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精髓是什麼?是寫一手漂亮的字嗎?

陽泉52920771


書法的精髓是用毛筆借漢字之形寫出天人合一的無窮變化,實現自我,獲得自由。

書法當然是寫一手漂亮的字,可惜不是寫一幅整齊規範的楷書或其他書體,這些字也可以寫漂亮,但是最漂亮的而且又是最精彩的字莫過於狂草。

歷代評論書法精髓的最漂亮、最浪漫的文章莫過於唐詩,然而最精彩的能夠高度概括書法精髓的一句詩卻是清代翁方綱創作的,他說:

空山獨立始大悟,世間無物非草書!

這才是中國書法高度抽象、豔壓群芳、獨一無二的真正精髓 。











王乃棟說書畫


上大學時,有這一個處得似哥們一樣的女同學,大家在一起看了部電影,劇中的女主角在她的臥室裡掛了許多的卡片,琳琅滿目地弄了半個牆面,甚是精彩!於是,這個哥們回去就效仿起來。



有一天,我們男生到她們女生宿舍辦事,我有緣看到了她的傑作。我就對她說,這個很漂亮,只是!我質疑一下。她豪爽地說,是哥們,有話直說!我說,他不應該把這些卡片掛得那麼整齊,這樣太規律,太刻板,你信我的,就把它們弄亂一些!她想了想點了點頭,然後,真的把卡片往亂弄了一些,然後看我。我說,你就索性把它們掛得沒有一個是端正的會更好!等到她按照我說的做了,再認真的端詳了一會,她居然高興得拍手跳了起來!



我講了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只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不管是物件也好,藝術品也罷,規規矩矩地擺設也挺好,但是,絕不如隨性的,自然的再加上有一定品味的佈置好,比如,高低錯落,縱橫穿插,左右交集,前後呼應。



書法不是如此嗎?你把一橫寫的水平,那麼你的豎就不可不垂直,再加上撇捺,也只有按照一個最佳的方向出筆,入筆,如果你想去打破一些筆劃,可以嗎?我認為不行。那麼我們把這個字寫好,再看一看,這是什麼字?對了!這是美術字!



那麼,我們把橫劃寫的陡峭一些,再去組織一個字,我們如果讓字寫的不傾斜,不免就要橫劃間彼此穿插,那好,這個字完成後,再去與以前的美術字比較,是否有了動感,是否有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啊?



寫一筆好字與美術字可能有一些不同,但是,相去不遠,練好點,橫,豎,撇,捺,然後用練好的筆劃去拼字,結構再練好,一手好字基本就算成了吧。



可書法不同啊!書法就像我前面說的故事一樣,需要打破端正的,需要更加豐富筆劃寫法,需要



更多的想象,那怕是放肆,怪異,需要章法,需要墨法,需要天馬行空的思維,需要跌宕起伏的韻致,需要八面出鋒的氣勢,需要風檣陣馬的格局。



書法不同於寫字,她需要豐腴的古典美學理論,她更需要博學淵深的文化底蘊。



書法絕對不是把字寫的漂亮那麼簡單!


一笑貫長天


如果僅僅是寫好字,書法就無法成為一門藝術,更無法成為一門文化!我認為書法藝術的真正內涵是中國傳統的陰陽文化!

筆法上,有露有藏,有行有駐,有快有慢,有方有圓,有牽絲引帶,有筆斷意連,有頓有提,等等,是一個二元對比並統一的陰陽關係!

字法上,有疏有密,有緊有松,有收有放,有高有低,有點有線,有塊有面……有均衡有破勻,有錯落有呼應……

章法上,有疏有密,有緊有松,有大有小,有正有斜,有扁有長,有動有靜,有粗有細,有緊湊有疏朗……

墨法上,有焦,有濃,有溼,有幹,有淡……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其實很容易理解,就是把上面這些個陰陽對比元素在一個風格的創作中運用上,並且統一和諧,就到位了!

有了這些,還不見得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文化內涵就成為核心競爭力。文化的底蘊深厚會成為書法的內在能源,滋養著書法中玄而又玄的氣韻、風格、張力等等!





陳天哲


書法的精髓我認為是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延續華夏先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民族可貴精神:不屈不撓,開拓進取,勇往直前,自強不息,修身養性,完善人格,胸懷寬廣,無私無畏,崇德尚賢,嚴於律己,健康向上,浩然正氣,捨身成仁,忠國愛民,不懼邪惡,勇御外敵,樂善好施。





書香中華643


寫一手漂亮的字,當然是書法追求的首要目標。至於書法的精髓,內涵就比較廣泛了,是否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書法直觀展現人文歷史,並鏈接古今。人們常說中華五千年曆史從未間斷,書法的傳承更是一脈相連,不管是什麼時代的書法作品,我們都有可能直觀去研判其宗法和歷史演變的蹤跡,並從中得到許多啟發和感悟,這也是書法其樂無窮、奧妙無窮之所在。

