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漢朝最牛的開國功臣,周昌為何敢於痛罵劉邦,並讓呂后下跪?

文史磚家


周昌罵劉邦是因為他怕劉邦做個桀紂之類的帝王,呂后向他下跪是因為他保太子有功,周昌最後遠離朝堂,鬱鬱而終。

說到劉邦手下的開國功臣,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漢初三傑”,這三個人為西漢的建立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這三位,而是另外一個人,那便是周昌。周昌這個人看似沒有所謂的漢初三傑名氣大,但是他卻敢罵劉邦是暴君,這就讓很多人無法企及了,不僅如此,連呂后都曾向他下跪過!周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周昌本身是沛縣人,與劉邦是同鄉,劉邦起義時他和他的堂兄正擔任泗水的小吏,後來跟著劉邦起兵造反。在劉邦成為漢王之後,他被封為中尉,在劉邦正式建國後,周昌更是被封為了汾陰侯。周昌這個人十分耿直,有一次他進宮,看見劉邦和戚夫人正在親熱,為了避嫌轉身離去,而劉邦卻追了上去,騎在了周昌脖子上問周昌,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得到的回答是他和桀紂一樣。但是劉邦不但沒有生氣,相反還對他敬重有加。

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甚至想要廢太子立其夫人的兒子為太子,有一次他就在朝堂之上提出了這個念頭,周昌極力反對,但因為自身有口吃的毛病,他一段話說的不利索,反而把劉邦給逗笑了,這件事也就按下不提,這對呂后來說可不是件小事,她見到周昌後立刻下跪道謝。

劉邦生前十分擔心自己最寵愛的孩子劉如意,於是下旨讓周昌保護好趙王劉如意,但是漢惠帝即位後,呂后卻最終毒殺了劉如意,這件事情讓周昌十分內疚,他自此後稱病不再上朝,最終三年後,鬱鬱而終。


慧眼尋歷史


面對劉邦有失禮節都敢怒罵:“桀紂樣式的暴君”以鑑警示。“改立儲君”劉邦抵不住戚夫人糾纏,又觀察到太子劉盈生性仁柔,將來難以擔當社稷重任,想改立劉如意為儲君,朝堂上眾大臣反對,周昌更是據理力爭、堅決反對,並以罷官相逼,劉邦只好作罷!呂后見此情景,即迎周昌跪謝感激。

周昌畫像

周昌終隨劉邦敢於直諫

周昌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同在泗水當職時交情不錯,劉邦沛縣起兵反秦時,同蕭何、曹參同時期加入劉邦隊伍,成為忠實的追隨者。

劉邦拉隊伍初期周昌在軍中只擔任掌旗小官,在戰場中周昌不畏艱難,屢立戰功升遷就比較快,等到劉邦出任漢王后,周昌已經提升為中尉(衛戍司令)漢王四年又出升為御史大夫,漢朝建立後,劉邦封為汾陰候。

周昌的職責是監察彈劾百官,擔任御使大夫期間,以直言敢諫、不避權貴,多次受到過劉邦嘉獎,因此蕭何和曹參以及文武百官都非常畏怕周昌,每次不免低聲下氣,生怕遭到彈劾。忠於職守的周昌,不當不給百官留情面,面對皇帝劉邦也是敬畏他的火爆脾氣。

劉邦戲辱周昌遭怒罵

一次,劉邦下朝休息時,周昌入宮奏事巧遇劉邦跟戚夫人親熱嘻嘻,匆匆低頭退身離去,劉邦見壯急忙追趕上去,騎在周昌的脖頸上謾罵,還調侃周昌說:“我何如主也?”意思是說“你看我是個什麼樣的皇帝?周昌受不了劉邦的羞辱,帶著憤怒情緒脫口罵道:“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意思說“陛下跟夏桀、商紂一樣的君主”。劉邦先一愣意識自己有失禮處,哈哈一笑而去。經過這次後,劉邦也敬畏周昌,“然尤憚周昌”。

廢立太子,呂后感激跪拜

劉邦早在漢王時期,就已經立劉盈為太子,深感他生性仁柔,難擔帝業重任,難抵戚夫人的長期糾纏,他有意改立戚夫人所生劉如意為儲君。

周昌敢於言諫,直言不諱的講出來是以事實為依據。劉邦寵愛戚夫人和劉如意,出於私心想要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為太子,遭到許多大臣的反對,尤其是周昌在朝堂上跟劉邦的極力相辯,劉邦問周昌你出於何理由,他認為應該遵循以前的立嫡長子為儲,並且呂后和劉盈有沒有犯什麼錯誤。周昌本來就有可吃的毛病,憤怒著急說話更結巴,他說道:臣期..期知其不可為,臣期..期不奉詔。”

