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流”一名起源略考

【“黄流”一名起源略考】
《乐东县志》"乐东村名拾趣”部分记载,“黄流村有一座古庙名叫‘玉庙’,前门有一对联‘黄裔繁衍辉北阙,流风远播镇南疆’。记述黄流居民是黄帝的后裔,是从黄河流域迁来的,黄流村因而得名。”这一段文字,将“黄流”一名的来源系于一幅“对联”,并断定黄流居民是黄帝后裔从黄流流域迁来,现在的黄流人的先祖从哪迁来,暂且不表,先就黄流村名的起源略作考证。


1999年印刷的《黄流村志》关于“黄流”一名的来源,与《乐东县志》大同小异,来自该志认为的黄流村最早居民黎氏族人所建玉庙门前的对联,只是对联略有不同:“黄胄繁衍辉北阙,流风远播镇南疆’”,对联首两字,《黄流村志》记为“黄胄”,乐东县志记为“黄裔”。
据这两处记载所述,“黄流”一名来自一幅对联的首两字。这一论断,显然不太严谨。
首先,据《黄流村志》所述,该对联来自黎氏族人的记载,除此之外,再无他证。即这是一个孤证。其次,无人得知玉庙具体的建庙时间,亦无人得知对联具体写于何时。就此亦可质疑,即便确实存在过这样一幅对联,究竟是先有“黄流”一名,再根据地名撰写对联,还是先撰写对联再由此得村名?
由于没有其他证据证明后一种可能,前一种可能即先有地名再根据地名撰写对联亦是有可能存在的。
“黄流”一名,究竟起源于何时?中古时期,琼南地区乃是蛮荒之地,文字记载缺失严重,只能从有限的典籍里寻找证据。眼下可得的证据有二:
其一,南宋末期汉人邢梦璜于1274年所写的《节录磨室碑记》记载了当时官府镇压临川“三巴陈大王”陈明甫、陈公发叛乱的过程,述及“明甫走黄流峒,总制亲提兵至黄流”。这是目前可查最早记录“黄流”地名的文字,期望今后可查到更早的记录。

众所周知,“峒”是黎族的聚居单位,如马端临《文献通考》,“黎峒,唐故琼管之地,在大海南,距雷州泛海一日而至。其地有黎母山,黎人居焉。”宋代时,官府对黎峒的管理仍处于松散状态,并未置于王朝的建制系统里统一管理。而到了明朝,黄流地区已是崖州“四厢、二乡、一都、十四里”中的“黄流里”。另外,《黄流村志》认为,黄流村最早的汉族居民是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的黎克让及其 族人,再考虑时至北宋,官府统计的人口(以汉人为主), 整个崖州也不过351户,不超过2000人,至少一两个平方公里才有一个汉人,即便到了南宋末年,黄流地区的汉族居民也是寥寥无几的。由此可判断,至早在邢梦璜所处的南宋末年年,黄流仍然可能是黎族聚居的“峒”。
也就是说,“黄流”一名,实际来源于黎族的语言。乐东文史研究者林芳华先生从黄流周边地名对此亦有过考证并持此说。
其二,《宋史.地理志》说到延德军的建制时,提及“崇宁五年,初置延德县于朱崖军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崇宁五年,即公元1106年。《宋史》是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时修撰,根据常例,所使用的地名应是所述时间点的地名,若修撰《宋史》的人员认为崇宁五年尚无“黄流”一名,所用的表达方式应是“现黄流”,由此亦可推断“黄流”一名应早于《黄流村志》所认为的黎克让迁居黄流的时间(1127年-1130年)就已被使用。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
1、《乐东县志》和《黄流村志》认为的“黄流”一名来源于玉庙门口对联的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使用时间早于《黄流村志》认为的建庙时间)
2、“黄流”一名来源于黎族语言。(邢梦璜《节录磨室碑记》提及“黄流峒”及邢芳华先生的考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