第二、書法是藝術。書法的境界,是要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寫出不離法度,而又真正屬於自己,併為人們普遍接受喜愛的作品,這是需要持之以恆花苦功夫去追求的。書法的奧妙還在於人們相信字如其人。最後,書法的魅力在於畫面的美感,歷代形容好書法的語言不勝枚舉,比如行雲流水,比如龍飛鳳舞,可見,書法之美涵蓋自然界中的萬物。

第三,書法終究是文字。書法發源於文字的發明,書法展現出來的內容和形式都是文字。而文字是人們溝通交流、記載的工具,這就要求書法作品中的文字必須準確、規範,併為大家所普遍接受。千百年來,書法所用的繁體字整體是非常穩定的,包括篆書、草書的結構、寫法也應當是有出處而且為多數人認可的。


大帽山書法


書法之精髓,自古以來,眾說紛紜,各執己見。似有似無之間,正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但漂亮的未必是書法,也許是藝術字。書法也來必都漂亮,但醜書不在其列。那是標新立意,譁眾取寵,滿紙的浮誇和名利氣息,力透紙背。說好聽叫行為藝術,說不好聽,叫表演,和書法無關。

所謂“法”者,有約束,有遵循,有一定之規。可立而不可違,可創而不可破。縱觀古來書法大家,莫不如是。“師古不泥”,先有法,而後有自己的神采。於法度之間,盡現自己的胸憶才識,風骨精神,這也許是書法之精髓吧!



老生常談“書如其人”,常談的必有其道理。以人喻書和以花喻女人一樣,雖少新意卻不失精妙。古人說“書法之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此言不虛。漂亮的人,沒有才情,沒有修養,少人品缺氣質無道德,愈發覺得他面目可憎。漂亮不可恃,為人為書都一理。有些書法乍看之下,醜而散漫,卻越看越覺喜歡。浸淫其中,或溫潤如玉或爽直痛快,或瀟灑沖淡或氣幹雲霄。如與性情人相處,愈處愈覺其可愛可敬。古人云:詩在字外。是否可以說:書亦在字外?我說這才是書法的精髓!



圖片來網絡,致謝!


歸零140844425


書法的精髓說什麼呢?本人平時也愛練字,就來簡單說說吧。

1、起源

中國的書法起源於甲骨文時期,雖然當時沒有毛筆、墨、硯、紙,只能靠各種動物的骨頭、毛皮、石頭等原料當紙,但是其文本形式已經形成了書法原始的雛形。後來古人繼續對大自然的探索發現,慢慢地在書寫上有了更深層次的實踐覺悟。書法的藝術也就演變開了。

2、精髓

書法2字如何正確理解,”書“是智慧涵養,”法“是法則、規律。書法的精髓是智慧和靈魂結合。可是說它們一方面表現的是能力;另一方面表現的是道德。好比我們的左右雙手,缺一不可。在好比當我們有了能力,但沒有道德涵養也是不行的。所以說,神與形是書法精髓中重要的部分,不可缺少的。

3、神

書法中的神,是我們欣賞書法藝術美感的意識感覺,一副好字的整體神韻風彩,就像部隊中排列整理的軍人,高低有序,橫直分明,整體均韻平衡,字和字之間的間距沒有明顯的誤差。神采飛揚猶如看畫一般。

4、形

那書法中的形呢,就是字的筋骨,字的筆畫。剛開始學習形,最好從一名家或古人的書法字帖上去下功夫,字的整體結構宜大或宜小,宜窄或宜寬。筆勢走向需分明,該往左的部分筆應偏左。該往右的部分筆應偏右,要體會字的方向感,這樣行筆才會快倉而有力度。

中國古人談論書法時,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不見字形,唯見神采,方為上乘”。

而近代也有一位大師更是語出驚人,說到:“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呵呵,厲害了。

可見如今真正的大師們,都強調的是神采,而非字型。

當然了不同的書法,就會有不同的學問。學問怎麼理解,先有學,後有問。人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

書法的藝術和美德是中華的核心,讓我們共同探討,共同交流,共同促進。把中華傳統文化書法精髓弘揚光大吧!


娑婆記


即使是王羲之、顏真卿、米芾、蘇軾、徐渭、王鐸、劉墉、啟功、田英章這些書法家的書法作品,我們也可以說字寫得漂亮。


但是,漂亮也是有層次的,例如,像田英章那樣的字也叫漂亮,不過,這種漂亮跟啟功、劉墉、王鐸、徐渭、蘇軾、米芾、顏真卿的漂亮不可能是一個層次的。

我們很多中學生的書法也是很漂亮的,但是,要有耐人尋味的欣賞價值,那就不好說了。

為什麼有的書法作品一覽無餘,過目就忘?而有的書法作品卻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印象?

這就是書法作品的耐人尋味的,欣賞性問題,也是你提出的,第二問“書法的精髓是什麼”?


