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子不約929


我來回答。清華,北大作為我國兩所高等頂尖學府,是許多考生夢寐以求的大學,能夠考上清華,北大似乎也成了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不過,學生中經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也曾經去過一次清華和北大,朋友帶我參觀了那裡的宿舍,食堂等建築物,跟這句話中的怎麼不一樣呢?難道我去的是假的北大清華?



經朋友解釋,才知道,其實這句話最開始流傳於20世紀60年代,這個時候的清華學校位置偏僻,就連生源設施都很差,可以說跟60年代農村差不多,而且清華屬於理工類的大學,許多寒門子弟來到清華,就是為了學習技術,讓自己畢業之後可以找到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所以也就是有了窮清華之說。


而北大不僅有著當時全亞洲最頂尖設施裝修,教學資源也非常豐富,而且北大主要以文科為主,是當時很多富豪,官家子弟嚮往的學府。所以就有了富北大之說。至於中科大,主要因為中科大嚴格的教育模式,因擇生十分嚴格,要麼是高考狀元,要麼是高材生。那麼多的精英聚集在一起,肯定要拼命學習才能出人頭地了,所以有了“不要命的中科大”之說。


小李的普通平凡生活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這話聽來總似有點不是味的感覺。二十多年前曾所到是這麼說的: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科大。聽說這話是曾在中科大做過黨委書記的劉達說的,很有幽默自嘲的味道。

我是連高中都沒機會正式上的人,更沒機會正式踏入大學校門,是沒資格談論大學的。但我愛讀書,五十多年堅持不輟,幾間一流大學的情況多少是知道一點的。北大有“五/四“傳統,清華有朱自清餓死不要外國麵粉,中科大少年班的刻苦拼搏精神,這些國人是有耳聞的。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中科大。各人聽來再傳過耳,那理解是有不同,甚至變味的。早可追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由於經濟還入不夠出,在教育經費使用上是有側重傾斜的,清華北大,就多傾斜北大,所以有窮清華,富北大之說。一是生源來源的窮富說,清華多來自寒門之子,而北大多官貴之家及富豪之家的兒女入讀。一說,學生畢業後,清華多出專家學者,北大多出名多富翁。從部分選向性而言,這說得通,從總體看,清華出的富貴育也不少,北大出的也有不爭氣的。


中科大,1958年在安徽合肥玉泉路建校之初就是靠日戰夜戰艱苦拼搏來建成的,所以有“不要命的來科大“之說。因中科大不建在首都北京,而是建在並不怎麼開名的安徽新省府合肥(舊稱廬州),不大被人看好,劉達到中科大,就有了幽默自嘲的這麼一說。現在不知來龍去脈的人聽了,又從表象而觀,便可又有新的認識與理解。其實,認真而言,這話是不夠真實的,有以偏概全的,作飯前茶後說說笑,幽默一下可以,切莫當真。


樹德漢碩


04年高考生。座標,吉林。那會我們高中就傳,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了大。理解的就是,北大大多數富裕些的,畢竟那會北大印象中偏文,文科生都是放蕩不羈,灑脫些,需要花錢的,呵呵。窮人家的就去清華,清華工科,學習一技之長,可以養家餬口。中科大都是學霸中的學霸,追求真知,科學家的存在,淡泊名利,一心專研……那會我們心中大學的前三,每年我們高中的年級前五就這三個學校。等到我大學再回高中,發現南方高校開始崛起,浙大,復旦,上交開始取代科大。更多好學生開始去這些了,科大貌似不是很熱了,唉。以前不是很知名的,華科,東南,中南,華南,夏大,中山,華中師範,中南財經,上財,這些分數不是很高的。開始飆升。隨著經濟的偏移,差距加大,學校分數也開始變化,人才流向變化。像中科大,西交大,蘭大,哈工,吉大,山大這些,都是隨地域經濟不好,不進則退,逐年衰減的,比起北上,沿海其他各高校,可惜啊!


