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春節假期結束,大家開始陸續返程,很多孩子也開始跟隨父母從老家返回城市。

每年這個時候,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

說這話的一般都是領孩子回老家過年,在親戚朋友面前沒法管教孩子,忍了這麼多天之後,終於要爆發的父母。

火哥想說一句,對於春節期間孩子在外面不聽話這事,我們還是要理性地看待。孩子可能有自身存在的問題,但是也不能忽略客觀條件的影響。

畢竟,過年和平時不一樣。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01 過年期間孩子容易進入逆反狀態

為什麼在家好好的孩子,出門就開始不聽話?即便是在家千叮嚀萬囑咐,還是會讓父母大失所望。

因為春節期間的巨大變化,很容易讓孩子進入三種逆反心理狀態。

第一種,“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父母管的太多、太頻繁,以至於讓孩子的內心承受了過量的壓力,從而導致故意違反約定不聽話。

春節期間,孩子突然來到了遙遠的爺爺和奶奶家,陌生的環境和不同的習俗,都會讓孩子感到新鮮。

這就會不可避免的帶來一些嘗試和調整。

而另一方面,春節期間父母需要處理的事情卻比平常要多得多。

許久未見的親人需要互動,各種年俗的禮儀需要完成,加上旅途的勞累,陌聲的休息空間,雖然過年是喜氣洋洋,但是生活環境的改變,會讓很多父母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這時候,父母一定會希望孩子能夠儘量少找麻煩,最好能像一個大人一樣一點兒也不用操心。

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對於突然之間提高的標準,孩子必然會不斷觸碰紅線,有些是無意,有些是沒有在真實世界碰到過類似的情況。

這時,如果大人總是不斷地對孩子進行約束,時間長了,就會產生超限的逆反心理。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第2種,“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是指,有時候孩子會因為強烈的自尊心而拒絕父母的要求。

比如,更加固執,有的孩子在做客這幾天內會堅持一直穿同一件衣服;

或者表現出比平時更加活躍的激情,很晚都不睡覺。

也可能是更加在乎別人的評價,因為別人的一個稱呼就不高興。

也可能表現出更加自主的行為,堅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比如,吃飯時堅持自己盛飯,出門玩耍也要堅持自己穿衣服。即使笨手笨腳,如果別人要幫忙,他會很沒有禮貌地拒絕。

總之會讓大人覺得,固執、小氣、不懂事兒、沒禮貌,一個乖孩子突然之間就變得不可理喻了。

其實,這些表現都是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在陌生的親戚面前,尤其是有小夥伴時,他們會比平時更加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希望能給別人留下很厲害的印象。

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更敏感,更想讓別人認可自己、彰顯自我的價值,從而表現出不聽話、逆反的狀態。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第3種,“禁果”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是指,父母明明已經告訴過孩子不應該做什麼,可不說還好,說完孩子反而會去做。

比如,父母提醒孩子少吃糖,可孩子一會兒就把糖吃沒了。可在家裡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愛吃。

父母提醒孩子遠離農村的雞鴨鵝狗,過會卻發現,孩子已經和這些小動物玩到了一起。

總之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越去幹什麼。

禁果逆反的原因,有時可能只是出於好奇,有時也是前面兩種負面情緒的連帶反應。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02 分清類型,合理應對

明白了孩子逆反的原因,用“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來應對多少有些簡單粗暴。

對於不同的逆反類型,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疏導方式。

首先,對於超限逆反心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管的太多了。

過年期間,又是在外地,我覺得掌握2個原則,只要不突破就可以不用管。

一個是,是否涉及到危險;第2個是,是否涉及到尊重他人。

只要孩子的行為不在這2個範圍之內,我們就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去儘量體驗不同的風俗和人文環境。

畢竟大老遠的折騰,對於孩子來說,除了過年,也是一次學習和長見識的機會,不要管的太死。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其次,對於自我價值保護逆反心理。家長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執拗於一件事情時,家長可以採用只描述、不評價的方法來應對,爭取讓孩子自己改變想法從而改變行為。

比如孩子堅持穿同一件衣服。不要上來就指責孩子:

“過年了換奶奶給買的新衣服不是正常嗎?你為什麼不換呢?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兒呢?”

這是評價的語氣,我們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換成一種描述客觀事實的語氣跟孩子商量。

比如可以這樣對他說:

“過年了,大家換上新衣服是為了表達一種喜慶的心情,這跟平常的衣服目的不一樣。媽媽理解你不喜歡新衣服的款式,但是希望你也能參加到這個節日的氛圍中來。”

放棄指責,保持和諧的氣氛更有用。

最後,對於禁果逆反心理。家長可以更多的跟孩子講清楚要求他這樣做的具體原因,而不是直接告訴一個要求就撒手不管。

比如,不讓孩子去跟小動物玩耍,要告訴孩子農村的小動物和城裡的寵物不一樣,他們有可能看起來溫順,但其實很有攻擊性。

給孩子講清楚可能發生的後果和原因,他才能夠更加理解這件事,從而從內心判斷出這件事情的嚴重程度。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03 小結

回想一下我們自己小時候,每次出行回來是不是父母會經常跟自己發誓“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呢?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好像也沒有故意去犯什麼錯。

所以,長途跋涉都不容易。尤其是今年情況更加特殊。幾天來,大家可能一直都處於緊張和負面情緒的包圍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更要提醒自己,調整好情緒。儘量包容孩子,平平安安地回來最重要。

“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返程的路上,你跟孩子發這個誓了嗎?

關於我,省心理諮詢師協會親子教育研究會成員,多平臺簽約作者,講最實用的育兒知識。

關注我,定期介紹育兒書籍,精選最新教育理念,分享真實育兒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