大致意思是,臣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是也知道這件事情是肯定不可行的,如果陛下執意要這樣做,就算罷免我官職,我也不奉詔。劉邦認為周昌這樣堅定,自己也理虧,只好作罷。劉邦下朝離去後,呂后進前一步見到周昌跪叩謝道:“沒有你,太子差點被廢了”。

結語

周昌就這樣敢直言怒懟皇帝劉邦,在漢朝高帝位時還沒有幾人敢這樣做。稱作是公私分明,廉政而生畏,能夠在關鍵事件上敢於直諫,從正義道德層面上去言諫,即劉邦、呂后也生感敬畏,其他大臣更加敬畏他。

皇子劉如意被封為趙王,劉邦擔憂怕自己日後死了,劉如意會有危險,就選擇周昌作為趙王的輔助相國。周昌性格耿直,對劉邦及漢室忠心耿耿,並且“呂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憚之”。這說明劉邦對周昌完全信任,把這重任交於他。周昌的公正耿直獲得後世的敬仰。


斌哥居丹霞


作為漢朝最“牛氣”的開國功臣,周昌是漢高帝劉邦的老鄉,年輕時跟堂兄周苛一起擔任泗水卒史(低級官吏)。當時,劉邦擔任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鄉鎮派出所所長),跟周氏兄弟不僅是同僚,而且還頗有一番交情。跟蕭何、曹參等人一樣,自從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後,周氏兄弟便加入他的隊伍中,屬於最初、最忠實的追隨者。



周昌最初在軍中擔任職志(掌管旗幟的小官),因為在此後屢立戰功,官職、爵位隨之不斷得以升遷。等到劉邦出任漢王后,周昌已經被提拔為中尉(相當於衛戍區司令)。漢王四年(前203),時任御史大夫的周苛被項羽逮捕、烹殺後,周昌接任這項職務,並因此後的一系列戰功,在漢朝建立後,得以被劉邦冊封為汾陰侯。


在秦漢兩朝,御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肩負著監察、彈劾百官的職責。據史書記載,周昌質樸少文、性格剛強,在擔任御史大夫期間,以直言敢諫、糾彈不避權貴著稱,因而多次受到劉邦的嘉獎。正因如此,包括相國蕭何、大功臣曹參等人在內的文武百官全都害怕周昌,每次見到他時都不免低聲下氣,生怕遭到彈劾(“昌為人彊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史記·卷九十六》)。



周昌忠於職守,豈止是對百官不留情面,就連身為皇帝的劉邦,也領教過他的火爆脾氣。某次,周昌在皇帝休息時入宮奏事,恰巧看到劉邦正跟戚夫人摟抱親熱,因為覺得很難為情,便低頭屈身,匆匆地退出去。劉邦被周昌壞了興致,心中很不爽,便跑出去追趕周昌,然後騎在他的脖子上罵大街。不僅如此,劉邦還略帶調侃地問周昌:“你看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


周昌是個愛惜身份的人,因為受不了劉邦羞辱,在憤怒情緒的驅使下便脫口罵道:“陛下跟夏桀、商紂一樣,都是暴君!”劉邦聽後先是一愣,隨即便意識到自己的失禮之處,於是便笑著安慰周昌,就此化解一場尷尬。經此一事,劉邦對周昌敬畏不已(“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引文同上)。



劉邦因為太子劉盈生性仁柔,擔心他將來難以承擔社稷重任,因此便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劉如意為儲君。某日,劉邦將周昌召進宮中,將改易儲君的想法透露給他,希望他能起帶頭作用,說服群臣擁護這項決定。沒想到周昌斷然拒絕,聲稱就算是把自己罷免,也堅決不會奉詔。劉邦見周昌執拗如此,雖然一直微笑不語,但心中卻很清楚,易儲之事已沒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讓劉邦、周昌沒想到的是,就在他們進行密談之時,呂后卻隱藏在殿內東廂,將君臣之間的一番對話聽了個清清楚楚。呂后因為感激周昌,所以事後在見到他時,便向他跪謝道:“如果沒有您的據理力爭,太子險些就要被廢黜了。”經此一事,呂后對周昌感激不盡(既罷,呂后側耳於東箱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引文同上)。



太子劉盈固然保住了位子,但作為競爭對手的劉如意,處境卻變得無比兇險起來,搞不好將來還有性命之憂。劉邦正是出於這種擔憂,便決定派一位忠誠可靠,而且深為呂后敬畏的重臣去輔佐劉如意,以幫助他免於殺身之禍。最終,劉邦選中了周昌,並任命他為趙國相國,以輔佐當時已被冊立為趙王的劉如意,時在高祖十年(前197年)。