晴天雨8614891


現在的清華北大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我是05年畢業的,那時候的學生挖掘機開的特別溜,畢業之後找工作也特別簡單,哪像現在的學生學習的時間都去談戀愛去了,技術功底相當薄弱,加上我們這批老司機仍然活躍在社會上相對重要的崗位,他們就業已經成為很大問題了。加油吧,學弟學妹,我相信未來還是有你們一片天地的


哈哈有意思


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這樣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最早這句話的出處是中科大黨委書記劉達傳。不少人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以前,科大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科大。”意思是說清華校園很大,特別空曠,像農村一樣,並且學生多來自寒門;北大,校門是宮殿式的,校內建築相對豪華,學生家境相對富裕;科大學生基本由兩彈功勳錢學森、郭永懷之類的大科學家親自上課,在高中時絕對優秀的學生到了當時的科大能勉強應付的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才出現了這樣一句“自誇式”的口號——科大的學生要為國奮鬥!

當年的中科大究竟強大到什麼地步?

中科大建校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證中國的科學前沿人才的培養!所以,師資力量幾乎佔據了當時所有中國可以拿得出手的科學家,華羅庚、錢學森、趙九章等全部在名單上,這可以稱之為一所“專科學校”——專為發展科學技術設立的大學。

當年的清華和北大是一窮一富嗎?

之所以有“窮清華,富北大”的說法,是因為當年北大的學生基本是幹部子弟或者家境較好的孩子,而清華的學生大多數出自寒門子弟,希望在清華這樣頂尖的理工科學校學習一技之長,將來可以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當今,清華北大和中科大的實力可以說不相上下,不分伯仲了!


春上春數


最早這句話的出處是中科大黨委書記劉達傳。不少人並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劉達傳的原話是這樣說的!

以前,科大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來科大。”意思是說清華校園很大,特別空曠,像農村一樣,並且學生多來自寒門;北大,校門是宮殿式的,校內建築相對豪華,學生家境相對富裕;科大學生基本由兩彈功勳錢學森、郭永懷之類的大科學家親自上課,在高中時絕對優秀的學生到了當時的科大能勉強應付的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才出現了這樣一句“自誇式”的口號——科大的學生要為國奮鬥!

當年的中科大究竟強大到什麼地步?

中科大建校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證中國的科學前沿人才的培養!所以,師資力量幾乎佔據了當時所有中國可以拿得出手的科學家,華羅庚、錢學森、趙九章等全部在名單上,這可以稱之為一所“專科學校”——專為發展科學技術設立的大學。

當年的清華和北大是一窮一富嗎?

之所以有“窮清華,富北大”的說法,是因為當年北大的學生基本是幹部子弟或者家境較好的孩子,而清華的學生大多數出自寒門子弟,希望在清華這樣頂尖的理工科學校學習一技之長,將來可以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當今,清華北大和中科大的實力可以說不相上下,不分伯仲了!


明叔的人生趣事


地處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當然是相當不錯的學校,但實事求是地講,跟北京的清華北大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科大目前在國內的排名,客觀來講,應該在3到7這個區間,也就說跟復旦、上交、南大、浙大一個層次。可能許多學校都很羨慕這個排名,但在老一輩科大人,老一輩科學家心中,目前狀態的科大,確實是沒落了。



現在的人已經很難想見科大昔日的輝煌,“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這句老話勉強能說明一些問題。

這句高教圈裡的老話,流行於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就是中科大剛建立不久的時候。

當時的清華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頂尖高校,慕名求學的主要是平民子弟。而北京大學的話,側重文理方面的學科,不少高幹子弟都在北大上學,所以有窮清華富北大的說法。

為什麼叫不要命的上科大呢?



這話有兩層含義,當時中科大還沒南遷合肥,校園是在北京玉泉路上。而玉泉路校區呢,離八寶山革命公墓很近,所以就有不要命的上科大的說法。

這話既是調侃,也是對科大學風的認可,常也用來形容科大學生學習的刻苦,有拼命三郎的作風。中科大旨在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專業難度大,學習壓力重,所以這在裡唸書的學生,需要拿出不要命的勁頭兒來搞學習。

曾經的科技大學,不僅不比清華北大差,無論錄取分數線還是聲譽,都比清華北大高。那時,中國只有一所科技大學,所以老一輩科學家提到中科大,都直接說“科技大”“科技大學”,頗有獨一無二的意思。



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清華早已不窮,北大也不僅僅是富,原本在北京的中國科大也南遷到了合肥。今天的科大,雖然在部分學科上能比肩甚至超過清北,但整體上已經明顯落後清華、北大一檔,這也是沒奈何的事情。不過,也許有兩件事情,能讓科大重執全國高校之牛耳:

其一,科大系的某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二,中科大與國科大合併,組建新的科技大學

兩件事任意成功一件,都能極大地提升科大的聲譽,讓科大再現昔日的輝煌!