書法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從無法到有法,然後又“無法”,這是一個認識到昇華過程。

所以,初學書法,把字學的工工整整漂漂亮亮,這是沒有問題的。這個過程,也是入法的過程。

書法只有“入法”才能有基本的漂亮可言,如果連基本的漂亮也沒有,那就只能說明你的字還沒有“入法”。

“入法”就是要有書法的規範性,這些規範性,主要是合乎古人的書法法度。


不論你寫楷書還是隸書草書,不論你寫篆書還是行書,我們都要按照古人的法度去學習書法藝術的規範要求。

比如說筆法要符合要求,章法要符合要求等等。

人家欣賞你是字,不可能寫得一片狼藉吧?點畫不完整,結構東倒西歪的,章法死板凌亂,這樣的書法肯定不如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書法。

所以,書法首先要有基本的法度才會有基本的漂亮。

但是,僅僅有基本的法度還是遠遠不夠的。

例如,像田英章對學生學習書法,都寫的跟他自己一模一樣的,還以為這是很大的成功。


其實,像田英章對學生寫的那種書法,就是剛剛進入書法的皮毛階段,也就是說,書法是漂亮了,但是,還不具備較好的書法欣賞價值。

書法作為藝術,他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寫字”與社會交流的作用,要滿足這個需要,那麼,把字寫的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肯定沒有問題。


但是,要讓書法有感人的藝術魅力,就不僅僅工工整整漂漂亮亮就夠了,而是要有耐人尋味的欣賞價值

什麼叫“耐人尋味”呢?所謂的“耐人尋味”,簡單說,就是要經得起這樣那樣的反覆推敲。

一個好的書法作品,也是經得起“反覆推敲”的。只有在反覆推敲的欣賞過程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書法作品,才是好作品。

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書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還要追求更高的目標。

比如說,書法要有自己的鮮明個性。

如果書法作品都跟田英章對,弟子寫的那樣,那就叫毫無個性,更不要說什麼“鮮明”了。


鮮明的個性是書法家個人思想個性和文化修為的綜合反映,一個書法家要把自己的思想個性通過書法表現出來,這是不容易的,必須在學習古人的基礎上,脫離古人的影響,逐漸突出自己的自由精神和趣味傾向。

例如米芾的個人性格特徵就非常突出。蘇軾的個性也非常突出。

這個過程是在學習書法有很高的傳統訓練以後才會逐漸顯露出來。

所以,學習書法,一定要有深入傳統的勇氣。

不達到深入傳統的程度,而想有自己的個性,就會出現書法營養不良的狀況。

古代優秀書法家,他們的傳統都很紮實,再加上自己的美學追求,才會創作有自己個性的書法。

我們今天,學習書法的條件比古人不知好出多少倍了。唯一遺憾的,就是學習的深度不夠。

要想得到書法的精髓,其實,書法的精髓都在書法本身之外。

這就是思想和學問。書法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它的精髓就是文化與思想。


千千千里馬


練習書法寫一手漂亮的字只是最低的要求,也是最簡單的要求,一個智商正常的人,經過一兩年的專業的訓練,基本就是可以達到的,並沒有什麼玄乎其玄的,它只是書法的最低要求,並不是書法的的精髓。

書法的精髓就是藝術,從漢代末年到王羲之以來,書法就不是單純的實用性的書寫了,書法經過認為的和自然的藝術化的改造,開始脫離它的實用性,向藝術方向轉變了。

這種轉變的代表就是書法藝術理論的產生,把書法和人和人的性格和天地自然融為一體。古人云“道法自然”,書法也需要法自然,比如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見擔負掙道兒捂得筆法,古人形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也不用漂亮、好看這樣的自然,而是形容王羲之的書法“右軍如龍”,這樣一個小小的比喻就可以看出,古人已經不把書法當成寫字,而把它當成了一種有生命力的個體。


我們日常的書寫,只是為了寫的更加的公正,讓字體更好的被人識別,二書法藝術則是在學習了書法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突破和創新,打破對於書法的思維定勢,把粗細、大小、斜正等矛盾融入其總,目的是為了讓書法作品充滿了變化,而不是寫的標準和漂亮。

所以,書法和簡單的寫字並不一樣。


不二齋


關於書法,漂亮一詞,頗顯膚淺。

比方說:書法要有篆籀氣,你得通篆。此外,學書時不可缺少對於草書的研究,特別是對大草的研究。這個缺陷的存在,將使書者的書法失去揮灑的隨意,缺失書寫時所需的激情。書法一旦不能自由,就會使自己走入到自己設計好的一個模式之中。精工有餘,相同之字一絲不差,萬般無奈之下,多用異體字代替,俗稱“字匠”。

“字匠”者,習氣盡染。不管今後如何努力,想擺脫這種程式,多是力不從心。因此作品中顯示出來的只是小家碧玉而不是大家之氣,惶論“正大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