周昌雖然並不樂意輔佐劉如意,但礙於君命難違,加之劉邦的殷殷重託,卻也只能勉為其難。周昌的確是個值得託付之人,在劉邦駕崩、惠帝劉盈登基後,多次婉拒呂后對劉如意的召喚令,始終不肯讓後者入朝,以免會遭遇毒手(“使者三反,周昌固為不遣趙王。”引文同上)。呂后對周昌的做法很生氣,但念及他有大恩於自己,卻也是無可奈何。



為了能達到謀害劉如意的目標,呂后最終用了一招“調虎離山”之計,先是把周昌召回長安進行監視,然後才將劉如意召入皇宮並毒死,時在漢惠帝元年(前194年)。雖然劉如意遇害跟他沒有關係,但周昌依然覺得自己有負劉邦的託付,所以此後便一直鬱鬱不樂,整日躲在家中養病,再不肯上朝。就這樣過了2年時間,周昌在家中薨逝,時在漢惠帝三年(前192年)。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


文史磚家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老話說的好,家有倔兒不敗其家,國有倔臣不亡其國啊!這周昌就屬於倔臣,把他惹急眼了,他開口就罵,劉邦瞅著都頭疼,甘幹敗下風。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們要問了:“那要是依照劉邦的脾氣,這周昌後來是不是被劉邦給咔嚓了?”

有此一問的小夥伴,應該是感覺劉邦這人小肚雞腸不容人,開國殺了不少的功臣悍將的印象。

咋說呢?周昌這人眼珠子裡容不得沙子,劉邦做的不對,他也提鼻子就罵,但俺要說的是,劉邦死了之後人家還活的好好的,不僅如此,劉邦還把身後事交給周昌來辦,就這份信任可不是一星半點兒啊!

咱就說了,劉邦雖然提刀子殺了不少功臣悍將,尤其是兵仙韓信,讓大傢伙感覺印象不佳,其實劉邦殺的人這都是能夠威脅到皇權的人,想周昌這種出發點為了國家好,你就算是罵他,他也能容你,如果不容,那不成了昏君了嗎?還咋開創大統一王朝?是不是這個理!

好,咱接著說周昌。

咋說呢?周昌的耿直和他們家族遺傳應該有關係吧,咱就從開頭簡單的捋捋,大傢伙也有個印象。

周昌其人

最開始的時候,周昌是秦朝泗水下邊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叫卒史。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好奇,這卒史有多小。他工資是一百石,西漢的時候每個郡設卒史十個人,後來你都想不到直接加到了二百人。

從這數據您就知道這官有多小。

周昌最開始就是這麼個小官。

當年劉邦砍了一頭白蛇,打沛縣這塊可就算是起兵了。話說那會劉邦的個頭也小,體量不大,但就這還是把泗水郡給幹趴下了。

得!這沒人發工資了,周昌和自己的堂兄周苛這就以卒史的身份開始跟著劉邦打天下。

最開始周昌和自己的堂兄也沒啥功績,所以周昌這就做了個管旗的,他堂兄就做了劉邦的賓客。

這不後來,劉邦的盤子是越做越大,最開始跟著劉邦的老兄弟們的身份也是水漲船高,尤其是劉邦被封為漢王的時候,這兄弟倆也沒有因為劉邦落魄了而逃跑,所以堂兄做了御使大夫,而他做了中尉。

那麼說道這裡,咱不得不提一下週苛,畢竟從周苛身上,咱就能看出周昌的為人,畢竟都是老周家的人嗎?

大傢伙也知道,劉邦和項羽這倆人那就是天生的不對付,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的節奏,這不後來就打起來了嗎?

最開始的時候,項羽也是厲害,力拔山兮氣蓋世那不是吹的,漢王四年的時候,項羽在滎陽就把劉邦給圍了。

劉邦一瞅就這架勢,這小城壓根就守不住啊,兵少不說,糧食還不多,所以就把守城的重任交給了周昌的堂兄周苛,自己悄摸兮的跑了出來。

這不後來項羽把滎陽這地給拿了下來,項羽到是挺佩服周苛,想要招攬他成為自己的將領,畢竟要是給周苛足夠的兵力和糧食,項羽能不能拿下滎陽這都是個未知數。

結果你都想不到,周苛壓根就不同意,大罵:“你們還不投降漢王,這不找死嗎?很快你們就會當了漢王的俘虜!”