上庠


中科大是中國人的麻省理工大,加州理工學院,主要是培養科學家的大學,尤其是以物理學為代表理科和以前沿高科技研究為其特色。教學和科研實力絕對國內一流,比如粒子物理研究,加速器物理研究,受控核聚變研究,同步軸射研究,納米技術研究,量子通信研究等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這樣高水平的大學中國僅此一家!我是這樣評論中科大與北大,清華三個中國最牛大學,如果你的高考成績很優秀,並且很熱愛科學,將來想當科學家,建議你上中科大,如果想當官,建議你上北大或人大,如果想發財,建議你上北大或清華。如果你的成績和能力不夠優秀這三個學校哪個也不會錄取你。


秦醫生5


我是小雨,我來回答。

我一個普通大學的學子,再次討論清華北大中科大,感到略微慚愧。這句話在老一輩中流傳很廣,幾乎是教育界耳熟能詳的俗語,這背後其實和清華北大、中科大的發展歷史和特點有關係。

01:窮清華

“窮清華”的說法,來源於人們對清華大學的最初印象。清華大學在建國初期,位置比較偏僻,硬件設施也很一般,國家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在清華和北大間,傾斜向了北京大學。學校的生源更多來自於寒門,被稱作“寒門之光”,寒門子弟出人頭地的唯一寄託。 這三項上的資源都不算優質,因此清華看起來有點寒酸,所以“窮清華”的說法,久而久之就流傳開來了。

02:富北大

上面提到,建國初期,經費的投入上傾向了北京大學,硬件設施方面更是不用說,排在國內前列。北大的生源更多來自幹部子弟,而非清華的寒門學子,要成功進入北京大學,除了要學習成績突出以外,還要是“貴族”子弟,條件要求相對高。這幾項的資源,在國內都排名前列,看起來就是得到了特殊寵愛的學校,因而“富北大”的說法,也傳開了。

03:不要命的中科大

不要命的中科大,主要是讚揚中科大學子的刻苦鑽研精神。曾在中科大任教的教師,就有華羅庚和錢學森。而中科大的學子也是以“三多”出名,開夜車多、生病的多、戴眼鏡的(知識分子)也特別多。

就是這樣的學風,加之以學校管理的進步,中科大在後續的發展中突飛猛進,成為了和清華北大同一梯隊的大學。 以上就是我所瞭解到的“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的由來。但在現今,已經沒有窮與富之說,這幾所學校都是我國教育的高等學府,萬千學子做夢都想踏入求學的地方。



我是小雨,人狠話多,期待你的關注。

魚井


窮清華

實際上是流傳於我們建國初期,因為那時候國家相對貧窮,所以對清華大學所投入的教育經費也相對較少,這樣一來,清華大學整體水平就跟不上,無論是建築還是內部的配置都比較落後,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由於條件比較艱苦,當時富家子弟是不考慮去清華大學的,只有貧苦家庭的孩子才會去。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貧苦家庭的孩子能吃苦;二是因為清華大學注重工科,而在工科畢業的學生就業比較容易,並且待遇也相對較高,為了給家裡改善條件,出身貧寒人家的子弟往往選擇去清華大學。


富北大

不僅是因為北京大學佔據的地理位置相當好,而且還因為那時候國家在教育經費的投入,對北京大學也是格外重視。無論校園的建設還是內部的設備,都是國內領先的。

如今,我們要是去北大校園看看,依然能夠從留下來的建築上感受到北大當年的輝煌。不過,那時候想要去北京大學讀書也並非易事,因為北大的門檻特別高,很多出身農村的孩子就算學習成績特別突出也很難考入北大,那時大都是高幹的子女才能在北大讀書,這也就是為什麼叫“富北大”了。



不要命的中科大

中科大,作為一所定位準確的大學,它所承載的任務就是為國家培養科研人才,因此,中科大有點類似於“麻省理工”。

眾所周知,搞科研不同於其他專業,那是需要一門心思去刻苦鑽研的學科,這就導致了中科大不管是教授還是學生,在學校裡除了科研還是科研,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每個人都非常的拼命,因此,也走出了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在這一點上中科大也是功不可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