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編制內人員,公務員每月都有車補而事業單位沒有,合理嗎?

車補顧名思義是公務交通補貼,把公車改革之前享有公車保障的模式變更為按照級別發放一定數額的交通補貼,主要是用於市內公務支出,比如開會,調研,檢查。除非上級機關開會調研保障以及下鄉扶貧,除此之外,市內一般不再派遣公務用車,否則就是違規。目前發放車補的範圍主要是行政及參公單位在編人員,事業單位暫不列入。

實行公車制度改革,是中央和國家層面制定的一項重要政策。在改革過程中,將大量減少公務車輛,為公務人員適當發放車補。普通公職人員本來公務用車機會較少,所以比較支持此項改革,非常關心自己的車補什麼時候發放到位。


同是編制內人員,公務員每月都有車補而事業單位沒有,合理嗎?


【1】行政單位已經發放到位

從全國範圍來看,行政單位的公務員,車補基本發放到位。其中車補標準大都差不多,大部分省份執行這個標準,廳局級1690元、縣處級1040元、鄉科級650元、科員及以下450元。有的省份進行了細分,例如,正廳級1690元、副廳級1500元、正處級1000元、副處級800元、正科級600元、副科級450元、科員300元、科員以下250元。

【2】參公單位部分已經發放到位

參公事業單位全稱就叫做,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參公單位的工作人員也可以說是準公務員,在職參公人員的工資政策、福利待遇等方面,都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有關制度執行。因此,在執行這項政策的時候,參公事業單位是緊隨行政單位之後落實到位。據瞭解,目前很多身份的參公事業單位已經發放到位,也有部分省份的參公事業單位暫未發放到位。

【3】事業單位後期有望發放到位

據瞭解,大部分省份的全額撥款以下事業單位暫未發放車補,主要是因為事業單位從業人員數量眾多,且情況較為複雜,其中就包括經費渠道不同。有的事業單位是財政全額保障,有的是差額撥款,有的是自收自支,車補這部分經費從哪裡出,既涉及中央的有關政策,也涉及地方財政供養能力等問題。但是據瞭解,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這方面的政策措施,後期有望發放到位。

總之,車補對於公職人員而言,是一項普惠政策,建議事業單位也早點發放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