把個項羽氣的夠嗆,立馬丟到大鍋裡給烹了。

所以從這事上,咱就能看出老周家都是些硬脖子,周昌也是。

題主的事

這不開國之後,周昌就被封為汾陰侯,周苛的兒子因為周苛的原因被封為了高景侯。

那麼周昌這人做了侯爺了,這脾氣還是沒改,當打對面說話,他總是直來直去的,壓根就不喜歡和你彎彎繞,繞半天他覺得頭疼。

於是這麼一圈下來,不僅僅是劉邦,蕭何,曹參這樣的人瞅見周昌這硬脾氣腦仁也疼。

咱舉個例子,大傢伙聽著也是一樂呵。

大傢伙都知道,劉邦後來有了戚夫人之後,就不咋去呂后哪裡了,畢竟呂后這都人老珠黃了,而這戚夫人——漂亮,男人嘛就這德性。

這不有一天周昌有急事,這就跑到宮裡邊和劉邦說這事。話說就這時間點上按照劉邦的作息時間,那是休息娛樂時間,概不辦公,周昌可不管這個,一推門可就進去了。

好嗎?你猜劉邦在幹嘛?對嘍!劉邦和戚夫人正好抱一塊了,那麼抱成了啥程度了呢?歷史書他沒說,俺也不能瞎說去,大傢伙可以自己腦補一下。

周昌一瞅,一張老臉直接紅到了脖子後邊去了,回頭就跑,連門都沒有關。

劉邦到不客氣,攆著周昌的屁股後頭就追,這也算是一景,大臣和皇帝追著玩。

結果當然是劉邦把周昌給攆了上去,劉邦一躍而起直接騎到周昌脖子上了,一臉嚴肅的就問周昌:“你瞅俺是啥樣的皇帝?”

周昌這老臉那紅色還沒退下去,也不客氣,脖子直接就硬了起來,抬頭就說:“陛下……你……就是……夏桀……紂王一樣的……皇帝!”

話說這不是周昌被追累了,是周昌原本就口吃,一激動口吃就的就更加厲害了。

劉邦聽了哈哈哈大笑,一點怪罪的意思都沒有,他就知道周昌就這脾氣。

這應該就是題主說的周昌罵劉邦的事。

後來大傢伙也知道劉邦有了想要廢太子的想法,把戚夫人的兒子立為太子,那麼這事朝臣都反對。

那麼在整個過程中,就屬這周昌反對的最為激烈,跳的最高,你說他口吃,說的不那利索,所以他總是說:“我口才……不好,但我……就是知道這不行!”

得!劉邦拿他也沒辦法。

那麼整個過程都被躲在一邊的呂后聽到了,後來呂后見到周昌,就給周昌跪下了說:“要不是您據理力爭,太子這事還真就被廢了!”

這就是呂后給周昌下跪的事。

從這些個事情當中,大傢伙就能看出來,周昌這人他只論事,可不管面對的是啥人。

周昌之死

老話說無欲則剛嗎?所以大傢伙都有點怕周昌,就連呂后這樣的人,在劉邦死了之後,她也怕周昌,畢竟你做錯了,他就揭你老底。

所以後來劉邦快要死了,為了劉如意(戚夫人的兒子)不被呂后算計,就派周昌到了劉如意哪裡當相國。

你還別說,呂后想法設法的想讓劉如意回到長安。周昌蹲在哪裡一瞅見使者,就說:“趙王身體不好,去不了!”

去了三次,三次都是這樣,把個呂后氣的夠嗆,最後沒轍了,想了個辦法先把周昌調回來。

調回來後呂后就把周昌罵了一頓,可週昌還就那個樣。

周昌離開了劉如意,回頭呂后就把劉如意給調回長安,一杯毒酒就給毒死了。

為了這事,周昌鬱悶而死,他總感覺自己對不起劉邦的囑託。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老泰迪講歷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導讀:即使周昌痛罵皇帝劉邦,劉邦也並未對其進行責罰,再者當朝呂后都要親自下跪於他,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隨著老泰迪往下看吧!

痛罵劉邦

首先我們知道周昌是追隨劉邦一起打天下開國的功臣,其次啊,周昌這個人性格十分的耿直。耿直到什麼程度呢?

有一個小故事,說有一次,周昌在漢高祖劉邦休息時進宮奏事,不巧的是劉邦正在和戚夫人談情說愛,打情罵俏。好傢伙,這把周昌臊得呀,那是扭頭就跑。劉邦看到周昌這種舉動心裡不免有些疑惑,隨即便追過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就問:你覺得我這個皇帝當的怎麼樣?

周昌一扭頭看到劉邦騎在自己的脖子上,當即大罵道:我看你呀,和商紂王沒什麼兩樣了!

劉邦自討沒趣,只好作罷,但對耿直的周昌甚是敬畏了。

這個故事講的啥意思?那便是雖然你周昌罵了我,但是我也不是個昏君,我自然是知道你是為了我好!我敬畏你是因為你不像別人那般阿諛奉承於我,“敢於直言”這點是最難能可貴的!倘若我因為你的敢於直言怪罪於你,那以後誰還敢說實話?

在這裡老泰迪有個題外話,乾隆知道和珅是個大貪官還不殺和珅,為啥啊?因為和珅拿了錢會辦事啊!貪亦有道!

呂后下跪

說到呂后向周昌下跪啊,這裡還有個故事!

