以為這只是個常規更新的產品,實際體驗應該和 WI-1000X 相差不大,實際的更新結果卻讓我稍出意料。


▍外觀

WI-1000XM2 更溫潤、柔軟了 —— 無論是觀感還是觸感,外觀上顯得有些普通,不那麼像 Sony,但仍然屬於耐看型;看習慣了 WI-1000XM2,再回看初代,筆者會覺得初代太「凜冽」了些。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頸帶硅膠材質的頸帶,可以彎折起來,甚至能一手把它抓起來,直接塞進褲兜。當然,Sony 這次還為它準備了一個收納盒,材質與頭戴式的 WH-1000XM3 一樣,但體積倒是小了很多,可隨身攜帶。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打開這個收納盒,裝下 WI-1000XM2 後,其實還剩餘很多空間,日常可以放上幾張公交卡、門禁卡甚至是鑰匙等小東西,輕裝上陣出門 —— 對於小東西有點多、又怕麻煩的小菇涼來說,這也是一個不錯的出門小手包。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不過,手上這款淺灰色款收納包,需要注意油脂灰塵,較容易髒也不太好清潔。


▍佩戴與操控

WI-1000XM2 的頸部佩戴感可以說甩了初代兩條街,首先是重量 —— 58g 左右,佩戴時的存在感更弱了;而後,是柔性的硅膠頸帶,戴上去不再像個「緊箍咒」。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這次,WI-1000XM2 將播放鍵、音量調節、C 功能鍵都放在了線上,只在頸帶保留了一枚開關、NFC、Type-C 充電口和 3.5mm 音頻轉換口,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一是方便盲操作,簡單的切歌、調節音量、呼出語音助手或者切換降噪模式,都不需要像 WI-1000X 那樣摸著頸帶來找按鍵;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二是塞入了通話麥克風,讓麥克風更靠近嘴巴,提升通話質量;實際測試,筆者認為 WI-1000XM2 的實際通話清晰度要比 WH-1000XM3 和 WF-1000XM3 好。


分體式的 WF-1000XM3 在國內上市後,筆者也第一時間購買了這款耳機,如今是我日常通勤的主力耳機,續航、降噪等方面都不錯,但頭重腳輕的佩戴感,戴久了難免會有疲憊感。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第一次佩戴上 WI-1000XM2 就能感覺到久違的輕鬆感,畢竟左右耳機本身沒有多餘的硬件重量,配重也會更加合理。


▍降噪與聽感

WI-1000XM2 的定位其實在 WH-1000XM3 和 WF-1000XM3 之間,但作為「晚輩」,WI-1000XM2 很大程度上借鑑了 WH-1000XM3 和 WF-1000XM3 的優勢。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首先,採用了 WH-1000XM3 同款的 QN1 降噪芯片,理論上降噪能力與 WH-1000XM3 一致,實際上耳罩式耳機有更強的被動降噪效果,因此實際上 WI-1000XM2 的降噪效果要稍差於 WH-1000XM3。


WI-1000XM2 的左右耳機採用了與分體式 WF-1000XM3(降噪芯片為 QN1e)類似的內外雙降噪麥克風的設計,但前者的降噪效果卻要更好些,估計 QN1 芯片在當中起了重要的效果。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好了,以筆者的聽感給它們降噪效果由強到弱排序,會是這樣的:


耳罩式 WH-1000XM3 > 頸掛式 WI-1000XM2 > 分體式 WF-1000XM3


其中,頸掛式 WI-1000XM2 在對比軸上更靠近 WH-1000XM3,就目前市面上的降噪耳機看,WI-1000XM2 絕對排得上第一梯隊。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支持 LDAC —— 這是 WF-1000XM3 都羨慕的,WI-1000XM2 的聲音表現同樣能排得上當今降噪耳機的第一梯隊,細節豐富,不過或許是受單元大小所限,聽感上不及 WH-1000XM3 有流行範,低音部分不夠飽滿,但中高頻的細節更出色。


至於聽診器效應嘛,畢竟是入耳式耳機,肯定還是有的,反正筆者長期佩戴入耳式耳機,已經習慣了,但程度比 WF-1000XM3 輕不少就是了。


▍續航

WI-1000XM2 有 15 個小時的非降噪續航,開啟降噪或者環境聲後,續航降到 10 小時(與初代差不多);充電方面,10 分鐘充電就能支撐它 80 分鐘的續航。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續航時間雖長,但平常還是需要養成特意去注意電量的習慣,筆者就有三次上班通勤中途沒電的尷尬 —— 開機並沒有電量語音指引是其中一個沒有及時補電的原因,希望 Sony 在未來能通過軟件更新把這功能給加上去。


▍總結

在拿到 WI-1000XM2 前,筆者還以為這只是常規的更新、象徵性地更新。


上手後發現它是確實常規性更新的產品,但更新的結果卻稍出乎我的預料,不僅改善了初代的缺點,更吸納了 WH-1000XM3 和 WF-1000XM3 的優點。


索尼 WI-1000XM2 體驗:頸掛式降噪耳機不是明日黃花


WI-1000XM2 的產品形態可能並沒有那麼討喜,但舒適的佩戴感和體驗、優秀的降噪效果、細節豐富的聲音表現,都能讓它成為綜合實力最強的無線降噪耳機之一。


官方售價 2499 元,目前在某些平臺可以以 2000~2100 左右的售價入手,如果你是個入耳式耳機用戶、對降噪功能有強需求、追求高解析的無線享受,那麼 WI-1000XM2 可以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