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婚姻制度和一夫一妻制是否是反人性的?

人有很多屬性,自然的人,社會的人,哲學的人。

一,婚姻制度,反的人性,是自然的人性。

任何生物,來到世界上,無非兩項使命,生存和繁衍。那麼在自然界中,誰更適合生存,誰就更適合繁衍。在自然環境中,誰更快,更高,更強,誰就有更多的交配的機會,反之就更少或沒有機會。一直到封建社會,依然是誰有更多的生產資料,誰更有錢更有權,誰就有更多交配機會,反之就更少或沒有。所以,這樣來看待一夫一妻制,限制了自然選擇,阻礙了自然交配,是反人性的。

二,對於社會的人,婚姻制度是社會的產物,並不反人性。

一切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原因。

要想生存和繁衍得更好,首先就要保證能夠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外部環境,人類從自然界走出來,到現在所面對的最不穩定的因素,就是人類自己。無處釋放的荷爾蒙往往無法帶來生產力,而是無厘頭的戰爭。

如果現在取消一夫一妻制,就會有至少一半的男人找不到配偶,這些被剝奪了交配權,被軟閹割了的雄性,不難想象他們會做出什麼。

為什麼古代沒有一夫一妻制,也沒出現這個問題?因為古代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生產關係還不夠先進。社會價值取向與現代差別很大,在意識形態上,並不會有太多的人,因為誰有錢就跟誰走,否則就沒有楊白勞和黃世仁的故事了。

三,辯證法說,事物具有兩面性。

如果說,人性是貪婪,那麼無論什麼制度,都是反人性的,同時又都不是反人性的。

比如,萬貫家財的人,八成會覺得,一夫一妻制,家產繼承人太少,自己優良的基因無法廣泛傳播,簡直不要太坑。

同時,家徒四壁的人,看著有錢人妻妾成群,自己躁動的內心,無處安放,八成會覺得一夫多妻制,真的是不給窮人活路。

所以,每個人得出的結論,並不相同,都基於所站的位置,所處的角度。

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樣的婚姻制度,都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反人性,對另一些人來說,符合人性。

四,世界是矛盾的,人性也是矛盾的。

既希望別人的配偶不那麼專一,好讓自己多一些選擇。

又希望自己的配偶能夠專一,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矛盾解決不好,鑽了牛角尖,就會產生煩惱。

五,婚姻制度是否反人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開些。

有些時候,人們最大的煩惱,不是法律上的一夫一妻制,而是道德上的忠貞。

一方面,希望把基因更多的傳播。另一方面,愛,有時候是自私的。

有的人,配偶出軌,心裡難受,這時候就不妨想一想,鳥擇良木而棲,交配繁衍,傳播基因,這是人類的生物本能,有的人能用理智(成本,風險,收益,損失)剋制本能,有的人不能,那麼,碰到不能的人,需要考慮的,僅僅是留下,還是離開。而不是沉浸在沉沒成本(交往幾年等)中不能自拔,或是寄希望於對方回心轉意,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因為狗,是改不了吃屎的,出軌這種事,要麼0次,要麼無數次。

有的人,總覺得自己的配偶不如別人的好,如果是真的不合適,那就趁早換,可事實上,往往是,喜新厭舊。須知,人無完人,無論哪一款,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如意。這時候就要好好想一想,一夫一妻制,從一而終的事了。讓自己躁動心,平靜平靜。

六,不必擔心一夫一妻制會阻礙人類的“進化”。

可能一夫一妻制,並不會選擇出更適合自然界生存的基因。

但是,依然可以選擇出更適合在人類社會中更適合生存的後代。

自古人們就講求門當戶對,強強聯合。

雖然現在門當戶對被自由戀愛的年輕人嗤之以鼻。

但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價值取向的男女,在一起後,經常被現實啪啪打臉。因為價值取向的不同,讓他們在很多問題上完全無法達成共識,甚至理解不了,為什麼對方會那樣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