說這麼一天,劉邦突然想廢掉呂后兒子太子之位,準備立戚夫人兒子為太子。

這又是為啥呢?因為劉邦天天和戚夫人膩歪,很容易就被戚夫人兩句甜言蜜語蠱惑。

朝廷裡的大臣議論紛紛,沒有一個不反對的。然而劉邦根本就不放在心裡,大臣們十分氣憤,這麼大的事,下一代皇帝啊!這麼草率,這麼隨意就給換了?

此時周昌突然站了出來大喊不行!劉邦這下納悶是誰反對我反對的這麼大聲?定睛一看原來是周昌啊,於是問周昌反對的原因。

周昌這個人本來就有些口吃,這下朝堂之上更加是口吃的不行,結果沒說幾句話就被劉邦打斷了,劉邦笑了笑,廢太子這件事暫時就放下了。

而呂后呢,恰好在東廂側耳聽到了他們的對話。

事後,呂后見到周昌立馬下跪道:謝謝你得據理力爭,若不是你,我兒子的太子之位可能就被廢掉了!

所以為什麼說呂后要向周昌下跪?因為周昌保太子有功啊!這麼大的事,呂后就算感動的痛哭流涕也是很正常的啊!畢竟是千鈞一髮的太子之位!

這裡老泰迪還有話要說,其實不難想象為何劉邦死後,呂后會殘忍的對待戚夫人,因為呂后也忍受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啊!呂后心裡苦啊!


老泰迪講歷史


說起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手下的那些功臣,人們自然會想起蕭何、張良、韓信等人,也知道跟劉邦一起打天下的那些人結局都不大好,不過在劉邦手下的那些開國功臣中,有一個人,他不僅敢當面罵劉邦暴君,還讓呂后向他下跪稱謝,這個人就是周昌。

周昌是誰?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漢初期大臣。他是在初期的時候,就跟隨著這個還不是皇帝的劉邦他的身邊,更是在劉邦在這個奪得天下的過程中是貢獻了很多。

周昌他和劉邦一樣都是沛縣這個地方的人,而且在秦朝還沒有被推翻的時候。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時擔任泗水卒史。 等到劉邦在沛縣起兵的時候,打敗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監,這樣,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資歷追隨劉邦,劉邦命周昌擔任一名管旗幟的職志,周苛暫時在帳下當賓客。 後來他們都跟從劉邦入關,推翻秦朝的統治。劉邦被封為漢王后,任命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漢王四年(前203),楚軍在滎陽把劉邦團團圍住,項羽殺了周苛。 於是,劉邦就拜周昌為御史大夫。周昌經常跟隨漢王,並且多次擊敗項羽軍。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時,周昌和蕭何、曹參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

周昌為敢痛罵劉邦呢?

周昌為人品格正直,堅韌不拔,凡認為錯誤的事情,哪怕是面對威嚴的皇帝,也敢於直言,甚至怒罵。

有一次劉邦在宮殿裡休息,周昌有國家大事想要稟報,但是劉邦這時候卻和戚夫人一起卿卿我我,周昌看見這樣的景象,只能嘆一口氣,退了出去,沒想到劉邦卻追了上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還問他我這麼做怎麼了?

周昌卻直接回答,皇帝就像紂王一樣的昏君,沒想到這麼一句話卻讓劉邦哈哈大笑。

後來劉邦對於周昌還是非常忌憚的,畢竟他是一個忠臣,不畏懼權貴,雖然自己是位皇帝,但沒有理由的話也不敢妄殺朝廷大臣。

呂后為什麼要給周昌下跪呢?

劉邦晚年的時候非常寵幸戚夫人,希望能夠冊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作為皇太子的人選,等到劉邦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劉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

後來,幸好張良為呂后定下計策,使劉邦暫時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劉邦極力爭辯,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但是他卻說出了一句著名的話,就是: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事過之後,呂后因為在東廂側耳聽到上述對話,她見到周昌時,就跪謝說:“若不是您據理力爭的話,太子幾乎就被廢掉了。”

周昌遇事有自己的見解,不攀附皇帝的意見,反而一直力爭自己的立場,最後他的意見受到了接納。他的性格雖然是比較直接,但是能夠受到漢高祖的重用,就連呂后也下跪拜謝他,說明在朝中的威望是挺高的。

周昌的結局

邦後來改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趙王,但是此時,劉邦已經50多歲了,他一直擔心自己去世之後,劉如意會被人殺掉,畢竟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兒子是會被他人覬覦的。所以就安排周昌成為趙王的下屬,以保護劉如意。

後來劉邦去世,呂后就對趙王如意下毒手了,她多次派人徵召趙王到長安。不過周昌雖然努力了,但呂后是什麼人,當劉邦死後他早忘記了以前的卑遜,內心充滿復仇的念頭,最終劉如意被毒殺,而戚夫人則被砍掉手腳,挖出眼睛,又逼他喝下毒藥,讓他變得又聾又啞,最後被丟進廁所裡,成了“人豬”。


周昌因為趙王被呂后殺害,覺得自己辜負了劉邦的囑咐,後來也就稱病隱退,不再上朝拜見呂后,三年之後,他也去世了。周昌最後是抑鬱而終的,他在趙國輔佐趙王的時候,可以說是盡職盡責,在趙王有危險的時候保護他。

周昌的一生,性格耿直,深得劉邦的重視,他得到劉邦的囑咐,照顧趙王,後來沒能救下趙王,鬱鬱而終,足以見得他的忠心以及人品。


總結:劉邦他也是珍惜這個僅有的好兄弟,這個一直不離不棄的好兄弟,周昌他一直記著自己的職責,一直幫劉邦他當皇帝。對劉邦忠心,是周昌之所以能做到直言不諱的終極奧義,這種忠心,是從年輕時跟著劉邦起兵那天起開始,用一輩子的相隨鑄就的。


愛手工的李姐


周昌最牛?此言差矣!論功績,他不是最大;論官職,他不是最高。他哪裡算得上“最牛”?既然談不上是最牛的開國大臣,可為什麼他膽敢罵劉邦?殘暴的呂后也會對他下跪呢?

他膽敢罵劉邦,是因為他剛強直爽的性格。呂后向他下跪,是因為如果不是周昌的諫言,呂后會死的很慘,更別說後來成為“太后”了。

周昌其人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秦時為泗水縣卒史,與蕭何、曹參是同事。那時劉邦還是沛縣下設的一個“亭長”(方圓十里的“父母官”)。

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各地雲集響應。劉邦殺掉沛縣令,率領沛縣人民也加入了滾滾的反秦洪流中。

(漢高祖劉邦)

周昌、周苛兄弟二人從此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秦滅後,劉邦被封為“漢王”,他任命周苛為“御史大夫”,周昌為“中尉”。

楚漢戰爭時,周苛在滎陽被項羽烹殺。周昌接替“御史大夫”職位,追隨劉邦對戰項羽。

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終以劉邦勝出,建立漢朝。因周昌多次建奇功,於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與蕭何、曹參等開國大臣一起受封。周昌被封為“汾陰侯”。

(漢開國大臣周昌塑像)

周昌罵劉邦

劉邦有個寵妃——戚夫人。此人有沉魚落雁之貌,劉邦對她非常寵愛。他從征戰各地,到初入關中,再到入蜀漢,然後定三秦,最後江東滅項羽,一直都是戚夫人陪在身邊。

劉邦登上皇位後,也是戚夫人陪侍次數最多,甚至多過皇后呂雉的次數。

有一次,劉邦與戚夫人正在親熱。恰巧周昌進宮欲奏事,撞個正著。來的不是時侯呀!🤔他趕快掉頭就跑。

劉邦不但不避嫌,反而出房追上了周昌。他騎上週昌的脖子,問道:“你看我是什麼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要類比,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

這要在平時,那還了得?這不是罵劉邦好色嗎?這不是在詛咒他貪色誤國嗎?夏桀和商紂王不就是因為好女色而毀了幾百年的夏朝和商朝嗎?

冒犯皇帝,就算不治死罪,活罪也難逃啊!可是劉邦當時並未生氣,反而哈哈大笑。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周昌是堅忍剛強的秉性,敢於直言不諱。這麼多年的相處,劉邦非常瞭解他的為人。周昌有口無心,並無惡意。其用意是藉機勸諫他遠離女色,以夏桀、商紂為鑑。

劉邦不僅沒治他的罪,反而日後更加敬畏他了。

呂后跪謝周昌

呂后的兒子劉盈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被立為太子,戚夫人的兒子如意在漢九年(公元前198年)被封為“趙王”。後來,劉邦想把劉盈的太子位廢掉,改立如意為太子。

按常理,劉盈的太子位不應該被廢掉呀!因為他是皇后所生,不存在廢與立的問題。

但是劉邦還是想廢掉劉盈,立如意為太子。這是因為:

①劉邦更喜歡如意。他認為如意在性格上、氣質上以及相貌上更像自己。而劉盈生性仁慈、軟弱。劉邦認為他沒有能力做皇帝。

②劉邦最寵愛戚夫人。而戚夫人也知道,呂后最忌恨她。若劉邦死去以後,她必將遭到呂后的打擊和殘害。唯有母憑子貴,方可保住性命。於是她經常在劉邦的耳邊吹枕頭風,苦苦相求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

朝中多數大臣都不同意重立太子,御史大夫周昌反應最為強烈。他據理力爭,表示堅決不能接受劉邦的詔令。此事就被暫時擱置了下來。

此時呂后就在東廂房,她對周昌的抗辯聽得一清二楚。她見到周昌後,誠心下跪向周昌表示感謝:“若非您老據理力爭,吾兒太子位很可能被廢了”。

歷史總會有悲劇。

後來劉邦又幾次反覆,想改立太子,最後呂后採用張良的計謀,才使劉邦的想法剎了車。

一次群宴,劉邦見太子劉盈的背後站著四位耄耋之年的長者。而這四人正是劉邦尋找多年而未得的隱者。劉邦認為劉盈能得到這四位賢能之人的相助,羽翼漸豐,便徹底打消了更換太子的念頭。

既然不能改立太子,那就要為如意作個安排。他擔心自己駕崩以後,如意的小命難保,他得找個可靠的、並且是呂后敬畏的人來保護趙王如意。

於是他找到了周昌,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從朝廷“御史大夫”到諸侯國的相國,這其實是降了一級。劉邦歉疚地說:“只有你可以擔此重任,只好委屈你了”。

劉邦駕崩以後,呂后對劉邦的嬪妃們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尤其是戚夫人。

他先將戚夫人囚禁起來,然後派人去召如意回宮。周昌踐行承諾,不負所托,保護趙王如意。

他明白使者的來意。召回是假,誅殺是真,便將使者擋了回去:“高帝將年幼的趙王託付給我,我聽說戚夫人遭太后怨恨,想召回如意一併誅殺,故老臣不敢讓趙王去都城。況且趙王正生病,不能奉詔”。

呂后先後派了三撥使者過來,周昌都沒有讓他們把如意帶回宮中。 於是呂后使用“調虎離山”之計。他先找藉口派人把周昌召回長安,然後再把如意召宮中。

(臨朝稱制的呂太后)

結果戚夫人和兒子如意都遭到了呂后的殘害。

由於覺得辜負了劉邦所託,由於沒有保護好趙王如意,周昌心中憂憤,從此稱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見呂后。三年後,周昌帶著遺憾和愧疚離開了這個世界。他在那個世界,去向劉邦和如意說“對不起”去了。要怪只能怪呂后殘暴而又詭計多端,老臣已經盡心盡力了呀!


衡陽泉湖人


耿介之臣,忠義之士自然會讓人發自肺腑地敬畏三分。周昌就是這樣的人,在他的人生履歷上幾乎非常完美,完全符合後世儒家的道德標準,後世的魏徵等人也多是以周昌為前賢,向其學習。

周昌耿直狷介有其內在原因。首先,他有資歷。他是高祖軍功貴族集團中的一員,建國後任御史大夫,封汾陰侯。而且,他是兄弟二人一起為劉邦效力。他的兄長周苛立下過大功,為人也非常的中正耿直。漢王四年,楚軍在滎陽把劉邦團團圍住,情況緊急,劉邦悄悄逃跑出圍,命令周苛留守滎陽城。 楚軍圍滎陽,周苛以“反國之臣,難與共守”殺了魏豹。楚軍攻破了滎陽,想任命他為將領,周苛痛斥道:“你們這些人應該趕快投降漢王,不然的話,很快地就要做俘虜了! ”項羽聽罷大怒,立刻就烹殺了周苛。有這樣的功勞就足以讓高祖終生銘記,高祖後來還封周苛的兒子周成為高景侯。這樣的背景就足以讓周昌有足夠的資本向高祖犯顏直諫。

第二,周昌所諫言的事情確實有道理。劉邦出於私心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劉意為太子時,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但是都未奏效。周昌在朝廷中和劉邦極力爭辯,劉邦問他理由何在,因為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氣憤的時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厲害了,他說:“我的口不能言,但是我期……期……知道這樣做是不行的。陛下您雖然想廢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堅決不能接受您的詔令。”高帝也就默許了周昌的意見,沒有再堅持廢太子。在這件事情上,劉邦很清楚自己是因為喜愛劉如意,厭惡劉盈,忌憚呂后才有了廢立太子的念頭。但這些都是臆想和揣測,沒有證據,劉盈也沒有什麼罪行,所以高祖本身就是理虧的一方。因而就聽從了周昌的諫言,並不是因為懼怕周昌。

第三,公生明,廉生威。周昌心底無私,完全是出於公義為劉盈說話,所以自然也會同時贏得劉邦和呂后的尊敬。劉邦也會讓周昌出任劉如意的相國,實際就是讓他保護劉如意。這就說明劉邦對於周昌是完全信任的。而周昌本人也因為這樣的中正耿直而獲得後世的敬仰。


經典守望者


我們在形容一個人口吃時常常會提及”期期艾艾“這個詞。在這個詞中包含了歷史上兩位著名的口吃名人:

漢初的汾陰侯周昌和三國滅蜀名將鄧艾期期指的就是周昌在情急之下使用的疊詞,艾艾指的是鄧艾的自稱,司馬昭有一次在宴會上開鄧艾玩笑,對他說:“你經常說‘艾艾’,你到底是幾個’艾‘?”鄧艾說:鳳兮鳳兮,當然是一個’鳳‘。”司馬昭問得巧,鄧艾答的妙。

“桀紂之君”

周昌,是漢高祖劉邦的老鄉,也是沛縣人,當年他與堂兄周苛一起,以卒史的身份追隨劉邦。兄弟二人在劉邦入漢中後,周苛被封為御史,周昌任中尉。

楚漢相爭之時,周苛殉國,周昌被提拔成御史。在漢初功臣榜上,周昌名列第十六位,被封為汾陰侯。可見他與劉邦的關係不一般。

有一次,周昌在劉邦休息時有事要稟奏。在他闖入劉邦的房間時,劉邦正懷抱著戚夫人,見此情形,周昌緊忙要退走。劉邦卻跑過去,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他:“我是個什麼樣的君主?“周昌把脖子一梗:”陛下和

桀紂一樣。“劉邦哈哈大笑,同時也佩服周昌的正直敢言。這件事情就是朋友之間開的一個玩笑,由此也可以看出,周昌與劉邦的關係相當不錯。

期期周昌

當年滎陽之戰時,劉邦戰敗被項羽追擊。為了更快地逃命,劉邦將劉盈與長公主從馬車上踹了下去,所幸夏侯嬰拼著性命將兩個孩子救起,此事,應該在童年的劉盈心裡烙下了一個難以撫平的傷疤。劉盈懦弱性格的養成與此不無關係,與戚夫人所生的劉如意相比,劉邦更喜歡像他多一點的劉如意。呂后當時已經年老色衰,而戚夫人卻風華正茂,經不起戚夫人的枕邊風,劉邦慢慢地有了換太子的心思。

劉邦提出換太子的想法後,立刻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劉邦卻置之不理。劉邦一直想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他,這四位卻一直不給劉邦面子,呂后將他們請出山,在太子舉辦的宴席之上,劉邦見到這四位老先生也大吃一驚。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太子仁厚,劉邦你做不到禮賢下士而太子可以。呂后採用了張良的計策,暫時穩住了局勢。

在朝堂上,周昌再次對更換太子的事情提出抗辯,劉邦問他原因為何?周昌本來就有口吃的毛病,就說: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見到周昌又氣又急又口吃的樣子,劉邦忍不住笑了出來,廢太子的事就此作罷。

這一幕,被在東廂的偷聽的呂后見到,出於感激,呂后跪謝了周昌,並說如果不是您,太子的位子恐怕已經被廢了。

御史國相

爭太子無望的劉如意,被封為趙王。畢竟是結髮夫妻,呂后的手段,劉邦也是有所顧忌的,為了保全劉如意,劉邦將他託付給了周昌。

劉邦對周昌說:“我想請您去做趙國相。”

周昌哭著說:“我一直跟隨陛下,您為什麼半路把我安排到諸侯國去了?”

劉邦說:”我也知道這樣的安排是降了您的級,但是我擔心趙王將來的安危,這件事情別人都辦不到,我唯有託付於您了.”

就這樣,周昌由御史大夫變成了趙國相。

鬱鬱而終

劉邦殯天后,果然呂后對戚夫實施了殘酷的報復行為,戚夫人被變成了人彘,被折磨致死。

呂后召劉如意入朝,使者往返了三次,都被周昌擋了回去。呂后深知是周昌從中阻攔,於是單獨召周昌入朝,進京後周昌被呂后訓斥了一頓。遠在趙國的劉如意沒有了周昌這個主心骨,隨後也被召進了京城。

劉盈與弟弟劉如意關係不錯,在劉盈的庇護下,呂后也沒有機會對他下手。畢竟劉盈和劉如意只是兩個小孩子,與老謀深算的呂后是天差地別,有一天,劉盈去打獵,為了讓弟弟多睡一會,他沒有叫醒弟弟與自己同行,呂后瞅準這個機會將劉如意毒死了。在《鶴唳華亭》中,太子蕭定權曾經問陸文昔,你知道劉如意是怎麼死的麼?他是懶死的。說的就是這段往事。

周昌在劉如意死後,感覺自己辜負了劉邦,三年後鬱鬱而終。

無眠心語:

周昌是一位著名的直臣,他與漢高祖劉邦之間的關係非同一般。能和劉邦開“桀紂之君”這樣的玩笑而劉邦還不生氣的,也非周昌莫屬。在立儲的問題上他堅持了原則,正是有了對劉盈的恩惠,劉邦派他去保護如意,即便有什麼差錯,呂后也不會過份難為他。誰知,呂后最終還是繞過了周昌,害死了劉如意。可憐趙王福緣淺,最是無情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